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番薯
icon
搜索文档
29款产品竞逐!“新丰味”第二批授权农产品评审会在新丰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10:31
核心观点 - 新丰县举行2025年"新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批授权评审会 16家企业携29款产品参与角逐 旨在扩大品牌矩阵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2][3][4] 农业产业基础 - 新丰县拥有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2个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体现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严格品质标准 [7][8] - 当地地处粤北山区 河流密布土壤肥沃 孕育出品质出众风味独特的农特产品 [6] 品牌建设进展 - "新丰味"品牌自2024年推出首批授权农产品后 有效整合当地农业产业资源 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 [11][12] - 第二批授权遴选经严格审核 产品涵盖佛手瓜番薯乳鸽等日常食材及佛手瓜月饼泡菜等加工品 展现农业多元发展成果 [13][14][15] 评审机制 - 专家从资质合规性产品质量与认证品牌建设能力质量追溯体系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五大核心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18][19] - 评审过程包含企业代表介绍产品优势及现场问答交流 确保公平专业严谨 [17][19] 后续计划 - 评审组委会将汇总专家评分及意见 按程序报批后正式公布授权结果 [21] - 此次活动为优质农产品提供展示竞争平台 推动品牌影响力提升并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22][23]
加快推进实施“媒体+”行动,云浮云城区赴南方农村报社调研交流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11:06
加快推进实 施"媒体+"行 动,云浮云城区 赴南方农村报社 调研交流_南方 +_南方plus 7月31日,云浮 云城区副区长朱 格一行走进广东 省乡村振兴文化 服务产业园短视 频直播基地,围 绕"媒体+"助 力"百千万工 程",提升云城 区特色农产品品 牌知名度,高质 量推进云城 区"百千万工 程"建设等内 会上,云城区副 区长朱格就云城 区农业产业发展 情况做了详细介 绍,目前,云城 区正以番薯、南 药、花卉等特色 产业为抓手,全 力推动农产品 从"田间"到"餐 桌"的全链条升 级,但在品牌影 响力拓展、市场 渠道拓宽等方面 仍需更强助力, 希望借助南方农 村报等媒体资源 优势,构建"政 府引导+媒体赋 能+市场响应+社 会参与"的精密 协同网络, 为"百千万工 程"注入新动 能。 容,与南方农村 报社就深入实 施"媒体+"行动 进行探讨交流。 云浮云城区赴南方农村报社调研交流"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等内容。 南方农村报副总 经理张锦标表 示,南方农村报 深耕三农领域多 年,拥有覆盖报 纸、网站、短视 频、直播等多平 台的传播矩阵, 以及丰富的农产 品品牌策划、市 场对接经验,可 以在品牌故事深 度挖掘 ...
从作物迁徙看全球历史
人民日报· 2025-06-04 13:39
核心观点 - 作物迁徙作为跨地域交流的载体 揭示其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关联 为文明演进提供新视角 [2] - 作物景观是关键词 涵盖作物及其相关要素在特定时空的有机组合 展现文明联结 [2] - 作物研究超越传统线性叙事 通过块茎作物案例说明其在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中的角色 [3] - 作物迁徙促进种植技术、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的传播 推动文明交流与多元性 [3] - 全球史视野下作物迁徙嵌入人类历史进程 郁金香案例体现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 [3] - 非人类行动者如病菌、动物在作物迁徙中起独特作用 揭示人类与非人类的复杂依存关系 [3] - 通过小切口生动讲述大历史 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为世界史研究提供新范式 [4] 研究方法 - 以椰枣、万寿菊、郁金香等作物为案例 分析传播轨迹与适应过程 [2] - 涵盖从古代苏美尔至现代加利福尼亚的时空跨度 拆解深度交流历程 [2] - 采用特罗布里恩群岛山药、新几内亚番薯、亚马孙木薯等块茎作物案例 [3] - 通过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咖啡驼孢锈菌等非人类行动者案例 [3] - 以印度历史上大象的多重角色为案例 探讨社会文化意义 [3] 学术价值 - 为历史书写注入新活力 超越政治区域与历史分期的限制 [3] - 阐释作物迁徙的动力及意义 勾勒文明交流画卷 [4] - 提供跨学科研究视角 整合经济、社会、文化多重因素 [2][3]
明清稻米背后的经济学
齐鲁晚报· 2025-05-16 05:39
稻米种植技术差异 - 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普遍使用铁搭进行深耕,而非耕牛,主要由于农田面积较小且不规则,铁搭更适合局部翻土并节省养牛成本 [7][8] - 长江中游江西、湖南等地广泛使用耕牛,农业发展更为蓬勃,与江南地区形成技术对比 [7][8] - 铁搭深耕可加厚耕作层、改善粘重土壤性质,但江南稻作劳力投入更高,呈现"内卷"特征 [7][8] 稻米市场需求驱动 - 18世纪两广间长程稻米贸易繁荣,主因是富裕阶层对稻米口感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而非人口压力 [9] - 广东"平常之家"将自产稻米出售换取现金,转而消费更廉价的广西米,推动西江米粮贸易 [9]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富裕人口增加,促使中游地区大规模种植稻米并发展长途贸易 [10] 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 - 清政府鼓励稻米自由流通,通过低干预政策促进跨省贩运,康熙帝特别关注长江流域米价与运输阻挠问题 [11][12] - 常平仓制度通过价格战平抑米价,但因行政成本高昂,实际影响有限,反而为自由市场留出空间 [13] - 清朝吸取明朝教训,避免直接干预商人囤积行为,仅登记信息施压,维持市场运作 [12] 历史经济背景 - 北宋引进占城早熟稻,南宋迁都杭州后江西成为重要稻米产区,移秧、大型农具和耕牛普及 [6] - 明清时期华南农民以杂粮为主食,稻米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量受富裕阶层需求主导 [9][10] - 稻米贸易在"互通有无"和"养民"传统观念下发展,政府平衡市场调节与粮食安全责任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