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检具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上海威尔泰接待紫金矿业投资调研 重大资产重组落地 处置资产收益2.2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03 13:44
重大资产重组进展 - 公司于2025年5月末完成重大资产出售,置出全部仪器仪表业务及相关资产 [3] - 公司于2025年9月末完成重大资产购买,取得紫江新材料51%股权 [3] - 重组后公司业务结构已调整为以紫江新材料主导的铝塑膜业务及紫燕机械主导的汽车检具业务 [3] 三季报业绩变动原因 - 2025年三季报财务指标同比变动较大,主要因9月底完成的重大资产购买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 - 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相关财务数据已进行追溯调整,导致营收、利润等经营数据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4] - 业绩增长并非当期经营业绩的自然增长,而是由会计追溯调整所致 [4] 非经常性损益构成 - 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最主要影响来自出售仪器仪表资产组,处置资产收益约2.21亿元(22122万元) [5]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约为2260万元 [5] - 上述两项构成了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部分 [5] 铝塑膜业务前景 - 公司与调研机构探讨了铝塑膜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场景及固态电池的研发方向和安全性优势 [6] - 双方交流了半固态电池目前的应用进展及市场探索意义 [6] - 公司显示出对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密切关注 [6]
*ST威尔(002058) - 002058*ST威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03
2025-11-03 13:12
重大资产重组 - 2025年5月末完成重大资产出售,置出全部仪器仪表业务及相关资产 [2] - 2025年9月末完成重大资产购买,取得紫江新材料51%股权 [2] - 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为以紫江新材料主导的铝塑膜业务及紫燕机械主导的汽车检具业务为主 [2] 财务业绩与调整 - 2025年三季报财务数据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了追溯调整,导致营收利润等经营数据同比大幅增长 [2] - 公司出售仪器仪表资产组产生处置收益约2.2122亿元,均为非经常性损益 [2] -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约为2260万元 [2] 行业与技术交流 - 交流内容包括固态电池的研发方向、安全性优势及市场应用前景 [3] - 探讨铝塑膜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3] - 讨论半固态电池的当前应用及市场探索意义 [3]
超达装备三季报揭示质变:盈利能力实现历史跨越 利润飞增背后的战略升维
经济观察网· 2025-10-30 13:3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6亿元,同比增长8.50%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44.1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同比上升7.3%,归母净利润为4934万元,同比上升93.5%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是营收增速的12倍,显示增长动力从“收入驱动”转向“利润驱动” [1][3]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4.32%提升至36.52%,净利率从14.94%跃升至19.72%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率高达23.52%,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3] - 净利润增长呈现加速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5.48%,二季度提升至31.55%,三季度飙升至93.45% [4] 核心竞争力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核心竞争力源于独特的“全流程制造”能力,能独立完成从研发设计到试模修改的全部环节 [2] - 全流程垂直整合模式在质量控制上优势显著,试模成功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3]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数控加工中心产能利用率基本达到满产状态 [8]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在德国和美国设立子公司,实现本土化运营 [2][6] - 2024年度外销收入占比已达43.46%,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北美、亚洲等主要汽车市场 [6] - 前瞻性布局东南亚,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以服务日系车企和中国出海企业 [6] - 国际化合作带来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 [6]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620.93万元,同比增长10.04%,处于同行业第一梯队 [7] - 公司拥有15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体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8] - 技术优势使其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应用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8] - 电池箱体业务已拓展至国轩高科、江淮华霆等重要客户 [8] 行业趋势与发展机遇 - 汽车产业轻量化、智能化变革为模具龙头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9] - 新能源汽车普及对车身结构提出新要求,公司全流程制造能力在轻量化趋势中占据有利位置 [9] - 汽车智能化发展对内外饰模具精度和复杂性要求提高,技术门槛提升有利于头部企业扩大份额 [9] - 公司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一体化压铸等新赛道布局将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9][10]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 - 公司正从传统模具制造商向汽车制造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1] - 近期推出回购计划,拟以2500万-5000万元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彰显管理层信心 [8] - 随着战略持续推进,这家制造业冠军有望在资本市场展现更大的价值重估空间 [1][10]
超达装备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股份,公司股价年内涨12.09%
新浪财经· 2025-10-28 21:52
10月28日,超达装备公告,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且不超过 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65.44元/股。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回购期限为12个月内。 超达装备当前最新价为43.95元,今年以来,超达装备股价累计上涨12.09%。此次公告拟定的最高回购 价格,比现价高48.90%。 股票回购往往被视为一种稳价措施。指上市公司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买回自家公司已经发行在外的 一定数额的股票。一般来讲,回购后可以注销,也可以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等。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截至9月30日,超达装备股东户数6945.00,较上期增加19.33%;人均流通股10867股,较上期减少 15.38%。2025年1月-9月,超达装备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8.50%;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 比增长44.17%。 分红方面,超达装备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0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超达装备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行业景气混合A(003567)位居 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47.3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71.87万 ...
*ST威尔(002058):收购紫江跻身国内铝塑膜头部企业,受益于固态时代
天风证券· 2025-10-08 23: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ST威尔“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从而切入高增长的锂电池铝塑膜赛道,实现从持续亏损的传统仪器仪表业务向新能源材料的战略转型,以降低退市风险 [1] - 紫江新材是国内铝塑膜龙头,2024年国内市占率22.2%,全球市占率14.6%,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深度绑定比亚迪、ATL等头部客户,并在固态电池用铝塑膜技术方面布局领先 [1][3][17] - 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将驱动铝塑膜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并对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预计2030年全球铝塑膜出货量达13.9亿平方米,市场规模达160.7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30] - 收购完成后,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84/10.06/13.55亿元,同比增长444%/14%/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0.49/1.21亿元 [4] 收购背景与战略转型 - *ST威尔传统仪器仪表及汽车检具业务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仅1.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24万元,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5年4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5]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亏损资产组筹集部分资金,并采用“自有资金+并购贷款”组合支付5.46亿元收购对价,关联交易属性有助于降低整合难度 [1][23] - 收购标的紫江新材所处的铝塑膜赛道增长强劲,预计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0.69%,与公司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 [16] 铝塑膜行业与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采用软包封装形式,对铝塑膜的阻隔性、冲深性能、耐腐蚀性等要求大幅提升,推动产品平均售价上扬 [24][27][29] - 动力、储能及3C数码领域是铝塑膜主要下游应用,其中动力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是核心驱动力,预计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340GWh [30][33][34] - 当前铝塑膜市场由日本DNP和昭和电工垄断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不足40%,存在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 [2][40] 标的公司紫江新材核心竞争力 - 产能与出货量行业领先,2024年设计产能达10760万平方米,销量5127.7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50.59% [3][41][47] - 技术实力突出,拥有境内专利68项,其固态电池用铝塑膜在冲深性能、AL/PP粘结性等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应用于清陶能源等客户的中试线 [3][21][53][55]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前五大客户包括ATL、比亚迪等,2024年对比亚迪销售占比已从2023年的48.93%降至22.69,并新增超80家创收客户 [20][51][62] - 2024年公司面临盈利压力,营业收入6.23亿元,毛利率9.5%,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但公司通过客户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积极应对 [49][51] 收购后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基于固态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紫江新材技术优势及产能扩张,假设其国内市占率维持在22%以上,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50.6%逐步提升 [4][70] - 预计2025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来自并表紫江新材,2027年随着固态电池铝塑膜放量,收入增速提升至35%,毛利率有望升至27% [4][70] -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市盈率为16.87倍,2027年将降至31.64倍 [4]
超达装备(301186) - 2025年9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15:42
业务与客户情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具备同步开发模具及配套产品能力,提供模具、检具、自动化工装整体解决方案 [2] - 客户覆盖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在华独资/合资一级供应商及本土头部供应商,包括佩尔哲、佛吉亚、安道拓、李尔、长城汽车等 [2][3] - 模具产品应用于奥迪、奔驰、宝马、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 [4]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91% [3][4] - 模具产品收入占比约58.63%,毛利率达37.78% [3] - 当前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基本满产 [3] 技术优势与竞争地位 - 专注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如浮动模带定位限位装置、多腔软内饰成型模快换技术等) [3] - 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3] - 产品类型(成型/冲切/发泡模具)与同行塑料/铸造/冲压模具存在显著差异 [3] 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 实控人变更后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管理人员调整已完成 [2] - 子公司正积极试制推广农业机器人业务,探索工业赋能农业和智能农业领域 [4] - 现金充足但暂未明确投资其他机器人业务计划,将根据市场发展和公司规划推进 [4]
超达装备(301186)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7:5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专注于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公司具备全流程制造服务能力,覆盖研发、设计、木模、铸造、CNC加工、装配、试模到维护的全流程,较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优势明显 [2][3] - 公司客户包括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如安道拓、佛吉亚、李尔)和本土厂商(如长城、吉利、比亚迪),产品应用于奥迪、奔驰、宝马、特斯拉、蔚来等知名汽车品牌 [3][4]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模具产品业务收入占比约58.63%,毛利率为37.78% [4] - 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为43.46%,欧美地区是主要海外市场,出口业务稳定 [6]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 [5]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点 - 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包括"浮动模带定位限位装置的软内饰冲切模具"、"地毯边缘均剪切刀口冲切技术"等 [3] - 模具产品主要分为汽车软饰件及外饰件模具和汽车座椅发泡模具,应用材料包括铝锭、合金铝材、模具钢等 [5] - 公司产品生产周期:模具1-3个月,汽车检具2-4个月,自动化工装设备2-5个月,汽车零部件1个月 [6] 产能与订单情况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数控加工中心产能利用率基本满产 [4] - IPO募投项目"汽车大型复杂内外饰模具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完成 [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余额为35,952.01万元,可转债募集资金余额为38,938.49万元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汽车轻量化趋势对内外饰模具成型工艺提出新要求,推动公司持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 [4] - 公司产品适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但难以拆分具体车型占比 [8] - 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锭、合金铝材、模具钢等,采购模式为"以产定购",备库材料较少 [9] 公司治理与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实控人变更为南京友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28%,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7] - 2025年8月成立江苏超达智能科技子公司,布局AI和机器人技术,探索工业赋能农业和智能农业领域 [6]
*ST威尔2025年9月15日涨停分析: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财务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52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5日触及涨停 涨停价25.07元 涨幅4.98% 总市值35.96亿元 流通市值35.88亿元 总成交额153.18万元 [1] 业务重组 -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剥离亏损仪器仪表业务 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 形成汽车检具与铝塑膜双主业格局 [2] - 紫江集团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9580万元 [2] - 铝塑膜业务与现有汽车检具业务同属汽车产业链 可共享客户资源 具备业务协同潜力 [2] 财务状况 - 通过资产处置获得2.21亿元投资收益 [2] - 货币资金从8962万元增至3.04亿元 [2] - 净资产从1.26亿元增至3.04亿元 [2] 市场资金动向 - 2025年9月9日及12日均入选龙虎榜 [2] - 9月12日总买入4780.21万元 总卖出3770.2万元 资金呈净流入状态 [2] 技术优势 - 紫江新材拥有68项专利 其中18项发明专利 [2] - 铝塑膜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ST威尔2025年半年报:资产重组显成效,净利润同比飙升
全景网· 2025-08-29 15:1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激增2395.68%至1.77亿元 [1] - 营业收入因业务调整有所下降 [1] 资产重组 - 完成自动化仪器仪表业务资产组出售 [1] - 资产重组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并实现资源聚焦 [1] 业务聚焦 - 全面聚焦汽车检具制造业 [1] - 全资子公司上海紫燕模具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1] - 汽车检具业务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取得显著进展 [1] 运营管理 - 通过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1] - 提高生产效率并打造专业化团队 [1] 发展战略 - 坚持聚焦汽车检具制造业战略 [2] - 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 [2] - 积极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并探索新商业模式 [2] 行业前景 - 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 - 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2]
超达装备上半年净利增长近两成 中期现金分红近2000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3:1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9.2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7万元,同比增长19.42%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派现1998.7万元,分红率占上半年净利润32.9% [1] 核心业务 - 模具业务实现收入2.07亿元,占总收入59%,毛利率41.98% [2] - 在汽车软饰件及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与中国最大的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供应商之一 [2] - 与主流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及本土一级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 [2] - 产品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整车厂商 [2] 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费用2490万元,同比增长11.46% [3] - 累计拥有15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 [3] - 在EPS/EPP发泡模具、汽车检具和自动化工装设备方面保持行业领先 [3] - 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研发与应用 [3] 战略布局 - 成立江苏超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50万元,拓展AI及机器人业务 [2] - 在德国、美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2024年在泰国成立超达装备(泰国)有限公司 [3] - 长三角区位优势便于贴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客户 [3] - 形成"模、检、工"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的综合竞争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