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功能
搜索文档
智驾不是 “功能竞赛”!独家对话北汽研究总院副院长郑新芬:行业已进入 “体系竞争” 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9:03
行业竞争态势演变 - 汽车行业竞争已从生产制造和配置比拼延伸至智能驾驶全链条,单点智驾功能突破难以破局,核心竞争力在于支撑持续迭代的体系化组织与系统化技术[1] - 智驾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核心抓手,行业预计今年L2级智驾渗透率将超60%,但同质化问题加剧,多数车型功能描述高度重合,用户感知差异弱化[1] - 行业从“功能竞争”进入“体系竞争”阶段,需将智驾与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领域深度融合,通过车企底层能力实现技术进化[3] 智驾技术普及与市场影响 - 通过体系化技术降本与高效研发,智驾能从高端选配转变为主流标配,成为打破价格内卷的有效利器[5] - 2025年1至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超过82.6%,较上年同期提升约12个百分点,其中16万元以下细分市场智驾功能装车率出现明显增长[6] - 政策推动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正加速智驾功能走向“大众刚需”,为打破价格“内卷”、激活市场需求提供新路径[6] 安全与创新的平衡 - 政策层面加速收紧监管边界,相关法规涉及智能驾驶责任条款的完善均指向“安全优先、规范发展”的智驾监管方向[1] - 行业从“技术狂飙”转向“安全理性”,需建立“安全是底线”的行业共识,平衡创新速度与安全底线[7] - 应完善ISO26262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确保智能驾驶系统符合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要求,并为每个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制定清晰的安全标准和验证流程[7] 企业技术路线与战略选择 - 针对“全栈自研”与“生态合作”两条技术获取方式,企业需结合自身目标、特长与能力进行选择,行业普遍采用“核心自研+开放共生”模式[9] - 北汽的策略是掌握定义产品和系统集成的主动权,以及测试验证的核心技术体系,确保对技术迭代节奏和系统整体体验的掌控力,并与华为、小马智行等2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9] - 技术储备的深度直接决定了量产落地的速度与质量,是“合规通行证”,需重点投入数据闭环和电子电气架构等具有跨越技术周期价值的底层能力[11] 体系化实践与资源协同 - 北汽构建“一核三环”智能网联安全开发体系,将安全贯穿技术开发、过程保障、测试验证、上路运行全流程,并通过仿真测试、实车测试、云端协同测试提升场景覆盖与验证效率[8] - 行业应打破技术壁垒,共享测试资源,避免部分车企在测试场景、验证设备上的重复投入,让全行业在更高安全起点上进行创新[8] - 北汽坚持“L2普及到L4落地”的全层级发展策略,以确保技术在安全前提下不断迭代,并为未来3至5年更高阶智能驾驶和“软件定义汽车”打下基础[11]
12类场景的综合通过率均低于50%?懂车帝回应智驾安全实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5 16:31
智驾安全实测结果 - 懂车帝联合央视对近40款车型进行智驾安全实测,覆盖12类场景,综合通过率均低于50% [1]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15个真实事故场景,城区包含9个场景(如"开进大转盘""四小学生过马路"),高速包含6个场景(如"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 [1] - 城区场景中,"转盘内汇入""过马路四小学生""刹停电瓶&斑马线上的儿童"通过率超50%,"开进大转盘"通过率最低仅23% [1] - 高速场景通过率更低,最高为"施工路遇卡车"47%,其余场景表现更差 [1] 实测细节与争议 - 高速场景"施工路遇卡车"中,部分车辆识别锥桶后变道失败,有的撞卡车或回撞锥桶,部分车型接管提示时间不足1秒 [2] - 网友质疑测试科学性,包括跟车距离差异和人为控制可能性 [2] - 公司回应称车型选择基于销量、关注度及功能配置,均为市售量产车,测试条件统一且全程影像记录可追溯 [2] 测试目的与行业呼吁 - 测试旨在科普智驾现状,消除公众对L2级智驾的盲目信任 [3] - 呼吁车企避免过度宣传智驾功能,需明确短板并提升用户安全认知 [3]
卷智驾,成为了车企的“生死局”?
36氪· 2025-04-30 16:33
行业趋势 - 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智能化,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智驾功能,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时代 [1]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突破65%,智能辅助驾驶从"尝鲜期"迈向"普及期" [2] - 智驾功能从中高端车型选配项变为入门车型标配,车型售价与智驾能力关系发生变化 [2][8] 自主品牌策略 - 比亚迪海豹06 EV定价12-15万元,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零跑B10让激光雷达成为13万级车型标配 [4] - 奇瑞推出6万元起售的奇瑞QQ纯电,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速领航功能,五菱星光预售10.98-12.98万元,搭载全速域自适应巡航 [4] - 理想L6焕新版起售价进入25万元区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与高速辅助驾驶 [6] 合资品牌应对 - 合资品牌通过与国内智驾公司合作追赶,东风日产N7联合Momenta开发纯视觉智驾方案,丰田承认中国智能化领先并寻求学习 [10] - 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宝马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大语言模型交互系统,奔驰CLA采用Momenta提供的全场景智驾方案 [12] - 凯迪拉克VISTIQ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大众与地平线合作研发ADAS系统适配中国路况 [14] 技术安全导向 - 监管部门收紧智驾宣传口径,"安全"成为厂商营销关键词,华为ADS 4强调恶劣天气下的障碍物识别能力 [15] - 问界发布智能安全体系,小鹏汽车开启AI智驾安全训练营,轻舟智航强调"安全智驾"理念 [15][17] - Momenta区分量产辅助驾驶与Robotaxi自动驾驶,行业在强监管下仍需发力智能化配置平权 [19] 行业总结 - "安全冗余"和"场景优化"成为车展高频词汇,智驾普及需平衡成本与安全性,消费者需求从"尝鲜"转向"刚需" [20] - 智驾下沉让以往选配功能变为免费标配,但使用中需以安全为先,技术可靠性与稳定性是竞争核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