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元G2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逼近产业化关口,谁在买?
36氪· 2025-11-05 20:11
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教育、展演类人形机器人售价多在2万至10万元,工业类产品价格普遍在20万元及以上。因此,千台级订单往往对应着亿元级合同。 例如,10月初,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603341.SH)签下数亿元合作协议,计划部署近千台机器人。9月以来,优必选中标2.5亿元项目;星尘智能披露 与仙工智能的千台级合作;智平方与惠科签署5亿元协议,3年交付超1000台;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603528.SH)签署合作协议,多伦科技计划3年内 采购不低于2000台。更早的时候,松延动力宣布获得超2500台订单,合同金额突破1亿元。 这轮"签单潮"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自今年春晚亮相以来,人形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迅速建立起认知基础。同时,制造业、教育、文旅等行业 的实际需求正在浮现,创造了一批可批量落地的场景。而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急需"真实销量"撬动下一轮融资和估值。 千台级订单,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分水岭。它意味着,机器人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演示样机,而是开始进入真实的产业场景。 这个阶段,或可类比十年前新能源车刚被引入物流、网约车和政府示范项目时的情形——先验证能用,再考虑普及。而人形机器人真正 ...
经观头条|人形机器人站在产业化门口
经济观察网· 2025-11-05 19:3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悦 这个阶段,或可类比十年前新能源车刚被引入物流、网约车和政府示范项目时的情形——先验证能用,再考虑普及。而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成为大众 消费产品,还需要经历产品优化、成本下降和用户习惯的建立等。 在人形机器人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时,一些关键问题也浮出水面:谁在买?买来做什么?谁在卖?如何真正卖得出去? 一场从"拼Demo"转向"拼交付"的销售战,正在悄然改写人形机器人的商业逻辑。 2025年上半年,几乎每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在"秀肌肉":打拳、跳舞、跑步、叠衣服、擦桌子……各种Demo(演示视频)轮番登场,成为大众眼中高科 技的最新代名词。 进入下半年,风向变了。Demo逐渐退场,订单成为新的焦点。 仅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已有多家公司陆续迈入"千台俱乐部"。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星尘智能、智平方、 众擎机器人、加速进化8家企业,均披露了千台级订单。 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教育、展演类人形机器人售价多在2万至10万元,工业类产品价格普遍在20万元及以上。因此,千台级订单往往对应着亿元级合同。 例如,10月初,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603341.SH)签 ...
人形机器人逼近产业化关口,谁在买?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18:49
在人形机器人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时,一些关键问题也浮出水 面:谁在买,买来做什么;谁在卖,如何真正卖得出去? 作者: 周悦 封图:受访者供图 例如,10月初,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603341.SH)签下数亿元合作协议,计划部署近千台机 器人。9月以来,优必选中标2.5亿元项目;星尘智能披露与仙工智能的千台级合作;智平方与惠 科签署5亿元协议,3年交付超1000台;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603528.SH)签署合作协议, 多伦科技计划3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台。更早的时候,松延动力宣布获得超2500台订单,合同金 额突破1亿元。 这轮"签单潮"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自今年春晚亮相以来,人形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 迅速建立起认知基础。同时,制造业、教育、文旅等行业的实际需求正在浮现,创造了一批可批量 落地的场景。而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急需"真实销量"撬动下一轮融资和估值。 千台级订单,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分水岭。 它意味着,机器人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演示 样机,而是开始进入真实的产业场景。 这个阶段,或可类比十年前新能源车刚被引入物流、网约车和政府示范项目时的情形——先验证能 用,再考虑普及。而人 ...
交付成拐点,智元与figure正赛开始?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23
有人选择打磨单一产品极限,有人选择先吃"低垂的果实"。但在当前的赛道中,或许能交付,才是最硬的理想主义。 "一般企业都是先发机器人,然后宣布订单消息,产品发布前就公布订单的确实少见。" 投资人Eddie全程围观了智元G2机器人的发布会,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智元机器人的目的很明确,"把合规性和稳定性做好,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 就是交付给想要改造传统自动化产线的工业B端厂商"。 不同于Figure等企业执着于单一产品的极限智能,智元选择先"吃到低垂的果实",在更现实的落地场景中,用实际订单为商业化铺路。或许在当前的赛道 中,能交付,才是最硬的理想主义。 "车规级"或成自动化产线交付门槛 G2此前公布的订单,一定程度上证明了Eddie的猜想。 据了解,龙旗科技(603341.SH)已向G2下达了数亿元金额的框架订单,均胜集团也在近日宣布,公司和G2签订的过亿元采购订单已经开始交付首批产品。 姚卯青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和龙旗科技的订单将于今年年底走完POC(概念验证),预计在明年一季度落地。 Eddie告诉记者,机器人的构型变化和供应链生产管理是他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记者发现,相比上一代G1,G2在构型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