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Z
搜索文档
新车潮遇上政策礼 引爆“双节”购车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07:15
国庆中秋假期车市热度 - 鸿蒙智行在9月30日至10月7日假期期间累计大定订单突破4.85万辆 [1] - 假期车市升温与9月下旬新车集中上市潮相关,9月22日至28日有18款新车上市或亮相,带动门店客流与订单量攀升 [1] - 新款智界R7在假期期间订车需等待4至6周交付 [1] 行业销售数据表现 - 9月1日至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77.6万辆,环比增长12% [1][5] - 今年累计零售1654万辆,同比增长8% [5] - 部分热门新能源品牌在“双节”期间单店销量接近平时单月水平,显示消费集中释放特征 [4] 政策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从“免征”改为“减半征收”,预计使消费者购车成本最高增加1.5万元,催生当前购车潮 [2] - 国家层面“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部分省份已于9月提前结束,促使观望消费者在假期下单 [2] - 部分经销商通过“异地开票”方式帮助消费者争取外地补贴,例如小鹏汽车售价20万元以上车型可申请广西新购补贴最高5000元 [2] 多层补贴优惠情况 - 地方政府、车企和经销商形成叠加优惠,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消费者购车可累计享受最高2.4万元补贴 [3] - 长沙市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发票抽奖与油卡/电卡直补结合的方式在10月提供购车补贴 [3] - 理想汽车推出智能焕新版L系列限时置换补贴1.5万元及1.99%低息金融方案 [3] - 小鹏汽车推出“5年0利息0首付”限时福利,最高贴息55700元,老车主享受充电免服务费权益 [3] - 广汽丰田部分车型“双节”限时促销最高优惠达5.1万元,但扣除日常优惠后实际额外优惠空间有限约3000元 [3] 新能源车销售表现 - 小鹏汽车某4S店在“双节”期间单店售出超过60台新车,其中Mona M03车型销量不低于20台 [4] - 9月多家车企新能源车增速亮眼:奇瑞集团新能源车销量91590辆,同比增长55.4%,渗透率32.6%;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87%,渗透率38.7%;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16.5万辆,同比增长81%,渗透率达60% [6] - 上海嘉定区发布新一轮购车补贴政策向纯电与混动车型倾斜,2025年7月1日后上市的新车按价格区间可获3000元至5000元不等补贴,纯电动车每档额外增加500元 [6] 燃油车市场与经销商状况 - 燃油车市场普遍采用“一口价”模式拉动销量,例如Jeep进口大切诺基车型“一口价”28万元,较官方起售价下调6.9万元;林肯Z系列限时一口价16.98万元起 [7]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攀升至52.6%,盈利比例仅为29.9% [7] - 9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其中54.8%的经销商反馈新车销量未达预期 [7] - 经销商面临“销售即亏损”困境,“双节”期间经销商层面额外优惠普遍在2000元至3000元区间,较往年明显收缩 [7] 后市展望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判断10月汽车市场将呈现“高开平走”格局,在传统旺季规律、地方补贴延续等因素推动下有望温和回升 [8] - 展望四季度,44.4%的经销商持乐观态度,预判销量将实现5%至10%的同比增长 [8]
新车潮遇上政策礼,引爆“双节”购车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8:25
车市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车市热度延续,鸿蒙智行在9月30日至10月7日累计大定突破4.85万辆 [1] - 9月1日至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77.6万辆,环比增长12% [2][8] - 2025年累计零售1654万辆,同比增长8% [8] 销售高峰驱动因素 - 9月22日至28日有18款新车集中上市,带动门店客流与订单量攀升 [1]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由"免征"改为"减半征收",消费者购车成本最高将增加1.5万元,催生政策窗口期购车潮 [3] - 国家层面"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部分省份已于9月提前结束,促使观望消费者在假期期间下单 [3] 促销政策与优惠 - 主机厂与经销商推出涵盖现金补贴、置换补贴、定金抵扣等多种形式优惠,力度从千元至万元不等 [2] - 多地政府与车企叠加推出优惠,如上海浦东新区消费者可享受累计最高2.4万元的补贴 [4] - 理想汽车推出限时置换补贴1.5万元及1.99%低息金融方案,小鹏汽车推出"5年0利息0首付"限时福利,最高贴息55700元 [5] 新能源车市表现 - 新能源车是增长主力,奇瑞集团9月新能源车销量91590辆,同比增长55.4%,渗透率32.6% [8] - 长安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87%,渗透率38.7% [8] - 吉利汽车9月新能源车型销量16.5万辆,同比增长81%,渗透率达60% [8] 品牌竞争与市场格局 - 比亚迪9月销量39.6万辆,但同比下降5.52%,上汽同期销量44万辆位居行业第一 [8] - 燃油车依靠"一口价"政策稳住市场,如Jeep进口大切诺基车型一口价28万元,较官方起售价下调6.9万元 [9] - 上海嘉定区发布新一轮购车补贴政策,向纯电与混动车型倾斜,2025年7月1日后上市的新车可按价格区间获3000元至5000元不等补贴 [8] 经销商层面情况 - 小鹏汽车4S店销售人员透露,"双节"期间单店已售出超过60台新车,部分热门新能源品牌单店销量接近平时单月水平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攀升至52.6%,盈利比例仅为29.9% [11] - 9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其中54.8%的经销商反馈新车销量未达预期 [11]
二线高端品牌自砍一刀抢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9:25
二线高端品牌降价现象 - 沃尔沃XC60限时优惠25万起 捷豹XEL起售价降至16万元 林肯Z起售价17万元 雷克萨斯加入降价行列 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 [2] - 降价反映二线高端品牌生存压力 主力车型集中在燃油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持续挤压市场份额 [2] - 降价是"自救"行动 需在新能源转型中重新确立价值 否则面临边缘化或退出市场风险 [2] 新能源汽车冲击燃油车市场 - 10万元新能源车产品力堪比20万元燃油车 如极狐S5 东风奕派007 续航 动力 科技配置远超同价位燃油车 [3] - 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慢 技术积累不足 传统生产模式束缚 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老旧 [3] - 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直接带动燃油车内卷 一线燃油车品牌价格持续走低 终端优惠达数万元 经销商库存压力大 销量下滑 [3] 二线高端品牌竞争困境 - 20万元及以上价格区间是新能源车集中竞争领域 二线高端品牌难以匹敌电池技术 电机性能 智能座舱优势 被迫降价至20万元以下 [4] - 品牌溢价优势消失 消费者不愿为"面子"埋单 10万元新能源车提供更好体验 [4] - 二线高端品牌被视为保守传统 缺乏时尚科技感 品牌吸引力下降 [4] 销量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沃尔沃销量5 94万辆同比下滑5 94% 林肯销量3 3万辆同比降32 5% 捷豹路虎销量2 2万辆 远低于车市整体11 4%增幅 [5] - 价格策略失效 降价促销无法提振销量 市场景气时靠优惠吸引订单 下行时加大降价力度 [7] - 一线高端品牌降价挤压二线品牌空间 消费者倾向选择认知度更高的一线品牌 [7] 品牌定位与转型挑战 - 持续降价拉低品牌高度 削弱高端调性 降低消费者信任度 [8] - 新能源车竞争转向智能化 燃油车智驾系统落伍 类似功能机到智能机切换 [8] - 需坚守高端调性 专注小众市场精准服务 如高端个性化定制 专属售后服务 稳定价格体系减少观望情绪 [9] 国内外市场差异 -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 二线高端品牌转型滞后难以应对 [10] - 海外市场燃油车仍占主导 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 电力供应有限 燃油成本低 新能源车占比仅10% [10] - 国外品牌调整电动化策略 维护燃油车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存在感可能持续弱化 [10]
为豪华加上“全路况”标签 贾鸣镝:坚持为用户提供顶级美式豪华体验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20:37
品牌战略与文化融合 - 公司在广州车展与非遗"宋锦"合作,实现中国文化深度融合 [1] - 上海车展采用"以堂为尊"沉浸式设计及螭龙纹装饰,提升品牌吸引力 [1] - 豪华品牌定位强调稀缺性和情绪价值,通过中国文化建立情感链接 [3] 轻量化运营与渠道优化 - 品牌定位"小而美、美而精",采用轻量化运营应对市场竞争 [5] - 发布"星火燎原"计划,优化经销商网络,降低投资标准(原4千-6千万元降至400万元返200万元、150万元返70万元) [6] - 经销商成本降低60%,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减人增效 [6] - 服务标准升级为"林肯之道PRO",95-97家经销商已完成升级(覆盖率超90%) [6] - 轻量化店财务成本0.5个点,ROS优化,去年经销商销售回报率1.2个点(行业领先) [7]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上海车展推出三款新车(领航员首发限量版、航海家亚特兰蒂斯版、飞行家七座版),形成"海陆空三叉戟"阵容 [8] - 产品新增"全路况"标签,强调舒适、静谧与豪华,同时具备福特母品牌赋能下的强大性能 [8] - 全球战略方向包括"Sanctuary"(心灵胜境)和"Discovery"(探索人生与内心) [8] - 新车型采用"一口价"模式(如林肯Z和冒险家定价23.58万元起,降4.7万元后18.88万元起),提升价格透明度并缩短用户决策周期 [9] 未来规划 - 短期目标(2-3年)聚焦现有产品运营,精准定位用户群 [9] - 中期目标(2030年前)丰富产品矩阵,强化新标签运营 [9] - 长期目标(2030年后)完善产品阵容,持续提供顶级美式豪华体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