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茶
搜索文档
无糖茶的苦,年轻人不想咽了
36氪· 2025-11-20 17:57
无糖茶市场增长放缓 - 无糖即饮茶销售额增速显著放缓,今年4-9月旺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9.9%、19.5%、8.5%和6.3%,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 - 无糖茶件均价持续上涨,从2023年的5.1元/件上涨至2025年的5.6元/件,在价格走高的情况下总销售额增速仍在放缓[2] - 无糖茶市场格局固化,农夫山泉和三得利组成的头部集团合计市场份额达87.3%,较去年同期上升6.4%,而第二梯队品牌份额从11.3%降至7.4%,第三梯队从5.1%收缩至3.4%[7] 无糖茶行业创新乏力与竞争加剧 - 无糖乌龙茶和茉莉花茶两大品类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三得利和农夫山泉在乌龙茶赛道合计份额达86.3%,较去年同期上升5.6%[9] - 有糖茶新品数量远超无糖茶,今年3-4月无糖茶上市新品仅39和44个,而有糖茶高达186和138个,差距接近3-4倍[9] - 有糖茶领域涌现新爆款,如康师傅"冻冻茶"上线5天抖音GMV达1130万,今麦郎"大冰茶"上市一个月卖出超200万箱[10] 代糖产业链面临挑战 - 赤藓糖醇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截至2023年5月底国内产能达38万吨/年,但全球总需求仅17.3万吨/年[2] - 三元生物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下滑7.54%至4.7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6.8%至6739.87万元[14] - 金禾实业主营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下跌12.35%至35.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44%至3.91亿元[19] 消费观念转变驱动市场变化 - 无糖茶近七成高频消费者集中在18-30岁年龄段,年轻消费群体在压力下开始回归"放纵"的快乐,嗜甜天性及糖分刺激多巴胺分泌成为情绪抒发的途径[12] - 消费偏好迭代速度加快,网红单品生命周期短暂,品牌和供应商需保持灵活性以应对风口更迭[18]
白砂糖重回配料表
36氪· 2025-11-17 08:10
白砂糖在饮料行业的回归趋势 - 饮料旺季期间传统饮料企业推出含白砂糖的新品白砂糖重新回到配料表中[7][8][15] - 白砂糖回归的原因是消费端健康认知升级口感可控需求以及企业重塑产品共同促成[6][27] - 企业推出低糖减糖产品时白砂糖被重新使用例如元气森林冰茶注明每瓶少8块方糖康师傅低糖高纤冰红茶糖分直降50%[15][17] 代糖市场发展及变化 - 元气森林2018年推出无糖风味气泡水点燃无糖饮料市场代糖如赤藓糖醇三氯蔗糖替代白砂糖[9][11] - 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2021年赤藓糖醇产品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154%但2024年收入降至5.15亿元仅为2021年三分之一[12][13] - 代糖热度下降行业新增产能导致供需失衡白砂糖返场代糖不香了[13][15] 产品策略与口感健康平衡 - 饮料企业注重在好喝口感与健康控糖间找到平衡白砂糖能调配出色口感代糖体验不同[19][21] - 企业采用减糖少糖以及减少单份产品分量变相降低糖分摄入量[18][24] - 品牌如农夫山泉让茶等结合代糖与白砂糖平衡口感匹配年轻人群需求[22][27] 有糖茶饮料市场现状 - 有糖茶市场规模近900亿元但受减糖风潮冲击产品结构陈旧市场格局固化[31][32] - 有糖茶新品数量高于无糖茶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有糖茶上市新品数量是无糖茶近一倍2024年3-4月有糖茶新品SKU分别为238个和236个无糖茶为94个和76个[34][35] - 有糖茶市场由传统企业主导2025Q2康师傅市占率37.7%统一16.2%农夫山泉茶π15.8%销售额增速均超5%增量空间趋向低线市场[35] 行业整体趋势 - 无糖茶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质量发展2025年3-4月无糖茶新品SKU仅39个和44个有糖茶为186个和138个[30][35] - 现制茶饮及咖啡领域也推行糖分分级机制如霸王茶姬让控糖选择更清晰[25] - 在休闲户外聚餐等场景有糖茶依然热卖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无糖而是选择低糖与口味契合[26][27]
食品饮料周观点:育儿补贴政策落地,推新积极挖掘增量-20250803
国盛证券· 2025-08-03 18:36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白酒行业 - 龙头品牌力突出,板块筑底可期,建议关注"优势龙头、红利延续、强势复苏"三条主线 [1] - 优势龙头:贵州茅台(品牌价值584亿美元)、五粮液(品牌价值277.78亿美元)、山西汾酒、古井贡酒 [1][2] - 红利延续:今世缘(江苏格局红利)、迎驾贡酒(洞藏大单品红利) [1] - 弹性标的:泸州老窖、水井坊、舍得酒业、老白干酒、港股珍酒李渡、酒鬼酒 [1] -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下从规模增长走向高质发展,板块已逐步稳健筑底 [2] 啤酒饮料行业 - 百威亚太25Q2收入/股东应占溢利16.75/1.75亿美元,同比-3.9%/-31.1%,销量/吨价同比-6.2%/+2.4% [3] - 中国区销量/吨价同比-7.4%/+1.1%,非即饮渠道销量实现增长 [3] - 有糖茶在饮料中份额略有提升,康师傅、统一、茶π等传统品牌份额领先,元气森林冰茶销售额同比增长53.9% [3] - 建议关注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标的 [3] 食品行业 - 育儿补贴政策落地,每孩每年3600元,预计将带动生育率改善,婴配粉领域优先受益 [4] - 洽洽食品推出5大系列新品,包括山野系列瓜子、全坚果、脆脆熊鲜切薯条等,进驻魔芋赛道 [4][7] - 西麦食品与一阳生集团联合成立西一生物科技公司,布局大健康领域 [7] 行业走势 - 食品饮料行业走势与沪深300指数对比显示,行业表现优于基准 [5] 相关研究 - 《食品饮料:育儿补贴落地,乳制品机会突出》2025-07-28 [6] - 《食品饮料:周观点:关注中报成长标的,白酒底部看绝对价值》2025-07-27 [6] - 《食品饮料:包装水2025:龙头势强,份额集中——饮料行业系列(三)》2025-07-22 [6]
高毅资产卓利伟:从需求变化到供给创新,消费行业的结构性分析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5-09 15:10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行业已发生重要新变化,将成为消费与生产并重的独特经济体 [1] - 需求分层、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国产品牌崛起、情绪价值需求提升、供应链深度整合与渠道重构正在推动行业持续演化 [1] - 投资者需跳出"升级/降级"二元叙事,在"分级"中捕捉结构替代与产品创新机会 [1] - 技术进步推动商业模式纵横一体化与管理创新,加速行业分化 [13] - 国产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替代逻辑将持续扩展 [18][19] - 工程师红利与供应链能力推动IP工业化发展 [20][21] - 连锁服务业渗透率与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2][23] 宏观观察 消费型社会发展趋势 - 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不到40%但呈上升趋势 [6] - 居民储蓄存款从90多万亿上升到近160万亿,家庭资产负债结构改善 [8] - 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将减少对家庭部门现金流的挤出效应 [8]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推动需求结构变化 [8] 市场独特性 - 中国同时具备最大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第二大融资国三大特征 [9] - 工业化、互联网化与智能化三期叠加形成独特商业模式 [9] - 人口与产业集群分布有利于产品与渠道垂直一体化 [10] 技术进步影响 - 电子支付与LBS技术实现消费者行为数据闭环 [12] - 自媒体传播放大产品动销波动,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12] - 技术进步将放大企业综合实力差异,加速行业分化 [13] 产业观察与案例 消费分级现象 - 同一消费者身上同时存在升级与降级品类 [16] - 日本经验显示健康安全类品类呈升级趋势,虚荣属性品类呈降级趋势 [16] - 包装饮料渗透率仅12%,结构升级与渗透率提升将带来乘数效应 [16] 国产品牌崛起 - 4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国产品牌份额已超越国际品牌 [18] - 国产黄金首饰通过工艺创新满足情绪价值需求 [19] - 国产品牌在化妆品、运动服饰、珠宝首饰等多领域实现份额提升 [18] IP工业化发展 - 潮玩行业通过供应链与数字化结合实现工业化生产 [20] - 中国设计类人才年增量达30万毕业生+10万海归 [20] - 中国手游在韩国、西欧市场份额达25%左右 [21] 连锁服务业发展 - 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仅30%远低于发达国家70%水平 [22] - 优秀连锁酒店品牌加盟商投资回收周期仅3-4年 [22] - 城市化生活方式形成推动服务连锁生意边界扩展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