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募资端变化 - 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机构投资者数量达17110个,出资规模835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占全部投资者比例分别为22.93%和59.01% [1] - 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1]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前10%机构管理74%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基金有6只,总规模686.48亿元 [2] 投资方向与成效 - 截至2024年末投资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4.28% [2] - 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3.87%),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5678个(+8.86%),在投本金987.58亿元(+9.03%) [3] - 投资高新科技企业项目10899个(+5.71%),近3年年化增长率11.14%,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半导体、生物科技在投本金分别增长23.54%、13.21%、7.02% [3] - 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项目4893个(+2.11%),在投本金1109.97亿元(+0.96%) [3] 退出渠道与表现 - 2024年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近三年新高),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70.28%) [3]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合计退出1369个项目(+107.11%),金额338.36亿元(+81.25%) [4] - 公开市场退出项目331个(+89.14%),金额222.41亿元(+104.50%),其中境外上市退出金额22.14亿元(规模为2023年10.87倍) [4] - 化学制品、半导体行业平均退出回报倍数达2.22倍和2.00倍,高于市场均值 [4]
宝利投资 | 私募股权募投退全面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38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私募股权创投行业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关键作用 [1] - 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在募资、投资、退出环节取得显著进展,呈现回暖向好态势 [1] - 国家政策支持为行业营造良好环境,中长期资金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募资结构 [4] 募资结构优化 - 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机构投资者17110个,出资规模835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 [6] - 政府出资、引导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增16.74%,出资规模2381.06亿元 [6] - 引导基金投资者数量624个(同比+24.32%),出资规模909.47亿元(同比+14.11%) [6] - 全国社保基金新增认缴50亿元,合计认缴规模74亿元 [6] - 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出资66家,认缴金额5.99亿元(同比+6.45%),实缴4.31亿元(同比+3.11%) [7] 投资方向与成果 - 行业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导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8] - 投资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4.28%),占比46.36% [11] - 创业投资基金"投早"项目6029个(同比+9.74%),占比53.18% [11] - 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同比+3.87%),初创科技型企业5678个(同比+8.86%),在投本金987.58亿元(同比+9.03%) [11] - 投资高新科技企业10899个(同比+5.71%),占比53.40% [12] - 硬科技领域投资显著增长:航空航天与国防(项目数量+25.46%,本金+23.54%)、半导体(+12.17%,+13.21%)、生物科技(+6.46%,+7.02%) [12] - 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项目4893个(同比+2.11%),在投本金1109.97亿元(同比+0.96%) [12] 行业集中度与头部效应 - 前10%机构管理约74%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 [7] - 深圳辖区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创投基金6只,总规模686.48亿元 [7] 退出渠道与回报 - 2024年退出项目1954个(同比+96.42%),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同比+70.28%) [16]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退出1369个项目(同比+107.11%),金额338.36亿元(同比+81.25%) [16] - 公开市场退出331个项目(同比+89.14%),金额222.41亿元(同比+104.50%) [16] - 境外上市退出28个项目,金额22.14亿元(规模为2023年10.87倍) [16] - 硬科技领域保持高回报:化学制品退出回报倍数5.14倍,半导体3.01倍,生物科技2.59倍 [17] 未来展望 - 行业生态持续优化,有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
资本市场促进电力行业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中国电力报· 2025-05-20 09:36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发展耐心资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科技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电力行业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资本市场作为枢纽,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资源协同、激励约束、定价评估等保障 [1] 资本市场工具应用 - 债权融资方面,科创债券为电力行业提供低成本专项融资,如中国华电2024年9月发行15亿元5年期科创债券,利率2.24%,较AAA级企业债低16基点 [2] - 川投能源2025年3月发行5年期科创债券利率2.17%,较AAA级企业债低9基点,用于置换雅砻江水电股权增资 [2] - 知识产权证券化助力盘活无形资产,如中国电建2023年12月以32项专利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 [2] - 股权融资方面,私募基金支持初创企业如海辰储能2023年6月获45.75亿元C轮融资,2025年3月申请港交所上市 [2] - REITs盘活存量资产,如中国能建2025年1月发行12.61亿元权益型REITs,期限18年,利率2.43%,支持广西水电项目 [2] 资本市场机制优化 - 股权激励机制方面,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实行差异化员工持股,青岛云路通过"专利许可+技术入股"与ABB合资 [3] - 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如国家电投产融控股置入核电资产,远达环保收购五凌电力100%股权及长洲水电64.93%股权 [3] - 中核苏阀2025年1月收购西安中核核仪器98.88%股份,增强核辐射监测领域能力 [3] - 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显著,2024-2025年Q1新能源类A股新增14家上市公司,平均风险溢价1.57倍,高于整体1.45倍 [3] 全生命周期服务 - 科技创新初期,私募基金和耐心资本满足初创企业"轻资产、长周期、高风险"需求 [5] - 中期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成果转化基金对接产业链需求 [5] - 后期强化知识产权定价估值,科创债券提供期限适配、成本保障的融资支持 [5] 全链条产业创新支持 - 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并购重组和REITs推动火电、水电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 [6] -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上市融资和科创债券支持工业控制芯片、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补链 [6] - 未来产业培育方面,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等引导资源向可控核聚变、钙钛矿光伏聚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