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

搜索文档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急需学科专业实施超常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29 00:3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 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下称《方案》)公布,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 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 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 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等。 加速交叉学科布局 随着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近年来也提升了对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 本次《方案》提到的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也是多个高校近年来所加强布局的重点。 202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将交叉 ...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第一财经· 2025-08-29 00:13
作者 | 第一财经 金叶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 的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2025.08. 28 本文字数:3089,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来的科学技术形态还难 以预料,不一定是今天所能想象的。但从趋势性、方向性上可以前瞻预判,比如未来健康、未来能源 等方向一定是聚焦的重点。作为高等学府,学科布局也要顺应"大学科时代"的特点以及未来科技形 态,进行相应调整和重塑。 他说,上海交大在建设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时,聚焦能源与健康行业塑造"极交叉"的学科形态,学生可 以自由组合不同学科,形成自己的培养计划,如选择"电化学+材料",或是"人工智能+生物"等。此 外,在重点领域布局核聚变的仿星器路线、拓扑量子计算等,用于重塑传统的电气和计算机学科。其 中,作为一种磁约束聚变的实验装置,仿星器近年来异军突起,很可能成为最快商业化落地的路线。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 ...
科学大家齐聚答疑:2025“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是怎样诞生的
贝壳财经· 2025-08-25 22:59
奖项概况 - 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1] - 奖项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 是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 [9] - 奖项评审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重点关注候选人研究计划的原创性、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8] 获奖群体特征 - 年轻科学家表现突出:13位年轻科学家获奖(男性35周岁及以下 女性38周岁及以下) 较去年7位大幅增加 [4] - 6位"90后"科学家入选 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3位为年轻科学家 [4] - 女性科学家占比创新高:9位女性获奖人(去年7位)占比18% 其中包含3位年轻科学家 [7] - 申报人数显著增长:2025年共有1238人申报 高于历年平均 其中年轻科学家261人占比21% 较去年11%几乎翻倍 [6] 评审机制创新 - 设立"新星名额"机制: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名额专门奖励年轻科学家 [5] - 年龄门槛差异设计:女性科学家年龄门槛较男性延长3岁 考虑生育时间扣除的客观差异 [4] - 坚持学术导向:选拔不讲机构、地域 只看学术水平 50位获奖人来自15个城市33家机构 [8] 学术价值导向 - 强调原创性研究:重点关注基础研究原创新思想 如"点碳成石"等颠覆性思路 [8] - 覆盖范围扩大:8家科研院所、高校和医院首次拥有获奖人 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吉林大学等 [8] - 纯公益性质:获奖人科研成果和IP归属其本人及所在机构 资助方不求任何回报 [9]
“科学探索奖”女性获奖者占18%创新高,颜宁:年龄放宽是剔除生育影响,让“她可以”照进现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42
奖项概况 - 科学探索奖由杨振宁、施一公等14位科学家和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于2018年共同发起,长期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原创突破性研究[1] - 奖项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专注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1] - 2025年获奖名单公布,50位青年科学家上榜,年轻获奖者人数增多、女性获奖者人数破纪录是今年两大特点[1] 女性科学家表现 - 2025年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去年7位),创历史新高,占比18%,其中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2] - 奖项设置女性申报年龄门槛比男性放宽三年(男性45岁及以下,女性48岁及以下),主要从女性生育角度考量[2] - 奖项在评审各阶段提升女性评委比例,强调同等条件下女性和年轻人优先[2] - 新星名额设置也做类似年龄放宽处理(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2] 年轻科学家表现 - 2025年50位获奖者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申报人仅32岁[5] - 年轻科学家获奖人数达13位(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其中包括6位"90后"[5] - 年轻科学家获奖人数较去年7位增加近一倍[5] - 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人中3位是年轻科学家,占据半壁江山[5] 申报情况 - 2025年共有1238人申报科学探索奖,比2024年增加226人,高于历年平均水平1165人[6] - 其中605人首次申报,占比48.9%[6] - 申报年轻科学家共261人,占比21%,较去年11%几乎翻倍[9] 奖项机制创新 - 2025年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新星名额",在满足宁缺毋滥原则下奖励年轻科学家[8] - 设置新星名额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科学家能够被发现,解决不同年龄科学家在同标准线下比较时年轻科学家积累不占优势的问题[8] 研究方向特点 - 获奖人研究方向聚焦"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精准指向科技前沿关键突破点[9] - 研究涵盖微观世界探索(如生成控制"非阿贝尔任意子"粒子、优化人工酶性能)和宏观领域(如火星岩石寻找生命线索、植物生长素分钟级调控)[9] - 实际应用领域包括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可信视觉计算等,致力于解决实际需求[9]
“科学探索奖”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潘建伟:只有“从零到一”的突破,才能引领创新的发展
新浪科技· 2025-08-25 11:07
奖项概况 - 2025年科学探索奖评选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每位获奖者5年内获得总额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 [1] - 奖项设立7年来累计资助347位青年科学家 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负责运营 [1] - 奖项由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 专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资助 [1] 获奖群体特征 - 2025年获奖者中包含13位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女性≤38周岁) 其中包含6位90后 较2024年7位实现大幅增长 [2] - 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者中年轻科学家占3位 达到50%比例 [2] - 女性获奖者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9位(2024年为7位) 占比18% 其中包含3位年轻科学家 [2] 战略意义 - 支持基础科研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重要议题 通过社会资金探索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 [1] - 奖项聚焦"从零到一"的原创突破 通过选拔最原创的工作和支持最原创的人来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