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GDP10强城市基本确定:重庆近2.5万亿,成都第7,武汉第9
搜狐财经· 2025-10-30 10:12
2025年前三季度GDP十强城市格局 - 上海、北京、深圳稳居前三,重庆以24449.36亿元的经济体量逼近2.5万亿级[1][3][6] - 杭州以11.07%的增速领跑十强城市,增量达1685亿元[1][6] - 第10名归属尚存悬念,南京与宁波(13492.9亿元)竞争激烈,南京大概率保住位置[1] 重点城市经济增长驱动力 - 重庆先进制造业全面升级,长安汽车、紫光半导体等企业拉动产值增长10%,智能网联新基建投资超5000亿元[3] - 成都GDP达18226.86亿元,同比猛增8.92%,服务业腾飞,金融区交易量飙升30%,数字文创产出占比提至25%[5] - 武汉GDP为15537.82亿元,增长5.55%,光谷生物产业集群营收同比升15%,智慧城市项目投融资增25%[5][6] 产业发展与创新生态 - 重庆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率超10%,孵化独角兽企业达100家,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同比上升15%[3] - 成都高新区技术转化率突破80%,新增初创公司1500家,碳交易额增长35%[5] - 武汉依托高校资源,100个科技园年产出超千亿,激光装备出口额增22%,绿色制造占比提至40%[6] 区域协同与基础设施 - 重庆依托成渝经济圈,科技孵化器新增1200家,智慧物流中心吞吐量激增20%,外贸数字平台用户突破亿级[3] - 武汉强化九省通衢物流优势,港口吞吐量超20亿吨,高铁枢纽网覆盖80%中部地区[5] - 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加速,高校企业共建研发中心50个[6]
刷新认知!2025诺奖获得者,把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说透了
商业洞察· 2025-10-18 17:3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背景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乔尔·莫基尔因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独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一半 [4] - 莫基尔拥有经济学与历史学双重背景,其博士论文研究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关系,近五十年执教生涯指导五十余位博士研究生 [6] 核心理论框架 - 莫基尔理论核心是解释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西欧的原因,提出工业革命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知识经济"爆发 [8] - 关键贡献在于区分"命题性知识"(关于自然规律是什么的知识)和"指令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论证二者互动为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8] - 提出"工业启蒙"概念,认为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的"培根计划"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增强了知识的可及性 [8] 增长的文化理论 - 莫基尔提出"增长的文化"理论,探讨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欧洲而非世界其他地方 [9] - 通过对比欧洲与中国,指出欧洲政治分裂催生了竞争性的"思想市场",而中国文化变革由精英掌控,凸显开放竞争思想环境对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11] - 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追求进步的文化,18世纪欧洲文化价值观转变推动了科学知识向技术转化,同时指出技术进步是深刻的政治过程,既得利益者和大众担忧会成为阻力 [11] 当代启示与应用 - 莫基尔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重塑经济提供框架,指出前沿科技突破根源在于长期知识积累和基础科学跨越式发展 [12] - 研究指向核心命题:社会长期繁荣关键在于激发、吸收并适应技术创新的能力,需要建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生态系统 [12] - 警示避免欧洲中心论,强调持续繁荣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本身,更在于培育滋养创新的文化土壤与知识体系 [13]
诺奖半额奖金独归他,从背负历史伤痕的 "流浪者",到改写经济增长认知的莫基尔
36氪· 2025-10-18 08:0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主题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1] - 莫基尔因“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独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一半 [5] 莫基尔的核心理论框架 - 研究核心问题是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即“大分流”问题 [7] - 提出全新理论框架,将知识置于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分“命题性知识”(关于自然规律是什么)和“指令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事)两种类型 [8] - 强调两种知识在近代欧洲的互动与积累为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8] - 提出“工业启蒙”概念,认为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的“培根计划”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增强了知识的可及性 [8] 增长的文化理论 - 提出“增长的文化”理论,探讨文化、思想与制度间的复杂互动如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9] - 通过对比欧洲与中国,指出欧洲政治上的支离破碎催生了竞争性的“思想市场”,而同时期中国的文化变革更多由精英掌控 [11] - 认为18世纪欧洲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推动了科学知识向技术的转化,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条件 [11] - 指出技术进步是深刻的政治过程,既得利益者和社会大众的担忧会成为技术进步的阻力 [11] 研究的当代意义 - 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重塑经济提供了框架,指出前沿科技突破的根源在于长期知识积累和基础科学的发展 [12] - 指出社会长期繁荣的关键在于其激发、吸收并适应技术创新的能力 [12] - 强调需要建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生态系统 [12] - 持续繁荣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本身,更在于培育滋养创新的文化土壤与知识体系 [12] 学术背景与著作 - 莫基尔拥有经济学与历史学双重背景,博士论文研究“低地国家工业增长与停滞,1800-1850” [6] - 其开创性著作《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于2020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3] - 该著作将经济学、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进化学结合,解释了工业革命前两个世纪的欧洲为何为现代经济奠定基础 [13]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圆满闭幕
商务部网站· 2025-10-01 23:07
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圆满闭幕 [1] - 阿联酋与印度尼西亚作为本届博览会官方主宾国参展 [1] - 阿联酋首次受邀担任主宾国 [1] 阿联酋国家馆展示内容 - 阿联酋国家馆展示了经济数字化、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及智能创新项目 [1] - 展示内容吸引了中国政府、企业和专业观众的高度关注 [1] - 展示内容获得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 [1] 阿联酋与中国经贸关系 - 阿联酋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在建交41年来增长逾800倍 [1] - 2025年上半年双方非石油贸易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1] - 目前在阿联酋运营的中国企业已超过1.65万家,2024年为1.55万家 [1]
ChatGPT首份使用报告出炉:7亿周活,七成对话与工作无关
36氪· 2025-09-17 19:12
用户增长与普及速度 - 截至2025年7月,ChatGPT拥有超过7亿周活跃用户,约占全球成年人口的10% [3] - 其扩散速度在科技史上没有先例,比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为迅猛 [3] - 每日消息量从2024年6月的4.5亿条飙升至2025年6月的26亿条,相当于平均每秒发送2.9万条消息 [5] 用户结构演变 - 用户性别比例趋于均衡,从最初八成用户为男性,到2025年中女性用户比例已反超男性 [7] - 近一半消息来自26岁以下用户,但不同年龄群体的使用差距在缩小,中老年群体使用率逐渐上升 [7] - 过去一年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显示出全球下沉效应 [7] 使用场景与核心功能 - 超过70%的对话与工作无关,非工作相关消息占比从2024年6月的53%升至2025年6月的73% [8][10] - 最常见的三类对话主题是实用指导(28.8%)、信息搜索(24.4%)和写作(23.9%),合计占全部消息近八成 [11][15] - 在工作相关对话中,写作占比最高(40%),其中三分之二涉及修改用户提供的文本 [13] - 编程需求占比很小,仅为4.2%,涉及个人关系或角色扮演的“AI陪伴”需求更低,仅为2.4% [13] 用户行为与意图分析 - 从用户意图看,49%的消息属于“询问”,40%属于“执行”,只有11%属于“表达” [17] - 在工作场景中,“执行”类消息占比更高,接近56%,且大多数与写作相关 [17] - 在高学历和高收入的职业群体中,用户更偏向使用ChatGPT获取信息与决策支持 [17] 在职场中的角色定位 - 近六成的工作相关消息集中在两类活动:获取、记录和解释信息,以及决策、咨询、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 [19] - 具体来看,获取信息(19.3%)、解释信息含义(13.1%)、记录信息(12.8%)是占比最高的三项工作活动 [19] - 其在职场中的作用更像“第二大脑”或“研究助理”,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判断而非单纯替代劳动 [19] 经济价值评估 - 2024年的一项估算显示,美国用户如果放弃使用生成式AI一个月,需要补偿平均98美元 [19] - 折算下来,仅美国一年就有至少97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 [19]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虎嗅· 2025-09-16 11:57
北京和上海GDP突破5万亿的意义 - 北京GDP预计在2025年末达到5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 与深圳 广州和香港等城市拉开差距 [2][3] - 全球GDP超过5万亿元(约70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多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规模超过瑞典 比利时和泰国等国家 实现"富可敌国" [4][5] - 中国内地GDP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只有11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近三分之二的省份 [6] - 北京和上海作为省级直辖市 是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领头羊 中国内地目前有27个万亿GDP城市 未来几年有望扩容到30个 [7][8] - 当北京和上海联袂跻身5万亿 GDP10强城市将集体站上2万亿 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12] 京沪与广深GDP差距拉大的原因 - 过去20多年京沪GDP一直稳居前二 但对广深的领先优势在两次经济普查期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而放大 [13][15] - 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中 研发投入计入GDP 上海GDP调增3332亿元 北京调增2786亿元 上修幅度接近10% [16][17] - 2023年第五次经济普查中 自有住房以"虚拟租金"形式计入GDP 数字经济纳入普查 上海GDP调增4185亿元 北京调增3593亿元 上修幅度超过所有省份 [18][19] - 两次经济普查直接给京沪一次性增加6000亿至7000亿元的增量 而广深只有1000亿元左右 差距就此拉大 [20] 各城市国家定位和核心功能对比 - 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7][29] - 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28][29] - 广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商贸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门户 [29] - 深圳定位为经济特区 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国性经济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门户 [29] - 重庆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29] - 苏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9] - 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杭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9] - 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南京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产业创新中心 [29] 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 北京拥有最多的互联网企业 最强的科研团队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抢得先机 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 与上海处于同一水平 [36][37] - 上海以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为支柱 是大飞机和造船业等大国重器的中心 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40] - 深圳是少有的集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工业半壁江山 已拿下工业 出口 市场主体和企业研发投入第一大市之位 [41][43] - 广州以汽车 电子和石化为传统支柱 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 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正在发力 城市功能更为综合 二三产业相对均衡 [44][45] - 深圳金融业GDP为4700亿元 广州金融业GDP为3000亿元 [38] 广深追赶京沪的潜力和挑战 - 2000年至今深圳与上海GDP之比从45%提高到68% 达到北京GDP的74% [23] - 短期来看广深GDP很难追上京沪 与北京之间还差了一个东莞的体量 [24] - 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行政级别 国家定位的悬殊 以及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差异 [25][32] - 京沪地位相对超然 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一个经济金融中心 几乎所有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都难以绕开 [33] - 广深早年的先行先试权已不复存在 更多要靠自力更生 在市场竞争中拼搏 [34]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 人工智能 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大产业正在崛起 这些产业将决定未来胜负 是广深不能错过的机遇 [47][48]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 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2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取代连续五年第一的东京—横滨集群 [1] - 评价指标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 [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 [1] 核心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 [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 [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 [2] 区域协同发展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香港强在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广州强在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 [2] - 形成电子信息 通信 互联网(深圳) 科技金融(香港) 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广州)等互补产业体系 [3] -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市场"完整创新链 [4]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 [4] - 香港过去3年推出3项各涉款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 [4] 人才与科研基础 - 高校科研机构林立 培养大量本地人才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 [3] - 内地与香港风投私募基金规模分居亚洲第一 第二位 [4] - 创新强度人均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 [5]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 [4][5] - 港澳与内地间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创新合作 [5] - 需着力提升人均PCT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 [5]
阿联酋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强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04
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阿联酋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强 房屋销售和租赁供不应求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市场不振背景下热度逐季攀升[1] - 迪拜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初以来已持续上涨50多个月[1] - 阿布扎比房地产市场虽规模较小但同样表现强劲增长势头[3] - 沙迦酋长国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交易总额达73亿美元 同比增长48.1% 交易量超4.8万笔 同比增长3.3%[4] - 哈伊马角酋长国2025年一季度住宅价格同比增长30.9% 公寓租金增长20.8% 别墅租金增长5.3% 高端别墅租金上涨10%至15%[4] 迪拜市场具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迪拜房地产交易数量近12.6万笔 同比增长26% 交易总额达4310亿迪拉姆 同比增长25% 创历史最强年中业绩[1] - 同期包括销售租赁和其他交易类型的房地产交易总数超130万笔[1] - 2025年上半年迪拜房地产投资市场吸引近9.5万名投资者 同比增长26% 完成超11.8万笔投资 总金额达3260亿迪拉姆 同比增长39%[1] - 新投资者数量达5.9万人 同比增长22% 投资总额为1570亿迪拉姆 同比增长40%[1] -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投资者投资额225.6亿迪拉姆 GCC之外阿拉伯国家投资者投资额284亿迪拉姆[1] - 2025年二季度迪拜住宅价格年均上涨13.7% 高端市场别墅价格同比上涨16%[2] - 2025年二季度迪拜公寓价格同比增长19.1% 别墅价格同比增长28.7% 公寓租金同比增长7.2% 别墅租金同比增长4.8%[2] - 迪拜办公空间需求强劲 办公楼资产价值环比增长4.9% 同比增长23.7%[2] 阿布扎比市场具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阿布扎比房地产交易总额达517.2亿迪拉姆 同比增长39% 交易数量达14167笔 同比增长12%[3] - 2025年上半年阿布扎比房地产行业外国直接投资交易量达890笔 总价值33.8亿迪拉姆 同比增长3.3%[3] - 投资者国籍数量增至85个 同比增长10%[3] - 2025年二季度阿布扎比住宅房地产平均价格环比上涨6.4% 公寓环比上涨6.8% 别墅住宅环比上涨3.4%[3]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买房及租房需求快速增加但房产供应跟不上需求[5] - 1975年阿联酋人口55.8万人 其中阿布扎比21.2万人 迪拜18.3万人[5] - 截至2024年阿布扎比常住人口达414万人 迪拜常住人口超386万人[5] - 2025年阿联酋总人口将超1100万人 是1975年的20倍左右[5] - 阿联酋公民约占总人口12% 其余为来自世界各地移民[5] - 2024年迪拜人口净增长17万人 2025年前3个月迪拜新增近9万名居民[5] - 阿联酋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6] - 2024年阿联酋GDP增长4% 非石油产业GDP增长5% 占经济活动75%以上[6] - 2025年上半年阿联酋非石油对外贸易增长超24.5% 创历史新高[6] - 阿联酋央行预计2025年GDP增长4.5% 2026年增长5.5%[6] - 政府通过便捷行政许可不同功能自由区和强大银行系统为企业家投资者提供支持[7] - 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采用先进监管框架立法保护投资者等措施降低投资者风险增强信心[7] - 数字化改变房地产行业 使市场更加开放和高效[7] - 基础设施质量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竞争力报告》中位列全球第四[7] 政策与战略规划 - 制定实施《迪拜经济议程D33》和《迪拜房地产行业战略2033》等规划 旨在将房地产业打造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支柱[6] - 阿布扎比通过大型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巩固向高科技可持续生活模式转型的战略布局[6] - 政府主导大规模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迪拜世博城和阿布扎比萨迪亚特岛等标志性项目[7] 未来增长预测 - 2025年至2030年阿联酋住宅类房地产市场将以8.66%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张[4] - 别墅类高端住宅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4] - 哈伊马角酋长国将是增长最快地区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05%[4]
中产父母,高价抢大学生带娃
创业邦· 2025-08-05 18:33
暑期育儿外包市场分析 - 暑期育儿外包需求激增,形成家长与大学生供需链条:家长因工作与育儿压力寻求外包帮手,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学历、语言等资质争取高性价比兼职 [5][6] - 服务内容多样化:包括陪玩益智游戏、早教辅导、环球影城陪同等,部分高端需求涉及全英文教学或艺术指导 [7][10][13] - 价格分层显著:时薪从25元至500元不等,国际教育背景或特殊技能(如雅思7分)可溢价至380-500元/小时,单日最高达5000元 [8][10][11][13] 供需双方驱动因素 家长端 - 性价比优势突出:大学生兼职月均成本约2000元,显著低于托班(3000-18000元/月)或育儿嫂(5000-8000元/月) [8][9] - 需求场景细分:短期替代陪伴(如装修期间)、高质量早教补充、国际教育路线规划等 [7][10][23] - 筛选标准严格:偏好985/211学历,考察社媒主页、沟通能力及孩子接受度,高端家庭额外要求留学背景或专业证书 [15][13] 大学生端 - 兼职吸引力强:时薪125-500元远超互联网大厂实习日薪(约200元),且工作内容相对轻松 [8][10][32] - 就业压力驱动:二本学生因实习机会少转向带娃兼职,部分学生将专业背景(如早教)转化为收入工具 [16][32] - 体验差异大:高端家庭提供高薪但需应对复杂需求(如情绪疏导),普通家庭则面临通勤耗时或儿童看护压力 [16][18][22] 市场特征与趋势 - 服务专业化趋势:部分大学生提供标准化课件,精细化规划活动流程,接近上门托班服务 [8][10] - 短期过渡属性明显:家长视其为缓解家庭矛盾或经济压力下的临时方案,学生则作为考研或求职前的收入来源 [23][29][36] - 国际教育需求增长:拥有海外背景的兼职者更受高端家庭青睐,全英文教学、艺术辅导等细分领域溢价显著 [10][13][22] 行业痛点 - 匹配效率低:家长需求描述不清导致能力错配(如早教需求与雅思证书不相关),学生亦对工作强度预估不足 [15][16] - 服务稳定性差:通勤压力(如单日2小时)或儿童情绪管理难度导致兼职者离职率高 [18][19][21] - 高端市场乱象:个别雇主存在压价、人身攻击或转移家庭矛盾至兼职者等问题 [22]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3:32
中新合作国别园区发展概况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重点推动新川创新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发展 [1] -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定位为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聚焦AI和新医学等前沿产业 [1][6][7] - 中新合作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旗舰项目"矩阵,包括4个国家级项目(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重庆互联互通)和8个地方合作项目 [5][8] 国别园区合作模式与成果 - 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新形式,行政管理由中方负责,开发由中新合资公司负责,招商引资联合进行 [8] - 中新天津生态城构建"3+3+N"绿色创新产业体系,涵盖文化旅游、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药械等三大优势产业 [5] -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从物流拓展至金融、航空、信息四大领域,并向数字化、绿色化及人工智能延伸 [6] - 广州知识城成为中国首个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聚集80多家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通过省级放权与专项立法推动发展 [11][12] 新川创新科技园特色发展路径 - 园区面积将从10.34平方公里扩至13.98平方公里,已汇集1.6万家企业、7万人才,落地3个国家级科创平台 [15] - 通过场景赋能推动产业创新:建成西部首个机器人主题公园,落地全国首例区域级AVP无人泊车场景,计划推出无人驾驶公交等新场景 [15][16][18][19] - 设立新川科技园发展局强化政企协同,提供政策支持、场景机会、商业合作三重机制加速技术转化 [18] - 规划到2030年建成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完成核心区域公共空间改造,实现机器人全场景无障碍通行 [22] 中新合作未来方向 - 合作领域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拓展,新加坡将提供AI、机器人研究及智能制造经验支持 [13][22] - 新川计划与新加坡高校共建科研基金,设立海外创新中心,畅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 [22] - 济南未来产业城等新项目聚焦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形成差异化区域布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