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

搜索文档
康哲药业(867.HK,8A8.SG)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升 战略转型跑出增长新动能
新浪财经· 2025-08-19 11:0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达4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 [1] - 全药品销售收入约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1] - 净利润约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 [1] - 非国采独家/品牌及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占总收入比重62.1% [1] 产品创新战略成果 - 通过"海外授权+国内合作+自主研发"三维机制布局创新管线 [2] - 5款创新药已在中国商业化,芦可替尼乳膏和德昔度司他片预计2025年内获批上市 [2] - 芦可替尼乳膏为全球首个局部JAK抑制剂非节段型白癜风复色产品,填补中国市场空白 [2] - ZUNVEYL(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中国上市申请于2025年7月获受理 [2] - 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微球填充剂已获上市批准 [2] - 累计布局约40款差异化创新管线,其中20项为自主研发项目 [3] 核心在研产品进展 - 注射用Y-3(非肽类PSD95/nNOS解偶联剂)完成中国III期临床,为全球唯一进入临床研究的同类产品 [3] - ABP-671(URAT1抑制剂)中国IIb/III期临床推进中,具备更低剂量降尿酸及溶解痛风石潜力 [3] - 新增ZUNVEYL和MG-K10(长效抗IL-4Rα单抗)两款合作开发产品 [3] 商业革新与国际拓展 - 构建"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覆盖营销体系,强化消费医疗布局 [4] - 皮肤健康业务"德镁医药"拟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4] - 2025年7月15日以介绍方式完成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 [4] - 商业化平台Rxilient在东南亚、中东、港澳台提交近20款药品器械注册申请 [4][5] - 芦可替尼乳膏在澳门、香港获批,新加坡、台湾注册申请已递交 [4] - 特瑞普利单抗在马来西亚等五国提交注册申请 [5] - 联营CDMO工厂PharmaGend具备年产10亿片口服固体制剂能力,获美国FDA cGMP认证 [5] 战略转型成效 - 自2018年启动"新康哲"转型,以产品创新、商业革新、国际拓展为三大战略支柱 [1] - 创新成果持续落地,战略升级逐步兑现为业绩增长 [1] - 国际化布局以新加坡为枢纽覆盖新兴市场"研—产—销"全链条 [4]
卖皮肤病药曾年入6亿,治白癜风的药企想IPO
36氪· 2025-04-30 16:38
核心观点 - 德镁医药作为康哲药业旗下专注于皮肤健康领域的子公司,正在拆分并寻求香港独立上市,其核心产品芦可替尼乳膏针对白癜风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1][2][3] - 公司产品管线聚焦"小而美"的皮肤病赛道,多款产品具有独家或差异化优势,如聚多卡醇注射液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静脉曲张硬化的产品 [7] - 德镁医药继承了康哲药业强大的商业化能力,销售团队占比超过85%,渠道覆盖超1万家医院和10万家零售药店 [10] - 公司业务分为皮肤处方药和皮肤学级护肤品两大板块,2024年总收入突破6亿元,其中处方药占比超80% [7][11] - 研发投入相对有限(年研发开支不足1亿元),主要依靠产品引进策略扩充管线,未来独立后的资金和BD能力是关键挑战 [12] 产品管线 - 芦可替尼乳膏:全球唯一获FDA批准用于白癜风复色的JAK抑制剂,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3.4亿美元,国内申报中但已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先行上市(单支6800元)[3][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靶向IL-23的单抗,适应症为银屑病,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 [6] - 聚多卡醇注射液:国内唯一获批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产品,2022-2024年销售额CAGR达54.2% [7][11]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国内唯一获批浅表性静脉炎治疗产品,2020年纳入医保 [7] - 在研管线包括MG-K10(IL-4Ra单抗)、Povorcitinib(JAK1抑制剂)等5个项目,覆盖结节性痒疹、化脓性汗腺炎等适应症 [6]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总收入6.18亿元(皮肤处方药)+0.55亿元(护肤品)=6.73亿元,同比增长18.2% [7] - 皮肤处方药毛利率从2023年76.88%降至2024年63.46%,护肤品毛利率接近75% [11][12] - 2024年销售开支占营收超50%,账上现金2.82亿元 [12] - 商业化团队653人占员工总数85%,覆盖超1万家医院和10万家零售/电商渠道 [10] 行业背景 - 中国白癜风患者超1000万人,现有治疗手段存在疗效维持或副作用问题 [1][3] - 皮肤健康领域存在"刚性治疗需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适应症患者规模在千万至数千万级 [7] - 康哲药业传统CSO模式擅长"以小搏大",通过引进海外小众产品打造亿元级单品 [2]
尚未盈利的德镁医药拟赴港IPO 康哲药业持股超9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6 08:54
公司股权与上市计划 - 康哲药业持有德镁医药90.8%股权,剩余9.2%由两家雇员激励平台持有 [1] - 德镁医药已向联交所递交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在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1] - 分拆后德镁医药可独立筹资,康哲药业将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同时提升双方业务形象与市场地位 [1] - 分拆采用"实物分派+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融资,股东以分红形式取得股份且股权不被稀释 [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德镁医药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海南海口,业务围绕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产销 [2] - 产品矩阵聚焦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痤疮等高发皮肤病 [2] - 皮肤处方药领域拥有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临床阶段或后期阶段候选产品及两款临床前候选产品 [2] - 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代表性产品包括禾零舒缓系列与喜辽妥—壬二酸产品系列 [2] - 研发采取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双管齐下模式,拥有超650名专业人士的自建商业化团队 [2] - 主要产品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于2023年5月获批,2024年1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 财务表现 - 近三年营收合计约15亿元(2022年3.83亿元、2023年4.73亿元、2024年6.18亿元),亏损1.6亿元(2022年-5517万元、2023年-470.3万元、2024年-1.06亿元) [2][3] - 毛利率波动较大:2022年70.1%、2023年76.9%、2024年63.5% [3]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74.2%、2023年64.9%、2024年61.3% [3] - 收入增长源自皮肤处方药及护肤品销售额增加及多款产品推出,亏损因高销售开支与研发开支 [5] - 皮肤处方药销售收入占比从最高97.5%降至2024年87%,护肤品收入三年快速增长(2022年946.6万元、2023年4774.4万元、2024年8027.5万元) [6]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康哲药业2024年皮肤和医美线销售额6.7亿元(占比7.8%),同比增长18.2% [6] - 分拆后德镁医药专注中国内地皮肤健康业务,康哲药业聚焦心脑血管、中枢神经、消化及眼科等专科业务 [6] - 分拆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德镁医药上市后将获得更高自主权,提升运营效率并抓住皮肤健康领域市场潜力 [6] - 医药行业大药企分拆热门赛道业务上市案例频发(如科伦药业、药明系、长春高新、华兰生物等) [7] - 分拆现象反映大药企对业务估值的思考与优质在研管线价值的体现 [7]
分拆医美业务上市,是药企摆脱增长困境的“救命稻草”?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3 21:33
公司概况 - 德镁医药是康哲药业分拆的专注于皮肤健康领域的创新型医药企业,采用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及募资 [1] - 公司定位为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产销一体化运营商,提供从预防到长期护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1] - 2024年在中国创新药企业中,公司皮肤疾病适应症覆盖数量排名首位,皮肤处方药收入排名第一 [2]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3.84亿元→2023年4.73亿元→2024年6.18亿元,两年复合增速26.9% [3] - 净亏损扩大:2022年亏损5517万元→2023年收窄至470万元→2024年扩大至1.06亿元,主因新产品推广销售开支及研发投入 [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2023年获批上市并于2024年纳入医保目录,成为收入增长关键驱动 [4] 产品与研发 - 皮肤处方药管线包含已上市产品、临床阶段及临床前候选药物,覆盖多种主要皮肤疾病 [6] - 皮肤学级护肤品拥有禾零舒缓系列和喜辽妥®-壬二酸祛痘系列等差异化产品组合 [6] - 采用合作研发(引进全球产品)与自主研发(如CMS-D001进入I期临床)双轨模式 [7] 商业化能力 - 自建650人专业商业化团队,覆盖全国医院、零售药房及主流电商平台 [8] - 销售网络广度与深度支撑产品快速放量,医保目录纳入进一步加速渗透 [4][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创新药研发存在监管审批不确定性,且过程漫长、成本高昂 [9] - 面临国内外竞争对手压力,需持续推出有竞争力产品以避免定价权削弱 [10] - 医保目录准入、集中采购等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产品需求与利润空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