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早

搜索文档
券商加注私募子公司 发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48
中银证券增资私募子公司 - 中银证券拟以货币方式出资14亿元向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增资 注册资本将从6亿元增至20亿元 [1] - 中银国际投资2024年营收2300 91万元 净利润935 53万元 2024年一季度营收621 22万元 净利润137 85万元 [1]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中银国际投资资产总额为9 15亿元 [1] 券商私募子公司行业动态 - 券商持续加码私募子公司布局 通过增资等方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例如南京证券拟投入不超过10亿元定增募集资金增加对私募子公司和另类子公司的投入 [1] - 2024年上半年券商私募子公司担任GP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合计超640亿元 [2] - 多家券商积极申请设立私募子公司 如申港证券7月15日获证监会核准设立私募子公司 [2] 私募子公司业务特点与战略方向 - 中银国际投资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包括医疗健康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领域 [3] - 国联通宝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系统性研究为基础 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 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3] - 券商私募子公司积极践行"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理念 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2] 行业专家观点 - 券商布局私募子公司有助于实现从传统服务商向"投资+投行"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并与投行 资管等业务形成协同 [2] - 券商应提升投研能力 发挥专业优势 推动资本与产业良性互动 同时可与地方国资 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基金 [3] - 私募子公司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和重点行业 [2]
券商加注私募子公司发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40
中银证券增资私募子公司 - 中银证券拟以货币方式出资14亿元向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增资 将后者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20亿元 [1] - 中银国际投资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00 91万元 净利润935 53万元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21 22万元 净利润137 85万元 [1]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中银国际投资资产总额为9 15亿元 [1] - 增资旨在增强子公司资本实力 优化业务布局 提升综合竞争力 [1] 券商私募子公司行业动态 - 券商加速布局私募子公司 通过增资等方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如南京证券拟投入不超过10亿元增加对私募子公司和另类子公司的投入 [1] - 2024年上半年券商私募子公司担任GP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合计超640亿元 [2] - 申港证券于7月15日获证监会核准设立私募子公司 [2] 券商私募子公司业务特点 - 中银国际投资重点布局医疗健康 先进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国联通宝资本以系统性研究为基础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 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3] - 券商私募子公司积极践行"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理念 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2] 行业专家观点 - 券商布局私募子公司有助于实现向"投资+投行"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拓宽利润增长空间 [2] - 券商私募子公司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和重点行业 [2] - 未来券商应提升投研能力 推动资本与产业良性互动 并加强与地方国资 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基金 [3]
“拨”改“投”浇灌科创森林!210多家鲁企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
齐鲁晚报网· 2025-08-10 07:53
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政策 - 山东省财政厅改变传统奖补方式,通过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链前端,带动创新资源向科技企业集聚,已惠及210多家企业,投入超29亿元 [2] - 2023年10月出台《山东省省级财政科技股权投资项目改革工作方案》,重点支持成长性、创新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由山东财金集团所属财金资本公司负责运营 [3] - 财政股权投资注重企业成长性而非短期收益,投资期限一般为3-5年,最长可延至10年,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3] 投资原则与重点领域 - 按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原则,重点投向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5] - 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获得2500万元财政股权投资,用于年产100条数字化智能医用手套生产线建设,预计达行业领先水平 [5] 差异化投资模式 - 对早期企业采用"先投后股"模式,如山东脉和增材制造获500万元先行补助,后转为股权投资,2024年销售收入达4804万元,较2023年翻番 [6] - 对技术产业化企业采用"拨投结合"模式,如淄博益君农业获1000万元(500万元补助+500万元股权),用于金针菇新质技术创新项目 [6][7] - 对成熟企业采用"股权直投"模式,如液流储能科技获2500万元直投资金,促成新型电堆研发 [9] 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 财政投资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和议价能力,如青岛逢时科技获3000万元投资后进入上市筹备阶段,信用评级提高 [10] - 烟台万隆公司获2500万元财政投资后优化股权结构,"投贷联动"机制撬动银行1:1贷款额度 [12] - 山东北成环境工程通过2000万元财政投资带动银行授信2000万元及后续订单,总撬动资金达1亿元 [12] - 截至2024年7月,财金资本公司通过财政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跟投9.23亿元,吸引金融授信62.36亿元 [12] 典型案例 -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获1500万元省级财政股权投资,带动后续联想之星和济高财金投资 [2] - 液流储能科技在融资空档期获2500万元直投资金,加速核心技术转化 [9]
【重磅发布】来觅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PE/VC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7-18 06:30
PE/VC市场募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设私募股权、创投基金3050支,同比增加5.8%,认缴规模8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2% [2] - 中基协备案基金1728支,同比减少3.2%,备案规模1120.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2%,降幅明显收窄 [2] - 浙江、江苏、广东为第一梯队,新设基金均在410支以上,省市集中度小幅提升 [2] - 小规模基金占比触底回升,认缴规模1亿以下基金1926支,同比增加94支,规模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 [2] - 国资效应凸显,10亿以上基金中国资背景LP出资占比超90% [2] - 新设基金平均单笔认缴规模2.95亿元,同比增长11.7%,反映机构募资信心提升 [12][13] 政府引导基金与创新融资工具 - 2025年上半年省市合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超40支,呈现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趋势 [3][25] - 政府引导基金返投比例降低至0.4-0.6倍,容错机制完善,允许单项目最高100%亏损 [25] - 科创债成为募资新解法,近30家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3][26] - S基金市场加速规范化发展,上海份额转让平台成交121笔,总额252.4亿元 [3][27] PE/VC市场投资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案例4523起,同比下降2.6%,融资金额1523.6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收窄 [3][29][30] - 早期投资占比68.3%,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行业融资案例占比63.5% [3][36] - 人工智能融资案例662起,同比增加34.6%,融资金额377.2亿元,同比减少4.9% [3] - 专精特新企业获投活跃,65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投,占比15.6% [3][41][42] 行业细分投资动态 - 信息技术行业融资762起,IT服务和应用软件为主要构成,AI大模型热度降温 [49][51] - 电子行业融资773起,半导体领域占比72.2%,芯片设计最受资本关注 [55][56] - 医药健康融资618起,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为主要投向,创新药械受青睐 [63][64] - 绿色投资持续获政策支持,融资案例901起,江苏、广东等地热度较高 [43][44] 市场参与主体特征 - 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机构2579家,同比增长6.7%,投资头部化趋势明显 [45][46] -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占比37.2%,平均每家82.2件专利,单笔融资超4800万元 [39][40] - 深创投、元木控股等机构投资活跃,重点布局信息技术、电子、医药健康等领域 [47]
券商期望携手头部创投深度参与“硬科技”企业早期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7-16 02:31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改革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要求投资机构在发行人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旨在引导长期资本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1][2] - 过去6年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企业中,多数投资机构在IPO申报前一年内突击入股,仅少数符合新规要求,如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在康希诺IPO前3年入股并持股超3%[2][3] - 新规下头部券商凭借投行与股权投资协同能力更易受益,中小券商因业务协同难度大且风险偏好低,发展红利有限[4][5][6] 券商股权投资业务机遇 - 券商系投资机构在20家样本企业中仅3例参与,均采用"投资+投行"模式,如海通创新在迈威生物、智翔金泰股改时入股并担任保荐机构[4][5] - 券商需具备四大核心能力:大投行或大型私募子公司、内部协同机制、风险承受力及产业研究能力,头部券商可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抢占先机[5][6] - 股权投资高风险属性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研发周期长、盈利滞后)特性叠加,考验券商资金实力与风控能力[6] 券商与外部机构合作策略 - 券商倾向与头部创投、产业资本合作,共建生态圈层,如国泰海通建议与地方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共享信息以触达早期项目[7] - 借助外部机构产业研究能力可精准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如华南券商建议绑定上市公司产业链资源筛选标的[7] - 国联民生、国金证券等提出与产业投资基金或PE/VC战略合作,共享项目资源与估值数据,构建生态化服务链[7]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募资端变化 - 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机构投资者数量达17110个,出资规模8358.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占全部投资者比例分别为22.93%和59.01% [1] - 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1]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前10%机构管理74%私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基金有6只,总规模686.48亿元 [2] 投资方向与成效 - 截至2024年末投资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4.28% [2] - 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3.87%),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5678个(+8.86%),在投本金987.58亿元(+9.03%) [3] - 投资高新科技企业项目10899个(+5.71%),近3年年化增长率11.14%,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半导体、生物科技在投本金分别增长23.54%、13.21%、7.02% [3] - 投向深圳"20+8"产业集群项目4893个(+2.11%),在投本金1109.97亿元(+0.96%) [3] 退出渠道与表现 - 2024年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近三年新高),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70.28%) [3]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合计退出1369个项目(+107.11%),金额338.36亿元(+81.25%) [4] - 公开市场退出项目331个(+89.14%),金额222.41亿元(+104.50%),其中境外上市退出金额22.14亿元(规模为2023年10.87倍) [4] - 化学制品、半导体行业平均退出回报倍数达2.22倍和2.00倍,高于市场均值 [4]
股权投资扩容后深圳首支AIC试点基金设立 农行深圳分行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46
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AIC基金设立 - 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AIC基金规模20亿元,是深圳市首支AIC试点基金,也是深圳市和农银系统内规模最大的AIC试点基金之一 [3] - 基金将围绕深圳"20+8"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展股权投资,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3] - 基金储备项目超30个,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 [4] 农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服务 - 农行深圳分行已服务1.2万户科创企业,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超1100亿元,上半年增量超300亿元 [3] - 公司组建产行业小组,制定产行业图谱,针对性创设产品和配置资源,支持产行业强链稳链补链 [4] - 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团队,推动集团内科创基金落地深圳,创新运用"新兴产业赋能贷"等产品 [7]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 - 公司打造科技金融"投、贷、债、服"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包括"创新积分贷""科捷贷"等信贷产品矩阵 [7] - 公司推出"科担e贷"产品,以"银行+担保"模式提升中小型科创企业融资获得感 [7] - 公司落地"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业务,提供更高金额、更长期限、更灵活定价的授信 [7] 科创生态建设 - 公司联合80余家机构组建融智联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8] - 融智联盟提供上市培育、产业赋能、股权激励等全流程服务,丰富"融资+融智"生态环境 [8] - 公司在科创企业集聚区域的5家一级支行增设科技金融部一级部,延伸服务触角 [9] 深圳科创产业发展 -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多年超过40% [4] - 农行深圳分行与深圳市重点科创企业合作覆盖率达80% [9]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9
募资端变化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 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 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3] - 机构投资者实现"双提升" 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机构投资者达17110个 出资规模8358.5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 [3]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 前10%机构管理约74%基金规模 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创投基金有6只 总规模686.48亿元 [3][4] 投资策略成效 - "投早"稳步推进 2024年末投资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 同比增长4.28% [5] - "投小"力度加大 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同比+3.87%) 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5678个(同比+8.86%) 在投本金987.58亿元(同比+9.03%) [5] - "投硬科技"领跑 高新科技企业投资项目10899个(同比+5.71%) 近3年年化增长率11.14% 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23.54%)、半导体(13.21%)、生物科技(7.02%)增幅显著 [5][6] 产业布局聚焦 - 紧扣"20+8"产业集群规划 2024年末投向该领域项目4893个(同比+2.11%) 在投本金1109.97亿元(同比+0.96%) 重点布局工业母机、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6] 退出渠道改善 - 退出规模创新高 2024年退出项目1954个(近三年峰值) 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同比+70.28%) [7]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为主渠道 合计退出1369个项目(同比+107.11%) 金额338.36亿元(同比+81.25%) [7] - 公开市场退出强劲增长 IPO/新三板退出项目331个(同比+89.14%) 金额222.41亿元(同比+104.5%) 境外上市退出金额22.14亿元(达2023年10.87倍) [7][8] - 硬科技领域回报突出 化学制品(2.22倍)、半导体(2.00倍)行业平均退出回报倍数高于市场均值 [7]
行业屡迎政策利好 VC/PE发展呈现新变化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12
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年均新增投资本金1 2万亿元 占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至4% [1] - 行业投向半导体 新能源 计算机应用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1] - 国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将吸引带动地方 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 存续期达20年 重点支持"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2] VC/PE行业现状 - 2023年一季度新成立基金972只 711家机构参与设立 其中成立多只基金的机构占比25 1% 同比提升35 7% [1] - 国资类平台LP出手次数占比41 2% 出资金额占比80% 呈现"国资主导 企业活跃 VC/PE稳步参与"格局 [2] - 电子信息行业在一级市场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半导体 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贡献核心增量 [3] 行业新变化 - 机构行动效率显著提高 多只母基金从设立到出资周期缩短至2个月 [3] - A轮及早期融资案例占比61 8% 融资规模占比27 3% 企业早期融资热度维持高位 [3] - 亿元级以内交易占比67 1% 10亿元以内交易占比30 7% 小额投资成为主流趋势 [4] 行业信心与政策支持 - 投资人对2025年市场机会普遍看好 行业信心回归 [4] - 国家通过设立引导基金 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真金白银"政策支持科创市场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