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紧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21.13亿元!青岛造“芯”企业收购无锡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14 21:21
控制权变更 - 长龄液压控制权变更尘埃落定,收购方为核芯互联创始人胡康桥及其关联方,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方案合计持有41.99%表决权,交易总价21.13亿元 [2] - 无锡国资提供8.47亿元资金支持,占交易总价约四成,江阴国资通过澄联双盈收购5%股权并参与资金安排 [13] - 交易设计巧妙避开30%全面要约收购红线,协议转让29.99%股权后发起12%部分要约收购 [9] 公司背景 - 长龄液压成立于2006年,2021年3月上市,主营工程机械液压核心部件,客户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头部企业 [3] - 公司业绩四连降,2021-2024年净利润从2.02亿元下滑至0.95亿元,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63%至3082.47万元 [5] - 曾尝试拓展光伏回转减速器新业务但未扭转颓势,2024年两度因控制权变更停牌 [3][5] 收购方信息 - 胡康桥为清华海归芯片专家,1988年出生,创立核芯互联科技(青岛),公司专注工业模拟芯片设计,2022年入围中国IC独角兽榜单 [6][8] - 核芯互联已完成四轮融资累计超6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同创伟业等头部机构 [8] - 公司产品覆盖电力、轨交、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实现上千种型号芯片量产 [8]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青岛芯片新势力跨界入主无锡传统制造企业,为长龄液压转型升级注入可能性 [2][13] - 胡康桥获得上市平台控制权,为其芯片资产资本化开辟通道 [13] - 市场关注液压制造与芯片设计技术能否实现协同发展 [13]
上市前后业绩表现迥异!半年两度筹划控制权变更!股价跌停涨停接力!
国际金融报· 2025-07-11 22:46
控制权变更进展 - 胡康桥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权益变动收购长龄液压29.99%股份,并计划进一步部分要约收购增持12.00%股份以取得控制权 [1] - 股份转让涉及43211714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总股本29.99%,交易总价款14.86亿元,每股转让价格34.39元 [4] - 要约收购部分涉及17290448股(占总股本12%),要约价格36.24元/股,需支付6.27亿元 [5] 股权结构变动 - 交易前夏继发和夏泽民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02亿股(占70.93%),交易后降至5899万股(占40.94%) [4] - 核芯听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股4321万股(占29.99%),胡康桥为实际控制人 [4][6] - 夏继发承诺以16253021股、澜海浩龙以1037427股申报预受要约 [5] 公司股价表现 - 7月11日复牌涨停,收盘价42.03元/股,而停牌前连续两日跌停 [2] 实际控制人背景 - 胡康桥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美国莱斯大学硕士,曾任AMD芯片设计工程师,现任核芯互联科技公司总经理 [6]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17-2020年)营收从3.25亿元增至8.67亿元,净利润从7684.22万元增至2.36亿元 [8] - 上市后(2021-2024年)营收波动在8.06亿-9.07亿元,净利润从2.02亿元持续下滑至1.01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9亿元(同比降2.64%),净利润3082.47万元(同比降7.63%) [8] 控制权变更历史 - 2025年1月13日首次筹划控制权变更但次日终止,7月3日再度启动 [9][10] - 两次筹划间隔仅半年,引发市场对实控人动机的猜测 [10]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产品包括中央回转接头、张紧装置等 [7]
上市前后业绩表现迥异!半年两度筹划控制权变更!股价跌停涨停接力!
IPO日报· 2025-07-11 20:43
控制权变更 - 胡康桥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权益变动收购长龄液压29.99%股份,并进一步部分要约收购增持12.00%股份,以取得控制权 [1] - 股份转让涉及43211714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股份总数29.99%,交易总价款14.86亿元,每股34.39元 [4] - 转让完成后,原实控人夏继发和夏泽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从70.93%降至40.94% [4] - 核芯破浪发出部分要约收购17290448股(12%股份),要约价格36.24元/股,需支付6.27亿元 [6] 股价表现 - 7月11日复牌后涨停,收盘价42.03元/股,而停牌前连续两日跌停 [2] 交易方背景 - 胡康桥为核芯听涛和核芯破浪的实际控制人,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和美国莱斯大学硕士学位,曾在AMD担任芯片设计工程师 [7] - 交易方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拟通过本次交易助力公司发展 [6] 公司业绩 - 上市前(2017-2020年)业绩持续上升:营收从3.25亿元增至8.67亿元,净利润从7684.22万元增至2.36亿元 [9] - 上市后(2021-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从2.02亿元降至1.01亿元 [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19亿元(同比下降2.64%),净利润3082.47万元(同比下降7.63%) [9] 历史控制权变更尝试 - 2025年1月曾筹划控制权变更但因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10] - 2025年7月再次筹划控制权变更,半年内两度尝试 [11]
两个“跌停”后长龄液压继续停牌 上市以来净利润连续4年下跌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1:35
控制权变更进展 - 公司股票自7月4日起因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 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2] - 控股股东夏继发 夏泽民正与交易方商谈核心条款 需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2] - 这是公司今年第二次筹划控制权变更 1月13日曾因类似事项停牌但最终终止 [3][4]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9.75% 但净利润9473.34万元同比下滑6.84% [4] - 上市后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02亿 1.27亿 1.02亿元 [4] - 上市前四年(2017-2020)净利润持续增长 从7684万元升至2.36亿元 [4] 市场反应 - 本次控制权变更消息公布后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板"跌停 [4] - 1月15日复牌当日股价跌停 显示市场对控制权变更持谨慎态度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 铸造 光伏三大行业 [2] - 主要产品包括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光伏回转减速器等 [2] 股东情况 - 实控人夏继发 夏泽民父子持股原定2024年3月22日解禁 解禁后不到一年即筹划控制权变更 [3]
突发两跌停!605389,控制权或生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股票自2025年7月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3] - 截至一季度末,实控人夏继发持股5880万股(40.81%),夏泽民持股3920万股(27.21%) [3][4] 股东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5%,期末参考市值33.84亿元 [4] - 一致行动人许建沪持股579.34万股(4.02%),江阴澜海浩龙持股420万股(2.91%) [4] - 新进股东包括赵小梅(42.6万股)、琦轩乘时顺势7号私募基金(41.83万股)等 [4]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铸造及光伏行业,产品包括液压回转接头、光伏回转减速器等 [4] - 2023年收购江阴尚驰切入光伏领域,标的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769.19万元、4908.15万元、5505.22万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2025年一季度营收2.19亿元(同比-2.64%),净利润0.31亿元(同比-7.63%) [5][6] - 一季度应收账款达4.09亿元,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5.74%) [5][6] - 2021-2025年营收峰值9.07亿元(2021年),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0.10亿元 [6] 市场表现 - 停牌前连续2个交易日跌停,7月3日收盘价38.21元/股,总市值55亿元 [6]
突发两跌停!605389,控制权或生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筹划重大事项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7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3] - 实控人夏继发持股5880万股(40.81%) 夏泽民持股3920万股(27.21%) 合计控制68.02%股权 [4][5] - 停牌前股价连续2日跌停 总市值55亿元 收盘价38.21元/股 [7] 股东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5% 其中一致行动人许建沪持股579.34万股(4.02%) 尚拓合伙持股214.9万股(1.49%) [5] - 新进股东包括赵小梅(0.3%) 琦轩私募基金(0.29%) 侯利军(0.27%) 李明(0.21%) [5] - 限售股总量782.03万股 主要来自许建沪(579.34万股)和尚拓合伙(202.69万股) [5]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元件(中央回转接头/张紧装置)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精密铸件及光伏回转减速器 [5] - 2023年收购江阴尚驰切入光伏行业 标的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769/4908/5505万元 [6] - 收购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 2025年Q1营收2.19亿元(-2.64%) 净利润0.31亿元(-19.06%) [6][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应收账款达4.09亿元 营业总成本1.88亿元占营收85.8% [6][7] - 近三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2023-2025Q1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12.62%/6.61%/5.74% [7] -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2024年研发支出0.39亿元 占营收4.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