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弹匣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广汽埃安紧急辟谣员工持股兑付危机传闻 销量逆势下滑千亿估值大幅缩水
新浪财经· 2025-06-19 12:03
核心观点 - 广汽埃安员工持股计划因公司估值缩水导致参与者面临亏损压力,部分员工出现拒付利息和准备劳动仲裁的情况 [1] - 公司否认"车圈恒大"标签,强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正常推进,并已就相关不实信息报警 [2] - 员工持股计划创下多项纪录,包括794名参与者人均出资224万元,覆盖20%员工,锁定周期长达五年 [2][3] - 2022年公司销量激增126%至27万辆,A轮融资后估值达1032.39亿元,被视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热门候选 [3] - 2024年起销量大幅下滑,2025年5月销量同比暴跌33.18%,高端品牌昊铂表现不佳 [4] - IPO计划搁置,员工面临本金偿还压力,部分员工可能面临"血本无归"困境 [5] - 公司近期实施全系降价但效果甚微,产品策略失效,母公司广汽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亏损7.32亿元 [6] 员工持股计划 - 679名员工和115名技术人员共同出资近18亿元,获得公司4.55%股权 [2] - 时任总经理古惠南抵押房产斥资2000万认购 [3] - 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开创国企"上持下"先例,享受双重激励政策 [3] - 持股计划设计缺陷包括五年锁定期过长、退出机制单一、过度依赖IPO预期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销量27万辆,同比增126%,产能扩张至40万辆,9月单月交付突破3万辆 [3] - 2024年销量37.49万辆,同比下滑21.19%,仅完成年度目标70万辆的53.55% [4] - 2025年5月销量2.68万辆,同比暴跌33.18%,1-5月累计销量12.44万辆,同比下滑12.6% [4] - 高端品牌昊铂2024年全年销量仅1.44万辆,Hyper GT月均销量不足千辆 [4] - 埃安UT在5月销量滑落至3724辆,远低于预期月销1.5万辆 [4] 融资与估值 - 2022年10月完成A轮融资,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 [3] - A轮融资后估值飙升至1032.39亿元,几乎追平母公司广汽集团的A+H总市值 [3] - 2022年千亿估值建立在年均复合增长率123%基础上 [5]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存在通过员工持股绑定核心人才的风险 [5] - 某新势力车企曾因上市失败导致员工持股价值缩水80% [5]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阴影下,突围之路更加艰难 [6]
最严动力电池标准出炉!9家电池企业参与
起点锂电· 2025-04-14 17:47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2] - 新规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9家电池企业及整车厂、检测机构,78%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14%企业预计2026-2027年达标[3] 三大技术升级 热扩散安全 - 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针刺速度调整为0.1-1mm/s[5] - 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报警且烟气不进入乘员舱,监测时长延长至2小时且温度低于60℃[6][7] - 安全防线从被动逃生转向主动阻断,需多层级热失控防护能力[8] 底部撞击测试 - 强制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测试,仅离地间隙≥200mm商用车可豁免[10][11] 快充安全管理 - 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20%-80% SOC区间快充性能需稳定[14] - 针对"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超快充技术,避免企业堆砌功率忽视耐久性[14] 行业影响 电池企业 -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凸显:宁德时代CTP3.0抗挤压能力提升30%,比亚迪"智慧眼"系统可提前10分钟预警热失控[18] - 二三线电池厂面临淘汰压力,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加速迭代[18] 整车企业 - 需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底部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热失控防护材料需耐高温阻燃[19] - 满足新规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19] 检测认证行业 - 底部撞击测试单次成本或超200万,叠加动力电池安全纳入年检,检测认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19] 长期产业意义 - 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绝对安全,促进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智能热管理等全链条技术升级[21] - 提升中国在全球电池安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巩固技术优势和国际产业链地位[22] - 需配套执行体系支持,如建立电池安全溯源平台、专项补偿基金等[22]
广汽埃安公布弹匣电池技术升级
快讯· 2025-04-12 21:44
电池技术升级 - 广汽埃安公布弹匣电池技术升级 提供覆盖电芯 结构 管理系统 整车架构多层级的系统性安全防护方案 [1] - 首创电池包"上下双面冷却"速冷结构 使冷却液高效包覆电芯 提升热管理效率 [1] - 配备被动安全防护系统 将电池包分为多个独立热控舱位 内置吸热材料可立即降温 隔热材料阻断热量传导 防止热失控蔓延 [1] 安全管理系统 - 配备全链路电气防护系统和全天候电池管理系统 可在运行 充电 停车等各个场景下实现实时监控与风险控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