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九富深耕港股十年,境内外一站式服务受青睐
格隆汇· 2025-06-18 10:42
港股市场表现 - 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异常火热,"A+H"赴港上市势头强劲 [1] - 1-5月27只新股通过IPO募资上市,募资总额同比大增 [1] - 中央及香港监管政策落地,境内外资金持续入港,助推港股全面爆发 [1] 九富业务布局与成就 - 公司成功操刀国内首家"A+H同步发行"及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项目 [3] - 境内首家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财关公司,提供真正跨境服务 [3] - 本年度助力7家企业港股IPO上市,包括江苏宏信、吉宏股份、维昇药业等 [3] - 目前在港排队聆讯项目中储备超30家客户,过半采用境内外一站式服务 [3] 九富服务领域与客户案例 - 客户覆盖大消费、TMT、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主流板块 [4] - 2024年服务华润饮料(02460HK)登陆港股 [4] - 2023年服务极兔速递(01519HK)、第四范式(06682HK) [4] - 2022年服务中国中免(01880HK)、零跑汽车(09863HK) [4] - 2021年服务哔哩哔哩(09626HK)回归港股二次上市 [4] 九富常年服务与客户粘性 - 港股IPO客户转化常年客户比例逐年递增 [5] - 本年度为超70家港股上市公司提供常年服务 [5] - 客户包括工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央国企 [5] - 服务波司登达12年,中国海油累计12年,中国交建11年 [5][6] - 采购常年服务达5年以上客户占比超30% [6]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将吸引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等 [6] - 预计全年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再次攀高 [6]
强化内功 整合资源 引进人才 内地券商抢食企业赴港上市潮“蛋糕”
中国证券报· 2025-06-13 04:48
赴港上市潮与券商业务机遇 - 港股市场呈现一二级市场繁荣态势 赴港上市企业持续增加 外部增量资金涌入 二级市场交投活跃 为内地券商提供广阔展业空间 [1] - 多家券商加大资源投入 强化内地与香港分支机构协同 保障项目质量的同时抢抓市场机遇 [1][2] - 券商通过调配香港业务牌照员工 增聘经验丰富从业人员 加强内部培训等方式提升港股IPO服务能力 [2][3] 券商战略布局与业务协同 - 头部券商搭建跨境业务协作平台 实现内地与香港团队实时信息互通 提供从架构设计到路演承销的全流程服务 [3] - 券商推动境内外一体化管理 建立科学项目管理机制 提升风控水平与承做效率 [2][3] - 部分券商聚焦"A+H"及跨境上市服务 利用A股客户基础拓展港股业务 建立行业专精团队覆盖TMT 医疗等优势领域 [8] 港股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优化提升港股包容性 估值与流动性修复吸引投资者 中概股回归与企业国际化需求共同推动上市潮 [4] - 2025年一季度香港新股融资额全球第四 发行数量与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全年预计80只新股上市 融资规模1300-1500亿港元 [6]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获准在深交所上市 促进两地互联互通 为券商带来投行 经纪 做市等增量业务机会 [5] 券商国际化发展路径 - 参与港股业务助力券商积累跨境经验 理解国际规则 拓展全球客户网络 提升行业影响力 [4][5] - 券商加速香港及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定制行业服务方案 优化项目筛选机制 引进国际投行人才 [7][8] - 头部机构强化销售网络建设 面向国际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客户提升销售能力 优化新股定价策略 [8]
政策协同下港股IPO生态重构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5:49
港股市场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主战场 - 2025年港股市场正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的主战场 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1463 42亿港元 同比大增321 96% 其中IPO融资额为234 72亿港元 同比增长198 33% [1] - 具备跨境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头部中资券商加速深化港股IPO战略布局 依托两地市场资源禀赋与全业务链协同优势 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境外融资解决方案 [1] 政策与产业共振推动港股IPO改革 - 中国证监会推出"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优化审核流程 缩短问询周期 推出FINI结算平台 显著提升IPO效率 [1] - 港交所《上市规则》新增18A和18C章节 为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显著拓宽客户池 [1][3] - 18C机制打破传统盈利要求 以研发投入 技术壁垒等指标作为核心审核标准 2024年9月进一步下调市值门槛 已商业化企业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 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3] 中资投行构建双轨协同业务布局 - 中资投行积极构建"双轨协同 优势互补"的业务布局策略 基于企业的行业属性 发展阶段和国际化程度 提供定制化的上市路径规划 [2] - 中资投行依托境内外一体化团队的强大协同能力 灵活设计"A+H两地上市"或"先H后A"等方案 更好地覆盖客户需求 [2] - 中资投行纷纷建立起完善的跨境协同工作组 整合A股和港股的专业力量 确保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境内外上市服务 [4] 中资投行的独特竞争优势 - 中资投行更擅长解读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和政策环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估值方法论上更善于开发贴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估值框架 [5] - 中资投行与境内投资者群体建立紧密关系 具备覆盖保险资管 公募基金 私募机构及高净值客户的完整销售网络 [6] - 中资投行能够触达境内外投资者 在发行阶段给内地企业最大助力 同时充分了解投资者偏好 全面拉近双方需求 [6] 港股IPO市场破发困局与解决方案 - 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70只新股上市 首日破发率达35 7% 远高于A股市场 [8] - 中资投行需综合运用定价策略 投资者管理 制度工具及合规手段 帮助企业在港股市场平衡市场热度与风险防控 [8] - 投行应强化定价权 联合国际投行进行跨境估值对标 避免"孤岛定价" 紧密监测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的超购倍数 错峰发行 [8] - 企业可通过港元+人民币双币种发行 利用外汇衍生品锁定募资额汇率风险 聚焦政策支持的AI 新能源等高热度赛道 [8] 港股IPO市场未来展望 - 德勤预测港股市场2025年融资规模将达到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 [6] - 中资投行加大在重点行业的布局力度 通过构建垂直化行业研究体系 聚焦细分赛道价值挖掘 [6] - 招商证券国际已落地多个Pre-IPO及IPO项目 锁定数个潜在项目标的 深度跟踪超过80家港交所上市公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