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可替尼乳膏

搜索文档
二次上市的康哲药业押注海外市场能否实现业绩突围?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22:58
公司资本运作 - 康哲药业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完成二次上市 这是继2010年香港主板上市后再次迈向国际资本平台 [1] - 2024年4月公司将皮肤健康板块业务分离 将附属公司德镁医药拆分上市 [1][7] - 新加坡二次上市旨在拓展东南亚业务布局 利用当地资本市场提升区域存在感 为国际业务发展和潜在融资创造可能性 [4]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5年 初期以药品代理(CSO)为核心 代理黛力新、优思弗等产品 [3] - 2007年在伦敦AIM上市 2010年转至港交所主板 2013年收购冷水江制药实现从代理转向自主运营 [3] - 通过买断和股权合作控制兰美抒、喜辽妥等产品 2016年获阿斯利康波依定中国商业化权进入心血管领域 [3] - 目前业务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皮肤/医美、眼科四大领域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68亿、85亿、92.4亿、77.6亿和7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亿、30亿、32亿、24亿和16亿元 [6]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2% 经营性现金流12.69亿元 较2022年92亿营收高峰持续下滑 [6][7] - 2024年心脑血管业务下降18.8% 消化/自免业务下滑6.7% 皮肤医美和眼科分别增长18%和24% [7] - 三款主力产品(黛力新、优思弗、波依定)因集采失标收入锐减30%至26.91亿元 毛利率降至72.6% [7] 战略调整措施 - 2025年4月零募资启动战略重组 剥离德镁医药90.8%股权赴港上市 该子公司2022-2024年累计亏损1.65亿元 [7] - 加速推进白癜风药物芦可替尼乳膏商业化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市 中国白癜风患者超2200万 潜在市场规模逾200亿 [8] - 分拆德镁医药可独立融资减轻母公司负担 皮肤健康赛道估值较高但竞争激烈 产品无独家优势 [7][8] 行业环境挑战 - 公司面临集采政策冲击 三款原研药2024年收入缩水28.8% 转型步伐不及政策冲击速度 [7] - 近五年无重磅新品上市 研发管线青黄不接 行业分析师认为海外布局是寻求突围之举 [4] - 存货周转天数从107天延长至125天 经营活动现金流腰斩近50% 经营质量持续恶化 [7]
康哲药业携手新交所 共话新兴市场产业国际化与医药出海新范式
环球网· 2025-07-18 09:44
康哲药业新加坡二次上市及论坛活动 - 康哲药业成功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二次上市,并联合新交所举办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及答谢晚宴 [1] - 活动汇聚近150位来自政府机构、跨国药企、投资机构及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围绕新兴市场医药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3] - 新交所高级总监、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官员等发表开幕致辞,多家机构代表进行主旨演讲 [3] 新兴市场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 2028年亚太、印度、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四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医药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3360-3840亿美元,接近西欧整体医药市场规模 [5] - 新加坡具备面向东南亚、中东及更广阔新兴市场的区位与制度优势,正成为全球资本与创新力量汇聚的高地 [5] - 东南亚多国传统依赖第三方物流的分销体系正在被融合更强商业化能力与授权合作策略的新模式所取代 [5] 康哲药业的国际化战略 - 公司以中国市场为根基、以新加坡为亚太枢纽,通过"研-产-销-投"全链条布局驱动创新,推动产业资源全球化配置 [6] - PharmaGend工厂成立于2023年,拥有3万平方米生产场地,已通过美国FDA和新加坡HSA双重认证,计划建设更多生产线 [8] - Rxilient已搭建完整商业化体系,在东南亚、中东累计提交近20款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申请 [8] - CMS R&D研究院已布局十余款早期研发阶段创新药,依托中国研发资源实现"中国速度+全球标准" [8] - HiGend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早期创新产品全球孵化平台,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与落地 [9] 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探索 - 中国药企过去三年通过License-out获得的首付款已突破百亿美元,但交易仍集中于欧美成熟市场 [11] - 创新药企国际化布局应深度融入产品管线制定周期,探索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同步申报策略 [11] - 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迈向国际市场拓展的战略机遇期,需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国际产业闭环 [12] 行业共识与展望 - 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医药产业下一个目的地 [12] - 康哲药业构筑的"研、产、销、投"全链条本地化架构为产业化出海铺路架桥 [12] - 公司愿携手全球创新者、监管机构与资本力量,助力更多创新药落地新兴市场 [12]
新股速递|德镁医药:皮肤健康赛道领跑者,处方药+护肤品双轮驱动的成长密码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15 11:58
公司简介 - 德镁医药是港股上市公司康哲药业(00867)旗下子公司,聚焦皮肤健康领域,进行研产销一体化运营 [1] - 皮肤处方药领域拥有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临床阶段或后期候选产品及两款临床前候选产品,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主要皮肤疾病 [1] - 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拥有禾零舒缓系列等产品,针对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消费者 [1] - 2025年4月22日递表,上市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1] 财务状况 收入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3.2%至4.73亿元,其中皮肤处方药收入4.25亿元(占比89.9%),同比增长13.6%;皮肤学级护肤品收入4774.4万元(占比10.1%),同比大增404.4% [2][3] - 2024年收入增长30.7%至6.18亿元,皮肤处方药收入5.37亿元(占比87%),增长25.4%;皮肤学级护肤品收入8027.5万元(占比13%),增长68.2% [4] - 皮肤处方药增长主要来自医保放量和医院覆盖扩大(2024年覆盖超1000家医院),益路取纳入医保后采购量从2023年1.2万支增至2024年4.5万支 [4] - 护肤品增长主要来自电商渠道(抖音GMV从2500万元翻倍至5000万元)和线下药房铺货增加(2024年覆盖8万家药店,同比+60%) [4] 净利润与毛利 - 2023年整体毛利率76.9%,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净亏损缩窄90.9%至0.05亿元,主要因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和费用优化 [5] - 2024年毛利率大幅下降至63.5%,其中皮肤处方药毛利率61.7%(下降14.9个百分点),护肤品毛利率74.9%(小幅下降);净亏损扩大至1.06亿元 [7][8] - 毛利率下降主因医保降价、原材料成本上升(+58.7%)及促销折扣增加 [8] - 销售费用激增42.4%至3.88亿元,主要用于学术推广、KOL广告投放和销售团队扩张(2024年销售人员增至653人) [9] 债务结构变动&现金水平 - 2024年母公司康哲药业将14.21亿元债务转为股份,使流动负债从16.2亿骤减至2.2亿,流动比率从0.31提升至3.18x [10] - 2024年底账上现金仅2.82亿元,经营现金流达-2.36亿元,现金流紧张 [10][19] 公司优势 - 皮肤疾病适应症覆盖广(9种),行业第一;2024年皮肤处方药收入5.37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11] - 核心产品益路取52周PASI-75应答率91.3%,优于竞品;2024年纳入医保后销量增长275% [12][13] - 喜辽妥是中国唯一外用类肝素药,2020年纳入医保,2024年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4.3% [14] - 芦可替尼乳膏(预计2026年初上市)将填补国内白癜风复色药市场空白,海南试点已开5000张处方 [15] - 拥有650人自建商业化团队,医院覆盖1万家,药房10万家;电商渠道爆发增长(抖音GMV 2024年5000万元) [15] - 母公司康哲药业强力支持,共享1万家医院+10万家药店网络,2024年14.21亿债务转股优化负债 [15] 公司劣势 - 技术依赖+研发短板,已上市产品100%依赖授权引进,自研能力薄弱 [16] - 核心产品益路取、喜辽妥、芦可替尼乳膏均为引进,其中芦可替尼乳膏专利2026年到期,面临19款JAK抑制剂竞品竞争 [16] - 研发投入远低于同行(仅为信达生物的2%、百济的0.3%),唯一自研药CMS-D001仅处于Ⅰ期临床 [17] - 2024年亏损扩大2154%至-1.06亿元,毛利率下跌13.4个百分点,经营现金流达-2.36亿元 [18][19] 行业情况 - 2023年中国皮肤治疗与护理市场规模764亿元,预计到2035年CAGR为10.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9] - 慢性皮肤病高发:中国银屑病患者约650万,白癜风1030万,特应性皮炎超4000万,复发率高需长期治疗 [19] - 消费升级驱动皮肤学级护肤品增长,2024年德镁该业务增长68%,受益于电商渗透(抖音GMV翻倍) [20] 主要投资方 - 投资者结构简单,未引入外部PE/VC融资 [22]
新药审批百花齐放,重视技术赛道及产业链机会
华安证券· 2025-07-14 17:45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重视IO2.0确定性,长期关注突破性技术布局,内生外延双重增长逻辑下,海外创新药集中BD out,国内医保与集采政策回暖,可按技术赛道分类关注相关企业,同时对不同盈利情况的药企进行了估值分析,并对部分企业给出投资建议 [3][5] 各部分总结 2024及25Q1制药企业业绩复盘 行业整体情况 - 行业整体一季度暂时承压,毛利率稳步提升,化学制药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提升,25Q1因高基数和政策影响暂时承压,归母净利润增速2024年显著增长,25Q1表观降低;其他生物制品公司25Q1收入与利润承压,毛利率提升,费用率因产品商业化投入增加 [12][13] 不同类型药企情况 - A股综合制药企业24FY增收增利,25Q1相对略降,部分企业营收和利润有不同程度变化,研发和销售费用占比也各有差异 [15] - A股创新药企增收增利明显,25Q1中小市值多家扭亏,如百济神州、百利天恒等企业营收和利润表现不同 [18] - 港股综合制药企业24FY业绩分化,数家取得高双位数增长,如翰森制药、三生制药等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变化 [21] - 港股创新药企24FY整体增收,部分亏损有所扩大,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营收增长但部分企业亏损增加 [23] 股价及业绩表现 - 2025年至今制药行业股价强势,港股biotech数家股价倍增;头部市值药企Q1营收有所收窄,部分中部市值药企产品放量;头部市值药企Q1利润环比下降,部分中部市值药企亏损减少;25Q1多数药企净利润率环比升高,费用控制增效显著 [25][28][32][36] 2024及25Q1新药审批及医保复盘 新药审批情况 - 2024年获批新药数量创新高,肿瘤及小分子数量居前,完成审评任务类型中多项申请审评完成数量同比增加,新药和仿制药品种数量也有增长;NMPA共批准93款创新药,国产新药崛起,小分子数量最多,肿瘤仍是最大疾病领域,且不乏国产FIC获批 [40][45][51] 医保情况 - 医保基金当期结余24年12月承压严重,2025年初反弹恢复,单月呈现“两头高,中间低”趋势,表明居民住院及用药需求提升使医保支出扩大,DRG等医保控费政策发挥作用 [53] 相关标的分析 君实生物 - IO2.0进展靠前,高潜赛道全面布局,产品管线丰富,推进多条优势管线,加码前沿研发资产;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61][62] 泽璟制药 - FIC多抗平台逐步验证,产品密集获批注册,ZG005和ZG006等药物有良好进展和潜力;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68][70] 博安生物 - 潜在FIC黑马,抗体 + ADC平台前途可期,现金流和平台输出良好,布局一线实体瘤大适应症;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5][79] 康哲药业 - 产研销综合能力,海内外平台布局,创新价值亟待重估,创新药连年上市,布局多款创新产品,拓展海外业务;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85][92] 亿帆医药 - 亿立舒发货环比持续增长,多个大单品蓄力中,子公司有多个在研产品;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96][99] 艾迪药业 - Q1扭亏超预期,HIV增长势头回升,HIV领域布局完善,人源蛋白原料业务向制剂升级;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02][106]
2025年7月港股金股:加强创新药产业链的配置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02 09: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京东健康、百奥赛图、药明生物、方达控股、中国生物制药、朝聚眼科、康方生物、阿里健康、药明合联、荣昌生物、华润医药、再鼎医药、康哲药业、康诺亚生物、医脉通、时代天使、海吉亚、固生堂评级为优于大市;国药控股评级为中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港股金股建议加强创新药产业链的配置,组合包括信达生物、翰森制药、百济神州、康哲药业、映恩生物、科伦博泰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合联、京东健康 [1][4] 新增标的 翰森制药 - 2025年创新药收入将突破100亿,收入占比有望超80% [6][22] - 肿瘤管线领导力扩大,核心产品阿美替尼4项适应症获批,峰值有望达80亿元,在研管线有望扩大肺癌市场领先地位,早期管线ADC平台输出多个创新分子 [6][22] - 非肿瘤领域聚焦大适应症,重点布局代谢、自免与肾病等领域,在研管线中部分产品具备成重磅药物潜力 [6][22] - 产品授权出海贡献新增量,累计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0亿美元,建议关注多款产品授权出海机会 [6][22] 映恩生物 - 核心管线具备国际竞争力,DB - 1303首发适应症EC有望25年向FDA递交上市申请,全球峰值有望达20亿美元;DB - 1311海外进度前三,全球峰值有望达10亿美元 [6][22] - 创新ADC资产建立多个全球合作关系,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与BMS/BioNTech的联合疗法有竞争优势,海外数据读出对股价有催化作用 [6][22] - 拥有四大ADC技术平台,早研管线丰富,长期成长潜力充足,未来有多项重要催化 [6][22] 重申标的 信达生物 - 肿瘤 + 慢病双驱动业绩高增长,IBI363数据优异,关注与有肿瘤管线药企合作机会 [10][26] - 重磅产品玛氏度肽获批上市,预计25 - 26年销售额分别为6亿元和18亿元,年底IBI112有望获批,向27年200亿元收入目标靠近 [28] - 肿瘤领域优势稳固,未来1 - 3年催化多,眼科迎来商业化产品,关注PCSK9等进展和销售 [28] 康哲药业 - 重磅单品获批在即,德镁医药分拆上市,股东有望享受独立估值收益 [11][27] - 芦可替尼乳膏2H25上市,有望成50亿峰值大单品,集采影响出清,研发管线丰富,关注注射用Y - 3等进展 [28] 其他标的 百济神州 - 血液瘤行业领导者,实体瘤管线不断丰富,研发日CDK4展现良好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关注随访时间提升后疗效 [8][12][21] - 血液瘤商业化和研发布局完善,泽布替尼成美国销售额第一的BTK抑制剂,预计血液瘤板块产品组合销售峰值超80亿美元 [12][24] - 后续实体瘤领域重点布局CDK4等,有望成市值提升催化 [12][24] 药明康德 - 预计中报业绩亮眼,利润率有望提升 [9][25] 药明合联 - ADC赛道景气度高,到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达6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0%,外包服务市场将达110亿美元,CAGR为28.4% [17][29] - 一体化竞争优势突出,实现同一园区“一站式”生产,加速产能建设,新加坡基地预计2025年底运营,2026年初GMP生产 [17][34] - 公司指引强劲增长,2025年收入增速达35%以上,全年收入有望超预期 [17][34] 科伦博泰 - SKB264国内获批3L TNBC等,海外默沙东布局领先,预计全球峰值超100亿美元,早期管线稳步推进 [14][17][34] - 后续有多项催化剂,如SKB264 2L EGFRm NSCLC预计年底获批等 [17][34] 京东健康 - 2025年以来医药电商行业受益,线上购药等趋势加速,京东健康业绩稳步兑现,25Q1业绩加速,市场份额扩大,议价能力提升 [15][32][33] - 2025年发力10个城市自营即时送药,B2C + O2O复合策略有优势 [33]
行进中国|“救命药”从1400美元到466元人民币的背后
人民网· 2025-06-24 21:20
核心观点 - 先声药业通过"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成功将全球首创化疗保护药科赛拉引入中国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大幅降低患者用药成本[2][4][5] - 海南自贸港政策创新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形成"引进-研发-生产-出海"全链条发展模式[8] 产品创新 - 科赛拉是全球首创化疗前使用的骨髓全系保护药,可降低化疗副作用,2021年2月在美国上市时售价1400美元/支(疗程超20万元人民币)[4] - 通过乐城真实世界研究通道,该药在美国上市4个月后即引入中国使用,2022年获批附条件上市[4] - 本地化生产后国内售价降至466元/支并纳入医保,年产能达200万支,同时实现全球销售[5] 政策突破 - 博鳌乐城先行区允许使用海外已上市但国内未注册的创新药械,缩短审批时间(传统路径需4年)[4] - 海南省建立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创新药械在海南本地化生产,科赛拉成为首个本土企业生产的进口药品案例[5] - 原辅料/设备"零关税"、加工增值政策、双15%税收等政策组合助力医药产业发展[8] 产业影响 - 截至2025年3月,已有21个药械通过乐城真实世界数据获批上市,3款进入医保目录[7] - 康哲药业芦可替尼乳膏、苏生生物定制再生骨等产品即将在海口实现本地化生产[7] - "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吸引国际药械企业排队启动国内上市及国产转化计划[7][8]
白癜风200亿潜在蓝海,关注康哲药业和泰恩康
华福证券· 2025-06-08 14:57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白癜风患者超2200万人,创新药潜在市场空间或超200亿,近期或迎来重要催化,如康哲芦可替尼NDA获受理上市在即,泰恩康CKBA II期数据预计Q3披露;看好创新药5 - 10年的产业趋势,建议关注潜在BD可能的大品种、Pharma创新转型后的价值重估、临床数据/商业化放量驱动的创新药、价值发现/静待花开组合等方向 [3] 周专题:白癜风200亿潜在蓝海,国内关注康哲药业和泰恩康 白癜风疾病情况 - 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及自身免疫反应高度相关,氧化应激是黑素细胞变性始动因素,还会启动自身免疫反应介导黑素细胞毒性 [6] - 中国患者超2000万人,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达53亿元,患者皮肤对紫外线防护能力降低,易产生心理问题,还会影响社交和职业发展 [15] - 主要分为节段型和非节段型,非节段型占比约85% - 90%,病期可分为稳定期和进展期 [16] 现有治疗手段 - 现有治疗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衍生物、中药等,均存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缺陷,化药均为off - label,未来适应症药品获批有望推动市场规模增长 [20] 药物研发格局 - 国内在研药物主要集中于JAK靶点,康哲药业芦可替尼乳膏进度最快,国内处于上市申请审核阶段,艾伯维乌帕替尼片等处于临床III期,泰恩康CKBA等处于临床II期,剂型以外用为主 [27] 康哲药业相关产品 - 芦可替尼乳膏是唯一FDA获批用于白癜风皮损复色药物,国外上市后快速放量,2024年销售额为5.1亿美元,康哲取得中国独家商业化许可,有望25年内上市 [31] - 临床试验药效对比,24周F - VASI 75比例芦可替尼乳膏达29.9%,高于乌帕替尼片和利特昔替尼胶囊,不良反应主要为痤疮、瘙痒等 [32] - 中国真研数据显示,24周F - VASI 75比例达49.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色素恢复情况改善,安全性良好 [36] - 2024年4月康哲与Incyte就Povorcitinib合作,有望增强其在白癜风治疗领域产品组合,该药物多适应症海外临床结果积极,计划2025年对白癜风及化脓性汗腺炎适应症提交中国IND [43] 泰恩康CKBA - 靶点可抑制CD8 + TRM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治疗白癜风,基于乳香天然产物结构改造,具有全球创新性和领先性 [47] - 白癜风适应症II期临床盲态下疗效趋势良好,预计2025年三季度公布II期临床数据 [47] 市场空间测算 - 乐观/中性/保守预测下,中国白癜风创新药物远期市场空间分别有望达到259/181/120亿元,赛道有望成就潜在大单品,若有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上市,有望快速放量 [48] 行情回顾 A股创新药 - 本周(6月2日 - 6月6日)涨幅前三为新诺威(+ 21.4% )、迈威生物(+ 17.7% )、神州细胞(+ 17.2% ),跌幅前三为艾力斯(-3.4%)、益方生物(-2.4%)、人福医药(-2.4%) [3] - 本周总市值TOP20中,百济神州总市值3632亿港元,恒瑞医药3553亿港元等 [56] H股创新药 - 本周涨幅前三为中国抗体 - B(+43.9%)、荃信生物 - B(+28.7%)、再鼎医药(+23.3%),跌幅前三为德琪医药 - B(-12.7%)、加科思 - B(-11.9%)、和铂医药 - B(-10.9%) [3] - 本周总市值TOP20中,恒瑞医药总市值3877亿元,百济神州2510亿元等 [58] 每周更新 对外交易授权 - 本周智翔金泰将velinotamig以2000万美元首付款、7.12亿美元总金额转让给Cullinan Therapeutics,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67] - 泽璟制药将赛诺璟(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以695万美元首付款、3475万美元总金额转让给Merck KGaA,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等 [67] 批准上市/申请上市 - 本周三生国健的SSGJ - 613、HUYA Bioscience和济民可信的索美来昔、智飞生物的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申请上市,分别用于痛风性关节炎、实体瘤、肺炎球菌感染 [69] - GSK的linerixibat中国处于III期临床,美国申请上市,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 [71]
德镁医药冲击港股IPO,专注于皮肤治疗领域,以合作研发为主
格隆汇· 2025-05-14 18:01
公司概况 - 德镁医药近期递表港交所 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总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 控股股东为林刚(同时为康哲药业867 HK控股股东)[2] - 公司于2021年从康哲药业分拆独立运营 专注于中国境内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 康哲药业保留心脑血管/消化/眼科等业务及境外皮肤领域业务[3] - 采用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双轨模式 聚焦皮肤健康领域同类首创(FIC)和同类最佳(BIC)产品开发[3] 产品管线 皮肤处方药 - 已上市3款产品: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益路取 靶向IL-23p19 银屑病维持期每年注射4次)、聚多卡醇注射液(安束喜 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 皮肤挫伤/静脉炎治疗)[7][8] - 4款临床阶段产品:芦可替尼乳膏(白癜风复色 中国NDA审评中)、MG-K10(抗IL-4Rα单抗 特应性皮炎III期完成)、Povorcitinib(JAK1抑制剂 海外III期)、CMS-D001(TYK2抑制剂 自主研发I期)[8][9] - 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8种主要皮肤疾病[3] 皮肤学级护肤品 - 禾零舒缓系列:含修护霜/修护乳等4款产品 针对特应性皮炎及敏感肌[9] - 喜辽妥-壬二酸系列:含祛痘精华霜/洁面乳等5款产品 专注痤疮护理修复[10] 行业数据 - 中国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市场规模2023年达764亿元 预计2023-2035年CAGR为10 6%[10] -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为123亿元 预计2029年增至247亿元[10] - 行业竞争激烈:截至2025年3月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款靶向IL/JAK的特应性皮炎药物 另有19款同类候选药处于III期或后期阶段[10]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 84亿元/4 73亿元/6 18亿元 主要来自皮肤处方药及护肤品销售[12] - 尚未盈利: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520万元/470万元/1 06亿元 主要因高销售推广及研发投入[12] - 研发投入占比高:2022-2024年研发支出2 91亿元/1 87亿元/2 65亿元 占收入比例76 0%/39 5%/42 9%[15] - 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 36亿元 截至2025年2月账面现金6 63亿元 可支撑2 8年运营[13][15] 商业化进展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1万家医院/10万家药房及主流电商平台 商业化团队650人(占员工总数85%)[12] - 核心产品快速放量:聚多卡醇注射液2022-2024年销售额CAGR达54 2% 替瑞奇珠单抗上市1年覆盖超1400家医院[12] - 医保准入:替瑞奇珠单抗2024年纳入医保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2020年纳入医保[7][3]
康哲药业子公司德镁医药拟独立上市,皮肤健康产品及运营规模效应待释放
财富在线· 2025-05-12 12:12
分拆上市计划 - 康哲药业拟将皮肤业务子公司德镁医药分拆并于香港主板上市 [1] - 分拆采用实物分派形式,现有股东通过分红直接获得德镁医药股份 [1] - 德镁医药以介绍上市方式提交申请,不涉及新股发行,股东权益不被稀释 [1] 德镁医药业务定位 - 聚焦皮肤健康领域,负责康哲药业国内皮肤健康业务 [1] - 业务涵盖皮肤处方药、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运营 [1] - 提供从预防、治疗到长期护理的全方位皮肤健康解决方案 [1] 财务与研发投入 - 业绩记录期内出现亏损,主要源于对业务发展的持续投入,亏损金额可控 [1] - 研发投入增厚产品储备,产品组合扩充速度较快 [1] - 重磅创新产品芦可替尼乳膏已于2024年递交中国上市申请,瞄准白癜风治疗领域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创新药IL-23益路取(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于2024年开始商业化,加速渗透银屑病市场 [1] - 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2024年销量明显下滑,但新增制造商已投产,预计供应恢复后将带动销售回升 [1] 市场竞争力 - 皮肤疾病适应症覆盖数量(按III期临床试验或后期产品)在中国创新药企业中排名首位 [2] - 皮肤处方药管线包括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临床阶段或后期候选产品及两款临床前候选产品 [2] - 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主要皮肤疾病 [2] - 皮肤学级护肤品主要针对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消费者 [2] 长期发展前景 - 当前投入虽影响短期盈利,但有助于夯实长期竞争力 [2] - 随着产品商业化进展和规模效应释放,公司有望步入盈利轨道 [2]
卖皮肤病药曾年入6亿,治白癜风的药企想IPO
36氪· 2025-04-30 16:38
核心观点 - 德镁医药作为康哲药业旗下专注于皮肤健康领域的子公司,正在拆分并寻求香港独立上市,其核心产品芦可替尼乳膏针对白癜风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1][2][3] - 公司产品管线聚焦"小而美"的皮肤病赛道,多款产品具有独家或差异化优势,如聚多卡醇注射液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静脉曲张硬化的产品 [7] - 德镁医药继承了康哲药业强大的商业化能力,销售团队占比超过85%,渠道覆盖超1万家医院和10万家零售药店 [10] - 公司业务分为皮肤处方药和皮肤学级护肤品两大板块,2024年总收入突破6亿元,其中处方药占比超80% [7][11] - 研发投入相对有限(年研发开支不足1亿元),主要依靠产品引进策略扩充管线,未来独立后的资金和BD能力是关键挑战 [12] 产品管线 - 芦可替尼乳膏:全球唯一获FDA批准用于白癜风复色的JAK抑制剂,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3.4亿美元,国内申报中但已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先行上市(单支6800元)[3][4] - 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靶向IL-23的单抗,适应症为银屑病,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 [6] - 聚多卡醇注射液:国内唯一获批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产品,2022-2024年销售额CAGR达54.2% [7][11]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国内唯一获批浅表性静脉炎治疗产品,2020年纳入医保 [7] - 在研管线包括MG-K10(IL-4Ra单抗)、Povorcitinib(JAK1抑制剂)等5个项目,覆盖结节性痒疹、化脓性汗腺炎等适应症 [6]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总收入6.18亿元(皮肤处方药)+0.55亿元(护肤品)=6.73亿元,同比增长18.2% [7] - 皮肤处方药毛利率从2023年76.88%降至2024年63.46%,护肤品毛利率接近75% [11][12] - 2024年销售开支占营收超50%,账上现金2.82亿元 [12] - 商业化团队653人占员工总数85%,覆盖超1万家医院和10万家零售/电商渠道 [10] 行业背景 - 中国白癜风患者超1000万人,现有治疗手段存在疗效维持或副作用问题 [1][3] - 皮肤健康领域存在"刚性治疗需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适应症患者规模在千万至数千万级 [7] - 康哲药业传统CSO模式擅长"以小搏大",通过引进海外小众产品打造亿元级单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