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家保
icon
搜索文档
多点突破 上海普惠金融新进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22:21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围绕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三大核心目标,明确多项实操举措 [2] - 方案聚焦构建普惠信贷错位竞争格局,要求金融机构保持小微企业有效增量信贷供给,并持续升级“沪惠保”“沪家保”等本土普惠保险项目 [2] - 规划至2030年末,实现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服务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全面提升 [2] 数字化转型举措 - 政策推动以评估促发展、以数字促转型,优化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多方数据以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2] - 升级“保险码”平台,使市民可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普惠保险服务 [2] - 方案通过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旨在打消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顾虑,激发服务积极性 [2] 金融机构实践与成效 - 平安消费金融推出适配产品,依托全线上申请、便捷授信优势为新市民提供专属信贷方案,累计已发放超5亿元消费贷款 [3] - 截至2024年底,平安消费金融累计服务超1000万客户,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户占比近80% [3] - 平安融易通过快速审批通道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在3个工作日内向一家贸易公司发放260万元贷款,助其解决资金垫付难题 [4][5] 具体案例与影响 - 政策实施后,平安融易上海分公司已为近15万名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5] - 具体案例显示,一笔260万元的贷款不仅帮助一家贸易公司拿下利润可观的订单,还为其节省了5万多元融资成本 [5] - 针对新市民的普惠金融服务,如提供消费贷款优惠券,可帮助用户节省两千多元利息,支持其安家置业 [3]
多点突破,上海普惠金融新进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22:19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围绕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三大核心目标 [2] - 方案聚焦构建普惠信贷错位竞争格局,要求金融机构保持小微企业有效增量信贷供给,并完善尽职免责机制以激发服务积极性 [2] - 规划至2030年末,实现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服务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全面提升 [2] 数字化转型举措 - 政策推动以评估促发展、以数字促转型,优化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以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2] - 升级“保险码”平台,使市民可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普惠保险服务 [2] 金融机构服务实践与成效 - 平安消费金融推出全线上申请、便捷授信的适配产品,为新市民提供从日常消费到职业技能培训的专属信贷方案 [3] - 平安消费金融累计为新市民发放超5亿元消费贷款,累计服务超1000万客户,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 [3] - 其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近2500个县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户占比近80% [3] 小微企业融资案例 - 平安融易通过快速审批通道,为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负责人邱先生在3个工作日内发放26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垫付难题 [4][5] - 该笔贷款为企业节省了5万多元融资成本,并助力其拿下利润可观的订单 [5] - 政策实施以来,平安融易上海分公司已为近15万名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5] 普惠保险产品发展 - 上海持续升级“沪惠保”、“沪家保”等本土普惠保险项目,以扩大保险保障对民生场景的覆盖 [2]
房屋保险制度箭在弦上 保什么、如何保
北京商报· 2025-10-15 23:40
政策动向与制度框架 - 住建部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1] - 房屋保险制度作为三项核心制度之一,其探索与建立受到广泛关注 [2] 市场背景与需求驱动 - 我国城镇存量住房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房屋将进入“老年”,房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 - 通过保险手段管理居民住房风险,对维护居民利益和防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房屋保险制度试点进展 - 广州市发布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至12月期间进一步完善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并在全市推进 [2] - 东莞市开展“房莞家”房屋综合险试点,采用菜单式险种模式并提供房屋风险评估及监测等服务 [2] 房屋保险与家财险的差异 - 房屋保险主要承保房屋本身的质量风险及因老化等造成的损失,家财险主要承保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 [4] - 房屋保险有望成为政策性保险,政府有保费补贴,而家财险是纯粹的商业保险,保费来源于房主 [4] - 房屋保险更专注于房屋主体结构安全,可能整合房屋体检、维修资金管理等预防性服务 [5]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房屋保险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产品种类较少、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发展相比国外成熟市场相对滞后 [3] -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专门法律支撑,公众风险意识不足,保险公司缺乏历史数据支持精确定价 [7] - 推行难点在于资金筹集,当前试点多由政府承担,未来可能通过政府补贴或提高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收益来筹资 [7] 未来发展路径 - 需提高公众对房屋保险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 [7] - 建议出台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并鼓励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制度建设 [7]
信息服务台|多地推出普惠新产品 探索家庭财产保险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9-16 11:29
产品定义与模式创新 - 产品为"家财险+"综合方案,融合家庭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1] - 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联合承保"的创新模式进行推广[1] - 产品定价具有普惠特性,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100元至500元之间[1] 保障范围拓展 - 基础保障覆盖家庭财产损失,包括火灾爆炸、暴雨漏水、室内盗抢、管道渗漏等风险[2] - 扩展责任保障,承保因火灾爆炸、管道渗漏、家庭成员过失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2] - 部分产品保障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家庭成员在家庭以外特定场景的意外伤害,以及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收入损失保险[2] 具体产品案例与特色 - 北京普惠家财保采用"基础+可选"组合模式,基础包覆盖暴雨、燃气泄漏等,可选包涵盖家政人员意外、宠物责任等[2] - 福建龙岩岩家保在家庭财产保险框架内融合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提供交通意外赔偿[2] - 上海沪家保保障范围包括小区高空坠物、电梯意外造成的人身伤害[2] 服务模式转型与市场接受度 - 行业模式向"保险+风险减量服务"转变,例如提供全屋安全检测、电路安全检查、漏水风险排查等预防性服务[3] - 产品市场接受度良好,上海沪家保自2023年8月上线后累计销售超80万单,支付赔款超1000万元[3] - 成都蓉家保连续3年服务超50万户家庭,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3] 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 - 承保与理赔数据被用于绘制"风险地图",直观反映小区保险风险情况和主要灾因,助力消除安全隐患[3]
多地推出普惠新产品 探索家庭财产保险创新
新华网· 2025-09-16 07:40
产品模式与定义 - 产品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联合承保”的创新模式 [1] - 新产品为“家财险+”,是包含家庭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的综合方案,区别于传统家财险仅保障房屋主体及室内财产 [1] - 产品价格区间多在100元至500元之间,具有普惠特性 [1] 核心保障范围 - 保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家庭财产损失,如火灾爆炸、暴雨漏水、室内盗抢、管道渗漏等 [2] - 二是对第三者责任的保障,如因火灾爆炸、管道渗漏、家庭成员过失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保险承担赔偿责任 [2] - 部分产品保障范围拓展至家庭成员在家庭以外特定场景的意外伤害,以及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收入损失保险 [2] 产品创新与服务拓展 - 产品探索“基础+可选”组合模式,例如“基础包”覆盖暴雨、燃气泄漏等,“可选包”涵盖家政人员意外、宠物责任等 [2] - 除了损失补偿,行业向“保险+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转变,提供如全屋安全检测、电线安全检测、燃气报警器配给等预防性服务 [3] - 服务进一步拓展至提供居家风险减量设备(如防盗锁、防滑垫)以及开锁疏通、在线问诊等附加服务 [3] 市场接受度与数据应用 - 产品市场接受度高,例如“沪家保”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累计销售超80万单,支付赔款超1000万元 [3] - “蓉家保”连续3年服务超50万户家庭,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3] - 积累的承保和理赔数据被用于绘制“风险地图”,直观反映小区保险风险情况和主要灾因,助力消除安全隐患,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3]
多地推出普惠新产品 探索家庭财产保险创新(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41
文章核心观点 - 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方案作为创新产品正在中国多地密集推出,其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联合承保”模式,提供“家财险+”的综合保障 [1] - 此类产品在传统家财险基础上融合了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并加快向“保险+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转变,以筑牢保障网 [2][3] - 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例如“沪家保”累计销售超80万单,“蓉家保”服务超50万户家庭,相关风险数据也为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探新路 [3] 产品模式与定位 - 产品价格多在100元至500元之间,定位为普惠型,通过“基础+可选”等组合模式提供全面、普惠的保障 [1][2] - 与传统家财险主要保障房屋主体及室内财产不同,新产品是包含财产损失、责任、人身意外等的综合方案 [1] 保障范围与内容 - 保障主要涵盖两方面:家庭财产损失(如火灾爆炸、暴雨漏水、盗抢等)以及对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2] - 保障范围持续拓展,已覆盖家庭成员在特定家庭外场景的意外伤害、新市民收入损失、家政人员意外、宠物责任、高空坠物、电梯意外等 [2] 服务创新与风险减量 - 产品创新服务供给,引入“全屋安全检测”、电路安全检查、漏水风险排查、配给燃气报警器等风险减量服务,完善家庭风险预防机制 [2][3] - 提供如开锁疏通、在线问诊等附加服务,进一步筑牢保障网 [3] 市场接受度与成效 - 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沪家保”自2023年8月上线后累计销售超80万单,支付赔款超1000万元 [3] - “蓉家保”连续3年服务超50万户家庭,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3] 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 - 积累的承保和理赔数据被用于绘制“风险地图”,直观反映小区保险风险情况和主要灾因,助力消除安全隐患并探索增强社会治理效能的新路径 [3]
探索家庭财产保险创新(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产品定义与创新模式 - 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方案是“家财险+”产品,融合了家庭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保障 [1] - 产品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联合承保”的创新模式,价格区间多在100元至500元之间 [1] - 产品探索“基础+可选”组合模式,例如基础包保障暴雨、燃气泄漏等,可选包涵盖家政人员意外、宠物责任等 [2] 保障范围与核心功能 - 保障主要覆盖两方面:一是火灾爆炸、暴雨漏水等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二是因上述原因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2] - 保障范围持续拓展,已延伸至家庭成员在家庭以外特定场景的意外伤害,以及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收入损失保险 [2] - 具体产品案例显示,保障包括交通意外赔偿、高空坠物及电梯意外造成的人身伤害赔偿等 [2] 服务创新与风险减量 - 产品向“保险+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转变,例如提供全屋安全检测、电路安全检查、漏水风险排查等服务 [3] - 风险减量服务具体包括电动车头盔及燃气报警器配给、电线安全检测、提供防盗锁、防滑垫等设备,以及开锁疏通、在线问诊等附加服务 [3] - 通过分析承保和理赔数据绘制的“风险地图”,能直观反映小区保险风险情况和主要灾因,助力消除安全隐患 [3] 市场接受度与业务规模 - 产品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例如“沪家保”自2023年8月上线后累计销售超80万单,支付赔款超1000万元 [3] - “蓉家保”连续3年服务超50万户家庭,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3] 理赔案例与运营效率 - 理赔流程高效,案例显示客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报案后,理赔人员能远程定位渗漏点并评估损失,客户可快速收到赔款,如案例中收到5000元赔款 [1]
金融教育“沪”您前行 ——上海金融监管局牵头组织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财富在线· 2025-09-15 19:05
活动概况 - 上海金融监管局牵头组织开展2025年上海地区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旨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1] - 活动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由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联合举办[2] - 辖内一百余家金融机构代表和市民代表参加启动仪式[2] 行业参与度 - 30余家金融机构在现场设置主题摊位进行宣传 通过互动游戏和知识展架吸引市民参与[3] - 金融机构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 实现上海街道乡镇全覆盖[4] - 活动涵盖进校园 进企业 进商圈 进社区 进乡村等多维度场景[4] 消费者保护举措 - 开展代销业务专项整治工作 全面排查代销领域不规范现象[5] - 整治规范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指导金融机构实质性审核借款人身份[5] - 持续开展"睡眠保单"清理和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5] - 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普惠信贷提质扩面[5] 服务优化措施 - 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开展银行业营业网点适老服务评价[5] - 完善银行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 开展网点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5] - 推出"沪惠保""沪家保""沪业保""沪理保"等城市定制型普惠保险产品[5] 纠纷处理机制 -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2025年上半年受理纠纷案件32857件 同比增长102.38%[6] - 完成调解22069件[6] - 建立1个中心+10个分站架构体系 累计受理纠纷7770件 涉及金额4.1亿元[6] - 探索"一点一室一机制"建设 加强金融解纷诉调对接[7]
上海金监局:已开展代销专项整治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8:01
上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展 - 上海金融监管局推动构建金融"大消保"工作格局,相关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治理阶段 [1] - 辖内金融机构被要求升级服务能力、化解行业难点、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1] 纠纷调解机制建设与成效 - 2025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受理纠纷案件32857件,同比增长102.38%,完成调解22069件 [2] - 该中心自2024年9月起建立1个中心+10个分站的架构体系,分站累计受理纠纷7770件,涉及金额4.1亿元 [2] - 探索"一点一室一机制"建设,法院调解指导点和审判工作室入驻分站以加强诉调对接 [2] 金融监管重点工作方向 - 聚焦源头治理,开展代销业务专项整治,并多措并举整治规范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2] - 聚焦群众关切,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完善银行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 [3] - 聚焦关键实事,开展"睡眠保单"清理和"沉睡账户"提醒,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并推出系列城市定制型普惠保险产品 [3]
半年调解纠纷逾2.2万件 金融消保工作“上海模式”加快成型
新华财经· 2025-09-15 16:46
上海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进展 - 上海金融监管局着力打造金融消保工作"上海模式",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核心,助力优化金融营商环境[1] - 推动构建金融"大消保"工作格局,相关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治理阶段[1] - 深化多元纠纷化解机制,2025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受理纠纷案件32857件,同比增长102.38%,完成调解22069件[1] - 纠纷调解中心已形成1个中心加10个分站的架构体系,分站累计受理纠纷7770件,涉及金额4.1亿元[1] 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沪上金融机构将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实现上海街道乡镇全覆盖[2] - 活动形式包括"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社区、进乡村"以及在市民公园开设金融知识集市等[2] 金融业为民办实事举措 - 聚焦源头治理,开展代销业务专项整治,规范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并加强借款人身份审核[3] -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开展老年友好网点建设及银行网点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3] - 聚焦关键实事,开展"睡眠保单"和"沉睡账户"清理提醒,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普惠信贷[3] - 深化普惠保险创新,推出"沪惠保"、"沪家保"、"沪业保"、"沪理保"等城市定制型普惠产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