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网友点赞“十四五”成绩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06:56
人工智能与工业数字化 - 建成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5G基站达4598万个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5] - 智能制造成效显著 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5万家 卓越级智能工厂超230家[5] - 工业机器人实现物料搬运 电力巡检 自主避障等工业场景应用 加速从展示向实用转化[6][8]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三北"工程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9] - 推进27个"山水工程" 保护修复面积超8000万亩[9] -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治理进度达80% 库布其沙漠建成光伏治沙带 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10]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14]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14] - 稻鱼综合种养规模扩大 贵州三都县稻花鱼养殖面积71万亩 预计产量2100吨[16] 文化基础设施与博物馆建设 -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19]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 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19] - 博物馆转型为文化体验中心 江苏暑期接待游客286079万人次 推动文旅消费[20]
机器人:紧抓战略机遇,加速向“世界机器人一流企业”迈进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20:36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构建"3+3+N"战略体系 聚焦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核心产品线 深耕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三大技术方向 培育半导体装备、医疗康养、新能源等新兴业务[2] - 推动业务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目标成为技术自主可控、主业突出、全球布局的高端装备解决方案领军者[7] - 形成主业领跑与新兴业务突破格局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推动产业从量积累向质飞跃[8] 财务与研发表现 - 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7.86% 综合毛利率复合增长率达24.53%[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 同比增长16.10%[4] - 累计完成800余项科研任务 拥有有效专利700余项[4]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攻克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技术 实现半导体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产品性能对标并部分超越国外先进水平[4] - 研制高可靠点焊机器人系统 打破国外在汽车焊装线高端领域垄断 实现新能源汽车工厂多基地规模化应用[4] - 中厚板免示教焊接技术战胜国际对手 应用于深中通道沉管钢壳焊接项目[5]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产品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 服务超4000家企业 累计交付15000个项目案例[2] - 2007年实现中国机器人首次出口 至今持续推动国际化战略[2] - 强化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标成为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及半导体装备全球市场重要参与者[8] 创新方向与未来规划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布局"机器人+AI"融合创新 发布智能类人双臂平台、轮式及双足人形机器人[8] - 开发高功率密度运动模组 实现高速度与高爆发力旋转直线混合应用功能[8] - 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 构建全链条技术控制力 聚焦前沿技术及AI空白领域投入[8]
机器人:紧抓战略机遇 加速向“世界机器人一流企业”迈进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20:34
公司战略布局 - 构建"3+3+N"发展战略体系 聚焦工业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核心产品线 深耕焊接自动化 装配自动化和物流自动化三大应用技术方向 培育半导体装备 医疗康养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业务 [3] - 推动业务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致力于成为技术自主可控 主业优势突出和全球布局高效的高端装备解决方案领军者 [7] - 强化与国际标准接轨 提升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话语权 立志成为中高端工业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及半导体装备系统全球市场重要参与者 [8] 财务与研发表现 - 营业收入及综合毛利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7.86%和24.53%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37亿元 同比增长16.10% [5] - 累计完成800余项科研任务 拥有有效专利700余项 [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自主攻克新一代真空机械手技术 性能对标国外先进产品并实现部分指标超越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真空类晶圆传输和大气类晶圆传输系列产品 [5] - 研制高可靠点焊机器人系统 打破国外厂商在汽车焊装线高端领域垄断 多型号工业机器人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工厂实现多基地规模化部署应用 [6] - 开发集高功率密度 高速度和高爆发力旋转机直线模组混合应用功能于一体的运动模组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发布智能类人双臂平台 "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和"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 [8] 市场应用与国际化 - 为全球4000余家客户提供超15000个项目案例 产品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 [3] - 产品应用于汽车 新能源和半导体等领域 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各行业普及和进口替代进程 [3] - 2007年实现中国机器人产品海外出口零的突破 至今助力超4000家企业产业升级 [3] 行业地位与贡献 - 实现从技术追赶到部分领域国际并跑和领跑的转变 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做出重要贡献 [4] - 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技攻关项目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实现高端工业装备自主可控 [5] - 在深中通道沉管钢壳焊接项目竞标中战胜国际对手 实现无人化和智能化组焊作业 [6]
机器人:紧抓战略机遇,加速向“世界机器人一流企业”迈进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20:28
公司战略布局 - 构建"3+3+N"发展战略体系 聚焦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核心产品线 深耕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三大应用技术方向 培育半导体装备、医疗康养、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业务 [5][6] - 为全球40多个国家超4000家客户提供超15000个项目案例 产品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6] - 推动业务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致力于成为技术自主可控、主业优势突出的高端装备解决方案领军者 [12][13] 财务与研发表现 - 营业收入及综合毛利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7.86%和24.53%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37亿元 同比增长16.10% [9] - 累计完成800余项科研任务 拥有有效专利700余项 [9]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自主攻克新一代真空机械手技术 性能对标并部分超越国外先进产品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晶圆传输系列产品 [9] - 研制高可靠点焊机器人系统 打破国外在汽车焊装线高端领域垄断 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工厂实现多基地规模化部署 [9] - 中厚板免示教焊接技术战胜国际对手 应用于深中通道沉管钢壳焊接项目 [10] 国际化发展 - 2007年实现中国机器人首次出口 产品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 [6][7] - 推动国际化"高端化、产品化、国际化"战略 强化与国际标准接轨 [13] - 立志成为中高端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半导体装备系统全球市场重要参与者 [13] 未来发展方向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 2024年开发高功率密度运动模组 2025年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13] - 发布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和"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 展示多模态感知与精密控制技术飞跃 [13] - 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 构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解决方案"全链条技术控制力 [14]
机器人:公司于近期发布了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7:09
公司产品发布 - 公司正式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1] - 近期发布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 [1] - 产品可用于工业制造、社会服务、家庭陪伴等领域 [1] 技术研发方向 - 公司将持续在前沿领域开展技术研发 [1] - 致力于突破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局限 [1] - 推动公司机器人向深层次智能化发展 [1]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仍在从事多年前的机械臂产品 [3] - 投资者认为机器人行业处于投资端和应用端的超级风口 [3] - 建议公司通过收购或投资方式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3]
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工业应用加速
新华网· 2025-09-10 17:13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技术核心 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 实现感知认知决策行动一体化 [2] - 工业具身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智能计算与自主决策 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展示的精准抓取与灵巧操作 [3] - 多家企业展示具体应用:新松机器人实现物料拾取搬运与双臂协同作业 中国联通演示电力机房智能巡检 联想展示六足机器人感知避障能力 [3] 工业应用场景 - 机器人主要承担搬运分拣巡检等重复性任务 并适用于电力矿业核电海上油井等高危环境替代人力 [3] - 非标准化工业场景需求突出 特别是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模式需要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4] - 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实现移动抓取搬运多任务协作 适应不同高度和复杂作业环境 [4] 商业化挑战 - 多数产品处于原型机阶段 仅少数在B端市场实现商业化落地 [5] - 技术门槛远高于表演型机器人 需实现从表演到工作的跨越 [5] - 面临训练困难数据不足和训练方法瓶颈 实验室到实际工业场景过渡存在技术障碍 [5][6] - 硬件稳定性需达99.99% 操作精度需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 当前设备仅达厘米级 [6] - 单台设备售价高达数十万元 交付规模多维持在数十台 侧重定制化而非量产 [6] - 需解决多机协作难题 包括机器人与人之间高效协作及安全保障 [6] 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5年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7] - 各地出台专项政策:北京经开区提供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 上海浦东单个项目支持额度达亿元级 沈阳成立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7]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2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50%) [7] - 2025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386.24亿元 较2024年全年212.54亿元增长1.8倍 [7] 技术发展预期 - 行业预计3至5年内在部分垂直行业实现商业落地 大规模应用需约10年时间 [8] - 未来可能出现机器人训练机器人机器人维修机器人场景 通过通用大脑实现统一协调调度 [8]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展区十大看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6 14:49
大会概况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于9月6日在沈阳工业博物馆开幕 主题为"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 核心命题为"人工智能+" 吸引全球行业精英共话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1] - 大会持续至9月8日 期间举行创新发展成果展览交流活动 工业互联网供需两侧头部企业云集现场 运用大模型 AR/VR等互动方式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展示前沿技术和设备应用[3] 中国联通展示 - 重点展示"元景"装备制造行业应用与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两大核心 基于元景大模型与MaaS平台 以"AI+工业机理模型"协同打造风电装备 飞机运维等平台 现场用CCD光学筛选机解决不良品检测难题[4] - 依托格物具身智能系统实现百种千型万机7X24小时管理 通过机器人实物演示机房自主巡检 可自动开关机机柜 大幅提效降本[4] 国网辽宁电力展示 - 数智低空服务网以"电网造"无人机构建"4000米半径 40分钟响应"服务圈 覆盖电力巡检 山火防控等场景[4] - "源网荷储"全环节电碳表可追踪一度电全链条碳排放 为企业减排 政府管控提供数据支撑[4] - 电力服务工业企业依托大数据搭建监测平台 追踪全省工业用电态势 成为经济运行"风向标"[4] 中国移动展示 - 九天基础大模型作为全参数全场景通用大模型 具备"高安全 全国产"优势 可体验智能报告生成[5][6] - AI赋能工业应用聚焦辽河油田与鞍钢 为油田搭建三大业务场景 服务5万员工 为鞍钢落地烧结篦条识别等应用[6] - AI4S科学智算装置节点算力达300PFlops 已与沈阳药科大学达成合作[6] 华为展示 - 昇腾384为大模型提供强劲算力 Atlas300板卡适配工业质检[7] - AI行业应用联合辽宁钢铁 化工企业 展示钢铁大模型 化工生产网等落地成果[7] - TSN工业交换机解决IT&OT融合网络时延问题 保障工业控制等敏感场景需求[7] 中国铁塔展示 - 央地合作项目将超20万座通信塔升级 通过"铁塔+5G+AI"落地"森林眼"防火 矿山监测等场景[8] - 通信基础设施建维能力突出 展示冬奥会 辽宁高铁等5G建设成果及智能运维平台[8] - "铁塔视联"慢直播平台依托全国铁塔资源 实时直播30余个景点[8] 中国电信展示 - 息壤算力平台实现跨域异构算力调度 省内布局3个公有智算中心[9] - 数据要素应用覆盖沈阳 鞍钢等 具备全链条产品能力 全国场景应用领先[9] - 模型安全优势显著 通用版模型护栏三方测试第一[9] 新松公司展示 - "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集成移动与双臂系统 通过视觉深度学习实现物料搬运 多模态导航适应复杂环境[10] - 智能类人双臂平台自主可控核心技术 双臂重复定位精度±0.05mm 可自主完成饮水机接水[10] 沈鼓集团展示 - 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整零共同体" 赋能产业链协同[10] - 十万空分产品为15万等级空分装置提供机组 效率达90%以上 体积重量缩减[10] - 云远程监测平台覆盖600余家用户 2.5万台设备 提供预知性维护[10] 区域数智转型 - 建立五项支撑机制 双层培育体系 推进"三试点"协同[11] - 中小企业链式转型以特变 沈变为例 建云平台实现全链可视 推动136家企业转型[11] - 现场演示新松"松羿" 沈自所智元机器人 展示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建设[11]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 - 具身智能控制系统赋能半导体制造 效率提升90%以上 推动无人化生产[12] - 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大算力算法 提升装备运维效率 革新防务装备装配[12] - 新一代工业具身智能平台攻克高精度操作难题 通过智元 星海图等机器人遥操作演示[12]
从动起来到用起来 工业机器人提速上岗
北京商报· 2025-08-11 00:34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机器人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价值创造新阶段,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 [1] - 人形机器人开始拥抱更多不确定性,不再仅追求精度和"刚性约束",而是强调"灵活泛化" [1][7] - 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预计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6] 公司动态 越疆科技 - 发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具备毫米级精度和双脑协同决策功能,可完成爆米花递送及互动响应 [3] - 从2023年起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底层技术包括自研控制器、驱动器及关节模组 [4] - 核心战略是推动"从任务工具到智能体"的进化,强调人形机器人解决感知、认知、泛化等高维度问题 [4] - 市场定位聚焦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追求"先上岗,再进家"的普及路径 [6] 新松机器人 - 展出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如智能类人双臂平台、双足人形机器人),并与阿依瓦公司联合发布具身智能技术 [3] - 复合机器人已在半导体、3C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技术储备 [6] - 将具身智能技术与工业装备、生产线结合,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6] 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强调实际应用而非外形模仿 [4][6] - AI模型涌现推动控制、认知、交互能力突破,实现"人类行为的具身再现" [4] - 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需全面升级以应对不确定性 [7] 生态构建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平台级生态系统,未来将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构建 [7] - 应用场景扩展至车间协作、灾后救援、家庭服务等多领域 [7] - 自主多功能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机器人可无缝切换不同任务 [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从“舞台上动起来”到“工厂里用起来” 工业机器人提速上岗
北京商报· 2025-08-10 22:30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机器人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价值创造新阶段,工业机器人公司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预计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6] - 行业从追求"刚性约束"精度转向拥抱不确定性,强调"灵活泛化"能力 [7] 公司动态 越疆科技 - 发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具备毫米级精度和双脑协同决策功能,能完成爆米花递送及互动响应 [3] - 2023年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此前已完成控制器、驱动器到关节模组的底层技术储备 [4] - 战略定位为"从任务工具到智能体"的进化,聚焦低速、高频、刚需商业场景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等 [6][7] 新松机器人 - 展出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四款产品,并与阿依瓦公司联合发布具身智能技术 [4] - 复合机器人已在半导体、3C电子等六大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技术积累 [7] - 将具身智能技术与工业装备、生产线结合,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 [7] 技术发展 - AI模型涌现推动控制、认知、交互能力突破,使人形机器人实现"人类行为的具身再现"而非外形模仿 [4] - ABB机器人中国指出行业正整合3D AI视觉、力控传感和自主导航技术,迈向自主多功能机器人时代 [7] - 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需全面升级以适应不确定性环境 [7] 生态构建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平台级生态系统,重点在于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构建 [7] - 商业化路径遵循"先上岗再进家",优先部署任务明确、环境可控的商业场景 [6] - 未来应用场景包括车间协作、灾害救援、家庭服务等多元化领域 [7]
具身智能,创变未来!新松亮相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圈· 2025-08-08 19:10
世界机器人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8-12日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聚焦前沿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 [1][60] 新松公司参展亮点 具身智能展区 - 设立四大主题展区(具身智能、高端智造、智能清洁、特种机器人),展示具身智能最新技术成果 [3] - 与阿依瓦公司联合发布具身智能技术,展示"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0.05mm)、"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及睿可RICO轮式人形机器人 [5][10][12][13][15][18] - 多可咖啡机器人支持动态避障和7*24小时运营,运营成本仅为传统门店20% [20][22] 高端智造展区 - SR270A-270/2.70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点焊/涂胶等),较人工效率提升20%,IP54防护等级 [23][25] - SR12A-12/1.46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提升40%,参与央视《中华考工记》挑战 [27] - 激光熔覆工作站突破复杂几何加工限制,磁吸式焊接工作站解决钢结构焊接难题 [30][33][34] 智能清洁展区 - 首发星卫来D700C AI清扫机器人(纺织/汽车等场景)和KD450C/QD750E洗地机器人(滤网自清洁+AGV共线技术) [36][37][39] 特种机器人展区 - AI融合感知终端实现矿下自主感知驾驶,园区无人值守机器人支持全天候巡检 [45][48] 行业技术趋势 - 具身智能成为AI向实体智能转型新范式,采用"感知-决策-行动"闭环逻辑 [4] - 工业机器人向高精度(如SR12A精度提升40%)、高适应性(IP54防护)发展 [25][27] - 智能清洁机器人加速工业场景渗透(如纺织行业),特种机器人拓展应急救援等场景 [36][40] 市场关注度 - 央视等媒体重点报道机器人舞蹈表演及技术挑战,展位吸引国内外观众及媒体采访 [25][5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