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检具
icon
搜索文档
超达装备(301186)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7:5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专注于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公司具备全流程制造服务能力,覆盖研发、设计、木模、铸造、CNC加工、装配、试模到维护的全流程,较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优势明显 [2][3] - 公司客户包括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如安道拓、佛吉亚、李尔)和本土厂商(如长城、吉利、比亚迪),产品应用于奥迪、奔驰、宝马、特斯拉、蔚来等知名汽车品牌 [3][4]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模具产品业务收入占比约58.63%,毛利率为37.78% [4] - 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为43.46%,欧美地区是主要海外市场,出口业务稳定 [6]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 [5]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点 - 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包括"浮动模带定位限位装置的软内饰冲切模具"、"地毯边缘均剪切刀口冲切技术"等 [3] - 模具产品主要分为汽车软饰件及外饰件模具和汽车座椅发泡模具,应用材料包括铝锭、合金铝材、模具钢等 [5] - 公司产品生产周期:模具1-3个月,汽车检具2-4个月,自动化工装设备2-5个月,汽车零部件1个月 [6] 产能与订单情况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数控加工中心产能利用率基本满产 [4] - IPO募投项目"汽车大型复杂内外饰模具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完成 [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余额为35,952.01万元,可转债募集资金余额为38,938.49万元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汽车轻量化趋势对内外饰模具成型工艺提出新要求,推动公司持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 [4] - 公司产品适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但难以拆分具体车型占比 [8] - 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锭、合金铝材、模具钢等,采购模式为"以产定购",备库材料较少 [9] 公司治理与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实控人变更为南京友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28%,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7] - 2025年8月成立江苏超达智能科技子公司,布局AI和机器人技术,探索工业赋能农业和智能农业领域 [6]
*ST威尔2025年9月15日涨停分析: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财务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52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5日触及涨停 涨停价25.07元 涨幅4.98% 总市值35.96亿元 流通市值35.88亿元 总成交额153.18万元 [1] 业务重组 -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剥离亏损仪器仪表业务 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 形成汽车检具与铝塑膜双主业格局 [2] - 紫江集团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9580万元 [2] - 铝塑膜业务与现有汽车检具业务同属汽车产业链 可共享客户资源 具备业务协同潜力 [2] 财务状况 - 通过资产处置获得2.21亿元投资收益 [2] - 货币资金从8962万元增至3.04亿元 [2] - 净资产从1.26亿元增至3.04亿元 [2] 市场资金动向 - 2025年9月9日及12日均入选龙虎榜 [2] - 9月12日总买入4780.21万元 总卖出3770.2万元 资金呈净流入状态 [2] 技术优势 - 紫江新材拥有68项专利 其中18项发明专利 [2] - 铝塑膜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ST威尔2025年半年报:资产重组显成效,净利润同比飙升
全景网· 2025-08-29 15:1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激增2395.68%至1.77亿元 [1] - 营业收入因业务调整有所下降 [1] 资产重组 - 完成自动化仪器仪表业务资产组出售 [1] - 资产重组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并实现资源聚焦 [1] 业务聚焦 - 全面聚焦汽车检具制造业 [1] - 全资子公司上海紫燕模具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1] - 汽车检具业务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取得显著进展 [1] 运营管理 - 通过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1] - 提高生产效率并打造专业化团队 [1] 发展战略 - 坚持聚焦汽车检具制造业战略 [2] - 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 [2] - 积极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并探索新商业模式 [2] 行业前景 - 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 - 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2]
超达装备上半年净利增长近两成 中期现金分红近2000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3:1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9.2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7万元,同比增长19.42%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派现1998.7万元,分红率占上半年净利润32.9% [1] 核心业务 - 模具业务实现收入2.07亿元,占总收入59%,毛利率41.98% [2] - 在汽车软饰件及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与中国最大的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供应商之一 [2] - 与主流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及本土一级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 [2] - 产品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整车厂商 [2] 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费用2490万元,同比增长11.46% [3] - 累计拥有15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 [3] - 在EPS/EPP发泡模具、汽车检具和自动化工装设备方面保持行业领先 [3] - 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研发与应用 [3] 战略布局 - 成立江苏超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50万元,拓展AI及机器人业务 [2] - 在德国、美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2024年在泰国成立超达装备(泰国)有限公司 [3] - 长三角区位优势便于贴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客户 [3] - 形成"模、检、工"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的综合竞争优势 [3]
*ST威尔: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7:25
公司会议与报告 - 公司第九届第九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等文件 [1] 业务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公司营业收入中汽车检具占比58.34% [1] - 2024年1至12月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收入占比41.66% [1] 市值数据 - 公司当前市值为23亿元 [2]
*ST威尔详解收购紫江新材 多维度回复深交所问询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21:07
核心观点 -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形成汽车检具+铝塑膜双主业布局 通过业务协同和资金安排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1][3][4]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紫江新材主营软包锂电池铝塑膜 拥有68项境内专利包括18项发明专利和50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2024年铝塑膜销量5127.7万平方米 国内市场占有率22.2% 全球市场占有率14.6% 排名国内第一和全球第二 [2] -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用铝塑膜产品 适应未来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 [2] - 2024年新增形成收入客户超过80家 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对比亚迪销售比例降至22.69%(2024年度)和25.62%(2025年第一季度) [2] 业绩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铝塑膜销量1324.6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48.80%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5亿元 同比增长26.31% [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012.26万元 同比增长50.96% 业绩下滑趋势扭转 [2]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营收从6.79亿元增至11.07亿元 销量从5846.29万平方米增至9807.46万平方米 单价每年降幅1.00% [4] 行业前景 - 预计2030年全球铝塑膜出货量13.9亿平方米 市场规模160.7亿元 其中中国出货量7.7亿平方米 [3] - 目前国产铝塑膜占比不到40% 紫江新材作为国产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3] 业务协同 - *ST威尔现有汽车检具业务与紫江新材铝塑膜业务同属汽车领域 双方将共享终端客户资源并挖掘潜在业务机会 [3] - 收购后形成汽车检具+铝塑膜双主业经营格局 铝塑膜业务将成为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 [3] 估值合理性 - 紫江新材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11亿元 增值率105.61% 采用收益法评估 [4] - 预测基于历史经营数据和下游客户采购计划 截至2025年6月末已完成全年预测量的47.97% [4] - 部分下游客户预计未来三年采购量每年增长10%-50% [4] 资金来源 - 交易对价5.46亿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银行并购贷款 [4] - 出售资产及收购紫燕机械49%股权后货币资金余额2.67亿元(未经审计) 大部分用于本次收购 [4] - 资金缺口约2.79亿元 通过上海银行白玉支行不超过4亿元并购贷款解决 有效期至2026年7月2日 [5] - 交易后资产负债率从44.85%升至79.08% 但紫燕机械和紫江新材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3.64%和51.71% 财务结构相对稳健 [5] - 紫江新材近两年平均分红率65% 预计2025年至2032年分红可覆盖全部贷款还本付息总额 流动性风险可控 [6]
威尔泰收购紫江新材:业绩下滑下的协同发展与风险考量
新浪财经· 2025-08-26 05:51
收购标的财务表现 - 紫江新材2023-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11亿元、6.23亿元和1.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23.65万元、5351.51万元和1012.26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5.89%、22.15%和21.40% [2] - 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37%,净利润同比下降40.69%,毛利率同比下降14.45%,主要因动力储能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业务盈利水平下降及客户降价 [2] - 2025年1-3月销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业绩下滑趋势已扭转 [3] 技术实力与竞争优势 - 拥有68项境内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8项,具备国际先进的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2] - 产品品质业内领先,积极布局高端电池和固态电池用铝塑膜,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2] - 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2.2%,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6%,为国内铝塑膜行业龙头企业 [3] 行业前景与市场机遇 - 全球铝塑膜出货量2024年达4.5亿平米,预计2030年将达13.9亿平米,市场规模达160.7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20.69% [3] - 中国铝塑膜国产化率仅约60.3%,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3] - 行业自2017年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3] 业务协同与战略布局 - 紫江新材铝塑膜产品用于软包动力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与威尔泰汽车检具业务同属汽车领域 [3] - 交易完成后可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拓宽新客户渠道及应用领域 [3] - 公司将通过技术储备增强、研发投入加大、客户拓展及产业链上游延伸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2] 交易结构与资金安排 - 交易作价5.46亿元,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并购贷款等自筹方式 [4] - 自有资金已到位,自筹资金部分贷款申报进展顺利 [4] - 交易完成后威尔泰资产负债率由44.85%增至79.08%,短期借款增至2.62亿元,但流动性风险可控 [4] 运营管理关注事项 - 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变化,寄售模式下存货真实性及跌价准备计提需持续关注 [4] - 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业但主要客户回款良好 [4] - 产能利用率符合自身产能建设及行业发展趋势,无大量固定资产闲置 [4] 关联交易与承诺安排 - 与紫江企业及其关联方存在关联交易,后续将通过引入更多供应商及产能迁移等方式规范减少 [4] - 紫江集团承担业绩承诺具有合理性,协议安排符合上市公司重组管理办法规定 [4]
【私募调研记录】仁布投资调研超达装备
证券之星· 2025-08-12 08:1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主要从事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实施全流程制造及服务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企业 [1]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整车厂商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4.91% [1] - 2024年公司净利润9660万元,同比增长1.24% [1] - 2024年研发费用4328.1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01% [1] - 2023年研发费用3936.5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28% [1]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创始团队退出后,南京友旭成为控股股东,冯建军不再拥有控制权 [1] - 公司决定不提前赎回"超达转债",未来六个月内亦不行使赎回权利 [1] 国际化布局 - 公司在德国、美国、泰国设有子公司 [1] - 泰国项目正在有序进展中 [1]
超达装备:目前暂未涉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9:36
公司业务范围 - 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件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目前暂未涉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 [1]
超达装备(301186) - 2025年8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11 17:3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主营业务以模具为核心,涵盖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 [1] - 具备全流程制造能力,可独立完成从研发设计到售后维护的全流程服务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4.91%),净利润9660万元(同比增长1.24%) [2][7] 产品结构 模具产品 - 汽车内外饰模具占比58.63%(2024年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7.84%),毛利率37.78% [5] - 软饰件模具:生产顶棚/地毯/门板等内饰件 [2] - 发泡模具:生产汽车座椅PU发泡件 [2] - 外饰件模具:生产保险杠/底护板等 [2] - 包装材料模具占比4.67%(2024年收入3366万元) [5] 其他产品 - 汽车检具占比10.61%(2024年收入7643万元,同比增长21.56%),毛利率31.1% [5] - 自动化工装设备占比26.09%(2024年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1.38%),毛利率20.55% [5] 行业地位 - 国内少数具备全流程制造能力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企业 [1] - 主持制定EPS/EPP发泡模具行业标准 [6] - 拥有148项专利(77项发明专利) [6] -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6] 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7.34亿元 [5] - 研发投入占比6.01%(2024年研发费用4328万元) [6] - 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7% [5] 战略布局 - 海外扩张:已在德国/美国设立子公司,泰国工厂建设中(计划投资1.5亿元) [9] - 新能源领域:产品应用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 [8] -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6月完工 [6] 股权变更 - 2025年控制权变更:南京友旭成为控股股东(持股29.28%) [8][9] - 原实控人冯建军持股比例降至6.28% [9] 其他事项 - 可转债暂不提前赎回(2025年12月17日前) [9] - 未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