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
搜索文档
课堂搬进田野,江苏大学与企业合作开设“新农人班”
扬子晚报网· 2025-11-05 21:07
项目概况 - 江苏大学与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首期“新农人”班,19名本科生开启为期6个月的实践生活[1][3] - 项目旨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农人”[3] - 全国人大代表、润果农业董事长魏巧亲自担任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1] 培养模式与内容 - 培养方式采用“集中跟岗锻炼+分散实习实训”相结合,时间从当年11月持续到次年4月[3] - 集中跟岗锻炼的学生驻点学习6个月,学习播种育秧、田间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农机操作、病虫害防治、土壤检测等实操技能,并学习记录分析农业数据[3] - 分散实习实训的学生不定期到企业,学习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农业技术推广[3] - 学生将操作智能农机装备,分析农业数据,体验从一粒种子到一颗粮食的全过程[1] 项目目标与预期影响 - 学校期望通过此尝试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在田野实践中激发农业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的新思路[5] - 项目旨在帮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坚定其扎根农业、服务乡村的职业信念[5] - 企业将毫无保留开放所有应用场景作为大学生实践的练兵场,并期待通过探索编写完备的田间实践教程,推广复制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7] - 有学生期待通过实践让农机更适配不同土壤条件,通过技术优化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实现学用结合[5]
新职业故事丨飞无人机 直播带货 82岁奶奶成了“新农人”
新华社· 2025-10-29 11:22
农业科技应用 - 公司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播种、喷药、施肥等农事活动,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3][8] - 无人机作业效率极高,人工一天仅能完成十几亩地打药,而无人机一天可完成600亩地的作业 [9] - 植保无人机配备约30斤重的电池,但操作人员可独立完成更换,显示设备具有一定的用户友好性 [13] 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 - 公司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直接向终端消费者售卖自家品牌的大米、食用油等 [15][21] - 直播销售模式开创了新的增收渠道,使公司能够与各地消费者直接交流并完成交易 [24] - 销售成品米的利润显著高于销售原稻,同样的产量下,卖成品米的收入能比卖稻谷多大约一倍 [27] 经营规模与效率 - 公司为当地种粮大户,管理超过600亩田地,具备相当的经营规模 [3] - 无人机等科技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省时、省力、省心,优化了资源投入 [9][10]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新农人在快手 “送技到垄头”
搜狐财经· 2025-10-28 05:39
行业背景与痛点 - 传统乡村面临信息闭塞困境,农户在技术、政策和市场方面存在显著信息鸿沟 [2] - 技术盲区导致低产,如黑龙江农户因不懂大垄密植技术,玉米亩产仅700斤,远低于潜在产量 [6] - 政策福利获取困难,留守老人因不识字或不懂操作,常错过取暖补贴、养老金认证等福利 [9][11] - 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好粮卖低价,东北玉米运至山东因信息差每斤价格差5分钱,中间商层层加价进一步压缩利润 [7][8] 平台解决方案与生态建设 - 短视频和直播成为连接城乡的新纽带,平台通过内容填补乡村信息洼地 [2][3] - 农技知识通过短视频通俗化传播,如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大白话,使技术覆盖率显著提升,县里玉米大垄密植技术覆盖率从15%升至70% [13] - 直播实现即时互动与精准服务,如夜间直播成为植物医院,5年收集160份土壤数据建土壤档案 [16][18] - 政策解读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精准触达,内容涵盖高龄补贴、宅基地政策等19个板块,帮助老人解决申请流程问题 [20][22] 创作者商业模式与影响力 - 创作者通过内容构建商业闭环,如邓燕的农资品牌益补丰在快手小店售出27.3万件农资,私域粉丝复购率达30% [18][27] - 产销对接打破地域限制,李泽良通过直播连麦帮助山东日需4500吨玉米的淀粉厂对接东北货源,实现长期合作 [20] - 创作者获得平台认可,如刘辉斩获快手十大区域影响力达人奖,成为农户信赖的技术参谋 [15] - 年轻力量持续涌入,刘辉团队吸引5名90后加入,李泽良团队最年轻成员23岁,推动行业年轻化 [25] 平台生态与行业趋势 - 快手构建高效信息网络,农技直播覆盖玉米高产、大豆病虫害防控等全领域,内容在上午9点前精准触达农户 [27] - 平台形成短视频种草-直播转化-线下服务的可持续新农商模式,信任与人情味转化为商业闭环 [27][28] - 快手成为乡镇用户首选平台,深度融合生活、社交与生意场景,定位获广泛认可 [27] - 平台通过年度三农生态大会展示生态成果,如贵州乌江寨大会汇聚典型创作者,凸显模式有效性 [28]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公司发展模式与业绩 - 刘晓岗的旧院黑鸡养殖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2] - 公司推行“五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统一供苗、技术、防疫、品牌、销售,农户分户养殖 [2] - 该模式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4000元 [2] - 廖梓婷的四川秀岭春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茶园4000余亩,研发10多个有机茶产品,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2] 行业人才引进与政策支持 - 达州市拥有1200余名新农人带动产业发展和乡亲致富 [2] - 大竹县创新实施“一村一CEO”计划,从全县筛选121个建制村面向全国招募乡村CEO [3] - 业绩显著的乡村CEO最高可获得村集体收益的10%作为奖励 [3] - 政策鼓励各地对新农人发展上充分支持、政治上充分信任、保障上充分衔接 [3] 产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 傅建忠作为乡村CEO,引导广子村走农文旅融合之路,与浙江天演乡韵乡村运营有限公司合作 [3] - 项目盘活闲置土地、老旧房屋等资源,打造“苎梦里”度假庄园、“乡村往事”研学空间等特色业态 [3] - 达州市推进各类园区等载体建设,引导先进技术和优质科研成果为新农人所用 [2] - 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被视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前景 [2]
四川达州市培育新农人带旺乡村产业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7
产业发展模式 - 公司采用“五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统一供苗、技术、防疫、品牌、销售,农户分户养殖,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4000元 [2] - 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2] -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老旧房屋等资源,发展“轻旅游·微度假”理念,使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 [3] 人才引进与培育 - 达州市积极培育新农人,现有1200余名新农人带动产业兴旺和乡亲致富 [2] - 大竹县创新实施“一村一CEO”计划,从全县筛选121个建制村面向全国招募乡村CEO,成绩显著者可获得村集体收益最高10%的奖励 [3] - 市、县有关部门支持新农人创建专家工作站、技术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研平台,引导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于乡村产业 [2] 具体项目与规模 - 在四川达州万源市石塘镇,于1.2万亩松林中养殖20万只旧院黑鸡 [1] - 海归女硕士廖梓婷在渠县创办公司,建设茶园4000余亩,研发10多个有机茶产品,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2] - 在傅建忠带领下,广子村发展出“苎梦里”度假庄园、“乡村往事”研学空间、“趣味钓虾”竞技赛等特色业态,小龙虾产业不断壮大 [3]
兴趣电商创新“造血式”助农范式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03
行业模式与核心观点 - 兴趣电商是通过内容生态和推荐技术进行主动推荐,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实现商品与用户精准匹配的电商模式 [1] - 该模式重构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链路,通过沉浸式内容场景激发消费者购买兴趣,实现“货找人” [1] - 兴趣电商创新性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中信息不对称、品牌缺失、中间环节多等痛点,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式”助农新范式 [1] 平台销售数据与增长 -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抖音电商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平均每天有2448万单农特产品包裹发出 [1] - 近3年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超200亿单,平均每天增长1万单 [1] - 过去一年,直播间农特产商品讲解总时长累计达3574万小时 [2] - 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4%和95% [2] 对农业生产的变革影响 - 新农人利用数字平台的用户数据和评论反馈,能精准判断市场偏好,反向指导农户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现消费需求牵引生产的市场化转型 [2] - 兴趣电商通过生产关系重构和生产力提升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3] - 数字平台接入创造了新农具和新农活,催生了一批“懂数字、爱农业、会技术、善经营”的数字新农人 [2] 面临的挑战与人才困境 - 农村电商面临经营模式单一、专业化人才匮乏、组织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等问题 [3] - 农村电商的自主创业、电商代运营和“电商+采购”模式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3] - 农村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电商专业人才,既懂农业又懂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 [3]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 未来兴趣电商生态将更加融合,直播、短视频、商城、搜索将无缝联动,“货找人”与“人找货”实现双向协同,构建完整消费闭环 [4] - 兴趣电商将从单纯商品交易延伸至品牌建设、乡村文旅推广、文化传承等领域,成为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5] - 建议完善“新农人+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链增值部分能真正落到农民手里 [4] - 建议建设好农村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助力打破城乡市场壁垒 [4]
新农人的浪漫在田间地头
新浪财经· 2025-10-06 16:39
三农内容赛道战略重要性 - 三农内容领域是兼具社会价值与内容潜力的长期焦点赛道,受到国家政策导向和内容平台战略的重视 [1] - 早期平台如B站通过华农兄弟等内容实现三农内容破圈,吸引年轻用户 [1] - 西瓜视频曾启动“万元月薪计划”,通过流量补贴与头部创作者签约,与B站形成竞争 [1] 平台战略与内容升级 - 快手将三农内容视为基本盘,系统化扶持专业农机知识、地方剧团、非遗文化等细分兴趣类目 [3] - 抖音对三农内容的打造走向内容升级、价值升级的精品化路径,以获取更优质、更活跃的流量 [3] - 当前三农内容创作者不再以猎奇视角切入,而是展现乡村温情、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属性 [3] 代表性新农人创作者分析 - @沂蒙二姐(吕玉霞)是山东临沂的桃农,因其诗歌创作被称为“田埂诗人”,一周涨粉10万,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5][8][9] - @西北刀客-公益护农队在宁夏、青海等地四年捕猎2000多头野猪,解决野猪致害庄稼问题,被称为“西北抓猪王” [9][11] - @李福贵凭借记录农村卖货生活的内容出圈,单月涨粉近200万,截至日前抖音粉丝数量达1196万,被称为“卖菜西施” [12][14] 三农内容破圈驱动因素 - 用户对过度包装的网红内容产生审美疲劳,“真实性”成为短视频传达现实价值的重要因素 [15] - 创作者将流量影响力转化为助力乡村的实际行动,通过善举与坚守构建深度情感认同 [18] - 新农人以鲜活立体的形象打破大众对乡村的刻板认知,成为重塑乡村形象的重要载体 [19] 行业数据与增长趋势 - 过去一年抖音新增超13.6亿条乡村视频,同比增长24.59%,播放量达26551亿次,全年449.5万场三农直播开播 [23] - 2025年快手的生活类目细分品类数量同比提升60%,包括赛鸽、养鱼等小众兴趣成为吸引特定圈层的重要阵地 [23] - 更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助农,带去新的创作力量,加之平台扶持政策和直播电商易变现特征,预计未来破圈的三农内容将增多 [4] 创作门槛降低与内容多样化 - 短视频技术成熟使创作门槛降低,农人成为创作者更为容易,例如53岁的沂蒙二姐已掌握进阶剪辑技巧 [24] - 乡村振兴背景下,回乡年轻血液增多,催生了大学生村官、回乡跑山、偏远地区支教等新农人创作题材 [26][27] - 三农视频在叙事、剪辑节奏上符合更主流、年轻的受众口味,使其成为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内容 [30] 商业化能力与变现路径 - 三农博主记录农村生活与其销售的农产品高度契合,消费者信任度和购买欲望高于普通硬植入广告 [30] - @沂蒙二姐帮助家乡卖掉8万单蜜桃,在抖音电商丰收盛典上40分钟卖出1200单特色农产品 [30] - 短视频和直播成为“新农具”,为创作者提供了简易明了的成长路径和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30]
听见丰收丨雨后抢收记
央广网· 2025-10-05 09:13
农业合作社运营 - 合作社带头人调度多台收割机进行雨后抢收作业 [1][4] - 收割机与运粮车无缝对接 玉米当天即可完成脱粒烘干入库 [5] - 合作社无人机飞手团队从3人发展到20人 作业量从1万亩增长至20万亩 [7] 农业生产与技术应用 - 玉米亩产可达1200至1300斤 单个玉米棒晒干后重约小半斤 [5] - 采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玉米地病虫害率约为15% 传统作业方式病虫害率高达40% [7] - 无人机植保技术通过对比实验证实成效 改变了农户对传统打药方式的看法 [6][7]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 年轻一代新农人将先进设备和技术引入农村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5][7] - 农村地区被视为需要年轻人回归以带来新技术的新舞台 [5][8]
谱写新时代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镇江篇章
新华日报· 2025-09-24 14:52
文章核心观点 - 镇江市正通过绿色化、智慧化、标准化、品牌化以及人才年轻化、知识化等多重路径,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1][2][3][4] 农业科技与智慧化 - 公司与高校合作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如“紫云英+水稻”轮作休耕模式,预计水稻亩产达到600千克 [2] - 家庭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每个环节可追溯、可复盘 [2] - 无人驾驶收割机可24小时作业,全天满负荷收割200亩,较传统人工操作8小时作业提升效率70%以上 [2] - 行业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75%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98万吨左右,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 [2] 品牌建设与标准化 - 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商品标准和供货渠道,将多个葡萄品牌整合为“丁庄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品种葡萄售价达40元一公斤 [3] - 行业拥有农业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3] - 地理标志驱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产业链资源,催生文旅体验、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与商业模式 [3] 人才队伍建设 - 地方推出“6+1”青创集共建合伙计划,提供87.8万平方米农村闲置资源,重点招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青年“新农人” [4] - 计划用3年时间选拔培养100名优秀“新农人”,目前已遴选产生卓越“新农人”13名、优秀“新农人”48名、培养对象40名 [4] - 建立行业人才库,储备入库达1206人,并推动组建“新农人”联盟和发展促进会,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4] - 政校企三方协同培养,建立面向市场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 [5]
1500万返乡人:走出大山,为什么又重返大山
新浪财经· 2025-09-17 14:21
核心观点 - 中国返乡创业人数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累计超过1430万人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推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1][3][15] - 抖音电商平台成为重要推动力 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 带动546万创作者带货农产品 其中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35] - 新农人通过直播电商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 将生产 销售 品牌等全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现从"我种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创造什么"的转变[13][25][38] 返乡创业规模与影响 - 全国返乡创业人数从2015年242万人增长至2025年预计1500万人 形成千万级人口逆向流动[15][3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和7% 带动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3] - 秭归县形成典型案例 柑橘种植面积破40万亩产量破100万吨 当地90%乡镇 80%村 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产业 超过2600家电商企业年在线销售25万吨脐橙 销售额达40亿元[12] 抖音电商平台数据 - 平台过去一年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 平均每天2448万单[3] - 546万创作者在平台带货农产品 年销售额破百万商家4.68万个 同比增长42%[35] - 直播间农特产商品讲解时长高达3574万小时 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4%和95%[30] - 生鲜免佣政策推出一年来超21万商家报名参与 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35] 典型案例业绩表现 - 武双朋团队3个月卖出12万单脐橙 一年带货销售额破千万元[1] - 曹涵发掘山东海阳网纹瓜成爆款后 当地产销量迅速翻2-3倍 果农收入倍增[20] - 高苗苗夫妇推出剥皮板栗后日销8吨 月销售额破百万[25] - 周建康一周卖出李子2万单[28] - 寿光彩椒在平台扶持下2个月卖出1000万斤 成交额增长64倍[30] 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 秭归拥有湖北省首台5.0全自动化设备 每小时分选20吨脐橙 加工流水线高度智能化[13] - 当地物流体系连续5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 上海隔日达 东北两三天送达[13] - 无人机应用提升效率 几十秒即可将橙子从半山腰果园运到山下[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重点培育本土和外部人才[34] - 商务部等9部门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个农村电商"领跑县" 1000家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 1000个县域直播电商基地 10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35] - 抖音电商开展"山货上头条" "村播兴农计划"等助农专项 与全国数百个地方 产业带合作培育特色名片[36] 区域特色产品表现 - 广东荔枝旺季成交额同比增长419% 珠海白蕉海鲈同比增长231% 烟台苹果同比增长168%[38] - 茂名荔枝 烟台苹果 菏泽芍药 蒙阴蜜桃 会理石榴 白蕉海鲈等地方好货通过平台走出大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