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拖拉机

搜索文档
媒体智库峰会代表行走中原大地点赞中国发展奇迹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中华文明与文旅融合 -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代表们对中国延绵不绝的文明表示震撼[2] - 洛阳龙门石窟和开封清明上河园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中华文化魅力[2][4] - 河南博物院、定鼎门遗址等历史古迹展示中华文明璀璨成就[4] - 清明上河园以北宋名画为蓝本,通过表演和场景再现吸引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4] 工业与科技发展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从首台"东方红"拖拉机发展到无人驾驶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7] - 一拖产品已出口至东欧、中亚和东南亚,并有为特定国家定制的型号[7] - 开封奇瑞汽车工厂每7分钟生产一辆汽车[7] - 郑州宇通客车公司展示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成果[8] 农业现代化 - 中国一拖研发大型农场重负荷作业拖拉机,适配旱田作业需求[7] - 农业机械产品提供更清洁排放,满足现代农业需求[7] - 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存在广阔合作前景[7]
科技创新赋能,山东全链条节粮减损有“智”招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5:51
大会概况 -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 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 [1] - 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旨在打造粮食减损机制化全球交流平台 [1] - 汇聚多国农业部长、国际组织代表及行业专家 围绕粮食减损治理、科技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 [1] 中国粮食减损成果 -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3] - 会议展示中国粮食全链条减损路径模式 涵盖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各环节 [3] - 山东作为粮食大省 展示从古法传承到智慧农业的减损实践 [3] 种子与种植技术 - 山东农作物种子年销售额超137亿元 居全国首位 [3] - 良种使用可降低用种量5%以上 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 [3] - 推广"北斗导航+小麦复式精量条播"技术 亩均增产30公斤 [3] -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实现亩均增产100公斤 [3] 农业机械化与灾害防控 - 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7% 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 [3] - 依托立体遥感监测精准预警灾害 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4] 仓储与加工技术 - 建成超4600万吨现代粮仓 创历史新高 [4] - 采用空调控温、智能通风等技术 全省地方储备粮综合损耗率降至0.38% [4] - 五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扎根山东 制定15项粮油团体标准 [4] - 29项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4] 粮食深加工 - 玉米梯次开发产出百余种产品 大豆循环利用产出二百余种产品 [4] - 小麦深加工演绎近千种可能 [4] 消费端减损 - 智慧食堂与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供需 减少浪费 [5] - 通过半份餐、个性定制等模式满足多元需求 [5] - 全谷物推广与节粮科普深度融合 促进节约理念转化为消费选择 [5]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高科技农机驰骋希望田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全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套)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 [6]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 [6][16] 无人农场技术应用 - 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精准作业 [7][8] - 无人插秧机效率达6-7亩/小时 300亩稻田2台机器3天内可完成 较人工效率提升50倍 [7][9]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60-90亩/小时 为人工10倍 施肥打药成本降低40% [9] 智能化农机技术突破 - 北斗导航+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机厘米级定位精度 秧苗间距控制误差小于2厘米 [10] - 智能收割机自动统计作业面积并生成路径 农户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作业轨迹 [11][12] - 多维传感器棚架实时采集10余项气象数据 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环境参数 [12] 国产农机产业升级 - 浙江星莱和公司实现年产5万台插秧机+15万台发动机 日产能达100台高速插秧机 [13] - 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95% 转弯半径缩小30%适应复杂地形 [16]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2271家 头部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15] 农机出口市场拓展 - 2024年前2个月浙江省农机出口同比增长33.7% 75%生产企业涉及出口业务 [17] - 国产插秧机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较进口机型下降40% 功能扩展至旋耕/撒肥等 [14] - 中国一拖自主研发丘陵山地拖拉机 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
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情缘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5 10:43
哈中人文交流 - 哈萨克斯坦青年伊利亚斯·马尚洛通过武术学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从武术爱好者转型为媒体人,成为哈中人文交流的典型代表 [2] - 马尚洛在中国学习汉语言文学和国际关系,兼修太极拳和红拳,认为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蕴含东方哲学与智慧 [2] - 马尚洛通过媒体报道向哈萨克斯坦受众展示中国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如北京、洛阳、武汉等地 [2] 洛阳的文化与创新 - 马尚洛在专题报道中展现洛阳的历史文化(牡丹之都、盛唐文化、少林禅武、龙门石窟)与现代创新(无人驾驶拖拉机、高新技术企业成果) [3] - 报道突出洛阳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融合,体现城市的古今交融特色 [3] 中国—中亚峰会与合作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为地区经贸与安全合作奠定基础,马尚洛关注峰会成果,认为其促进了中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3] - 马尚洛期待第二届峰会深化哈中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出口和联合投资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巩固两国互信 [4]
中原粮仓如何扛稳重任
河南日报· 2025-05-30 07:42
小麦生产与科技应用 - 河南荥阳市王村镇丁村小麦耕种面积保持在8000亩以上,是当地重要的小麦产地,全村一年收成可供应王村镇人口半年的口粮 [1] - 小麦是全球近40%人口的主粮,中国是最大生产国,河南作为全国小麦第一省,对全国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 - 河南省委省政府针对冬季气温偏高、小麦旺长及干旱等不利因素,多次部署应对措施以保障粮食稳产 [1]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 - 河南首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智能拖拉机可实现耕、耙、播、收及运输等全流程无人作业,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 [2][3] - 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墒情监测、虫脸识别和远程灌溉等智慧农田管理 [4] - 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及专家协同,推广科学种植与管理技术,覆盖小麦生产全流程 [3][4] 生产管理与安全保障 - 荥阳市王村镇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责任细化至每一地块,确保夏收高效组织 [2] - 秸秆禁烧通过广播宣传、流动车巡逻、防火瞭望站及禁烧巡逻队等多重措施严控火情风险 [2] - 科技减损成为增收关键,如智能农机解放人力,农技服务贯穿播种至收获环节,提升产量与效率 [2][3][4]
“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 农田里居然都没有人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8 14:23
小麦机械化收获进展 - 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全面展开 农机数量达6365台 机械化收获重心已进入安徽省 [1] - 参与作业的植保无人机设备数量达45000多台 同比增长40% 作业量前五省份为江苏、安徽、山东、黑龙江和河南 [3] - 西部地区植保无人机作业量增幅潜力大 增幅排名前五为青海、湖南、海南、云南和西藏 作业量最大的是新疆 [3] 无人机应用与人群分析 - "20至30岁"和"50至60岁"无人机飞手人数呈上升趋势 其中20-30岁飞手同比增长11.88% [5] - 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5.1万架 同比增长近25% [6] - 安徽省植保无人机监管平台汇聚1300家飞防组织和6300多位无人机手 形成覆盖全省16市的作业网络 [11] 智能农机与AI技术应用 - 安徽省上线无人机管理平台 可实时监控飞行高度、速度、喷洒药液量等数据 并设定作业参数标准 [7] - 广东清远使用搭载AI视觉模型的智能巡田无人机 可识别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 指导农事作业 [16] - 北京昌平千亩双高智慧农场实现无人驾驶拖拉机玉米播种 升级后精度更高 可智能控制播种深度和路径 [20][22]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 江苏昆山智慧农场推出多模态AI监测系统 对5000亩水田的灌排水渠进行智能监测 可识别沟渠堵塞情况 [26][28] - 山东潍坊智能工厂日均生产270多台100马力以上拖拉机 机械加工自动化率达93% 生产效率提高一倍 [32][34] 智能化农机助力夏收 - 江苏省小麦收获期较去年提前近一周 截至5月26日全省小麦已收获67.4万亩 进度达1.7% [35][36] - 江苏盱眙首次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沿预设路线作业 提高精准度和效率 [38] - 盱眙县启用115家粮食烘干中心和505台套烘干机 日烘干量达3万吨 采用360度旋流烘干技术确保小麦质量 [40]
中国AI农业渐兴 新疆“试验田”获关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23:06
AI农业技术应用 - 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立体农业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智能农机在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上受到国内外采购商关注[1] - 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依托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种植决策优化、作业流程自动化和环境资源高效管理[1] - 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多地实践AI农业,并在新疆阿拉尔市建设水肥一体设施、数据采集网等基础设施[1][2] 新疆AI农业发展 - 新疆因其广袤耕地面积和未来新增农田潜力,被视为AI农业发展的重要"试验田"[1] - 青岛沃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立体农业智能机器人已实现果园作业全流程覆盖,涵盖15项核心环节[2] - 新疆林果种植面积广,经济效益显著,在打造AI赋能的智慧果园方面潜力巨大,当地种植户对智能机器人表现出浓厚兴趣[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智慧农业技术从机械化到数字化、自动化,再到智能化不断迭代演进[2] - 未来要加强AI在农业上的应用,按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集成应用、引领农业、培育产业的路径发展[2] - AI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农业领域,推动行业迎来新一轮变革[1]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6 07:41
数字乡村政策与基础设施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9个方面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 [4]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 [4] - 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 [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江苏省宜兴市美栖村玫瑰产业园采用物联网管理系统,174个土壤酸碱度传感器和77个控制器实现精准灌溉,600亩花田仅需一部手机管理 [5][6] - 浙江省杭州市茶园使用AI采茶机器人通过光谱识别采摘嫩芽,北京市海淀区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自动化移栽作业 [7] - 全自动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显著,以往15人5-6天的工作现在1天即可完成,除草人工费用减少一半 [6] 农村电商发展 -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10] - 福建省闽侯县通过"直播+电商"模式,近半年订单量达3万多单,培养出"闽侯芳姐"等本土电商主播 [8][9] - 陕西省镇巴县采用"电商+文旅"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车厘子种植过程,带动水果采摘游和电商销售 [10] 乡村数字化治理与服务 - 浙江省平湖市山塘村建成345平方米数智生活馆,配备智慧健康医疗中心和中医AI问诊机等设施 [11][12] - 福建省长乐区百户村"智慧百户"平台实现井盖传感器监测、海洋渔业北斗定位管理,可实时预警台风和触礁风险 [13][14] - 山塘村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公交站点、24小时自助售药机等便民设施,计划推出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 [13]
主粮加工行业报告发布 中国农机产业链完成保障性自给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3 08:10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 七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1] - 目标到2035年建成高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业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和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2] - 重点提升农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2] 主粮加工机械行业数据 - 2024年全国主粮加工转化率达78.5%,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增长6.1%[2] - 主粮烘干机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11.1%),脱粒机市场规模6.3亿元(同比-7.4%),磨粉机市场规模9.8亿元(同比+5.4%)[2] - 主粮加工自动化市场规模6.1亿元(同比+22.9%),统计范围新增无人设备与AI设备[2] 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 2020-2024年中国农机产业复合增长率7.8%,2023年产值5500亿元,2024年预计达5980亿元[3] - 产业集聚区占比:山东23%、河南18%、江苏12%[3] - 2024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增至200亿元,智能农机追加15%叠加补贴(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单台最高补5万元)[3] - 工信部专项投入30亿元突破CVT变速箱、高精度传感器等10类"卡脖子"技术[3] 产业链空间重构趋势 - 东部农机企业向河南、河北等中西部转移生产基地,人工成本降低30%-40%[3] - 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十年增长217%,土地价格超出企业承受极限,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引导产业迁移[3] - 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新兴增长极吸引装备制造产业组团迁入,形成"整机+配套"垂直整合体系[3][4] - 产业迁移从产能平移升级为创新要素跨区域重组,推动中西部培育内生增长动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