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icon
搜索文档
威力传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13.17%,战略布局持续深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 较上年同期1.64亿元大幅增长113.17% [1] - 总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展示出较强的业务拓展能力和战略执行力 [1] 主营业务与研发投入 - 专注于风电传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顺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1] - 在风电齿轮箱结构设计、传动效率、工艺精度、疲劳寿命、噪声抑制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 - 同时注重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行走减速器、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电机控制器等新产品研发 [1] 客户资源与市场地位 - 与金风科技、东方风电、远景能源、湖南兴蓝、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中车风电、三一重能等国内知名风电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 - 成功进入西门子-歌美飒、德国恩德、印度阿达尼等国外知名风电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 [2] 行业前景与战略规划 -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5-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981GW 年均新增164GW [2] - 庞大的装机规模将直接带动风电齿轮箱等核心零部件的市场需求 [2] - 公司将继续深耕精密传动主业 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化 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
威力传动分析师会议-20250725
洞见研报· 2025-07-25 23: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威力传动,上市后在研发、产能扩充等方面加大投入,在风电传动领域竞争力增强,与金风科技合作,朝着成为全球领先的传动设备制造商目标迈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优势、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表现良好,还参与“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推动业务协同发展 [24][25][28] 各目录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威力传动,接待时间是2025年7月25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建林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包括海通证券(证券公司)、前海人寿(寿险公司)、博时基金(基金管理公司) [18]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向投资者介绍成长历程、主营业务、核心产品及增速器智慧工厂建设进展 [24] - 2023年8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上市后加大研发、产能扩充投入;2023年首台风电增速器下线并通过认证,2024年风电增速器小批量出货,同时推进产能建设;2024年10月与金风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24][25] - 风电增速器行业壁垒包括技术、资金、客户与认证、品牌与人才壁垒 [26]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4255.96万元,2024年为5134.78万元,较上年增长20.65%,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总额12611.41万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拥有20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6][27] - 公司研制的增速器具有啮合平稳、噪声小等优势,得益于领先技术与工艺,如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先进加工工艺、铸件材料及探伤标准等 [27] - 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有战略规划,在德国汉堡、印度金奈和日本东京等设立全球服务网点,已进入多家国际知名风电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 [28] - 公司全资孙公司收到“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相关项目核准批复,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共计65MW风力发电机组 [28]
威力传动(300904) - 2025年7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5 17:58
公司概况 - 2025年7月25日海通证券、前海人寿、博时基金对公司进行特定对象调研并现场参观 [1] - 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建林介绍公司成长历程、主营业务、核心产品及增速器智慧工厂建设进展 [1] 上市布局 - 2023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同年首台风电增速器下线并通过认证 [1] - 2024年风电增速器小批量出货,精密风电减速器生产建设项目建成,与金风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1][2]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设计适配复杂工况,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需多重严苛试验验证 [2] - 资金壁垒:属资本密集型行业,设备购置、研发投入资金需求大 [2] - 客户与认证壁垒:整机厂商供应商准入严苛,验证周期2 - 3年,产品需严格认证 [2] - 品牌与人才壁垒:客户重视品牌信誉,行业需多学科复合型人才 [2] 研发投入 - 2023年研发费用4255.96万元,2024年5134.78万元,较上年增长20.65%,近三年累计12611.41万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拥有20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 增速器优势 - 具有啮合平稳、噪声小、密封性能好、效率高、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 [3] - 齿轮采用优质合金钢材料和多种热处理工艺,外齿轮精度可达5级、内齿轮精度可达7级 [3][4] - 铸件采用耐低温冲击材料,关键部位探伤按1级执行,加工精度可达5级 [4] 海外市场 - 在德国汉堡、印度金奈和日本东京等关键市场设立全球服务网点 [4] - 已进入西门子 - 歌美飒、德国恩德、印度阿达尼等国际知名风电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 [4] 项目参与 - 全资孙公司收到“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相关项目核准批复,总装机容量65MW [4]
两个“跌停”后长龄液压继续停牌 上市以来净利润连续4年下跌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1:35
控制权变更进展 - 公司股票自7月4日起因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 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 [2] - 控股股东夏继发 夏泽民正与交易方商谈核心条款 需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2] - 这是公司今年第二次筹划控制权变更 1月13日曾因类似事项停牌但最终终止 [3][4]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9.75% 但净利润9473.34万元同比下滑6.84% [4] - 上市后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02亿 1.27亿 1.02亿元 [4] - 上市前四年(2017-2020)净利润持续增长 从7684万元升至2.36亿元 [4] 市场反应 - 本次控制权变更消息公布后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板"跌停 [4] - 1月15日复牌当日股价跌停 显示市场对控制权变更持谨慎态度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 铸造 光伏三大行业 [2] - 主要产品包括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光伏回转减速器等 [2] 股东情况 - 实控人夏继发 夏泽民父子持股原定2024年3月22日解禁 解禁后不到一年即筹划控制权变更 [3]
突发两跌停!605389,控制权或生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股票自2025年7月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3] - 截至一季度末,实控人夏继发持股5880万股(40.81%),夏泽民持股3920万股(27.21%) [3][4] 股东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5%,期末参考市值33.84亿元 [4] - 一致行动人许建沪持股579.34万股(4.02%),江阴澜海浩龙持股420万股(2.91%) [4] - 新进股东包括赵小梅(42.6万股)、琦轩乘时顺势7号私募基金(41.83万股)等 [4]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铸造及光伏行业,产品包括液压回转接头、光伏回转减速器等 [4] - 2023年收购江阴尚驰切入光伏领域,标的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769.19万元、4908.15万元、5505.22万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2025年一季度营收2.19亿元(同比-2.64%),净利润0.31亿元(同比-7.63%) [5][6] - 一季度应收账款达4.09亿元,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5.74%) [5][6] - 2021-2025年营收峰值9.07亿元(2021年),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0.10亿元 [6] 市场表现 - 停牌前连续2个交易日跌停,7月3日收盘价38.21元/股,总市值55亿元 [6]
突发两跌停!605389,控制权或生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筹划重大事项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7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3] - 实控人夏继发持股5880万股(40.81%) 夏泽民持股3920万股(27.21%) 合计控制68.02%股权 [4][5] - 停牌前股价连续2日跌停 总市值55亿元 收盘价38.21元/股 [7] 股东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5% 其中一致行动人许建沪持股579.34万股(4.02%) 尚拓合伙持股214.9万股(1.49%) [5] - 新进股东包括赵小梅(0.3%) 琦轩私募基金(0.29%) 侯利军(0.27%) 李明(0.21%) [5] - 限售股总量782.03万股 主要来自许建沪(579.34万股)和尚拓合伙(202.69万股) [5]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元件(中央回转接头/张紧装置)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精密铸件及光伏回转减速器 [5] - 2023年收购江阴尚驰切入光伏行业 标的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769/4908/5505万元 [6] - 收购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 2025年Q1营收2.19亿元(-2.64%) 净利润0.31亿元(-19.06%) [6][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应收账款达4.09亿元 营业总成本1.88亿元占营收85.8% [6][7] - 近三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2023-2025Q1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12.62%/6.61%/5.74% [7] -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2024年研发支出0.39亿元 占营收4.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