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产品

搜索文档
汉思集团控股(00554.HK)7月3日收盘上涨9.09%,成交206.34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3
市场表现 - 7月3日恒生指数下跌0 63%至24069 94点 汉思集团控股股价上涨9 09%至0 3港元/股 成交量738 2万股 成交额206 34万港元 振幅10 91% [1] - 最近一个月汉思集团控股累计下跌3 51%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 48% 跑输恒生指数20 75%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 公司营业总收入32 88亿元 同比增长274 38% 归母净利润亏损1 67亿元 同比扩大414 02% [1] - 毛利率53 19% 资产负债率89 16% [1] 行业估值 - 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3 09倍 行业中值1 83倍 [1] - 汉思集团控股市盈率-6 45倍 行业排名第35位 低于同业公司如珠江钢管0 96倍 能源国际投资1 83倍 CGII HLDGS 3 93倍 中信资源5 28倍 中国海洋石油-R 5 77倍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为华南地区能源行业主要运营商 提供石油/化学品/气体产品的码头港口 贮存罐及仓储物流服务 [2] - 业务分为码头仓储和贸易两大板块 战略方向是从中游仓储向油品贸易及加油站零售业务延伸 [2] - 首个加油站已在广州增城区建成运营 业务链实现从中游向下游拓展 形成批发贸易 码头仓储 零售三大业务板块 [2]
5月2日电,美国能源部放宽对各种气体产品的监管规定。
快讯· 2025-05-02 21:58
行业监管动态 - 美国能源部近期放宽对气体产品的监管规定 可能涉及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LNG) 工业气体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监管松绑或降低气体生产 运输 储存环节的合规成本 利好相关能源企业 [1] - 政策调整反映美国能源战略向保障供应倾斜 与欧洲能源危机后的全球趋势一致 [1]
国产乙烷大爆发,谁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30 10:1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5年于深交所上市,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以深冷技术为核心,业务涵盖设备制造及气体运营[3] - 实际控制人为章有春、章有虎兄弟,股权结构稳定,采用"设备制造+气体运营"双引擎模式[3] - 2019年收购山东中邑燃气后燃气运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布局稀有气体市场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3] 业务范围与发展前景 - 天然气液化设备:国内龙头,市场占有率领先,2024年海外订单突破6亿元,获沙特阿美等国际客户认可[5] - 空分设备:聚焦中小型空分装置(6万方以下),2024年新签订单18亿元,同比增长25%[5] - 氢能与稀有气体:依托制氢技术延伸至储运、液化环节,唐山氪氙精制装置试生产切入半导体与航天领域[6] - 气体运营:燃气分销受需求萎缩影响业绩下滑,但大宗及稀有气体业务毛利率约19.5%[6] 乙烷业务布局 - 自主研发深冷分离技术,乙烷提取率从60%提升至95%,能耗降低40%,单套设备产值1.5亿元,毛利率超40%[8] - 乙烷提取设备市占率70%国内第一,客户包括中石油、新疆广汇等头部企业[8] - 美国加征乙烷关税导致进口成本翻倍(400→900美元/吨),2025年需新增200套乙烷提取装置,市场规模超300亿元[9] - 2024年Q1中标中石油等10大乙烷提取项目,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20%,设备交付周期压缩至12个月[10] 发展前景 - 行业驱动因素:天然气消费占比提升(2022年仅8.58% vs 全球23%)、煤化工低碳转型、氢能及半导体气体需求增长[11] - 战略方向: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研发大型高压换热器及稀有气体提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协同效应[12] 财务分析 - 2024年营收27.17亿元(-10.86%),归母净利-0.78亿元,主要因城燃板块计提商誉减值3.24亿元,剔除后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下滑34.87%)[14] - 设备制造收入11.58亿元(+13.88%),毛利率32.13%;燃气运营收入14亿元(-29.3%),毛利率7.75%[15] - 现金流质量高:收现比稳定在1左右,净现比长期高于1;管理费用率降至3.05%(2019年6.27%)[16][17] 热点概念与估值预测 - 热点概念覆盖天然气、氢能源、一带一路、节能环保、半导体及乙烷提取[20] - 信达证券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4.02亿/4.73亿/5.45亿,对应PE约12/10/9倍(2025年预测)[20] - 基于设备订单增长及气体运营修复潜力,给予2025年15-18倍PE,目标价14-17元[21] 结论 - 公司在深冷设备领域技术领先,海外订单与稀有气体布局打开成长空间,长期盈利修复可期,目标价保守预测15.5元以上[23] - 作者于4月25日以13.55元买入,博弈短期国产替代概念炒作[24]
杭氧股份2025年一季度业绩稳健增长,净利增长超10% 控股股东出手增持传递信心
全景网· 2025-04-29 18: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35.65亿元,同比增长7.85% [1] - 利润总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3.61% [1] - 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0.8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4亿元,同比增长46.78% [1] 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杭氧控股持股53.33%(524,754,485股),无质押或冻结 [1] - 控股股东获工商银行1.8亿元专项贷款支持,计划增持1-2亿元公司股票 [3][4]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涵盖气体、工程与设备、高端装备三大板块 [1] - 全球空分设备龙头,6万及以上等级特大型空分产销量全球领先 [2] - 国内低温石化产品市占率领先,关键设备自给率超90% [2] - 国内外设立60余家气体公司,国内制氧量达350万Nm3/h [1] 技术优势 - 掌握深低温与分离技术,氢能全产业链、CCUS等新兴领域布局 [2] - 低温泵阀、液氦储罐、氧气压缩机等产品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2] - 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探索低空经济等延伸产业 [2] 市场动态 - 中标新疆煤化工大型空分项目,设备业务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 [3] - 气体在手项目充裕,预计支撑未来3年业绩 [3] - 2024年行业压力测试后,2025年业绩拐点向上 [3] 战略规划 - 目标成为"气体产业世界一流企业",强化创新与成本管控 [4] - 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运营管理以激发组织效能 [4] - 拓展氢能、生物质能、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 [2][4]
日程更新!聚焦化学吸附+CCUS+膜分离+吸附分离+特种分离工艺、材料与装备
DT新材料· 2025-04-24 00:01
气体分离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将于5月11-12日在江苏扬州举办,聚焦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量产突破及全球碳市场启动背景下的技术发展[1] - 大会设置全体论坛、应用专题、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环节,涵盖CCUS技术、多孔材料、膜分离等前沿领域,汇聚300+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1][2][3] - 活动包含实地参观、墙报展示等产学研对接形式,旨在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合作[1] 技术前沿进展 - MOF材料规模制备取得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已实现吨级量产,创新工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数十种MOF产品[3][41] - 气体分离膜技术快速发展,中科院团队开发出超微孔调控技术、聚酰胺酰亚胺聚合物等新型材料,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3][46] - 低能耗CO2捕集技术成为焦点,北京美斯顿开发MCO2C相变法捕集技术,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30%以上[40] 产业化应用案例 -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亚洲最大规模(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连续运行周期创国内纪录[31] - 中石油CPECC北京分公司自主研发多元复合胺溶剂,在佛山1万吨/年烟气CO₂捕集项目中稳定运行超150天[35] - 华电句容发电完成中国华电首套CCUS示范工程,产出纯度99.9%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38] 企业技术突破 - 精微高博作为国产氮吸附仪开拓者,开发出静态容量法氮吸附仪等高端分析仪器,填补国内空白[40] - 金宏气体建成电子气体领域唯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纯氨、高纯氢等产品打破进口垄断[42] - 四川天人化学在变压吸附领域实现理论突破,完成工业炉窑气资源化等20余项工程应用[43] 学术研究动态 - 浙江大学团队在Science等顶刊发表MOF材料研究,开发含氟特气吸附分离纯化技术[3][16] -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柔性多孔框架材料,乙烷乙烯分离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47]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创新电化学驱动空气碳捕集技术,获Nature系列期刊报道[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