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叠层电池

搜索文档
2025 SNEC光伏展火爆如昨“心中的光与热从未熄灭”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2
行业现状与展会概况 - 2025 SNEC光伏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被视为观察行业动向的重要窗口,尽管行业经历深度重构和史上最大规模亏损(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1] - 展会规模庞大:吸引全球近100个国家从业者、3600多家参展商,展位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30%,预计观众超50万人次[1] - 行业技术路线竞争激烈,厂商集中展示TOPCon、BC及钙钛矿等新技术产品[1][2][4] 技术路线竞争 TOPCon阵营 - 晶科能源展出TigerNeo3.0组件,功率达670W,转换效率24.8%,融合多项创新技术减少光学/电学损耗[2] - 正泰新能展示ASTRO N7组件(最高效率24.1%)和ASTRO N7 Pro组件(功率670W,效率24.8%),TOPCon 5.0电池效率较4.0提升0.4%-0.6%[2] - 正泰新能ASTRO N8 Pro功率突破800W,采用多分片设计和TOPCon 5.0电池技术,但量产节奏取决于市场需求[2] BC阵营 - 爱旭股份重点展示双面率80%±5%的BC组件,解决传统BC组件双面率低的痛点[3] - 隆基绿能推出Hi-MO 9组件,电池效率从26.6%提升至27%,组件功率660W→670W,转换效率24.3%→24.8%,双面率提升至75%-80%[3] 钙钛矿技术 - 天合光能计划建设钙钛矿中试生产线,效率较晶体硅组件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4] - 协鑫集团展示钙钛矿叠层组件优势:理论效率较传统组件高50%,成本低20%,碳足迹降超50%,1GW组件全周期增收至少20亿元[4] - 协鑫科技展出2平方米单结组件(效率19.04%)和1.71平方米叠层组件(效率26.36%),成本仅为晶硅组件的50%,已启动GW级生产基地建设[4][5] - 晶科能源N型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Voc超2.01V,可靠性测试中效率衰减<5%[5] 业务多元化转型 - 天合光能战略转型为"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出覆盖分布式/集中式电站、绿色交通、零碳园区等场景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6] - 晶澳科技拓展晶澳智慧能源业务,提供光伏+、充电桩、零碳园区等工商业解决方案[6] - 隆基绿能推出Hi ROOF S光建产品,适配10余种屋面瓦型,推动光伏与建筑融合[7] - 协鑫科技拓展硅烷气业务(年产60万吨),外售部分国内市占率25%,应用领域延伸至半导体、硅碳负极等[7] AI与能源结合 - 为恒智能推出PANGU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支持十万级点位监控、150+设备协议,集成虚拟电厂等SaaS服务[8] - 天合光能GainCube盈立方AI方案通过智能调度提升光储收益5%-10%,首次亮相虚拟电厂解决方案[9] - 晶澳智慧能源与蚂蚁数科签约AI智能体合作,共同拓展虚拟电厂应用[9]
迈为股份: 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摊薄即期回报与填补回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8:59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能导致即期每股收益摊薄,但通过募集资金投入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项目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1][5][6] - 测算显示在三种净利润增长假设下(0%/10%/20%),2026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3.18/3.85/4.58元(转股后)[3] - 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成为光伏行业新方向,公司基于HJT设备技术积累已开发相关工艺设备并取得4项专利 [6][7][8] 财务影响分析 - 转股价格设定为76.32元/股(董事会决议前20日交易均价较高者)[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37亿元,假设2025-2026年增长率分三种情景测算 [2][3] - 转股后总股本从27,839.65万股增至30,416.53万股,稀释每股收益在增长20%情景下从4.79元降至3.96元 [3] 募投项目必要性 - 钙钛矿叠层电池理论效率达43%,隆基/天合等头部企业已实现34.6%实验效率并推进中试线 [6][9] - 公司研发团队1,552人,已建成1,500平米钙钛矿实验室并掌握真空镀膜等核心技术 [8] - 现有客户隆基/通威/天合等均布局钙钛矿技术,2025年华晟新能源计划交付实证组件 [9] 实施保障措施 - 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钙钛矿设备产业化项目,已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11] - 控股股东承诺不干预经营,董事/高管承诺薪酬不与募投项目收益挂钩 [12][13][14] - 公司计划通过优化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11] 技术储备 - 自主开发钙钛矿涂膜结晶/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工艺设备,实现整线自动化贯通 [8] - 拥有300平米湿度<2%的洁净室,研发投入包括ALD表面钝化等关键技术 [8][9] - 异质结电池TCO层与钙钛矿工艺兼容性强,技术协同效应显著 [7]
天合光能(688599):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多业务共同发展可期
华创证券· 2025-05-14 1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助力穿越周期,虽产业链价格低位运行使企业盈利能力承压,但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多业务协同发展可期,调整盈利预测后给予2026年20x PE,对应目标价17.10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02.82亿、732.80亿、826.80亿、992.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29.2%、 - 8.7%、12.8%、20.1% [4]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34.43亿、 - 15.98亿、18.63亿、31.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162.2%、53.6%、216.6%、67.4% [4]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 1.58元、 - 0.73元、0.85元、1.43元,市盈率分别为 - 9倍、 - 20倍、17倍、10倍,市净率分别为1.2倍、1.3倍、1.2倍、1.1倍 [4]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802.82亿元,同比 - 29.20%;归母净利润 - 34.43亿元,同比转亏;毛利率9.59%,同比 - 6.26pct;归母净利率 - 4.29%,同比 - 9.17pct [8] - 2024Q4营收171.34亿元,同比 - 46.91%,环比 - 15.09%;归母净利润 - 25.97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增亏;毛利率 - 0.95%,同比 - 14.36pct,环比 - 10.44pct;归母净利率 - 15.15%,同比 - 16.56pct,环比 - 8.35pct [8] - 2025Q1营收143.35亿元,同比 - 21.48%,环比 - 16.34%;归母净利润 - 13.20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减亏;毛利率6.61%,同比 - 8.23pct,环比 + 7.57pct;归母净利率 - 9.21%,同比 - 12.03pct,环比 + 5.95pct [8] 组件业务 - 2024年组件出货超70GW,外销64.5GW,同比 + 18%,自用约6GW,组件价格回落且低位运行致盈利能力承压 [8] - 2025年一季度组件出货超15GW,毛利率环比改善实现减亏,公司预计在量和盈亏间平衡,加大欧洲、澳洲等盈利较好市场布局,出货目标70 - 75GW [8] 技术研发 - 2024年11月,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双面i - 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26.58%,刷新TOPCon效率世界纪录 [8] - 2025年3月,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峰值功率达808W;4月,该叠层电池最高效率达31.1%,实现从电池效率到组件功率的全面突破 [8] 多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2024年出货4.3GWh,24Q4出货1.8GWh,海外占比持续提升、持续减亏,2025年有望高速增长 [8] - 光伏支架2024年出货7.3GW,同比持续增长,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区域出货领先,在沙特设厂并多次中标GW级订单保障全球份额 [8]
穿越周期的战略预判者!隆基绿能正以BC技术引领光伏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4-30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隆基绿能在光伏行业面临挑战时展现战略定力与前瞻布局,凭借BC技术领先优势在行业低谷保持相对优势,随着技术生态完善和产能释放有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3][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5.82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6.52亿元 [1] - 2024年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2025年一季度硅片出货23.46GW,电池组件出货16.93GW,其中BC组件销量达4.32GW [1][7]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GW至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1] 行业现状 - 2024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充满挑战的“转折之年”,全行业亏损面超70%,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断崖式下跌,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腰斩,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约30% [3] -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行业产能出清进度落后于预期,2025 - 2026年或将迎来更残酷的“淘汰赛” [10] 公司战略预判与布局 - 2021年公司管理层预警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提出未来竞争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比行业实际陷入困境提前三年 [3] - 2022年启动“技术储备计划”,将研发重点转向BC技术,2023年9月宣布全面投资BC电池路线 [4] - 2024年实施“精兵简政”,通过智能化改造等提升人均效能,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0.22%;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在BC技术投入获领先优势,获相关专利400余项 [6] - 预判TOPCon技术同质化竞争风险,重点布局的BC技术在高端市场获溢价能力,要求BC产品毛利比TOPCon产品高10% [7] BC技术优势与市场认可 - 欧洲与某大型能源集团签订1GW的BC组件供应协议,HPBC 2.0组件相同面积发电量比常规产品高出7% - 9% [8] - 中东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全部采用隆基BC组件,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10%左右 [8] - 分布式光伏市场,Hi - MO X10防积灰组件较TOPCon组件每年多发电18.9万度,收益增加11.3万元,30年全生命周期可增加收益约267万元,BC二代较TOPCon多装6% [8] - 日本东京某工商业屋顶项目采用HPBC 2.0光伏组件发电量提升12%,外观获建筑设计师青睐 [9] BC技术产能与成本 - 2025年底前将建成约70GW HPBC产能,计划到2025年底将BC电池、组件产能提至50GW,HPBC 2.0量产线全线贯通,电池良率稳定在97% [9] - 实验室中BC电池效率已突破28%,预计未来3 - 5年内量产效率有望达26%以上 [9] - 联合企业发布白皮书推动建立BC技术标准体系,与供应商合作降低成本,BC与TOPCon成本差距已缩小至5分/W,预计2025年成本持平 [10] 公司其他优势 - 技术储备方面,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保持领先,晶硅 - 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34.85%刷新世界纪录 [11] - 资金层面,2024年底货币资金达531.57亿元,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充足现金储备提供战略弹性 [12] - 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2024年在中国、欧洲集中式市场占有率居首,中东非地区组件销量增长76%,巴基斯坦市场激增136%,美国市场出货量翻倍增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