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债券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信用观察(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出口拉动经济向好,工业产品价格探底
联合资信· 2025-08-03 15:52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达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速放缓至5.2%[8]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汽车制造(+11.3%)和电子设备行业表现突出[11][12]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2.8%,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11.2%)拖累整体增长[20][21] 价格与就业 - 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微升0.4%,显示消费修复仍不稳固[32] - PPI同比下跌2.8%,创2023年8月以来新低,受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影响[33]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失业保险支出同比增长27%[40][42]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财政支出增长3.4%,中央加杠杆意图明显[46] -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LPR下调10BP至3.0%[53][65] - 社融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54] 外贸与消费 - 出口总额增长7.2%,"抢出口"效应推动贸易差额维持高位[29][30] - 社零总额增长5.0%,政策推动耐用消费品增长但6月效应减弱[25][26]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30%,带动汽车制造增加值增长11.3%[11][12] 政策环境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已发行科创债约6000亿元[55][77] - 中美达成关税互减共识,暂停24%的关税90天[79]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优化资本市场功能[84]
科技金融加速重构“制度—资本—技术”关系
金融时报· 2025-07-21 10:45
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我国科技金融已形成以政府部门为引领、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核心、其他主体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1] - 科技金融将在重构"制度—资本—技术"关系中发挥关键加速器作用 [1] - 需通过战略协同、资本赋能、技术支撑推动政策、金融、科技融合 [1] 新阶段特点 - 科技金融从金融工具上升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战略 [2] - 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027年目标为科技金融体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求更适应 [2] - 金融变革加速向高效率、长周期、全周期、多元化服务转变 [3] - 2024年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50%、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55.7% [3] - 政策导向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技术发展影响 - 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53.3% [4] - 科技金融服务需从技术要素适配升级为创新生态赋能 [4] - 需构建全场景综合服务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 [4] 中国特色体系构建 - 政策层面将建立颠覆性技术预警机制和"非共识技术创新基金" [5] - 推动国际合作参与6G、自动驾驶等国际标准制定 [5] - 金融层面建立复合评估模型纳入专利质量、ESG等授信标准 [6] - 设计"技术特性+场景需求"组合型产品提供全周期服务 [6] - 科技层面推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资源整合 [7] - 探索覆盖基础研究到规模量产的整体融资体系 [7]
新闻解读20250507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金融、科技、房地产、军工等行业,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货币政策及市场反应**:央行推出十个政策支持经济和金融恢复,降准0.5%在意料之中,降息0.1%是亮点;政策发布后市场早盘冲高后回落,下午两点半神秘力量拉升最终翻红;政策目的是维稳市场而非逆势拉升[1][2][3] - **市场结构性偏好**:政策从结构性上偏向科技赛道,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充足,证监增加科创板上市包容度,金管局有科创债券新安排;未来市场机会或出现在新兴产业和科技赛道,而非传统赛道[3][4] - **房地产政策导向**:政策支持房地产,但目的是维稳而非进一步抬升,如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信贷资源支持等[4] - **中美高层会谈**:中美将在瑞士进行高层会谈,但短期难以让两国市场摆脱纠结状态,因两国实力相当且美国资产略有恢复,紧迫度不强[5][6] - **宏观经济形势**:中美五月份可能都是压力期,美国市场经历修复后或面临休整期;第三方国家可能借中美贸易战获利,如印度、日本市场[7] - **军工板块表现**:巴基斯坦宣布打下印度飞机消息使军工板块兴奋,因巴基斯坦军工主要由中国供给,若中国相关系统在实战中占优会令人兴奋,军工板块今日一飞冲天[8] - **市场机会判断**:五月份市场机会不多,应伺机等待,科技板块有明星产品出现时是值得抓的波段性机会[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巴基斯坦宣布打下六架印度飞机消息未得到印度方面信源证实,仅来自巴基斯坦[8]
“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需要金融发力支持 江苏省金融学会举办“锚定‘四个着力点’ 金融赋能经济大省挑大梁”专题座谈会
金融时报· 2025-07-14 14:09
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实践路径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四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1] - 江苏省金融学会举办专题座谈会,研讨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 - 金融支持科创需从政策保障、运营机制、融资模式、产品体系、市场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培育耐心资本 [2] - 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大中型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科创债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四大领域将快速发展 [2] - 政策的风险容忍度将成为金融支持科创的关键 [2] 充实中长期资本的六个"耐心" - 完善"耐心"政策,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 [3] - 构建"耐心"机制,打造激励相容和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 [3] - 探索"耐心"模式,鼓励银行推进AIC股权投资项目和投贷联动创新试点 [3] - 创新"耐心"产品,设计与耐心资本相关的金融产品 [3] - 塑造"耐心"生态,优化金融市场环境 [3] - 培育"耐心"人才,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3] 优化股权投资机制的建议 - 江苏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应弃用业绩对赌的回购条款,与创新企业家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协议 [4] - 重点培育头部基金,整合长三角资源吸引社会资本 [4] - 对触发回购条款的项目,应以保护创新要素为原则支持企业家资源重整 [4] 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 资本市场相较于银行间接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与市场重组方面发挥更关键作用 [4] - 中国股权融资规模和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优化融资结构对释放新质生产力潜力至关重要 [4] 江苏资本市场发展的具体建议 - 培育科创成长层股票,打造产业整合平台助力硬科技企业 [5] - 引导省内上市公司通过上下游整合、跨区域并购实现高效资产重组 [5] - 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优势,为省内企业开辟跨境融资与重组通道 [5] 企业全球化布局与金融支持 - 企业出海面临全球司库问题,需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和管理现金流 [5] -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提高产品服务便利化程度,提供全流程交易服务 [5] 江苏金融系统的四大发力方向 -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强化金融"精准滴灌"和"全周期服务" [6] - 围绕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布局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前沿赛道 [6] -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 [6] - 围绕共同富裕,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民生重点领域金融保障 [6]
科技金融投早投小要攥指成拳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 [1] -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投早投小",需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和银行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难题 [1]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提出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工具,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 [1] 股权投资机构的作用与优化 - 股权投资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需提升服务能力与意愿 [2] - 债券市场将建立"科技板",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发行机会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其长期投资耐心,同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畅通退出渠道 [2] 银行信贷的创新模式 - 银行信贷探索"贷早、贷小"路径,采用"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根据链主或投资机构的孵化情况提供跟贷 [3] -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虽具不确定性,但银行可通过供应链切入缓解风险,实现早期信贷支持 [3] - 需解决风险分担问题,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 [3] 科技保险与风险分担 - 科技保险需创新产品与服务,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 探索共保体方式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3]
全国首单!青岛农商银行成功落地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柜台交易
齐鲁晚报· 2025-07-02 10:18
业务创新 - 青岛农商银行完成全国首单上海清算所托管科创债券质押再贷款交易,质押科创债券1亿元,这是科创债应用场景的重大创新[1] - 该业务突破了科创债仅作为投融资工具的传统局限,将其拓展为质押融资标的,丰富了科创债的应用场景[1] - 公司实现了科创债券发行、投资、质押的全链条覆盖,构建了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人民银行及普惠金融协同联动的投融资加速循环体系[2] 政策响应 - 公司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1] -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将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视为重要使命,不断深耕科创金融领域[3] - 6月23日公司成功簿记发行全省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展现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2] 竞争优势 - 公司是山东省唯一同时拥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资格、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质的地方法人银行[2] - 公司具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牌照及普通类衍生产品业务资格[2] - 依托"金融市场全牌照"优势,公司构建了专业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矩阵[2] 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以国家科创债政策为指引,在人民银行青岛分行指导下,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决策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3] - 公司将持续挖掘科创债创新应用场景,提升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精准度与有效性[3] - 公司致力于为推动青岛乃至全国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与力量[3]
政策高频 | 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4 22:17
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工程机械行业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合行业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优势互补[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自贸离岸债等,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4][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支持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6][7] -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8][9] - 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提出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0][11]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能级、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12][1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支持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优化外资营商环境[7][13]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等六方面38条举措[14][15] 行业与市场发展 - 工程机械行业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转型升级[3] - 上海将发展离岸贸易金融、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5][13] - 资本市场将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环节,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构建开放包容的生态[9] - 外汇市场将加强"智慧外管"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11]
“十五五”系列专题一:“十五五”前瞻:迈向2035的关键“五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4 18:14
五年规划概述 - 五年规划是我国重要中长期计划,由“三级四类”构成,实施依赖三类机制,“十一五”起引入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相关指标涉及多领域且完成度较高[1][2][10][16][43] “十五五”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五年,规划与高质量发展、关键改革和绿色转型深度绑定[22][43] - 2035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十五五”阶段经济总量或需年均增长4%左右[3][22][25][43] - 2029年要完成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等“碳达峰”目标[3][22][24][43] “十五五”关注领域与进展 - 国家发改委分两批发布“十五五”研究课题,涵盖宏观和民生问题[3][34][44] - 各部委和多地积极推进“十五五”规划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座谈等[3][35][38][40] “十五五”规划时间节点 - 预计2025年10月左右中央制定形成《纲要建议》,2026年3月左右规划纲要发布[4][40][44] 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 - 李强总理强调工程机械行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5] - 潘功胜行长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呼吁完善全球金融治理[49][50] - 李云泽局长表示将推进金融开放试点,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52]
政策高频 | 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4 17:53
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工程机械行业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平台 [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自贸离岸债等,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支持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6][7] 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创新 -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等 [8][9] - 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强调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建立外汇管理政策评估机制,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0][1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能级、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12][13]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合作 [14][15]
陆家嘴论坛,货币政策对内搞活市场,对外加快开放
华泰证券· 2025-06-19 17:39
政策发布 - 2025年6月18日,2025年陆家嘴论坛开幕,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8项金融开放措施[1] 货币政策立场 - 货币政策对内或以结构性政策为主,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有限,预计下半年小幅降准50个基点、降息10个基点[2] 对内政策目标 - 搞活金融市场,助力创新,开展多项试点及改革,支持科技创新,设立金融基础设施防范风险[4] 对外政策目标 - 支持企业出海、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全球战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5] 风险提示 - 国内金融开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金融市场超预期波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