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睿硅片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往事并不如烟
钛媒体APP· 2025-06-06 11:08
公司市值与财务表现 - 隆基绿能市值相当于晶科、天合和晶澳三家TOP4企业的总和,凸显其行业地位 [1] - 公司拥有500亿货币资金储备,财务稳健性显著高于同行 [2] - 2024年业务推广费达7.8亿,同比激增80%,远超晶科和通威 [2][22] 技术战略与转型 - 公司从HPBC1.0失败后转向N型BC技术,将其视为维持巨头地位的核心武器 [3][4] - BC2.0技术被宣传效率领先TOPCon 0.6-0.8%(约15W),但实际差异包含共性技术叠加 [22][23] - 30GW TOPCon产能暂未改造为BC路线,技术路线存在摇摆 [13][19] 组织变革与成本控制 - 2024年裁员50%,员工总数从75,066人锐减至37,853人,生产和技术人员降幅最大 [6][7][36] - 董事长钟宝申首次公开承认HPBC1.0失败,并反思组织机构冗余导致成本优势丧失 [7][9][10] - 管理层调整后战略决策权集中于钟宝申,李振国让出总经理职位 [12] 市场竞争与历史教训 - 硅片环节毛利率从2016年65.91%下滑至2024年未知水平,外销出货被双良节能超越 [15][17][19] - 组件市场份额被晶科、天合等赶超,因166尺寸迭代红利消退及210阵营崛起 [19] - 友商对隆基宣传策略不满,认为其夸大BC技术优势并引发行业军备竞赛 [22][27][30] 产能与投资动态 - 在建工程未显著增长,BC2.0规划的50GW产能进展存疑 [32][33] - 铜川12GW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Q3投产,西咸新区12.5GW BC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 [33] - 泰睿硅片未扭转硅片市占率下滑趋势,2024年被双良节能超越 [34] 行业定位与未来挑战 - 公司面临BC与TOPCon双线作战压力,技术领先性不及爱旭(BC)和晶科(TOPCon) [38] - 行业认为隆基需平衡黑科技投入与成本优势重建,避免战略失误重复 [39][40] - 当前市值反映市场对其技术转型的期待,但历史目标达成率低引发质疑 [35][40]
隆基绿能“双轮驱动”战略成型:钟宝申掌舵经营,李振国领衔科技攻坚
经济观察网· 2025-05-27 14:51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5月26日,隆基绿能(601012)(601012.SH)宣 布了高层人事调整。 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5月23日收到李振国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 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 术攻关,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上述隆基绿能方面人士表示,"此次人事调整是隆基绿能面向行业新周期主动做出的战略适配。通过治 理架构优化,公司进一步升级管理优势,提升决策专业性;通过强化研发体系,则为应对技术变革与零 碳挑战储备核心能力"。 研发投入加码夯实技术护城河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变动不会影响日常经营,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战略方向保持 连贯。据悉,隆基绿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两人直接持股比例合计 19.1%。 该人士表示,此次调整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层分工与战 略方向。 治理架构升级护航战略执行效能 根据公告,隆基绿能已完成董事会审议程序,钟宝申正式兼 ...
隆基绿能: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BC技术有望迎来放量-20250519
华创证券· 2025-05-19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18.01 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 2024 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显示业绩阶段性承压,但 BC 技术有望迎来放量 [2] - 公司差异化布局 BC 技术路线,新产品放量有望增厚业绩,调整盈利预测后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70 亿、39.00 亿、51.84 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825.82 亿、817.61 亿、916.73 亿、1058.3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6.2%、-1.0%、12.1%、15.4%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18 亿、-22.70 亿、39.00 亿、51.8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80.2%、73.7%、271.8%、32.9%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1.14 元、-0.30 元、0.51 元、0.68 元,市盈率分别为 -13 倍、-51 倍、29 倍、22 倍,市净率分别为 1.9 倍、2.0 倍、1.8 倍、1.7 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757804.97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757804.22 万股,总市值 1148.07 亿元,流通市值 1148.07 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 59.80%,每股净资产 7.77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20.46/12.73 元 [5]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收 825.82 亿元,同比 -36.23%;归母净利润 -86.18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毛利率 7.44%,同比 -10.82pct;归母净利率 -10.44%,同比 -18.74pct [8] - 2024Q4 实现营收 239.9 亿元,同比 -32.23%,环比 +19.57%;归母净利润 -21.13 亿元,同环比增亏;毛利率 6.12%,同比 -8.55pct,环比 -2.48pct;归母净利率 -8.81%,同比 -6.15pct,环比 -2.52pct [8] - 2025Q1 实现营收 136.52 亿元,同比 -22.75%,环比 -43.09%;归母净利润 -14.36 亿元,同环比减亏;毛利率 -4.18%,同比 -13.07pct,环比 -10.30pct;归母净利率 -10.52%,同比 +2.78pct,环比 -1.71pct [8] 业务情况 - 组件业务方面,2024 年电池组件出货 82.32GW,同比 +12%;其中 BC 产品出货超 17GW [8] - 目前 HPBC1.0 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 N 型 HPBC2.0 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 97%左右,搭载 HPBC 2.0 技术的组件最高量产效率达 24.8% [8] - 采用 HPBC2.0 电池的系列组件已在全球市场规模化签单出货,2025 年预计组件出货 80 - 90GW,其中 BC 产品占比预计超 25% [8] - 硅片业务方面,2024 年实现硅片出货量 108.46GW(其中对外销售 46.55GW),公司采取“控量保利”策略 [8] - 自主研发的“泰睿”硅片采用全新的 TRCz 拉晶工艺,具备更好的电阻率均匀性、吸杂效果,以及更高的机械强度,支撑全平台主流电池技术路线的效率提升 [8] 减值情况 - 2024 年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87.0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 4.3 亿元,减值规模大幅收窄 [8] -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 514.8 亿元,在手现金充裕 [8]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4 - 2027 年进行了预测,涵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 [9]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36.2%、-1.0%、12.1%、15.4%,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80.2%、73.7%、271.8%、32.9% [9] - 获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7.4%、8.5%、15.9%、16.1%,净利率分别为 -10.5%、-2.8%、4.3%、4.9% [9]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 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59.8%、59.8%、58.9%、58.1%,流动比率分别为 1.5、1.5、1.5、1.6 [9] - 营运能力方面,2024 - 2027 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0.5、0.6、0.6、0.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54、55、46、47 [9] - 每股指标方面,2024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14 元、-0.30 元、0.51 元、0.68 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 -0.62 元、-0.01 元、1.25 元、1.18 元 [9] - 估值比率方面,2024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3 倍、-51 倍、29 倍、22 倍,P/B 分别为 2 倍、2 倍、2 倍、2 倍 [9]
隆基绿能(601012):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BC技术有望迎来放量
华创证券· 2025-05-19 13: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18.01 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 2024 年业绩阶段性承压,2025 年 BC 技术有望迎来放量 [2] - 公司差异化布局 BC 技术路线,新产品放量有望增厚业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825.82 亿、817.61 亿、916.73 亿、1058.3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6.2%、-1.0%、12.1%、15.4%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18 亿、-22.70 亿、39.00 亿、51.8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80.2%、73.7%、271.8%、32.9%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1.14 元、-0.30 元、0.51 元、0.68 元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757804.97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757804.22 万股 [5] - 总市值 1148.07 亿元,流通市值 1148.07 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 59.80%,每股净资产 7.77 元 [5] - 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20.46/12.73 元 [5]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收 825.82 亿元,同比 -36.23%;归母净利润 -86.18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8] - 2024Q4 实现营收 239.9 亿元,同比 -32.23%,环比 +19.57%;归母净利润 -21.13 亿元,同环比增亏 [8] - 2025Q1 实现营收 136.52 亿元,同比 -22.75%,环比 -43.09%;归母净利润 -14.36 亿元,同环比减亏 [8] 组件业务 - 2024 年电池组件出货 82.32GW,同比 +12%;其中 BC 产品出货超 17GW [8] - HPBC1.0 产线正升级为 N 型 HPBC2.0 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 97%左右,搭载 HPBC 2.0 技术的组件最高量产效率达 24.8% [8] - 采用 HPBC2.0 电池的系列组件已在全球市场规模化签单出货,2025 年预计组件出货 80 - 90GW,其中 BC 产品占比预计超 25% [8] 硅片业务 - 2024 年实现硅片出货量 108.46GW(其中对外销售 46.55GW),采取“控量保利”策略 [8] - 自主研发的“泰睿”硅片采用全新 TRCz 拉晶工艺,开启行业降本增效新路径 [8] 减值计提 - 2024 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87.0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 4.3 亿元,减值规模大幅收窄 [8] -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达 514.8 亿元,在手现金充裕 [8] 投资建议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70/39.00/51.84 亿元(2025 - 2026 年前值 46.70/60.52 亿元) [8] - 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51/29/22 倍,给予 2026 年 35x PE,对应目标价 18.01 元 [8]
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5-16 21:31
本次债券基本情况 - 隆基绿能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为人民币70亿元,每张面值100元,共7,000万张,期限6年(2022年1月5日至2028年1月5日)[1] - 债券简称"隆22转债",代码113053,于2022年2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 - 票面利率采用阶梯式设计:第一年0.20%、第二年0.40%、第三年0.80%、第四年1.20%、第五年1.60%、第六年2.00%[1] 转股条款 - 初始转股价格为82.65元/股,后因利润分配及激励计划终止等因素多次调整,2024年末转股价为58.28元/股,2025年3月进一步下修至17.50元/股[9][10] - 转股期限为2022年7月11日至2028年1月4日,截至2024年底累计转股74,408股,未转股余额69.95亿元,占发行总量99.93%[10] - 设置向下修正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85%时,董事会可提议下修转股价[4]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69.65亿元,原计划用于西咸乐叶29GW电池、宁夏乐叶5GW电池及补充流动资金,后部分变更为芜湖15GW组件项目[9][1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42.69亿元,西咸乐叶29GW电池项目已转固但2024年亏损8.21亿元,芜湖组件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投产[12]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29.92亿元,其中49,654.71万元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实现营收825.82亿元(同比-36.23%),净亏损86.18亿元(同比-180.15%),主要因PERC/TOPCon产品价格下跌、资产减值及硅料投资亏损[11] - 硅片出货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组件出货82.32GW,HPBC2.0新产品上市但产量占比仍低[11] - 资产负债率59.83%(同比+2.96pct),流动比率1.49倍,速动比率1.27倍,偿债能力指标符合行业特点[10] 其他重要事项 - 债券信用评级维持AAA级,2024年按期支付利息,2025年1月支付第三年利息(利率0.80%)[14][15] - 2024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原因为"审慎性原则及年度审计工作需要"[16]
光伏大洗牌下,隆基绿能如何打好“BC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1 09:15
行业现状 - 2024年光伏行业深陷周期低谷,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体承压,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全面爆发,产品价格持续跌破成本线 [1] - 行业普遍性亏损,隆基绿能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23%,由盈利转为亏损 [1] - 2023年初行业仍处繁荣期,头部企业业绩飘红,产业链扩张如火如荼,但隆基绿能率先抛出"光伏产能过剩预警" [2][3] 公司战略调整 - 隆基绿能2024年推出产品、成本、产能投资的深层转型,包括HPBC2.0量产线全线贯通(电池良率97%)、优化组织架构实现降本增效 [1] - 收缩扩产节奏,2023年9月确定BC技术路线前已减少大规模电池扩产项目,规避了TOPCon产能过剩冲击 [4] - 2023年9月确立BC电池为核心技术路线,2024年10月HPBC2.0组件以25.4%效率打破海外品牌垄断纪录 [6] 技术研发与产能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3342项授权专利,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400余项 [7] - HPBC2.0组件已在中国、欧洲、中东非等五大市场规模化出货,2024年BC产品出货量超17GW [7][8] - 预计2025年底HPBC2.0电池、组件产能达50GW,2025年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25% [8][1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6.52亿元,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2][13] - 2024年营业成本764.40亿元(同比下降27.54%),管理费用34.30亿元(较2023年下降30.22%) [9] - 负债率始终低于60%,2024年末货币资金531.57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余额509.48亿元 [10] 市场拓展与新业务 - 2024年硅片出货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82.32GW [11] - 中东非组件销量增长76%,巴基斯坦销量同比激增136%,欧洲集中式市场占有率居首 [11] - 氢能业务实现海外首个规模化项目发货,"和美乡村"整村开发完成20个示范项目建设 [11] 未来规划 - 2025年重点优化产能结构,推进HPBC2.0先进产能替换,已投产电池良率97% [12] - 通过贱金属等降本方案显著降低HPBC2.0成本,预计BC技术成熟度达80% [13] - 管理层预判BC产品效果将在2026年显著显现,公司有望率先走出行业低谷 [13]
穿越周期的战略预判者!隆基绿能正以BC技术引领光伏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4-30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隆基绿能在光伏行业面临挑战时展现战略定力与前瞻布局,凭借BC技术领先优势在行业低谷保持相对优势,随着技术生态完善和产能释放有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3][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5.82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6.52亿元 [1] - 2024年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2025年一季度硅片出货23.46GW,电池组件出货16.93GW,其中BC组件销量达4.32GW [1][7]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GW至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1] 行业现状 - 2024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充满挑战的“转折之年”,全行业亏损面超70%,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断崖式下跌,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腰斩,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约30% [3] -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行业产能出清进度落后于预期,2025 - 2026年或将迎来更残酷的“淘汰赛” [10] 公司战略预判与布局 - 2021年公司管理层预警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提出未来竞争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比行业实际陷入困境提前三年 [3] - 2022年启动“技术储备计划”,将研发重点转向BC技术,2023年9月宣布全面投资BC电池路线 [4] - 2024年实施“精兵简政”,通过智能化改造等提升人均效能,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0.22%;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在BC技术投入获领先优势,获相关专利400余项 [6] - 预判TOPCon技术同质化竞争风险,重点布局的BC技术在高端市场获溢价能力,要求BC产品毛利比TOPCon产品高10% [7] BC技术优势与市场认可 - 欧洲与某大型能源集团签订1GW的BC组件供应协议,HPBC 2.0组件相同面积发电量比常规产品高出7% - 9% [8] - 中东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全部采用隆基BC组件,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10%左右 [8] - 分布式光伏市场,Hi - MO X10防积灰组件较TOPCon组件每年多发电18.9万度,收益增加11.3万元,30年全生命周期可增加收益约267万元,BC二代较TOPCon多装6% [8] - 日本东京某工商业屋顶项目采用HPBC 2.0光伏组件发电量提升12%,外观获建筑设计师青睐 [9] BC技术产能与成本 - 2025年底前将建成约70GW HPBC产能,计划到2025年底将BC电池、组件产能提至50GW,HPBC 2.0量产线全线贯通,电池良率稳定在97% [9] - 实验室中BC电池效率已突破28%,预计未来3 - 5年内量产效率有望达26%以上 [9] - 联合企业发布白皮书推动建立BC技术标准体系,与供应商合作降低成本,BC与TOPCon成本差距已缩小至5分/W,预计2025年成本持平 [10] 公司其他优势 - 技术储备方面,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保持领先,晶硅 - 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34.85%刷新世界纪录 [11] - 资金层面,2024年底货币资金达531.57亿元,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充足现金储备提供战略弹性 [12] - 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2024年在中国、欧洲集中式市场占有率居首,中东非地区组件销量增长76%,巴基斯坦市场激增136%,美国市场出货量翻倍增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