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灵安全守护体系

搜索文档
冯兴亚:广汽集团正从“制造导向”迈向“用户+技术”双轮驱动的“新广汽”
中国经营报· 2025-10-17 19:53
在大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发言中分享了广汽集团对当 前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路径。 冯兴亚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已从上半场的技术积累与生态布局,进入到下半场的"短兵相接"阶 段。面对产业格局的重塑与用户需求的快速演进,广汽集团正主动推动自我革新:一方面深化智能化、 电动化转型布局,另一方面加速构建以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型企业体系,全面由制造导 向迈向"用户+技术"双轮驱动的"新广汽"阶段。 以"番禺行动"为起点:广汽刀刃向内的系统性变革 冯兴亚表示,"自我变革"是镌刻在广汽集团基因中的底色。面对汽车产业日新月异的变革浪潮,广汽集 团于去年正式吹响"番禺行动"的号角,启动了一场刀刃向内的系统性自我革新。经过一年实践,企业在 组织、流程与文化三大层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组织变革方面,广汽集团围绕自主品牌一体化改革,对组织架构进行系统优化,建立了以产品项目为 核心的运营体系。通过设立人力、财务、采购等职能共享中心,广汽实现了资源集中与协同共享,不仅 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也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与此同时,集团还整合原广汽研究院的专业能力,构建 10月16日,由 ...
冯兴亚喊出“战时状态” 广汽集团转型进入深水区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50
公司战略转型 - 广汽集团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三大战役,目标是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2][3][6] - 公司以"番禺行动"为引领,推动全面转型与体系重构,目标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60%,海外市场贡献50万辆[4][7] - 公司与华为联合出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新品牌"华望汽车",首批两款新车预计2026年上市[8][9]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8.2亿到26亿元[2] - 2025年6月多个品牌销量环比回升,市场信心逐步修复[9] 产品与技术布局 - 8月起将陆续推出多款增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首款昊铂HL增程版即将上市[4] - 自研城区ND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三大品牌全面搭载,年内将下线首款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型[4] - 已实现星灵高算力电子电气架构、生成式AI智驾系统、智能底盘域控等多项核心技术量产落地[4] - 推出"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八大关键系统采用双冗余设计[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9] - 三、四线城市正成为电动化加速的新战场[5] - 行业进入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深水区,电动车已成为市场"主角"[3][9] 营销与服务升级 - 全面导入IPMS体系,以"直联、直服、直营"为核心重塑营销体系[5] - 引入NPS管理评价,推动客户满意度精细化运营[5] - 构建高频OTA软件升级体系,实施整车软件大版本定期分类升级[5] - 加快低线城市渠道布局,拓展更广泛用户基础[5] 历史反思与调整 - 2014年完成国家863计划"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项目,但因市场节奏判断失误错失新能源窗口机遇[4] - 重构研发体系,打造以用户洞察为起点、产品交付为终点的"大研发体系"[4] - 承认传统4S体系与新能源业务存在结构性错配,直营与互联网渠道建设滞后[5]
事故频发,汽车智能化与安全要怎么平衡?业内专家开了个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4-13 11:43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汽车产业正经历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百年变革,智能化对安全提出新要求并赋予新内涵 [3] - 智能化安全是涵盖技术攻关、法规标准、社会认知和用户行为的系统工程,需"政产学研用"协同治理 [3] - 行业共识认为安全是底线,必须通过严格法规和标准规范发展,避免因技术迭代忽视安全 [5][6] 智能化安全理念演进 - 智能化安全核心目标从"伤害减轻"转向"风险预防",技术体系从"机械硬件"升级为"智能系统",用户价值从"被动刚需"跃升为"主动价值" [3] - 广汽集团构建"星灵安全守护体系",通过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全域融合树立智能安全新标杆 [3] - 安全是产品起点而非可平衡变量,主机厂需通过极端工况测试(如720万公里验证)确保交付安全性 [7] 技术发展路径 - 硬件与软件协同优化是安全关键,芯片决定智能汽车安全底层能力,需坚持系统级创新 [7][8] - 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中场"阶段,产业将向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6] - 技术进步将持续提升安全性,但需以长期主义精神平衡创新与责任 [3][8] 行业倡议与行动 - 峰会呼吁全行业以用户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通过技术创新与开放协作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目标 [4] - 主机厂需承担消费者教育责任,帮助正确理解智能驾驶潜力与风险 [7] - 专家强调安全、节能、环保为行业三大永恒主题,安全次序不可动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