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插秧机
icon
搜索文档
无人农机普及重塑农民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无人农机行业发展趋势 - 无人农机装备快速应用于农业 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 无人插秧机 无人驾驶收割机 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1] - 农村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青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2] - 无人农机具备连续作业能力 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作业质量 在抢抓农时 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表现卓越 有效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2] - 无人农机作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实现精准播种 变量施肥和按需施药 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 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只需一位农民利用无人农机作业就可以轻松管理几百亩至几千亩农场 极大降低对人工依赖[2] - 无人农机作为移动农业数据采集器 持续采集作物长势 土壤墒情 病虫害情况等田间数据 为农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 - 农民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确定哪块地需要浇水 哪块田需要施肥 哪块地出现病虫害 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 提高粮食产量[3] - 农民能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提前预测产量 分析市场行情 评估气候风险[3] 农业从业人员转型 - 农民转型成为技术员 农田数据分析师 现代农业管理者乃至整个农业价值链提升者[1] - 未来农民是融合多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懂得使用软件为无人农机设定作业路径 施肥量 播种密度等参数[3] - 农民会操作智能设备实时查看作业进度 设备状态 油耗电量等信息 及时处理系统报警或异常情况[3] - 农民具备智能农机基本故障诊断能力 进行简单现场维修或更换零件以减少停机时间[3] 农业产业链变革 - 无人农机应用催生农业产业链新分工与新岗位 创造新型就业形态[4] - 农村地区涌现无人农机技术员 精准灌溉专家 农田数据分析师 智能设备维护技师等全新职业[4] - 新岗位吸纳从传统耕作中释放的劳动力 吸引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返乡创业[4] - 农村出现专门为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的创业团队 成员多是大学毕业年轻人[4] 行业技术升级影响 - 无人农机代替人力作业将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 - 技术回流现象正在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和创新生态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4] - 农业正在升级 人的角色也在升华 农民角色不是被替代而是被升华[4] - 没有消除农民存在价值而是重塑这种价值 没有削减农业工作总量而是重塑工作形态与内涵[1][4]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高科技农机驰骋希望田野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全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套)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 [6]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 [6][16] 无人农场技术应用 - 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精准作业 [7][8] - 无人插秧机效率达6-7亩/小时 300亩稻田2台机器3天内可完成 较人工效率提升50倍 [7][9]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60-90亩/小时 为人工10倍 施肥打药成本降低40% [9] 智能化农机技术突破 - 北斗导航+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机厘米级定位精度 秧苗间距控制误差小于2厘米 [10] - 智能收割机自动统计作业面积并生成路径 农户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作业轨迹 [11][12] - 多维传感器棚架实时采集10余项气象数据 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环境参数 [12] 国产农机产业升级 - 浙江星莱和公司实现年产5万台插秧机+15万台发动机 日产能达100台高速插秧机 [13] - 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95% 转弯半径缩小30%适应复杂地形 [16]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2271家 头部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15] 农机出口市场拓展 - 2024年前2个月浙江省农机出口同比增长33.7% 75%生产企业涉及出口业务 [17] - 国产插秧机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较进口机型下降40% 功能扩展至旋耕/撒肥等 [14] - 中国一拖自主研发丘陵山地拖拉机 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
新农人”正成为“兴农人
金融时报· 2025-06-09 14:18
行业趋势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 60岁以下农机手已不多见[1] - 城镇化进程中返乡潮正在兴起 年轻人口呈现回流趋势[1] - 新农人群体通过新媒体平台连接市场 采用直播和短视频方式推广农业[1][2] 商业模式创新 - 合作社模式快速发展 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600多人[1] - 种植规模快速扩张 典型案例从50亩扩大到480亩[1] - 农机服务业务拓展 智慧农机包括无人插秧机和农业植保无人机[2] 技术应用 - 农业科技含量提升 涉及无人机播种和智能灌溉技术[2] - 种植模式变革 新农人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2] - 专业技能要求变化 新技术需要年轻人掌握和操作[2] 人才结构变化 - 90后新农人涌现 1994年出生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返乡务农[1] - 80后成为种粮大户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发展成为农业经营者[1] - 年轻从业者自我定位明确 聚焦新农业 新农村 新农人三大关键词[1] 社会影响 - 新农人发挥带头作用 参与新媒体短视频培训并带动周边[1] - 形成示范效应 经常收到年轻人咨询如何在家乡发展农业[2] - 改变行业形象 使农业成为更有吸引力的产业[2]
今年我市计划种植水稻近130万亩,目前播栽进度超14%
南京日报· 2025-06-06 10:23
农业机械化 - 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使用新型高速插秧机,每台每天可插秧50亩,效率接近翻倍[1] - 新型插秧机可同时插秧六行,仅需两人操作,具备自动升降秧台功能[1] - 人工插秧效率为每人每天1亩,机械插秧效率达数十亩/天[1] 技术创新 - 高淳区国华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无人插秧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每小时可插秧5亩[2] - 无人插秧机可实现自动规划路线、前进和掉头,仅需一人放秧[2] 种植规模与进度 - 立友合作社计划种植2600亩水稻,全部采用机插秧模式[2] - 全市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30万亩,已播栽18万亩,进度超14%[2] 农业质效提升 - 机械插秧使秧苗深度、间距和行距更均匀,利于水稻生长和提高产量[2] - 机械化作业解决夏种机手紧缺问题,提升田间管理便利性[2]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向科技要产能 助力全年粮食丰收
央视网· 2025-05-31 20:37
小麦收获进展 - 黄淮海、西北麦区小麦正加紧收获,江苏360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投入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5000多台 [3] - 陕西1400多万亩小麦开始收割,关中平原收获期较往年提前3到7天,农业部门通过智慧平台科学调度农机 [3] 东北地区春耕情况 - 辽宁水稻插秧进度超84%,营口投入5300多台插秧机中近半数为无人插秧机,栽插速度每分钟40米,单机每小时作业超5亩,效率提升30% [5] - 黑龙江春耕基本结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2.2亿亩,大面积推广高性能播种机精量播种,提升播种速度与质量 [5] 科技助力夏管 - 湖北宜昌中稻秧苗生长关键期,农户通过手机农业智慧软件监测秧苗生长热力图,农技人员提供远程指导 [7] - 广东1300多万亩早稻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清远市采用搭载AI视觉模型的多光谱智能巡田无人机,智能识别作物长势与病虫害 [7] - 广东大力推广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7]
收割机装上摄像头、无人插秧机“上岗”……各地尽显科技范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4 21:12
小麦收割进展 - 江西九江柴桑区江洲镇今年种植小麦5.5万亩 占九江市小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1] - 截至报道时 当地5.5万亩早熟小麦收割进度已过半 [1] - 当地组织100多台收割机同时开展跨区域抢收作业 部分收割机从安徽 湖北等地调集支援 [4] 农机设备升级 - 今年江洲镇采用更适合旱地和沙地土质的轮式收割机 相比去年履带式收割机速度更快 机动性更好 [5] - 收割机驾驶室密封性提升 配备空调 改善驾驶员工作环境 [5] - 收割机加装摄像头连接9路报警系统 驾驶员可实时监控故障点 [6] 农业种植模式 - 江洲镇因沙性土质不适合种植水稻 自2015年起调整结构实行小麦大面积种植 [8] - 采用轮作模式 小麦收割后6月将轮作大豆 棉花等作物提高经济收益 [10] - 南方种植小麦需科学选种 当地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并实施农产品免费过江政策降低运输成本 [11] 灌溉工程成效 - 山西运城夏县尊村引黄兴南片区水源置换工程新建泵站1座 铺设管网160公里 [16] - 工程年引黄河水830万立方米 已解决4万余亩小麦灌溉问题 [12][16] - 目前夏县引黄灌区覆盖4个乡镇34个行政村 灌溉面积达10万亩 [16] 油菜机械化收割 - 贵州松桃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14万余亩油菜收割效率 [17] - 合作社配置耕 种 管 收整套机械化设备 培养专业农机手开展服务 [17] - 机械化收割效率达每天40亩 相比人工收割每天1亩大幅提升 [19] 水稻智慧种植 - 黑龙江佳木斯桦川县采用无人驾驶插秧机 实现自主插秧 避障等操作 [21] - 合作社部署51台套可视监控和传感器 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农业生产数据 [23] - 富锦市采用宽窄行插秧技术(36厘米宽行 14厘米窄行)配合侧深施肥 提高种植密度和肥料利用率 [25] - 桦川县玉成合作社预计今年水稻产量将增长5%以上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