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培生长激素
搜索文档
特宝生物(688278):利润略有波动,看好派格宾、生长激素放量
银河证券· 2025-10-24 16:36
投资评级 - 对特宝生物维持“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公司产品派格宾新适应症获批及怡培生长激素的快速推广,认为其将形成双轮驱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 尽管2025年单三季度利润出现短期波动,但报告对公司长期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3] - 基于公司深厚的蛋白长效修饰技术平台和丰富的产品管线,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分别为9.68亿元、13.17亿元、17.49亿元 [3]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6.85%;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20.21% [3] - 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上升26.7%;但归母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降4.6% [3] - 单季度利润波动主要源于销售费用显著增加:Q3销售费用率为42.34%,同比增加5.9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绝对值同比增加1.32亿元,环比增加9000万元,主要系新产品怡培生长激素上市推广投入所致 [3] - 利润率方面,Q3销售毛利率为91.9%,同比下滑1.4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4.59%,同比下滑8.07个百分点 [3] 产品进展与驱动因素 - 派格宾新增适应症获批: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持续清除的适应症已获批上市,其临床研究显示31.4%的患者在停药24周后获得HBsAg转阴且HBV DNA持续抑制的临床治愈结果 [3] - 怡培生长激素快速入院:公司上半年新获批产品怡培生长激素正在快速入院,报告预期通过年底的医保谈判后,该产品将快速放量 [3] 财务预测 - 收入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08亿元、50.90亿元、67.33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31.6%、37.3%、32.3% [4]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8亿元、13.17亿元、17.49亿元,同比增长17%、36%、33% [3][4] - 估值水平: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31倍、22倍、17倍 [3]
昔日“生长激素之王”跌落神坛,长春高新赴港上市能否破局?
新浪证券· 2025-07-23 15:4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34.66亿元、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55%和43.01%,为近十年来首次业绩"双降"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再跌44.95%,股价自2021年高点已连跌五年 [1] 核心业务冲击 -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贡献超八成利润,但2024年浙江市场水针剂价格从每支1000元骤降至300元(降幅70%),导致金赛净利润暴跌40.67%至26.78亿元 [2] - 公司转向长效水针剂避险,但面临特宝生物、诺和诺德、安科生物等竞争对手入局 [2] 多元化战略问题 - 百克生物受GSK竞品冲击,2024年营收净利双腰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106万元(同比暴跌98%) [3] - 地产业务剥离失败,2023年24.2亿元剥离计划因可转债发行失败告终 [3] - 华康药业净利增38.8%,但一季度利润仅0.12亿元,难以支撑整体业绩 [3] 运营策略矛盾 - 2024年销售人员暴增58%至4995人,销售费用攀升至44.39亿元 [4] - 同期研发投入26.9亿元但流失65名研发人员,呈现"重销售轻研发"态势 [4] 战略转型尝试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IPO与海外市场突围,2024年海外收入仅1.3亿元 [5] - 业内质疑缺乏重磅产品支撑的国际化合作可行性 [5]
维昇药业的独立性与生长激素困局
36氪· 2025-06-13 07:15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五个月内翻倍个股超20家 [1] - 2025年港股累计融资773亿港元 同比骤升720% 破发率创多年新低至28.6% 28家新股平均涨幅超20% [1] 维昇药业市场表现 - 维昇药业2025年3月上市后股价大跌30% 市值蒸发超20亿港元 [1] - IPO估值较2021年B轮融资估值低近20% [1] - 当前市值50多亿港元 [10]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近四年营收均为0 五年累计亏损达13亿元 [3] - 截至2024年末账上现金仅剩2亿元 预计仅能支撑约一年时间 [5] - 员工人数从2022年110人缩减至最新52人 [10] 产品管线与技术 - 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已完成三期临床 2024年3月上市申请获受理 预计2025年获批 [2] - 另有两款在研产品帕罗培特立帕肽(三期临床)和那韦培肽(二期临床) [3] - 隆培促生长素采用TransCon技术 年化生长速率10.66厘米/年 低于竞品金赛增的13.41厘米/年 [8] 行业竞争格局 -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增2024年收入约100亿元(70亿元粉针及短效水针+30亿元长效水针) [11] - 同期申报上市的竞品包括诺和诺德帕西生长素和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 [11] - 全球长效生长激素赛道已有8款在研/上市产品 中国大陆市场有5款处于二期及以上阶段 [12] 集采风险与市场影响 - 2022年广东联盟短效生长激素集采中金赛药业粉针降价52.5% [13] - 长春高新2024年净利润骤降43% 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45% 股价暴跌80% [13] - 长效生长激素未来纳入集采可能性较高 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