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77

搜索文档
云端的责任:三位东航飞行员眼中的2025暑运
中国民航网· 2025-07-18 09:10
暑运旺季表现 - 公司暑运期间日均运输旅客超45万人次 [1] - 国际长航线激增成为最大特点 飞行员人均月飞行90小时 平均每人每月执飞3班国际长航线 [3][4] - 国际航班客座率超过95% 公务舱全满 [4] 国际航线拓展 - 公司近期新增"南京—巴黎""上海—马德里"等国际航线 [4] - 波音777机队承担新增国际航班任务 [4] C919运营进展 - C919机队规模增至11架 执飞14条精品航线 覆盖12座城市 形成"东西贯通、南北联动"格局 [7] - 机队日执飞达46个航段 运营率已与传统单通道机型持平 [7] - 149名飞行员全员投入暑运 旅客对国产大飞机关注度显著提升 [7][8] 飞行员团队动态 - 资深飞行员除航班任务外还需承担管理会议、模拟机带教等工作 [4] - 首批C919副驾驶完成转机型训练 旅客飞行日志互动成为特色体验 [7][8] - "00后"新飞行员首次参与暑运 通过实战提升复杂天气应对能力 [10] - 新飞行员执飞最长航线为"上海—伊宁" 单次飞行记录详细总结成为职业习惯 [10][11]
6年走不出亏损,空难频发波音“坠落”
新京报· 2025-06-12 22:21
空难事故与波音安全危机 - 印度航空一架机龄11.5年的波音787-8客机坠毁,机上242人全部遇难,为787机型首起空难事故 [2] - 2024年12月29日韩国济州航空波音737-800机腹着陆致179人遇难,同日同机型另两起故障事件 [2][4] - 2018年以来波音客机至少发生21起事故,涉及737 MAX 8、777、787等多型号,主因包括传感器故障、起落架脱落、引擎起火等 [3][4][6] 波音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4年公司营收665亿美元(同比降14%),净亏损118亿美元,交付飞机348架(同比降34%) [2][11] - 2019年起连续6年累计亏损356.85亿美元,2025年Q1营收194.96亿美元(同比增18%),净亏损收窄至3100万美元 [12] - 737 MAX 9停飞检查、员工罢工及质量丑闻导致运营受阻,2024年订单569架(净订单317架)落后于空客的878架(净订单826架) [8][11] 机型交付与生产问题 - 2024年交付飞机中737占比76%(265架),787仅51架,中国航司接收26架(海航/南航各10架,厦航6架) [5][7] - 787机型因锂电池故障、制造缺陷等问题多次暂停交付,2020-2023年累计停飞超26个月 [6] - 2025年计划将737 MAX月产量提升至38架,并105.5亿美元出售数字航空解决方案业务以缓解资金压力 [12] 中国市场竞争力变化 - 波音在华市场份额从2018年峰值25%降至2025年的40.8%,空客占比52.2%,中国商飞增至3.5% [9][10] - 舟山737 MAX工厂启用后受停飞影响,当前中国待交付订单130架(瑞丽航空42架),低于空客2025年计划交付量136架 [9] - 737 MAX在华适航证2024年恢复前,公司丢失大量订单,鼎盛时期中国客户占其年交付量20% [9][10]
波音赔偿11亿美元免去坠机刑事指控
北京商报· 2025-05-27 00:13
司法和解协议 - 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原则性协议,避免因两起737 MAX坠机事件被起诉[1] - 协议内容包括承认共谋妨碍联邦监管机构、支付超11亿美元罚款和赔偿(2.436亿刑事罚款+4.445亿遇难者基金+4.45亿安全合规计划)[1] - 司法部保留重新起诉权利,但将要求法官驳回当前案件[1] 安全事故历史 - 737 MAX机型在2018-2019年发生两起致命空难(印尼和埃塞俄比亚),共346人遇难,调查显示与MCAS系统缺陷有关[1] - 2024年1月737 MAX 9发生门塞脱落事故,导致2021年延期起诉协议被认定违约[2] - 公司2008年就发现777机型紧固件不达标但拖延两年才解决,被FAA罚款275万美元[1] 公司治理变动 - 2023年8月新任CEO罗伯特·奥特伯格上任,强调以安全质量为改革重点[2] - 2024年9-11月发生3.3万名员工罢工,同期宣布裁员10%(约1.7万人)以削减成本[3] - 遇难者家属和部分议员反对和解协议,认为处罚过轻,法院曾驳回认罪协议[2][4]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飞机交付量348架同比下滑35%,空客同期交付766架[3] - 2024年获得569架新订单(净订单317架),积压订单达5595架[3] - 近期获中东大单:阿提哈德航空28架宽体机,卡塔尔航空130架787+30架777-9+50架选购权[4] 市场反应与行业地位 - 和解消息后股价微跌但盘后上涨,月内累计涨幅超10%,市值1526亿美元[3] - 公司拥有17万员工,是美国最大出口商之一,创造160万直接/间接就业岗位[3] - 三大业务板块:民用飞机、防务/空间与安全、全球服务[3]
列国鉴·阿联酋|记者观察:迪拜如何借“枢纽经济”实现飞跃
新华社· 2025-05-15 19:27
核心观点 - 迪拜从渔村发展为全球航空与商业枢纽,构建了以航空为核心、多产业协同的"枢纽经济"模式 [1] - 通过前瞻性基础设施投资、长期稳定政局、开放包容政策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 [1][5] - 航空业带动旅游、会展、物流等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并推动知识经济和绿色能源发展 [7] 基础设施发展 - 迪拜国际机场2024年接待9230万人次旅客,创历史纪录 [3] - 阿联酋航空运营249架客机,拥有全球最大空客A380和波音777机队 [3] - 杰贝阿里港是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之一,自由区政策吸引国际投资者 [4] - 高速公路网络包括单向8车道的谢赫扎耶德路,促进贸易物流 [3] 航空与交通枢纽 - 迪拜国际机场曾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国际旅客吞吐量第一 [3] -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2010年启用,巩固全球航空地位 [3] - 构建覆盖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八小时航空圈,连接亚欧非 [3] 政策与环境优化 - 政局长期稳定,政策延续性强,推动全球化城市发展 [5] - 推出10年期"黄金签证"吸引全球人才,设立专业自贸区 [5] - 外交中立策略创造有利外资环境 [5] - 数字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多元包容增强外籍人才吸引力 [5] 产业多元化 - "迪拜愿景"推动金融、科技、旅游等行业多元发展 [5] - 发展太空技术,成立阿联酋太空局并启动"希望号"火星探测任务 [5] - 区块链城市战略打造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中心 [7] - 互联网城、媒体城、科技城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 [7] 经济协同效应 - 航空枢纽带动旅游、会展业,奢华酒店和购物中心吸引全球游客 [7] - 迪拜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球会议展览重要场所 [7] - 迪拜健康城吸引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和健康科技公司 [7] - 投资清洁能源如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阳能园区,推动绿色经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