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赴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滇港澳企业家昆明共觅东盟合作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11-21 19:24
滇港澳企业家昆明共觅东盟合作新机遇 中新社昆明11月21日电 (陈静)2025年滇港澳企业家论坛21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三地企业家代表立足云南 优势,在文旅康养、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共觅东盟合作新机遇。 云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关系密切。云南不仅是大湾区的"菜篮子",且大湾区每10枝鲜花中7枝由云南 生产;来自大湾区的电子产品、家电和家具等通过中老铁路源源不断进入东盟市场。云南企业也纷 纷"借港出海",与澳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此次论坛期间,滇港澳企业家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拥有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希望发挥各 自优势,共谋东盟发展机遇。 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丽娟说,近年来,企业持续探索"出海"东盟国家,尤其是在中药材 种植和研发领域。通过此次论坛,企业了解更多国际法律、融资、品牌打造等领域专业知识,下一步将 与港澳专业机构持续联系,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中老铁路开通后,为老挝货物运输带来极大便利。"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博通·彭浦同表示, 针对外国企业赴老投资,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税收政策,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尤其适合面向东盟市场的 轻工业、电子和纺织等产业发展,欢迎中国企业赴老投 ...
晋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山西港交所上市专题辅导公开课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11-21 18:57
随着港股市场回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其国际化的第一站,迈瑞医疗、美的集 团等大型企业相继在港股上市,赴港IPO再掀热潮。作为本次课程的"重头戏",招银国际王冠老师和招 商银行贾素红老师分别分享了香港上市规则与流程以及跨境IPO服务方案、海问律所的陈敏老师和徐启 飞老师分享了赴港上市中国法律以及香港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怀新投资赵小成老师分享了港股上市过 程中媒体关系管理要点。另外,毕马威关玉锋老师、冯炜老师分别就赴港上市的财务和税务问题和与会 企业做了精彩分享。最后,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伟博士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参会嘉 宾各方围绕晋港协同发展和赴港上市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助 力更多优质企业利用港交所平台走向国际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燕云) 11月21日,由山西省金融办、山西省商务厅指导,证券时报社联合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山西省上市公司 协会、招商银行太原分行等相关单位,在山西太原举办了晋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暨香港IPO辅导公开 课,吸引了70余家企业,共计100余人参会。 本次课程汇集了深港两地资本市场的政府职能部门,券商投行、投资咨询机构、会 ...
政策暖风吹热赴港上市 年内141家A股公司提出H股发行计划
证券日报网· 2025-11-19 21:57
又有A股公司提出赴港上市计划。 11月19日,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商股份(600694)")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拟在境外 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证券日 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截至11月19日收盘,A股市场今年已有141家公司提出赴港上市或分拆子公司 赴港上市的计划。 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11月18日,大商股份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授权该公司的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 期筹备工作。而较早启动赴港上市的大金重工(002487)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已于今 年9月末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A股公司赴港上市案例的不断增多,背后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深圳咨询行业协会出海服务业委员会 主任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企业赴港上市得到了内地和香港监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港股上市纳入境外上市备案管理新规,流程更加透明高效。香港联交所对市值≥100亿港元的A股 公司开启快速审批通道,审批周期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 ...
“赴港上市,智赢未来”港股IPO及香港资本市场分析交流会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1-19 18:00
分享结束后,圆桌讨论环节的问答氛围热烈。参会企业代表围绕自身赴港上市规划、业务发展瓶颈等问题积极提问,三位专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回答,提 供了个性化解决方案。 2025年11月18日,由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股交)、北京京东方空间数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中 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赴港上市,智赢未来"港股IPO及香港资本市场分析交流会顺利举办。活动聚焦企业赴港上市核心 需求,汇聚证券、法律、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吸引28家企业代表参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赛道。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胡晓星围绕港股上市人力资源合规展开分享,介绍了赴港上市企业在招聘、入职、在职、离职人力资源管理全周期的合规 要点及相关法定义务,还讲解了香港《雇佣条例》下的用工政策、三类人才入境计划,以及FESCO的出海核心服务和服务中企出海的丰富经验。 本次交流会通过精准解读政策、拆解实操难题、搭建资源平台,有效破解了企业赴港上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 构,北股交始终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依托北京"专精特新"专板等特色板块 ...
又一光伏龙头宣布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09 19:09
公司资本战略 - 公司计划发行H股以深化海外业务战略并强化品牌竞争力 [1] - 赴港上市旨在依托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展融资渠道 [3] - 公司资本战略正在从A股升级至A+H股模式 [4] H股发行进展 - 公司已启动与中介机构的细节磋商但具体发行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1] - 当前H股上市计划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4] - 具体方案确定后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需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4] 公司治理影响 - 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4]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有助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4]
上市后三季报首亏,新诺威转型“阵痛”
北京商报· 2025-11-05 20:39
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为-2404.89万元,同比骤降117.26%,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三季报亏损 [1][3]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93亿元,同比增长7.71% [2][3]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5亿元 [2][6] - 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30.27万元,同比下降1025.45% [2] 费用与投入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7.12%至2.02亿元,主要因生物制药业务市场推广投入增加 [3]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56%至6.83亿元,主要因巨石生物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3] 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2024年初并购巨石生物51%股权,将业务从功能性原料、保健食品延伸至生物创新药领域 [3] - 公司拟以11亿元现金进一步收购巨石生物29%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增至80% [3] - 巨石生物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839.95万元和9362.41万元,净利润分别约为-7.29亿元和-3.76亿元 [4] 研发管线进展 - 巨石生物在研管线众多,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与注射用奥马珠单抗已于2024年上市 [4] -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递交上市申请,另有多个项目进入关键临床试验阶段 [4] 资本市场活动 - 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促进成药业务发展 [5][6] - 公司股价在1月2日至6月6日期间累计涨幅达134.65%,但自6月9日阶段性高点后至11月5日累计下跌47.89% [7] - 截至11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2.6元/股,总市值为457.9亿元 [8] 公司治理与重大事件 - 公司前董事长潘卫东因内幕交易公司股票被证监会处以500万元罚款 [9] - 潘卫东已于2024年9月离任董事长及所有职务,由董事兼总经理姚兵接任董事长 [10] - 公司此前计划收购石药百克100%股权的重组交易已于2025年4月底终止 [10]
【风口研报】毛利率80%+的产品型AI公司,分析师看好后续新产品放量叠加赴港上市加深全球化布局,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财联社· 2025-11-03 20:39
产品型AI公司投资机遇 - 公司产品毛利率超过80% [1] - 分析师看好公司后续新产品放量带来的增长潜力 [1] - 公司赴港上市有望加深全球化布局并迎来新发展机遇 [1] 稀有金属行业景气周期 - 海外两机及军工需求爆发大幅拉动稀有金属需求 [1] - 公司占据上游关键紧缺的原料产能 [1] - 公司拥有产能扩张壁垒与技术优势有望持续受益行业景气大周期 [1]
业绩连亏、现金流告急、股价破发,海特生物赴港“输血”悬念重重
新浪证券· 2025-10-30 17:0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近三倍至1.58亿元,单季度亏损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累积,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1][2] - 前三季度毛利率降至41.81%,净利率跌至-38.13% [2] 核心产品与业务结构 - 曾贡献九成以上收入的明星产品“金路捷”销售持续萎缩,2025年中报显示其收入占比已降至22% [2] -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因订单不足、折旧压力大而持续亏损 [2] - 并购而来的北京沙东长期处于高投入、零产出的研发亏损循环 [2]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年初骤降近六成 [3]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604万元,同比下滑374%,主业回血能力几乎停滞 [3] - 公司预计对收购天津汉康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约8500万元,将直接冲击2025年业绩 [3] 战略举措与市场环境 - 在A股市场融资收紧背景下,公司宣布启动H股发行筹备工作,拟赴港上市融资 [1][4] - 公司股价自8月以来近乎腰斩,目前已跌破A股发行价,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4] - 近期多家A股药企启动H股计划,形成“A+H”风潮,但公司赴港融资前景仍充满变数 [4] 行业挑战与公司前景 - 公司困境折射出部分生物药企在产品结构单一、并购整合不力、政策环境变化下的生存挑战 [5] - 赴港上市或能带来短期流动性,但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产品竞争力、优化盈利结构,难以实现真正“造血” [5]
普源精电限售股解禁 理财投资近18亿仍赴港上市?
中国经营报· 2025-10-22 22:34
公司近期资本运作 - 公司6位股东持有的限售股份解禁,解禁数量约为1.18亿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61.01% [2][3] - 公司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发行及上市申请 [2][3] - 自2022年IPO以来,公司进行三次定增,累计净募资达22.49亿元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15.57%,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 [5] - 上半年公司总成本为3.75亿元,同比增长约12.0% [5] - 吞噬利润的主要因素为高企的费用,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四项费用合计达2.11亿元,同比增长约6.05%,已超过营业成本1.58亿元 [6] - 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5.39%,但净利率仅为4.57%,扣非后净利率为-2.97% [6] - 近3年公司总收入在6亿至7亿元之间,费用高企趋势未改变 [6] 公司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截至上半年,公司资产总计达37.9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5.92亿元,货币资金为3.2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7.88亿元 [6] - 公司负债合计为6.8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1.13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17.93% [6] - 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70亿元,主要因投资支付的现金达4.31亿元 [7]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电子测量仪器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测量仪器供货商 [4] - 公司是中国第一且唯一一家成功将搭载自研ASIC的数字示波器商用化的公司 [4] 赴港上市募资用途 - 公司计划将赴港上市募资用于提升研发能力、扩充产能、进行策略性投资及收购、加强全球销售网络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5]
成都助力企业抢抓赴港上市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22:09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22日在成都举行“蓉易上”蓉企出海通·赴港上市机遇系列活动暨成都创投日 [1] - 活动吸引政府主管部门、香港相关机构及成都上市及拟上市企业代表等超300人次参与 [1] - 活动采用主会场开放研讨、分会场精准对接和企业家对话模式 [4]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截至今年9月30日,港交所IPO集资额达234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增发集资额达585亿美元 [3] - 香港凭借简单税制、资金自由进出、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为内地企业提供从设立公司到开拓国际市场的全流程支持 [3] - 香港贸易发展局定位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展现蓉港经贸合作成果 [3] 企业上市动态与支持 - 2025年关键主题为“A+H”上市,目前有118家发行人拟赴港上市,77家已提交初步上市申请文件,另有41家公司公告上市意向 [3] -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成都已赴港上市企业分享实战经验,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拟赴港上市企业参与探讨 [4] - 现场发放“蓉易上”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平台手册,该平台整合境内外交易所、创投机构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从培育到上市后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 [4] 行业对接与专业建议 - 活动设置生物医药、科技与消费两场专场对接会,相关领域的律所、投资机构、券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面对面交流 [4] - 专业人士针对赴港上市聆讯的关键考量点,从业务可持续性、合规性、独立性等维度给出实操建议 [3] - 成都正深化蓉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家借助香港资源优势“走出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