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头部“智造”集结物博会 硬核科技重塑产业与生活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17
展会概况 - 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1] - 展会将展示物联网与AI融合的顶尖成果以及"智造"力量如何重塑产业与生活 [1] - 展会设置物联能力馆、行业应用馆、智联生态馆、智慧生活馆4大主题展馆 [3] 无锡本土企业展示 - 无锡市车联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展示车路云一体化生态平台 该平台采用"边缘云+区域云+中心云"三层架构 覆盖"车路云网图安"六大支撑体系 已实现与城市平台互联互通并支撑十余种应用场景 [2] - 长广溪智能制造自研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采用VLA多模态大模型 可将自然语言指令转化为动作 1秒钟完成3D环境建模 无需编程即可适配复杂工况 [2] - 意优科技已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一体化伺服关节模组的量产 该模组在手掌大小空间内输出强劲推力 抖动率低于1% 可连续工作超1万小时 [2] - 本地信创企业推出申威系列国产终端 从计算机到网络交换机均搭载自研芯片 具备超强算力与安全可控优势 [2] 参展商与展品亮点 - 数百家全球品牌展商将集中发布物联网领域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3] - 特斯拉将展示装备不锈钢防弹车身、500英里超长续航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赛博越野旅行车 以及1.73米高的人形机器人 [3] - 国内头部企业将聚焦智慧能源、数字生态等赛道 展示物联网在能源管理、智能交互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3] - 众多参展企业带来的AIoT创新成果涵盖智能调度、无人装备、多模态交互等核心技术 [3]
龙旗科技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新浪财经· 2025-10-28 13:29
近日,龙旗科技宣布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工业场景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展全 面合作。据龙旗科技介绍,双方将首次在组装产线中尝试部署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多岗位柔性联 动部署和多工序联动协同作业,推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等关键环节的工业化落地。 ...
探馆中国数博会:最“硬”的科技,最“暖”的触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9:55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拓展 - 河北华安百唐的讲解机器人高1.7米重140斤,具备情绪感知和互动能力,应用于机场引导、展会介绍和景区导游等场景 [1] - 中国联通的工业机器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操作,用于药物研发和化学实验等危险场景,有效减少伤亡事故并打破地理限制,支持500公里外同步操作 [3][4] - 普睿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具备自动驾驶和自动充电功能,聚焦社区“最后一百米”服务痛点,集成点餐、零售、家政预约及社区交流平台 [6] 前沿科技与产业融合及人才培养 - 怀来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子公司,提前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智安防及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专业培训,并与国内高校建立实训合作 [8] - 培训目的旨在推动硬核科技与人类协作,褪去技术的“冰冷外衣” [8]
江苏常州冲出一家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IPO,百度前高管掌舵!2024年扭亏
格隆汇APP· 2025-10-19 17:26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江苏常州,专注于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1] - 公司由百度前高管掌舵 [1] - 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1]
微亿智造冲刺港交所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复合年增长率达183.4%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15:4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致力于通过自研全栈式软硬件系统重塑制造业未来 [1] - 按2024年收益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等多家国家队基金及知名投资机构 [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总收益由2022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4.7% [2] - 旗舰产品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收益由2022年的338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3.4% [2] - 公司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线毛利率超50% [3] 客户基础与市场拓展 - 公司服务超过二十五家世界五百强及国际行业龙头制造企业,客户涵盖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高景气行业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200家各类行业客户,形成稳健而多元化的客户基础 [2] - 公司在巩固中国市场基础上,已启动海外业务拓展,包括美国、德国和葡萄牙,并正积极布局日本、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新市场 [2] 资金用途与未来规划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智能水平及性能 [3] - 资金将用于建立本地化的海外销售及服务网络,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3] - 资金还将用于战略投资及收购,建立开放共赢的应用生态系统,以及扩大生产能力和补充运营资金 [3]
微亿智造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 冲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5:14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览 - 公司于9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是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头部企业 产品线包括EIIR产品 AI赋能智能化产品及模块类产品 [1] - 公司服务超过25家世界五百强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 业务拓展至葡萄牙 美国 德国 并布局日本 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市场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客户数量达200家 形成多元化客户基础 [1]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总收益从2022年2.21亿元增长至2024年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64.7% [2] - 旗舰产品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为183.4%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 受益于产品线超50%的高毛利率与低部署成本优势 [2]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拥有超700项自主知识产权 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获得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特等奖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 2024年核心研发项目获工信部与科技部联合认证达"国际领先"水平 并批准进行国家科技成果库登记 [3] - 按2024年收益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 [3] - 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IDC 2024年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3] 行业背景与发展机遇 - 工业自动化长期受限于高昂部署成本 漫长调试周期 僵化柔性能力及智能缺失 [2] - 传统机器人无法适应现代制造业小批量 多品种的敏捷生产需求 [2] - 具身智能技术通过AI融入机器人本体 赋予环境理解与学习能力 开拓新增市场空间 [2] 融资与资本运作 - 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 深创投 洪泰基金 普华资本 成为资本等国家队基金及知名投资机构 [3]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海外销售网络建设 战略投资收购 生产能力扩张及运营资金 [3]
微亿智造申请香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9-28 20:36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成立至今, 微亿智造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普华资本、成为资本等投资机 构。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收益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商业 价值方面,公司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中位列第一。(中证报) ...
微亿智造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证网· 2025-09-28 20:34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收益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商业价值 方面,公司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中位列第一。 作为多场景、多行业应用先行者,公司已实现规模商业化及迅速增长的财务表现。财务报告显示,公司 营收已由2022年的2.2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4.7%。此 外,微亿智造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成为业内少数率先实现盈利的头部企业之一。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辉)港交所9月28日披露,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亿智造)正式 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微亿智造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致力于通过前沿技术重 塑制造业未来。通过自研的全栈式软硬件系统及深厚的系统工程能力,公司成功开发了能自主感知、学 习、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高度柔性且具备卓越智能 水平的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 成立至今,微亿智造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普华资本、成为资 本等投资机构 ...
机器人很多,人不够用了……
36氪· 2025-09-26 08:09
核心观点 -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全流程协同的智能化转型 AI与具身智能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产化进程加速且安全性需求凸显 [1][2][6][13]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从单兵作战转向超级生产团队 微亿智造展示8台机器人协同产线 实现分钟级产线切换和小时级新物料调整 [2][4] - AI视觉技术驱动工业机器人应用 某新能源车产线单件处理时间从70分钟降至18分钟 良品率从82%提升至98% [6] - 国产化率超50% 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替代进程加速 兆易创新合作127家全球机器人企业并实现规模化出货 [13][17] 市场现状 - 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 全球排名第三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超50% [1][7] - 2030年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3.88亿人工劳动力 占总劳动力97% 显示自动化需求持续存在 [7] - IDC报告显示微亿智造AI视觉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6] 技术发展 - 曙光网络提出"算控安融合"方案 整合计算硬件/控制平台/安全防护 解决工业领域对大模型随机性的零容忍需求 [9][10][12] - 兆易创新通过全栈芯片方案解决机器人续航/关节发热/处理能力问题 累计MCU出货超20亿颗 [15][17] 应用挑战 - 企业关注投资回报率 要求设备成本在1.5年内收回(以工人年成本10万元计 设备售价需低于15万元) [7][8] - 传统自动化存在"买得起用不起"问题 具身智能通过柔性生产实现新品自主导入和降本增效 [8] - 工业可靠性要求极高 误操作可能导致全线停滞 需通过算法优化而非堆砌传感器提升安全性 [8]
人形机器人之外的更优解: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跃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9:09
行业痛点与市场机遇 - 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部署成本高、柔性不足、智能缺失三重困境,渗透率远未跟上制造业需求 [3] - 203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预计仅900万台,机器人密度仅300台/万名员工,这意味着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约3.88亿名人工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7% [3] - 传统工业机器人部署需专业人员编程调试,耗时数月才能上岗,且产线切换适应性差 [3] 公司核心解决方案 - 公司提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新物种,旨在通过“感知-学习-决策-执行”核心能力与“端-边-云”架构,在传统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间找到“中间最优值” [3][4] - 公司独创“快慢思考”双系统协同机制,快思考系统相当于机器人反射神经,负责即时反馈与学习人类经验,慢思考系统负责模型持续训练与迭代,实现长期自主能力 [6] - “快慢思考”系统将传统机器人数月部署周期压缩至数周,解决机器人“冷启动”难题,并实现持续智能进化 [6] 技术架构与实施 - 公司构建“端-边-云”三层技术架构:云端为系统大脑,负责模型预训练与数据处理;边缘侧为连接感知与执行的智能中枢,实时运行复杂工艺算法及AI模型;端侧为机器人本体及执行器,是快思考的物理载体 [9] - 边缘侧AI模型可在0.1秒内计算出PCB板抓取坐标,比传统机器人快数倍,满足工业场景实时性要求 [9] - 三层架构协同形成“云端练能力、边缘传指令、端侧做执行”闭环,使机器人能快速切换场景,满足批量部署经济性要求 [9][10] 市场应用与竞争优势 - 公司解决方案已规模化落地于3C电子、汽车制造、快消品、新能源及半导体等行业,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份额,2024》报告中市场份额第一 [12] - 在新能源汽车压铸件检测与修整场景,实现近100%自动化检测与修整;在PCB板上下料场景,实现亚毫米级感知精度,一台设备可取代1-2名人工作业,一年内实现投资回报 [12] - 公司积累业内规模最大的真实工业场景精标数据库,数据量超15TB,包含10亿多条与实际工艺制程水平对齐的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13] - 公司行业首创的人机交互系统将数据采集与模型开发集成在实际产线,使最小样本需求数量减少90%,模型开发周期缩短80%,并支持热更新,大幅提升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效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