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黄埔金融服务新政策出台,最高2000万元力促创投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20:14
政策支持 -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资金补贴、知识产权聚焦、产品服务创新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1] - 对金融机构最高支持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单个企业最高扶持50万元,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 [1] - 对新设持牌金融机构总部、专业子公司、市级以上分支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0万元、1500万元、300万元和150万元开办费支持 [2] - 对符合条件的持牌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营收增长支持 [2] - 对风投机构投资非上市企业给予累计最高2000万元补贴,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每投资1家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4] 知识产权金融 - 新政策聚焦知识产权,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痛点 [5]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按实际融资利息最高50%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 [6] -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主体按发行金额最高1%给予最高150万元扶持,融资企业按实际成本最高200万元扶持 [6] - 知识产权保险按保费最高50%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 [6] -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保险中心参保企业377家次,总保额超8亿元,累计发放保险补贴近3100万元 [6] - 截至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超152亿元,累计发放补贴约1.74亿元,惠及企业1132家次 [7] 金融服务创新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对国家级金融创新试点及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单项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8] - 支持设立S基金,鼓励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发展 [8] - 创设"融资汇""融智汇""创享汇""绿金汇"和"资管汇"五大活动品牌,开展常态化产融对接 [8] - 建设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00亿元,占比约30%,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近900亿元 [3] 企业培育 - 形成"种子层-青苗层-金穗层"拟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苗圃企业累计近400家 [9][10] - 辅导备案企业12家,在审企业12家 [10]
广州开发区强化资本支持,100%容亏率刷新国资基金“天花板”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56
广州开发区金融政策创新 - 广州开发区出台《若干措施》,构建"12345"现代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1]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30%资金用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投 [3] - 首次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容错率,产业直投容亏率30%,按投资生命周期考核 [3][4] 国资基金容错机制趋势 - 2024年以来深圳、武汉等9地调整容亏率政策,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等4地允许100%容亏,其他地区多在50%-80%区间 [4][5] - 风险准备金机制规定:超出亏损部分用准备金及管理机构奖励资金弥补,种子/天使直投按年度收益5%提取专项准备金 [4] 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超152亿元,补贴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5%,专精特新企业可低至1% [8][11] - 累计发行5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60+企业融资11.39亿元,单企最高可获4500万元额度 [11] - 全国最大知识产权保险资金池覆盖377家企业,总保额8.06亿元,保险补贴累计3091万元 [12] 产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二,拥有88家上市公司,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 [1]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值623.6亿元(+8.7%),集成电路产值增长17.1%,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951亿元 [13] - 小鹏汽车通过知识产权保险成功应对欧洲专利诉讼,法律费用获保险公司赔付 [12] 招商引资模式转型 - 取代传统税费补贴招商,通过耐心资本培育硬科技赛道,重点布局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 [7] - 对新设金融机构总部最高给予2000万元开办费支持,风投机构投资科技企业单项目最高补贴100万元 [8]
“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第十年发布 苏州片区全国排名首进前十
苏州日报· 2025-07-19 07:58
自贸区制度创新排名与成果 - 苏州自贸片区在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位列全国第十,排名较上年提升3位,并居第五批获批自贸区首位[1] - 全国57个片区参与评估,苏州在金融创新指数细分维度排名第六[1] - 累计形成240项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全国复制推广,59项全省复制推广[1] 高水平开放与产业布局 - 建成全国首个跨省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推出"企业出海一件事"服务模式实现境外投资业务高效集成办理[2] - 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落地江苏省首个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2] -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形成30余项创新举措(含6项全国首创),获评电子信息与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 金融创新与科技融合 - 国家外汇管理局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全面落地,包括QDLP对外投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3] - 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批QFLP委托登记权[3] - 设立全省首家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落地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及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障险"园研保"[3] 营商环境优化 - 首店"一件事"服务模式使公司设立和许可办理效率分别提升50%和30%以上[4] - 累计上线9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发布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规范》[4]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予"SZO"代码,使苏州成为国际航线始发地和目的地[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有序推进 创新活力持续凸显 48条经验全国推广
中国发展网· 2025-07-18 14:5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年来形成重要改革创新成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资源和引领示范作用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推广深圳48条经验举措,要求各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7] - 深圳推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细胞和基因等全国首创性经济特区法规,填补立法空白 [5] 经济发展数据 - 深圳GDP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8]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3]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链上企业超1900家 [3] - 拓展无人机外卖、观光直升机、治安巡逻等应用场景,加速打造"天空之城" [3]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4][8] - 境内外上市公司5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4] - 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8] 金融创新与开放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55家跨国公司参与 [4] - 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规模225亿元,惠及企业1535家 [4]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16.5% [8] 制度创新成果 - 全国首推个人破产法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及"深破茧"办理平台 [5] - 歇业制度、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原创性成果被国家层面吸收借鉴 [6] - 人才总量超70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8]
贵州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四库”平台“ 一站式枢纽”精准服务 挖掘优质实体企业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贵州资本市场政策与行动 - 新"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及沪深北交易所修订配套规则加速"1+N"政策体系落地 [3] - 贵州省2025年初出台《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沪深北交易所贵州基地作用 [3] - 贵州证监局推动建立"股债基期"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市场化融资主体 [3] 资本市场融资数据 - 2024年贵州市场主体实现直接融资867.38亿元同比增长20% [4] - 4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可转债融资43.09亿元31家发行人发行公司债465.23亿元同比增长近40% [4] - 59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6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2100余亿元 [4] 金融工具创新应用 - 中伟股份拟构建贵州首个"A+H"双上市平台募资用于全球扩张及新能源研发 [5] - 贵州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深交所无异议函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创省内新低 [5] - 贵州获批首个生猪期货交割库鸡蛋期货交割库申报取得进展"保险+期货"项目覆盖70万吨现货 [5] 四库平台建设 - 贵州资本市场服务"四库"平台7月10日上线包含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债券期货四大服务库 [6][7] - 首批64家入库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 [7] - 平台整合政府交易所金融机构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6][7] 服务联盟成立 - 贵州资本市场服务联盟首批21家成员含上市公司银行券商期货等机构 [8] - 联盟将提供公益性专业服务与政府部门监管单位实体企业共建"生态圈" [8] - 华创证券开源证券工商银行等首批成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9] 产业升级措施 - 贵州建设新能源电池算力保障等"六大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聚合效应 [9] - 调整方向包括培育"硬科技"后备资源支持并购重组运用多元金融工具 [10] - 金融机构累计在黔投资超50亿元重点布局新能源生态文旅"东数西算"领域 [10][11]
专题 | 发挥多层次债券市场功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41
深交所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举措 - 截至2025年3月末深交所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3.67万亿元占债券发行总规模36%其中公司债券2.29万亿元ABS 1.37万亿元REITs 81亿元 [1] - 民营企业债券期限以3年期和5年期为主债项评级以AA+和AAA为主发行人分布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10余个行业 [1] - 深交所推出科技创新债券绿色债券低碳转型债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等专项品种截至2025年3月末发行"五篇大文章"领域债券1.31万亿元 [2] 产品创新与融资渠道 - 深交所推出纾困债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融资规模占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总规模比重超四成其中纾困债发行规模234亿元股债结合产品发行规模0.56万亿元 [3] - 首创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模式累计发行323亿元惠及2100家科技创新企业盘活7000余项知识产权占全市场发行规模八成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约2000家平均每家融资1400万元 [4] - 首推供应链证券化融资模式核心企业供应链应付账款ABS近0.80万亿元覆盖地产建筑汽车制造等10余个行业帮助数万家供应链企业加快资金回笼 [4] REITs市场发展 - 试点5年以来深交所已上市REITs产品22只募集资金578亿元涵盖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等资产类型支持首单农贸市场华威顺丰仓储物流项目发行REITs产品受理首单数据中心REITs润泽 [5][6] - 积极探索Pre-REITs私募REITs公募REITs多层次市场建设为民营企业项目提供全链条融资服务 [6] 增信支持体系 - 截至2025年3月末深交所累计发行具有增信担保措施的民营企业债券0.64万亿元推出信用保护工具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累计达成合约交易177笔凭证项目22单名义本金合计174亿元撬动民营企业融资约234亿元 [7] - 构建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引入地方金融机构构建"全国+地方"双层增信支持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全国首单海洋领域民营科技创新债券 [8] 二级市场建设 - 联合中国结算推出受信用保护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支持信用债ETF产品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 [9] - 修订债券做市指南放低民营企业债券基准做市券准入门槛15家证券公司成为深交所债券做市商做市券余额累计达155亿元 [9] - 暂免收取债券和ABS的流量费交易经手费配合中国结算暂免收取民营企业债券的证券登记费派息兑付手续费赎回回售手续费 [9] 民营企业融资难点 - 部分民营企业资质较弱评级不高资产抵押规模有限公开市场发债难度大个别民企存在虚假陈述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 [10] - 债券市场投资者偏好优质央国企券民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风险事件导致发行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10] - 部分增信机构对民企支持意愿较弱通过市场化方式常态推进增信支持难度较大 [11] 未来支持方向 - 加快构建"接力棒"式债券产品体系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专项债券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行REITs [12] - 分类施策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鼓励优质发行人通过权益出资供应链金融等形式支持上下游民营企业 [13] - 强化一二级市场协同发展优化发行注册流程推动更多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 [14] - 培育中介机构勤勉尽责的执业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培训宣传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债务结构健全债券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 [15]
全球无形资产突破80万亿美元 证券化成“轻资产”融资新蓝海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19:55
全球无形资产价值与证券化趋势 - 全球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2024年攀升至80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自1996年以来增长13倍 [1][2] - 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证券化成为盘活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关键工具,有效赋能科创及数据产业升级 [1] - 无形资产证券化通过拆分和打包未来收益权,解决估值和流动性问题,为轻资产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 [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美国MBS和ABS发行金额分别为15950亿美元和3880亿美元,其中Other ABS(含知识产权证券化)占比22%,达865.9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总规模1.98万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占比0.5%,规模98.06亿元,数据资产证券化仍处起步阶段 [3] - 开鑫科技"鑫欣数据ABS"成为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标志中国数字金融创新突破 [3] 政策支持与行业推动 - 中国政策层面从税收优惠到专项基金扶持,降低企业参与门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支持融资模式创新 [4]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推动数据资源入表,证监会支持科技企业利用新型资产开展证券化 [4] -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突出,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和统一数据资产登记规则,澳门培育跨境资产证券化空间 [4] 开鑫科技的行业实践 - 公司成功发行23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包括全国首单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ABS,补贴后融资成本最低降至0.7% [5] - 推动全国首例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鑫欣数据ABS",并完成50余个数据产品登记和资产入表案例 [5] - 与深交所科交中心合作共建知识产权估值模型,与MOX澳交所推出跨境投融资风险管理平台 [5]
深圳亮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招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前海将优化外国人才服务、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1] - 河套将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应用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等新机制 [1] -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海将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1] - 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 [1] - 河套将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 [1] - 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推动注册流程简化、注册时间缩短 [1]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前海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2] - 巩固提升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2] - 河套将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2] - 积极探索"一区两园"在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双向互利合作模式 [2]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 前海将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2] - 河套将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2]
资本市场丨完善资本市场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17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5] - 资本市场通过多层次体系、注册制改革、科技创新债券等机制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6] -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制度弹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6][7] 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50%,专利持有量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以上 [7] - 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从10年前的12%升至27% [7] - 截至2024年末,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90万亿元,居全球资本市场第二位 [7] 资本市场结构优化方向 - 需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构建全链条、多层次、差异化生态体系 [10][12] - 提高上市包容度,优化IPO审核流程,扩大北交所、创业板服务覆盖面 [10] - 完善股权市场转板制度,畅通"区域性市场—新三板—交易所市场"晋升通道 [10] - 丰富科创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构建立体化融资渠道 [10]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支持科技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 [11] - 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构建无形资产评估交易体系 [11] - 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限制,简化流程,考虑差异化税收待遇 [11] - 开发长期投资工具如REITs、ESG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11] 配套机制与制度建设 - 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强化信息披露 [11] - 完善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服务体系,利用AI优化股权定价和风险评估 [11] - 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市标准,增加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指标 [11] - 培育长期资本生态,解决资本期限错配问题 [12] 国际化与全球资源配置 - 提升市场包容性和开放度,吸引国内外优质科技企业和投资者 [13] - 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推动跨境投资、并购重组 [13] - 深化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13] - 完善并购重组制度体系,推动科技企业资源整合 [13]
深圳加速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批改革措施将在前海河套率先落地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0 17:4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1] - 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海、河套等重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1] - 一批改革措施将在前海、河套率先落地[1] 前海改革举措 - 前海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48条经验举措中有17项率先实施[2] - 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2] - 前海将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2] - 前海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造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策源地[2] - 前海将为香港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2] - 前海将优化科技攻关组织模式,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去行政化、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2] - 前海将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2] - 前海将推动扩大增值电信开放,吸引外资企业落地全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及应用商店[3] - 前海将拓展文创数字贸易,搭建游戏出海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发行渠道[3] 河套改革举措 - 河套将推动实施国家级科技金融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4] - 河套将组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4] - 河套将继续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探索"一区两园"双向互利合作模式[4] - 河套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为港澳专业人士在河套就业执业提供便利[4] - 河套将深化以深圳数据交易所为牵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据产权、定价、流通等机制[4] - 河套将打造数据要素流通发展示范区[4] - 皇岗口岸重建后通关模式将改为"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时间从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左右[4] - 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已进入收官冲刺阶段,联检大楼预计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