Workflow
蔚来ET5
icon
搜索文档
四激光雷达“技术下沉” 阿维塔12背水一战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11:17
阿维塔12四激光版产品发布 - 阿维塔12四激光版于10月28日正式上市,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共6个车型版本,官方指导价为26.99万-42.99万元,权益后到手价为25.99万-41.99万元 [2] - 新车全系标配华为四激光雷达系统,包含3颗高感知长距激光雷达与1颗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实现360°感知覆盖,在复杂场景下能有效识别传统视觉方案难以捕捉的风险 [2] - 这是华为四激光雷达系统首次进入25万元级别市场 [2] 市场竞争与品牌表现 - 阿维塔12直面与特斯拉Model Y、蔚来ET5等车型的竞争,但自2023年11月上市以来,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2] - 在竞争激烈的30万元级新能源轿车市场,阿维塔品牌面临认知度不足的挑战 [2] - 从2024年开始,公司尝试价格调整、产品阵容扩充等策略提振销量,但效果均不理想,在高端新能源品牌阵营中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2] 智能驾驶技术优势 - 华为乾崑ADS 4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可精准识别特种车辆、外卖骑手等目标 [3] - 与蔚来ET5、极氪007等竞品通常仅配备1至3颗激光雷达且多以前向感知为主相比,阿维塔12四激光版在智能驾驶硬件配置上展现出一定优势 [3] 公司战略与合作模式 - 阿维塔12四激光版是阿维塔“战略2.0”深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战略核心是将“CHN模式”(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从技术整合升级为深度绑定的战略共同体 [3] - 合作模式从技术合作全面升级为HI PLUS模式,合作范畴从单一技术供给拓展至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共建的全链条,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模块将向阿维塔开放适配 [3] - 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5款升级车型,至2030年累计推出17款车型,覆盖全细分市场,同步冲击全球销量80万辆的目标 [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在30万元级新能源轿车市场中,硬件参数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胜负手在于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优势 [4] - 阿维塔12四激光版的市场表现将检验“技术下沉”策略的有效性,并成为公司突破当前市场格局的重要一步 [4]
奔驰开启最大规模裁员,中国市场从“增长极”变“修罗场”?
36氪· 2025-10-28 09:55
裁员计划与成本削减 - 公司正在实施其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目标是通过自愿离职等方式使约3万名员工离职,约占全球间接岗位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 [1] - 裁员计划采用高补偿自愿退出策略,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挂钩,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补偿 [2] - 该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目标在2027年前通过裁员外包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成本,其中生产和固定成本各削减10% [2] - 公司强调调整不出现因运营原因导致的裁员,并延长德国地区就业保障承诺至2034年底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下降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下降9% [4] - 在中国市场增长已近乎停滞,面临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的强势挤压 [4] - 电动车销量占比不足20%,EQS等旗舰电动车型因车机系统卡顿、充电效率低、智能化体验落后而饱受诟病 [5] - 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车型在性能、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全面超越公司EQ系列 [5]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每名员工年均薪酬及福利支出超过12万欧元,远高于中国新势力车企平均水平 [5] - 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12.3%下滑至2024年的8.7%,电动车业务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6] - 作为百年德国企业,公司长期依赖高成本、高溢价、高利润的运营模式,庞大研发体系和管理层级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5] 技术转型与产品规划 - 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核心领域已明显掉队,MBUX系统更新缓慢,OTA升级频率远不及新势力品牌 [7] - L3级自动驾驶系统Drive Pilot仅限于特定高速公路场景且硬件成本极高,自研操作系统MB.OS多次推迟上线 [9]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纯电车型,并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5][9]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中国市场曾是公司全球增长最大引擎,2020年在华销量近78万辆,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 [9] - 为应对本土化需求,公司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由北京奔驰主导研发 [9] - 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在瓦解公司的品牌护城河,比亚迪仰望U8、蔚来ET9等车型在配置、智能化、服务体验上建立新标准 [10]
蔚来四季度盈利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54
核心观点 - 公司管理层重申四季度实现盈利为必须达成的目标,以证明运营效率和经营能力 [1] - 公司经营表现逐步向好,四季度盈利信心日益增强 [1] 销量表现与产能 - 公司销量持续攀升,8月整体销量突破3万辆,9月达34,749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4% [2] - 10月第三周单周整体交付突破1万辆,达10,600辆,月度交付能力已具备冲击4万辆以上的基础 [3] - 乐道L90上市后首个完整月交付10,575辆,9月保持万辆以上,产能爬坡速度行业罕见 [3] - 公司正有序提升产能,乐道L90单月产能从8、9月的约1万辆提升至10月的1.5万辆,全新ES8产能也将逐步提升至1.5万辆 [4] - 届时公司旗下三大品牌总产能将接近5.6万辆,四季度月均销量有望从三季度的3.5万辆提升至5万辆 [4] - 若四季度达成月交付5万辆,公司将打入新势力销量第一梯队 [4]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多品牌战略初显成效,乐道L90与全新ES8形成良性圈层互补,协同拓展纯电大三排SUV市场 [3] - 公司以旗舰大车为主的销量结构,与同行形成差异化,大车产品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并对中端、入门产品有极强拉动潜力 [5] - 公司是首个真正打通“大三排纯电SUV”细分市场的品牌,乐道L90与全新ES8成为增长新支点 [9] - 三大品牌覆盖高端、家庭和高端小车市场,定位清晰、协同互补,构建弹性市场体系 [8] 运营效率与体系竞争力 - 公司重塑价格体系,乐道L90顶配价格不到30万元,全新ES8主销区间瞄准40万区间,产品力提升且更具市场竞争力 [6] - 主销车型全系标配100kWh大电池组而起售价不变,实现价值感与配置感同步提升 [6] - 技术驱动产品,精准洞察消费需求,L90和ES8在空间、能耗、性能及舒适性上提供领先体验 [6][7] - 充换电网络转化为核心优势,全国累计建成充换电站8,303座,其中换电站3,537座,累计换电服务近9,000万次 [7] - 十年技术积累资金投入超600亿元,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近1万项,体现在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使第三代产品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8] - 组织结构和项目管理优化,产品开发与交付节奏显著加快,研发、销售等环节效率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8] 盈利前景 - 自推行CBU制度以来,组织架构与成本管理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10] - 研发、销售、管理费用已基本稳定,只要保持交付增长节奏,四季度实现盈利具备坚实基础 [10] - 四季度盈利是验证公司体系竞争力的关键节点 [11]
“打不开的车门”为何成致命陷阱?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6: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两起涉及小米SU7的致命交通事故引发对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的广泛质疑,揭示了该设计在碰撞后可能因断电等原因导致车门锁死的重大安全隐患 [1][3][6] -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问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相关安全投诉在2024年同比激增132%,碰撞后无法开启的投诉占比超六成,凸显问题的普遍性与紧迫性 [7][8][9] - 行业正从技术升级、国家标准制定和消费者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旨在填补安全规范空白,提升基础安全设计 [17][18][20] 事故案例与安全隐患 - 2024年10月13日,成都一辆小米SU7高速追尾后起火,救援人员因不熟悉电子把手的机械解锁路径,未能及时打开车门,司机不幸遇难 [1] - 2024年3月29日,安徽一辆小米SU7撞击护栏后3秒发生电池爆燃,车门锁死导致车内3人全部遇难 [1] - 2024年山西运城高速追尾事故中,因电子链路失效导致车门锁死,造成三人遇难;同年10月,四川甘孜一理想车主因无信号无法解锁车辆,最终需砸窗自救 [1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事故中,因断电导致车门无法开启的案例占比达12.7% [8]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缺陷与风险根源 - 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子锁+传感器+控制器"的复杂架构,任何环节断电即失效,碰撞时低压电路易受损,导致门锁系统瘫痪 [11][12] - 部分激进设计车型的门把手与门锁未保留机械连接,当碰撞导致低压供电回路断裂时,外把手将无法打开车门 [16] -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 [11] - 侧面碰撞后,电子门把手的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把手的98% [15] 行业成本对比与设计初衷 - 隐藏式门把手的更换成本高昂,有案例显示更换总成报价近千元,更换线束和域控制器花费超4200元,而传统燃油车机械门把手更换成本普遍低于300元 [14] - 该设计的流行源于对风阻系数的追求,可使风阻系数降低0.01-0.03Cd,直接提升续航里程5%—8% [15] - 配备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其研发成本比传统设计高12%,但安全冗余反而降低了40% [19] 行业应对与技术升级 - 部分车企已启动技术升级:比亚迪增设独立机械解锁链路;特斯拉2025款Model 3在碰撞测试中实现非碰撞侧车门100%可开启;蔚来采用抗变形门框;小鹏推出半隐藏式门把手,碰撞弹出成功率提升至92% [17] - 这些技术升级使相关车型的C-NCAP车门安全评分提升了17% [17] - 优化建议包括增加备用电源、优化机械应急机构可靠性、升级车身材料以增加冗余设计 [19] - 广汽研究院提出从强化基础机械安全设计、完善功能安全设计、优化应急与逃生安全设计三个核心层面进行改进 [20] 政策监管与标准制定 - 2024年9月24日,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外把手,并规定操作空间尺寸 [17] - 新国标要求碰撞或电池热事件后,非碰撞侧车门需无工具开启 [17] - C-NCAP 2024版规则已将车门解锁纳入评分体系,碰撞后双侧车门无法开启将直接扣分 [18] - 2025年5月启动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整治要求车企将应急解锁操作纳入提车强制培训,北京、上海等地已试点"车门安全年检" [18] 消费者安全建议 - 消费者在选车阶段需重点考察车辆是否配备机械应急解锁装置,明确其位置并评估操作便捷性 [21] - 在用车过程中应主动了解应急车门拉手的位置并进行实际操作确认,确保紧急情况下能熟练使用 [21] - 建议确保机械应急拉手操作区域无遮挡,并在车内配备破窗锤且熟悉其使用方法 [21]
新能源车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1:19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 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7] - 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购置税减免政策在2026年都将开始调整 [1][7] - 购置税减半政策需要新的技术标准来承接,预示着免征政策退出进入倒计时 [7]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限值采用新国标,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较原标准加严约11% [2]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4] - 新技术要求旨在淘汰落后产品,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 [1][8] 行业产品合规情况 - 行业新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基本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 [2][3] - 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大多超过100公里,如问界M5增程版230公里、比亚迪唐DM-i智驾版175公里、理想L8 CLTC 225公里以上 [4] - 部分在售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 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 2025款(52km)不符合新续航标准 [4][5] 市场与车企应对策略 - 对于不符合新续航标准的插混车型,车企或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5] - 部分车企如大众已停产旧款插混车型,计划推出采用全新技术的新车型 [5] - 技术路径出现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的转变,但电池容量并非越大越好,需考虑用户日常场景和成本 [5][6] 技术标准与成本影响 - 新电能消耗量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执行,整车质量拐点调整为1090kg和2710kg [2] - 国内LFP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为0.32元/Wh,NCM811三元方形电池为0.47元/Wh [6] - 通过做大电池包并叠加15%至20%系统成本,每度电成本将分别增加600元和900元 [6]
一线调查: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36氪· 2025-10-15 17:29
政策调整概述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2026年开始的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设定新的产品技术要求 [1] - 新规旨在淘汰落后产品,促进行业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 新规预示着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退出进入倒计时,明年将实施减半征收政策 [14]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新国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限值,该标准于2026年1月1日执行 [4] - 新国标调整了整车质量拐点至1090kg和2710kg,基准质量1780kg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 [4] - 行业新产品如蔚来ET5、埃安UT、吉利星愿等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分别为14.1kWh、11.4kWh、10.7-10.9kWh,均符合新国标要求 [2][6][7] 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技术要求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 - 主流在售车型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均超过100公里,分别为230公里、175公里和225公里 [9] - 部分在售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海豹06DM-i、大众帕萨特PHEV的纯电续航分别为55km、80km、52km,不符合新规 [9] 市场与行业影响 - 不符合新规的插混车型可能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9] - 部分不符合标准车型如大众帕萨特插混版已停产,仅个别门店有少量库存车 [10] - 新规推动增程车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转变,但业内认为增程电池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是较合适的续航里程 [10] 购置税政策变化 -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13] - 销售人员透露,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明年新能源购置税都将开始征收,符合要求的车型享受减半征收,不符合的车型可能全额征收 [1][11][13] - 以埃安UT为例,明年购置税可能增加约3000元 [13]
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50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2026年开始的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设定新的产品技术要求 [1] - 新规将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7] - 新规对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提出更严格要求,采用新国标GB 36980.1—2025,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要求总体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 [2] 行业影响与产品标准 - 行业普遍认为新规旨在淘汰落后产品,推动技术升级,对行业是好事 [1] - 行业推出的新产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广汽、上汽、北汽等车企的新产品均达标 [6] - 新标准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主要车企如蔚来、埃安、吉利等旗下车型(如ET5、UT、星愿)的百公里耗电量和整车质量参数均表示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 [2][4] - 新国标GB 36980.1—2025调整了常规车型能量消耗量限值要求的整车质量拐点,由原750kg、2510kg调整为1090kg、2710kg [2] 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市场动态 - 目前主流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大多超过100公里 [7] - 部分在售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 2025款(52km)的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新门槛 [7] - 针对不达标车型,业内预计车企或在年底进行一轮清库促销,但部分经销商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通知 [7][8] 技术路径与成本趋势 - 增程车型技术路径出现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的转变 [8] - 业内观点认为增程电池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左右是增程车最合适的续航里程 [9] - 电池成本方面,国内LFP动力电池和NCM811三元方形电池的单位成本已分别低至0.32元/Wh和0.47元/Wh,但做大电池包会叠加15%至20%的系统成本,使每度电成本分别增加600元和900元 [9] 购置税政策展望 - 销售人员信息显示,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将开始征收,但大概率减半至5%征收 [10] - 符合新规技术要求的车型将享受购置税减半征收,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可能需全额征收 [10] - 新规预示着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的退出进入倒计时,新的技术标准是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承接 [10][11]
一线调查 | 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38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 2026年至2027年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13][15] - 购置税减免政策与技术标准要求相衔接,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可享受减半征收 [16] - 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2025年后新能源购置税将开始征收 [1][13]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需符合GB 36980.1—2025国家标准,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较原标准加严约11% [4]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10] - 新标准旨在淘汰落后产品,推动电池容量和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市场车型符合度与影响 - 行业新推出的纯电动产品基本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如蔚来ET5百公里耗电量为14.1kWh,埃安UT为11.4kWh,吉利星愿为10.7-10.9kWh [2][6][9] - 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均超过100公里 [10] - 部分在售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52km)不符合新续航标准,车企或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10][1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技术路径向“大电池+小增程器”转变,电池容量呈现增大趋势 [11] - 增程电池容量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续航被视为适合多数日常用车场景的平衡点 [12] - 电池成本方面,LFP动力电池和NCM811三元方形电池单位成本分别为0.32元/Wh和0.47元/Wh,做大电池包会使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和900元 [12]
年轻人「整顿」婚车市场:不爱老牌了?新能源车队订单暴增
凤凰网· 2025-10-06 18:40
婚车市场趋势转变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新能源婚车订单量超过今年前九个月总和 [1] - 江西一小米车主俱乐部国庆婚车订单超120单 [1] - 浙江地区国庆期间理想汽车婚车订单量比去年涨了五六倍 [1] 消费者偏好变化 - 95后、00后新人倾向于选择小米SU7、小鹏P7、蔚来ET5、特斯拉Model Y等新能源车型作为婚车 [1] - 年轻人认为BBA“烂大街”,而新能源车是彰显个性的时尚符号 [3] - 使用自己的新能源车作为婚车更具个人意义与归属感 [3][13] 市场数据与预测 - 2025年婚车租赁市场中,传统豪车占比40%,主题定制与新能源婚车等新兴业态占比已超30% [4] - 预计在政策与消费偏好双驱动下,新能源婚车渗透率有望突破60% [4] 新兴服务模式 - 新能源车主通过车友群组织婚车车队,形成“社群化轻运营”模式 [5][10] - 小米SU7等热门车型出现以“地名+小米SU7婚车队”命名的接单账号 [5] - 江西某小米俱乐部将婚车租赁视为“轻创业项目”,国庆接单超120份 [6] 价格与竞争格局 - 新能源婚车租赁费用普遍集中在每车400元至700元区间 [9] - 小米SU7市区短途套餐(50公里、6辆车)报价约为2500元,单车租金在500-800元之间 [9] - 新能源婚车租金已与同期传统婚车租金(约500-600元/天)基本持平 [9] 行业宏观背景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11] - 国产自主品牌如比亚迪、问界、理想销量屡创新高,蚕食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 [11] - 2025年1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为6.32万辆,同比下降11.5%,2月销量跌至3.07万辆,同比骤降49.16% [11] 品牌竞争态势 - 2025年9月新势力品牌交付量榜单显示,零跑汽车以超6.6万辆交付量登顶 [13] - 小鹏、问界、小米构成月销4万辆以上的头部梯队 [13] - 同期理想汽车交付量同比下滑37% [13]
年轻人“整顿”婚车市场:不爱BBA了?新能源车队订单暴增
凤凰网财经· 2025-10-04 20:2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产新能源车凭借时尚外观、高性价比和独特仪式感,正快速改变以往由BBA主导的婚车市场格局,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新选择[1] - 由年轻消费者发起、国产新能源车引领的婚车变革,正在重构市场对“排面”的定义,推动婚车租赁形态经历代际重构[6] 婚车市场趋势变化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新能源婚车订单量激增,有租赁从业者指出假期订单量已超过今年前九个月总和[1] - 江西某超过2000人的小米车主俱乐部国庆婚车订单超过120单,很早就停止接单[1] - 浙江有租车商家发现国庆期间理想汽车婚车订单量比去年涨了五六倍[1] - 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传统豪车在婚车租赁中占比40%,而主题定制与新能源婚车等新兴业态占比已超30%,预计新能源婚车渗透率有望突破60%[6] 新兴服务模式与定价 - 市场需求催生了由车主组织、依托车友社群的新型服务模式,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以“地名+小米SU7婚车队”命名的账号进行接单引流[7] - 有小米SU7俱乐部将婚车租赁视为“轻创业项目”,专人接单并在车友群中调配车辆,江西某俱乐部称最早的用户在4月就已提前预订国庆服务[11] - 新能源婚车租赁费用普遍集中在每车400元至700元区间,例如蔚来车队每车400元红包,小米SU7市区短途套餐报价约2500元[13][14] - 国庆期间小米SU7单车租金在500-800元之间,已与同期传统婚车租金基本持平[14] 行业竞争格局与消费者偏好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16] - 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被国产自主品牌蚕食,特斯拉2025年1月在华销量同比下降11.5%,2月销量同比骤降49.16%[16] - 2025年9月新势力品牌交付量榜单显示零跑汽车以66657辆登顶,小鹏、问界、小米构成月销4万辆以上的头部梯队[19][20] - 对Z世代新人而言,婚礼是个人审美的表达,当BBA成为“街车”后,设计前卫、颜色鲜明的国产新能源车更能彰显个性[21] - 年轻人选择新能源婚车的原因包括认为BBA“烂大街”,以及使用自己的爱车作为婚车更具个人意义与归属感[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