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泉优选1号
搜索文档
百亿私募最新操作曝光,科技、医药受青睐,金融获重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09:10
私募仓位与策略重心 - 截至10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平均仓位为78%,与9月持平,维持在近年高位水平 [3] - 满仓及加杠杆的私募占比不降反升,达到25.3%,同时超过九成私募仓位维持在五成以上 [3] - 私募策略重心从仓位升降转向行业与个股的结构性调整 [3] 私募业绩表现与分化 - 截至10月末,大多数私募产品实现正收益,但业绩分化显著 [4] - 淡水泉旗下某系列产品(2019年成立)截至9月末年内收益率超70%,全球成长系列与平衡系列某产品分别录得超50%和40%回报 [4] - 勤辰资产代表产品(2022年成立)截至9月末年内收益率均超30% [4] - 高毅资产邓晓峰代表产品(2019年成立)截至10月末年内收益超25%,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17% [5] - 高毅资产卓利伟、吴任昊代表产品(分别成立于2021年、2020年)截至三季度末年内收益近30%,三季度单季收益超20% [5] - 高毅资产孙庆瑞代表产品(2021年成立)三季度单季大涨30%,年内收益超41% [6] - 高毅资产邱国鹭代表产品(2017年成立)年内收益略超21% [6] - 高毅资产冯柳代表产品(2019年成立)三季度收益超14%,但截至三季度末年内收益仅为11.52%,年化收益5.06%,最大回撤达43.64% [6] - 宁泉致远系列两只产品(分别成立于2018年和2021年)截至10月末年内收益均在12%左右 [6] - 林园投资旗下某产品(2018年成立)年内亏损5.69% [6] - 业绩分化本质是投资风格分化,提前布局AI、电子、医药等赛道业绩斐然,坚守金融、地产、传统消费等低估值板块相对落后 [6] 私募操作策略:兑现收益与结构调仓 - 三季度以来私募战术展现"再平衡"共性,即减持短期涨幅过大资产,增持未来潜力更大或安全边际更高资产 [7] - 淡水泉和邓晓峰均在持仓标的大幅上涨后适时兑现部分获利,锁定收益 [8] - 兑现收益后资金流向体现"攻守兼备"策略思路 [9] 行业配置:进攻端与防守端 - 进攻端加码科技与医药:淡水泉增持电子板块头部企业及医药公司,崔莹看好港股互联网龙头,日斗投资重点布局互联网应用公司(持仓占比约30%) [10] - 高毅资产邓晓峰10月增持科技硬件、医药和消费,卓利伟9月增持AI应用相关互联网平台与科技硬件,吴任昊三季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先进制造与科技软硬件各占约25%),孙庆瑞维持高仓位偏好材料、工业和信息技术 [10] - 防守端布局内需与低估值:林森认为地产、航空、白酒等内需板块存在较大预期差,邱国鹭继续持有较高比例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优质公司,同时布局工业与消费板块龙头 [12] 后市展望与板块聚焦 - 私募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市场未来机会是"结构性慢牛",源于对产业趋势、公司基本面的深度挖掘 [13] - 淡水泉指出当前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较高环境中基本面好公司更易得到合理定价,邓晓峰分析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企业盈利边际改善,日斗投资创始人王文认为A股正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有望推动市场站到4500点以上 [14] - 对科技板块共识与分歧并存:星石投资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主线,高毅多数基金经理侧重科技,邓晓峰某代表产品信息技术为第一重仓(持有比例超36%),吴任昊集中配置先进制造和科技软硬件(合计占比约50%) [17] - 部分基金经理担忧科技股估值与不确定性,如林森谈"硬科技"难参与,邱国鹭代表产品重仓信息技术权重显著低于金融 [18] - 医药板块是共识度较高赛道,星石看好"供给突破的医药",淡水泉和高毅邓晓峰均在调仓中重点提及医药 [19] - 消费领域机会更为细分,星石重点关注服务消费和消费品,高毅卓利伟和邱国鹭均对消费给予较高配置,与林森看好内需板块观点交叉验证 [20] - 金融、周期与材料成为部分机构"压舱石":邱国鹭三季度继续高配金融(其为代表产品第一大重仓行业),日斗投资大幅超配金融板块(持仓占比超60%),其管理规模近一年增长近200亿元 [22] - 星石还关注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周期龙头,材料与工业板块在高毅配置中占较高比重(邓晓峰和孙庆瑞代表产品重仓比例均超40%) [23]
百亿私募最新操作曝光,科技、医药受青睐,金融获重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09:08
记者丨杨娜娜 编辑丨姜诗蔷 近期,多家私募陆续发布渠道月报。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百亿私募的操作路径与策略思 路,成为洞察市场趋势的重要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重点查阅了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宁泉资产、林园投资等十余家头部 百亿私募的三季报及10月产品月报,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 早 | 仓位区间 | | 环比变化 | | --- | --- | --- | --- | | 25.3% | 满仓及加杠杆 | | 0.6% | | 44.2% | 80%以上(不含满仓) | -0.1% | | | 24.5% | 50%至80%(不含) | -0.6% | | | 3.8% | 30%至50%(不含) | | 0.2% | | 2.3% | 30%以下(不含30%) | -0.1% | | 邓晓峰的某代表产品(2019年成立)在10月虽有回撤,但截至10月末年内收益仍超25%,该 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为17%,体现其长期稳健的回报能力。其他基金经理表现同样出 色。截至三季度末,卓利伟、吴任昊管理的两只代表产品(分别成立于2021年、2020年)年 内收益近30%,三季度单季收益超20%。孙庆瑞的代表产品( ...
业绩分化下的共识:百亿私募掘金结构性慢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0:45
私募仓位水平 - 截至10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与9月持平,维持在近年来的高位水平 [1] - 10月份满仓及加杠杆的私募占比达到25.3%,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 - 超过九成的私募仓位维持在五成以上,其中80%以上(不含满仓)的占比为44.2% [2] 私募业绩表现 - 淡水泉旗下某成立于2019年的产品年内收益率超70%,其全球成长系列与平衡系列某产品年内回报分别超50%和40% [4] - 勤辰资产崔莹和林森管理的两只代表产品(2022年成立)截至9月末的年内收益率均超30% [5] - 高毅资产邓晓峰某代表产品(2019年成立)截至10月末年内收益超25%,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17% [6] - 高毅资产卓利伟、吴任昊管理的代表产品(分别成立于2021年、2020年)截至三季度末年内收益近30%,三季度单季收益超20% [6] - 高毅资产孙庆瑞代表产品(2021年成立)三季度单季大涨30%,年内收益超41% [6] - 高毅资产邱国鹭代表产品(2017年成立)年内收益略超21% [6] - 高毅资产冯柳某代表产品(2019年成立)三季度收益超14%,但截至三季度末的年内收益为11.52%,年化收益为5.06% [6] - 宁泉致远系列两只产品(分别成立于2018年和2021年)截至10月末的年内收益均在12%左右 [6] - 林园投资旗下某产品(2018年成立)年内亏损5.69% [6] 投资操作策略 - 私募整体策略重心从仓位升降转向行业与个股的结构性调整 [2] - 多家私募选择减持短期涨幅过大资产以兑现收益,淡水泉和邓晓峰均在月报中提及适时兑现部分获利 [10] - 进攻端加码科技与医药,淡水泉优选1号增持电子板块头部企业和医药公司 [12] - 勤辰资产崔莹看好港股互联网龙头,日斗投资重点布局互联网应用公司,持仓占比约30% [12] - 高毅资产邓晓峰10月增持科技硬件、医药和消费,卓利伟增持AI应用相关的互联网平台与科技硬件 [12] - 高毅资产吴任昊三季度持续提高行业集中度,先进制造与科技软硬件各占约25% [12] - 防守端布局内需与低估值板块,勤辰资产林森指出地产、航空、白酒等内需板块存在较大预期差 [14] - 高毅资产邱国鹭继续持有较高比例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优质公司,同时布局工业与消费板块龙头 [14] 行业配置观点 - 科技板块获多家私募青睐,高毅资产邓晓峰将信息技术作为某代表产品的第一重仓,持有比例超36% [18] - 高毅资产吴任昊集中配置先进制造和科技软硬件,合计占比约50%,深耕AI基础设施 [18] - 部分基金经理对科技股估值表示担忧,林森认为硬科技估值已高,技术路线更迭等不确定性不容忽视 [19] - 医药板块是共识度较高的赛道,获淡水泉和高毅邓晓峰等一致加码,逻辑在于估值进入合理区间且创新药企业基本面强劲 [21] - 消费领域机会更为细分,星石投资关注服务消费和业绩弹性突出的消费品,高毅卓利伟和邱国鹭均对消费给予较高配置 [22] - 金融板块被部分机构作为压舱石,邱国鹭三季度继续高配金融,日斗投资大幅超配金融板块,持仓占比超60% [23] - 材料与工业板块在高毅配置中比重较高,邓晓峰和孙庆瑞的代表产品重仓比例均超40% [23]
百亿私募巨头,暂停新客申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0:35
市场事件概述 - A股上证指数于10月29日报收4016.33点,创近十年新高,为历史上第三次收盘站上4000点关口 [1] - 百亿私募宁泉资产在同日公告,自2025年10月30日起暂停接受旗下所有基金的新客户申购,限购范围覆盖全部产品且未设过渡期 [1] 宁泉资产公司概况与投资理念 - 宁泉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450亿元,公司总人数27人,投资研究团队19人,其中基金经理5人,研究员14人 [3] - 投资理念定义为“种田式”投资,即布局高分红、经营稳固、商业模式简单的资产,如电力、地产物管、基础化工,作为基本盘 [6][7] - 与“打猎式”投资追逐热点不同,“种田式”投资追求每年稳定收获,不期待每年全部板块一起上涨 [6] - 核心人物杨东以对宏观市场的前瞻性判断著称,曾在2007年沪指6000点和2015年A股4400点时提示风险 [5] 宁泉资产产品表现与操作 - 由余璟钰参与管理的某产品自2021年9月15日成立以来总收益超过48%,年内收益超过13%,9月收益率2.76%,最大回撤2.28% [6] - 该产品在2021年至2024年的震荡市中每年均保持正回报,但上半年未参与港股新消费股热潮 [6] - 代表产品金选致远1号8月末股票仓位超过7成,另一产品8月末、9月末股票仓位维持在六成左右 [9] - 前十大持仓行业分布分散,房地产占比10.82%为第一大持仓,基础化工占8.40%,电力设备占6.64% [9] - 今年以来在港股市场频频举牌,增持万科企业、碧桂园服务、新特能源、信义能源等 [9] - 因可转债性价比降低,今年一季度大幅减持,截至8月末宁泉致远45号可转债和可交债仓位已减至为零 [10] 资管行业限购动态 - 私募行业限购频发,4月量化龙头龙旗科技暂停产品申购,5月睿郡资产对董承非所管产品启动“封盘”,6月衍复投资关闭多条产品线新资金入口 [12] - 公募基金限购潮同样席卷,10月30日上午有十余只基金密集发布限购公告,涵盖主动权益、QDII、指数型及债券型基金 [12] 机构后市观点分歧 - 淡水泉投资对后市结构性看好,其代表产品9月收益超24%,重点布局科技、先进制造、泛消费及低估值顺周期领域,仓位接近九成 [15] - 星石投资总经理汪晟指出市场驱动力正从估值扩张转向盈利支撑,看好受益于经济修复的低位顺周期资产,认为企业盈利处于“十年级别”低点并有望改善 [16] - 世诚投资围绕政策预期布局,视“十五五”规划中科技自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等领域为核心投资主线 [16] - 云脊资产9月调整持仓,减持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转向啤酒公司、汽车公司等消费相关企业,并大幅降低可转债仓位 [17] - 康曼德资本对短期市场判断谨慎,但中期乐观,认为低利率环境、居民资产配置转移及新质生产力驱动技术变革这三大牛市核心逻辑未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