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GaN)器件

搜索文档
告别54V时代,迈向800V,数据中心掀起电源革命
36氪· 2025-08-07 19:21
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变革 - 全球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正因ChatGPT、Claude、DeepSeek等AI应用爆发而达到临界点,机架功率从传统20-30kW跃升至500kW-1MW级别,英伟达单AI GPU服务器功率逼近1kW,满配NVL AI服务器机柜功率突破100kW [1] - 2027年规划的1MW AI Factory机架集群对供电系统提出颠覆性要求,行业加速向800V直流HVDC高压体系演进,该架构可降低能量损耗、提升能效并支持兆瓦级部署 [1] 传统供电系统局限性 - 传统54V直流供电系统在兆瓦级机架中面临空间占用过大问题:NVIDIA GB200 NVL72设备需8个电源架占用64U空间,挤压计算设备安装空间 [2] - 1MW机架采用54V供电需200千克铜母线,1GW数据中心需50万吨铜,且重复交直流转换导致效率低下和故障隐患增加 [3] - 800V HVDC方案可将13.8kV交流电直接转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70%维护成本并提升5%端到端能效 [4][5] 行业技术布局动态 - 英伟达2025年牵头成立800V HVDC联盟,目标2027年实现1MW单机架供电,整合芯片/电源/电气工程/数据中心全产业链 [4] - 微软推出Mount DrD Low分离式架构计划升级至400V HVDC,谷歌设计±400V全场直流供电方案,Meta分三步推进兆瓦级HVDC [5] - 英诺赛科成为英伟达800V架构唯一中国合作商,合作推动单机柜功率突破300kW,算力密度提升10倍 [6] 国产供应链技术突破 - 长电科技在800V架构中覆盖PSU/IBC/PoL全环节:提供TO263-7L/TOLL/TOLT封装分立器件和塑封模块,兼容GaN/SiC材料 [7] - 实现双面散热PDFN封装和SiP技术突破,完成60A以上高集成度电源模块研发,建立从热仿真到性能优化的全流程服务能力 [8] GaN技术优势分析 - 英诺赛科入选源于GaN供应紧张(台积电关闭产线),GaN相比SiC在高压场景具备更优性能表现 [9] - GaN HEMT器件具有ns级开关速度、无反向恢复电流特性,适合高频应用,能提升转换效率并缩减设备体积 [10][11] - GaN器件通过二维电子气导电实现低导通电阻,在800V架构中可减少发热量并提高功率密度 [12]
事关氮化镓,三大灵魂拷问
半导体芯闻· 2025-07-15 18:04
氮化镓行业发展趋势 - 氮化镓(GaN)正在数据中心和汽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NVIDIA推动800V HVDC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过渡,预计从2027年开始支持1MW及以上IT机架,GaN将扮演关键角色 [1] - Yole Group预测功率GaN器件市场将在2023-2029年间增长十倍,市场规模超过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1% [1] - 汽车厂商开始引入GaN技术,看重其更高开关频率、功率密度和低导通电阻带来的能量损耗降低优势 [1] GaN代工模式争议 - 台积电将于2027年7月底停止GaN代工生产,主要因低毛利前景不被看好 [6] - 行业分析认为GaN代工在6英寸上性价比低,产能小难以实现技术迭代,8英寸才是可行方向 [6] - 英诺赛科CEO指出IDM模式更适合GaN生产,因其需与设计、应用深度协同 [7] - 英诺赛科2024年GaN器件出货量达6.6亿颗,呈几何级数增长,8英寸月产能1.3万片,良率超95% [7][12] 12英寸GaN发展前景 - 12英寸GaN晶圆可带来明显价格优势,英飞凌预计300mm晶圆芯片产量比200mm提高2.3倍 [10] - 英飞凌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提供首批12英寸GaN样品 [10] - 8英寸是GaN生产分水岭,从6英寸到8英寸制造难度指数级增长,12英寸挑战更大 [11] - 英诺赛科计划将8英寸月产能从1.3万片提升至2万片,中长期目标7万片/月 [12] GaN在消费电子外的新机会 - 汽车领域:GaN可用于电池测试系统,宁德时代已采用并实现高效测试和能源节省 [15] - 数据中心:NVIDIA 800V HVDC推动GaN进入服务器电源和GPU供电市场 [17] - 人形机器人:英诺赛科已提供150V/100V全系列GaN产品,100W关节电机驱动产品量产 [17] - 分布式电网:未来汽车电池可作为储能系统,GaN在充放电环节具优势 [16] 行业合作与供应链布局 - 英诺赛科与ST达成氮化镓技术开发与制造协议,将共享制造产能 [18] - ST对英诺赛科进行基石投资锁仓,验证其技术实力 [18] - 英诺赛科开展晶圆合作业务,为南芯、杰华特等客户提供标准化GaN晶圆 [17]
特斯拉专家:希望车规级GaN供应商更丰富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30 12:25
行业会议与活动 - 5月15日将在上海举办"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将出席 [1] 氮化镓技术路线与供应商选择 - 特斯拉专家不关心氮化镓供应商是否为Fabless模式,更关注其解决质量和工艺问题的能力 [3][8][9] - 氮化镓供应商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响应能力,特别是在早期迭代阶段 [4][15] - 车规市场需要至少三家氮化镓供应商,两家不足以保证供应链安全 [7][37] - 对于汽车应用来说,大批量生产能力和统一封装标准是关键 [6][34][35] 氮化镓企业竞争格局 - 老牌功率半导体巨头(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优势在于量产能力和业绩记录,但缺乏GaN非汽车应用数据 [22][23] - 专注GaN的新锐企业更注重推广GaN技术,但在汽车资质审核方面面临更严格要求 [24] - 纳微、英诺赛科、英飞凌和TI被认为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38] GaN Systems的技术特点 - GaN Systems的独特优势包括氮化镓元胞设计和独特封装技术,有助于散热和提升开关性能 [27][28] - 其岛式封装技术在早期阶段被认为是最好的,拥有庞大的产品组合 [30] 市场发展前景 - GaN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实现封装统一才能进入汽车市场大规模量产 [35] - 参照碳化硅发展经验,GaN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领先公司占据最大份额,其他公司追赶的局面 [37] - 现阶段GaN供应不足,进入车规级市场的门槛比碳化硅更高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