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关节模组

搜索文档
6月机器人融资回暖!49起融资背后,资本正在悄悄转向这些赛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8 14:18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6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49起,环比5月43起上升14%,但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回升至53% [1] - 6月融资规模预估34亿-74亿元,较5月53亿-97亿元区间收窄,规模中枢下移 [1] - 亿元级融资缩减至5起(环比下降58.3%),千万级融资增至18起(占比36.7%),资本从"哑铃型"转向"金字塔型"分布 [1] - 早期投资占比达80%(种子/天使轮11起+A轮28起),中后期轮次呈现结构性调整:B轮5起持平,C轮3起环比增长200%,D轮及股权融资各1起 [2] 细分领域表现 - 服务机器人以12起融资领跑,其中人形/四足机器人占比66.7%,早期项目占91.7%(种子/天使轮5起+A轮6起),C轮1起显示头部企业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2][4] - 核心零部件领域11起融资,新型零部件占45.5%,传统"三大件"占36.4%,A轮7起(63.6%)为主流,B轮2起(18.2%)显示部分企业进入产品验证期 [2][17] - 工业机器人领域9起融资中仓储物流应用占比44.4%,医疗机器人8起中手术机器人占62.5% [2] - 人工智能领域6起融资中具身智能占5起,结合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显示"AI+机器人"融合创新成为资本新锚点 [2] 重点企业分析 银河通用机器人 - 完成11亿元新一轮融资,成立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国家开发银行等 [5] - 专注具身AGI机器人研发,已发布三大VLA大模型:GraspVLA(十亿级仿真数据预训练)、GroceryVLA(零售商业化端到端模型)、TrackVLA(产品级导航大模型) [7][8] -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在北京近十家门店常态化运营,新店部署时间缩短至1天,工业领域与博世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10]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获成都国资超亿元投资,成立一年累计融资近3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 [12] - 拥有30余项国际顶尖研发成果,视觉扩散架构模型R-DDPRM/R-DDIRM使算力需求降低、推理速度提升10倍 [14] - 推出25kg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负载5.5kg且续航8小时,已应用于文旅文创和能源工程领域 [14][16] 本末科技 - 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研发团队超150人 [18][19] - 构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覆盖泛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自主设计建成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 [21] - 在具身智能赛道推出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包括刑天、TITA等多款产品,实现"核心零部件+整机"双线战略 [21]
从供应链到应用场景“火力全开”
科技日报· 2025-06-27 02:59
行业概况 - 2024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整体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1] - 广东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5] - 珠三角地区已形成"1小时产业圈",催生出"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机器人谷"、"机器人湾"等产业集聚区 [3] 供应链与技术突破 - 本末科技探索直驱型精准动力技术,推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能量转化效率大幅提升且静音性更好 [2] - 本末科技构建"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双重研发体系,配备大型生产基地实现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奥比中光专注于机器人和AI视觉核心技术研究,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能3D视觉模组和智能解决方案 [3]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已延伸至焊接、装卸搬运等领域,如广州数控RB500重载机器人负载达500公斤 [5] - 深圳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上天入地下海",包括进厂作业、家庭清洁、咖啡调酒、船舶除锈等 [5] - 深圳岗厦北枢纽部署地铁智能安检机器人,具备行李识别、安全提醒及互动功能 [5] - 广东首批"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制造业、农业、林业等11个重点领域 [6] 产业发展建议 - 需加快建设中立性、公益性数据采集基地以降低数据生产成本 [6] - 建议建设智能机器人综合检测平台,完善关键部件及系统检验检测体系与标准 [6]
东莞机器人基地成初创企业“梦工厂”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6:25
公司发展 - 本末科技业务进入快速爆发期,直驱关节模组交付量预计突破千万台,主要供应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1]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预计增长至4亿元[1] - 自主设计并建成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半自动生产线,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具备竞争力[3] - 在具身智能赛道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产品累计交付量达数千台,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已形成从设计、打样、生产、检测、认证的全链条闭环能力[6] 产品与技术 - 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和多款轮足式机器人产品为核心技术展示[1] - 直驱关节模组为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头部企业[1] - 轮足机器人平台具备全球领先的开源技术[3] 产业生态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由李泽湘、高秉强、甘洁于2014年发起成立,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化运作"模式[3] - 基地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资源,搭建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3] - "共享工厂"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从原型机打样到量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和加速迭代[5][6] - 基地已孵化超14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6家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6] 区域布局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模式自2018年起从东莞扩展至宁波、常州、重庆、香港、深圳、广州[6] - 东莞松山湖基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供应链体系,实现低成本快速硬件迭代[5]
东阳光药拟零募资港股上市;本末科技完成数亿元融资丨东莞金融市场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5 17:34
金融要闻 - 东阳光药二次递表港交所,计划以"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融资,核心目标为整合两大医药资产,形成聚焦感染、慢病及肿瘤治疗的单一港股主体 [1] - 东阳光药2024年实现收入40.1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09亿元,毛利率76.11% [2] 融资动态 - 本末科技完成B轮及B+轮数亿元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电机柔性化设计与生产、提升直驱关节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和加速机器人产品迭代及多场景商业化 [3] - 本末科技研发团队超150人,轮足机器人累计交付数千台,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覆盖教育、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等场景 [3]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 东莞五家企业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东阳光药获中国专利金奖,南兴股份获中国专利银奖,众生药业、易事特、马可波罗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4] - 南兴装备已取得515项专利授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5项,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4] 上市公司动态 - 东莞控股子公司宏通公司清算退出东莞福民鸿泽一号股权投资基金,收回出资款及对应收益1000万元,不会对财务状况及日常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4] - 东莞控股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66亿元,归母净利润2.19亿元 [5] 环保与绿证交易 - 东实环境下属新东元公司完成首批绿证交易,成交数量19997个,对应清洁电力19997兆瓦时 [5] - 新东元公司累计申领绿证约91万个,已挂牌绿证约14万个,未来将深度参与碳交易、绿证、绿电等多元化市场 [6] 生物识别技术 - 熵基科技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被认定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得1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一体化智能终端和云端管理平台 [7] - 熵基科技多模态识别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园区等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8件(授权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 [7] 股东与股权变动 - 怡合达股东众慧达和众志达完成合计2998万股非交易过户,占公司总股本4.72%,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8] - 怡合达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6.20亿元,归母净利润1.22亿元 [8] 司法拍卖与业绩 - 正业科技股东楚联科技所持39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0.77%)将被司法拍卖,若完成过户,楚联科技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9] - 正业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下降6.27%,归母净利润-2.23亿元,连续第三年亏损,已终止光伏项目投资,回归工业检测智能装备制造主业 [10]
本末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40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B轮及B+轮融资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1] - 融资由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顺禧基金、联想之星联合跟投 [1] - 星辰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资金将用于电机柔性化设计和生产、提升直驱关节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加速机器人产品开发迭代与商业化落地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从事机器人本体及动力模组研发生产 [1] - 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 技术研发团队超过150人 [1] - 在东莞松山湖设立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开拓中心与直驱关节模组技术预研中心 [1] - 构建"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双重研发体系 配备大型生产基地实现全链条闭环能力 [1] 核心部件业务 - 推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 具有高精度、高功率密度、低噪音特性 [2] - 产品线覆盖泛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及健身娱乐等领域 实现核心零部件全栈自主可控 [2] - 自主设计建成十余条自动化及半自动生产线 满足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 [2] 机器人产品 - 打造全球领先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 已推出刑天、TITA、D1等多款产品 [4] - 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形态多样化探索 结合大模型积累场景数据 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 [4] - 加速运动控制算法优化与硬件设计 集中在巡检、短途配送、智能工业、智能园区等场景落地 [4]
本末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加速机器人与直驱技术产业化落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6 13:47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B轮及B+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由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顺禧基金、联想之星跟投,星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电机柔性化设计和生产、直驱关节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提升、机器人产品开发迭代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1] 技术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20年,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研发团队超150人,在东莞松山湖建立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开拓中心与直驱关节模组技术预研中心 [2] - 构建"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双重研发体系,具备设计、打样、生产、检测、认证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核心部件领域推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覆盖泛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及健身娱乐等领域,实现全栈自主可控 [2] - 自主设计建成十余条自动化/半自动生产线以应对市场需求爆发 [2] 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轮足机器人领域推出刑天、TITA、D1等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大模型积累场景数据,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 [4] - 聚焦巡检、短途配送、智能工业、智能园区等场景,推动机器人从功能实现到价值创造 [4] - 直驱关节模组已覆盖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电等数十品类,预计2025年交付量突破千万台 [6] - 轮足机器人累计交付数千台,出口全球50多国,成为全球出货量最高企业,覆盖教育、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等领域 [7] - 营收连续数年保持数倍增长,成为行业稀缺的"盈利型企业" [7] 行业定位与战略 - 以直驱技术为核心构建零部件到整机完整技术体系,结合大模型形成"运控-感知-决策-执行"技术闭环 [7] - 轮足机器人平台在灵活性、能效比上展现显著优势,推进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与产业价值 [7]
本末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加速机器人与直驱技术产业化落地
36氪· 2025-06-06 10:1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B轮及B+轮融资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由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 顺禧基金 联想之星联合跟投 星辰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电机柔性化设计和生产 直驱关节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提升 机器人产品开发迭代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1] 技术研发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 技术研发团队超过150人 在东莞松山湖设立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开拓中心与直驱关节模组技术预研中心 [2] - 构建"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双重研发体系 配备大型生产基地 形成设计 打样 生产 检测 认证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推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 具有高精度 高功率密度 低噪音等特性 覆盖泛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 医疗康复及健身娱乐等领域 [2] - 自主设计并建成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半自动生产线 满足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 [2] - 打造全球领先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 推出刑天 TITA D1等多款产品 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形态多样化探索 结合大模型积累场景数据 [4] - 加速轮足式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优化与硬件设计 提升环境适应能力 集中在巡检 短途配送 智能工业 智能园区等场景落地 [4] 商业化进展 - 与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厂商及智能家电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产品覆盖扫地机器人 智能洗地机 空气净化器等数十款品类 [6] - 预计2025年关节模组交付量将突破千万台 [6] - 推出柔性快速交付业务 服务全球数十万家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和高校团队 已累计服务近千家客户 [6] - 机器人本体累计交付量达数千台 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全球轮足机器人出货量最高企业 [6] - 营收连续数年保持数倍增长 成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稀缺的"盈利型企业" [7] 行业定位 - 以直驱技术为核心 构建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技术体系 结合大模型形成"运控-感知-决策-执行"技术闭环 [8] - 轮足式机器人平台在灵活性 能效比上展现显著优势 推进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与产业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