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检验检测认证
icon
搜索文档
Bureau Veritas SA (BVRDF) Q2 2025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7-26 01:38
公司业绩与战略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执行LEAP 28战略取得显著进展 表现出强劲的运营韧性和战略执行力 [4] - 通过特定成本行动计划和绩效项目加速 公司在客户面临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仍实现计划目标 [4] - 为加速战略执行 公司宣布了执行委员会领导层的变动 [4] 公司管理层与会议 - 公司CEO Hinda Gharbi和CFO Francois Chabas参与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 [2][3] - 会议涵盖2025年上半年的多项关键成就 [3] - 公司管理层对全球同事的贡献表示感谢 [4] 行业环境 - 客户持续面临不确定性 但公司通过运营调整保持业绩稳定 [4]
护航本土产品“走出去”,南通“牵手”国际检验检测认证领军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24 22:46
行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劳盛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合作,聚焦零碳园区建设、企业碳管理、ESG与可持续发展 [1] - 劳盛集团在ESG标准制定、碳足迹认证、供应链韧性管理领域具有全球领先地位,是国际规则参与者和行业变革引领者 [5] - 南通规划建设32万平方米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已吸引SGS、标普、莱西等国际机构入驻 [3] 南通产业发展与市场潜力 - 南通培育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集群总规模突破1.23万亿 [3] - 预计2030年南通本地检测认证市场需求达100亿元,辐射长三角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 [5] - 南通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前列,企业通过国际认证实现产品国际化 [3] 战略合作与全球化竞争 - 南通与劳盛合作旨在提升企业国际合规认证、零碳园区建设及供应链风险管控能力 [5] - 南通市强调全球化竞争不仅是产品较量,更是标准、规则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拼 [5] - 南通将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 [5]
联检科技(301115) - 2025年7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8 22:46
公司发展战略 - 以“科技赋能质量生态”为使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奋斗者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多领域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2] - 锚定新能源、双碳、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布局,构建“技术攻坚 - 产业聚合 - 资本驱动”新兴产业培育范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2] 汽车检测领域 - 通过收购冠标(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入汽车检测领域,子公司冠标检测提供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检测服务,在汽车材料、环境可靠性、电性能及电磁兼容性等多领域能力全面 [2] - 冠标检测获江淮、吉利、零跑、奇瑞等车企第三方检测准入资质,扩充通用、大众、蔚来、理想等车企认可能力范围,服务范围提升 [2] 消费品领域 - 通过重庆仕益布局消费品领域,业务含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产品检验、检测及认证服务,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等多项资质 [2] - 未来聚焦消费品出口与内销合规环节,打造集检测、认证等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2] 活动信息 - 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为西南证券,参与人员为杨云杰,时间为2025年7月18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董事会秘书吴海军和监事会主席、证券事务代表朱晔 [2] - 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2]
“最年轻”国企瞄准全球“通行证”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今挂牌 整合资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底座
解放日报· 2025-07-09 09:28
公司成立与背景 -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上检公司)于6月30日正式挂牌,从批复到成立仅用155天,展现"上海速度" [1] - 公司由4家事业单位转制为子公司组建而成,是上海"最年轻"的市属一级国有企业 [1] - 此次改革标志着上海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完成全面转型升级,为全国事业单位性质机构改革"探路" [1] 改革成效与战略目标 - 改革后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至22.93亿元,远超体制内同行 [2] - 公司整合5家下属单位资源,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约经营",全面市场化运作 [2] - 战略目标为2030年实现营收47.8亿元(冲刺71.4亿元),打造全球一流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2] 业务布局与技术攻坚 - 重点布局大交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九大业务板块,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 - 将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打造创新联合体,孵化新兴领域检验检测技术,或设立产业基金聚焦新兴项目投资 [3] - 整合资源集中发力解决检测机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国际化与标准制定 - 计划三年内完成全体系市场化改革,五年内培育9个以上年营收超1亿元的事业部或产业公司,打造1-2个上市平台 [4] - 联合头部企业共建9个细分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每年输出5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4] - 主导或参与制定100项以上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已有13项国际标准、2项国际建议完成制定,16项国际标准在研 [4] - 公司拥有18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5个国家/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覆盖卫星导航、智能电网等高精尖领域 [4]
国检集团: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0
公司债券概况 - 债券名称为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国检转债,代码113688 [2][3] - 发行规模为8亿元人民币,期限6年,起息日为2024年10月17日 [3] - 票面利率采用阶梯式设计:第一年0.2%、第二年0.4%、第三年0.6%、第四年0.8%、第五年1.5%、第六年2.0% [2] - 转股期限自2025年4月23日起至2030年10月16日止 [2] - 债券无担保,发行时主体和债项评级均为AA+,2024年跟踪评级维持AA+ [4]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4年总资产56.36亿元(同比+11.22%),总负债28.65亿元(同比+15%),资产负债率50.83%(同比+1.67个百分点) [8] - 营业收入26.17亿元(同比-1.63%),营业成本14.78亿元(同比+1.03%),利润总额3.21亿元(同比-19.43%) [8][10] - 分业务板块中检验业务收入18.67亿元(占比71.3%),毛利率44.71%(同比-0.6个百分点);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收入3.88亿元(同比-19.66%),毛利率33.08%(同比-7.51个百分点) [8] - 公司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拥有52家法人机构,具备CMA、CNAS等35项国家级资质,覆盖检验检测、认证、智能制造等五大业务平台 [7] 募集资金使用 - 8亿元募集资金全部按约定用途投入:包括湖南华科检测实验室(1.08亿元)、雄安检测实验室(1.27亿元)、建材行业碳排放管理平台(1.13亿元)等6个建设项目,以及2.39亿元用于偿还贷款 [10] - 资金专项账户运作规范,已签订三方/四方监管协议,使用情况与披露一致 [11] 偿债保障措施 - 未设置增信机制,但通过专项账户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制定《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等措施保障偿付 [11][13]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76亿、2.86亿和2.78亿元,显示持续造血能力 [14] - 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8亿、26.60亿和26.17亿元,净利润3.43亿、3.55亿和2.76亿元 [14]
国检集团: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9:29
评级结果 - 维持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 [1] - 维持"国检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展望为稳定 [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是全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4] - 服务领域涵盖建筑材料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医学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与检测、计量校准等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56.36亿元,所有者权益27.71亿元 [10] 业务表现 - 2024年检验检测服务收入18.67亿元,占比71.48%,毛利率44.71% [24] - 认证服务收入1.08亿元,占比4.12%,毛利率44.64% [24] - 检测仪器与智能制造收入3.88亿元,占比14.86%,毛利率33.08% [24] - 2024年公司出具检测报告数量112余万份 [19] 财务指标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6.17亿元,利润总额3.21亿元 [10] - 截至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50.83%,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40.84% [3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9亿元 [39] - 应收账款13.37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0.75% [32] 研发能力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8%以上水平 [6]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90项 [19] - 2024年发布国家标准50项,授权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53项 [6] 股东支持 - 中建材集团下属财务公司为公司提供授信金额合计8.00亿元 [6] - 2022-2024年获得政府补助分别为0.66亿元、0.55亿元和0.51亿元 [43] 行业情况 - 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3834家,同比增长约2% [16] - 全行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超9% [16] - 行业集约化趋势显著,2023年底有685家机构营收上亿元 [16]
“楼宇经济”“模速空间”同步升级 “投资徐汇”又添新亮点
中国发展网· 2025-06-18 14:52
徐汇区楼宇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 - 徐汇区楼宇高质量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首批成员包括安永 君合律所 高力国际 戴德梁行等12家企业 [2][3] - 联盟旨在以开放姿态拓展发展空间 以协同机制激活市场动能 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2] - 楼宇经济是徐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闪亮名片 [3] 2025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 20个重点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 涵盖人工智能 商贸服务 数字能源 数字科技等多个领域 [2] - 签约企业包括上检公司 MUSINSA 航锦云 威万商业 蛮奈等 [2] - 上检公司将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2] 模速空间新增载体发布 - 首批10家"模速空间"新增载体授牌 标志着徐汇区向"1+3+X"的人工智能全域载体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5] - "1"指西岸滨江5万方环模速空间核心区 "3"指徐家汇环交大地区 漕河泾 北杨区域拓展区 "X"覆盖全区载体 [5] - 徐家汇中心ITC项目220米高A座写字楼已吸引优衣库 费森尤斯医疗 汇丰银行 默沙东中国总部等入驻 [5] 企事快办服务机制 - 徐汇发布"企事快办"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站点 构建覆盖全区4.6万法人主体的高效服务网络 [5] - 企业可通过统一入口提出诉求 实现"一口受理 全程跟办 阶段反馈 闭环处置" [5]
上海徐汇发布首批10家“模速空间”新增载体
新华财经· 2025-06-18 10:53
徐汇区投资促进重点项目签约 - 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涵盖人工智能 商贸服务 数字能源 数字科技等多个领域 [1][2] - 上检公司作为上海市属一级国有企业参与签约 核心业务为检验检测认证 [2] - 签约企业包括MUSINSA 航锦云 威万商业 蛮奈等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新增10家"模速空间"载体授牌 加速AI全域全产业链布局 [1] - 构建"1+3+X"载体布局:"1"指西岸滨江核心区 "3"为徐家汇环交大/漕河泾/北杨拓展区 "X"覆盖全区载体 [1] - 优秀AI企业入驻全区载体均可享受"模速空间"同等政策 [1] 楼宇经济发展 - 成立"徐汇区楼宇高质量发展联盟" 首批12家成员包括安永 君合律所 高力国际 戴德梁行等 [2] - 楼宇经济被定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企业服务创新 - 发布"企事快办"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站点 线下设实体站点 线上实现"一码直达" [2] - 将在模速空间打造"企事快办"标杆站点 [2]
助力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上海开展“一次检测、多国认可”试点
快讯· 2025-05-22 15:04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和"桥梁",能促进贸易便利化并减少国际市场壁垒 [1] -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规模显著,2024年底机构数量达1488家,从业人员8.3万人 [1] -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2024年业务收入468.4亿元,占全国超8%的份额 [1]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化水平 - 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已在上海设立在华总部 [1] - 全球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中国代表处已落户上海 [1] - 上海以全国约2.5%的机构数量创造了全国超8%的业务收入,显示高效运营能力 [1]
联检科技:构建高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发展生态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2 13:44
公司品牌焕新与战略转型 - 公司由"建科股份"更名为"联检科技" 旨在强化核心主业并加速业务协同转型 新名称更精准体现多元化业务布局(新能源/食品/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领域) [1] - 更名目的包括提升国际市场品牌辨识度 重塑资本市场对业务定位认知 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 [1] - 公司始建于1959年 以检验检测为核心主业 依托地产与基建行业在建筑工程/环境监测等传统领域占据优势 [1] 并购扩张与新兴领域布局 - 近年完成多项收购(冠标检测/仕益检测/常检一诺等) 快速切入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 补充食品检测/计量认证/水利检测能力 [2] - 拟设立产业基金聚焦检验检测行业投资 兼顾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2] - 海外布局已在越南/泰国/印尼/阿联酋设立分支机构 检测网络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地区 [2] 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 战略定位为"多领域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使命是"科技赋能质量生态" 合作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 [2] - 重点布局新能源/双碳/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构建"技术攻坚-产业聚合-资本驱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2] - 目标打造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检测认证生态圈 提升综合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