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北京将出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附全文)
仪器信息网· 2025-10-13 11:58
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基本形成高效协同、富有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功转化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9] - 计划促成1000家合作平台、5000项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转化孵化3000家科技型企业、600家专精特新企业[9] - 旨在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新替代,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9] 促进科技成果转出 -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动研发单位建立赋权管理制度和决策机制,鼓励“先使用后付费”[10] - 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实施办法,完善科技成果披露、转化方式确定及国有股权管理等制度机制[10] - 支持研发单位建设市场化、专业化标杆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成果挖掘、技术评估、专利布局、创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11]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 建立企业出题的科研组织方式,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形成企业出题、研发单位答题的联合攻关机制[12] - 按照“双管理、双首席、双导师、双签字”原则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2] - 鼓励科技领军企业提前介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加大对转化创办企业的投资并购力度,开放应用场景[13]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 建立清单台账式对接服务机制,市区协同推动园区围绕产业定位建立科技成果供给和企业需求清单[15] - 探索市区协同拨投联动机制,通过共同给予研发资金支持与股权投资联动的方式助力企业早期成长[15] - 对转化创办企业首次获得的市场化订单、规模化订单及品牌场景应用给予资金支持[15] 激发市场要素活力 - 扩大“朱雀人才”规模,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将优秀技术经理人纳入市区人才支持政策体系[16] - 提高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种子轮、天使轮硬科技项目的数量或金额占比,探索对市属国企创投基金实施全生命周期考核[17] - 支持银行开发成果转化贷等信贷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加大成果转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17] 提升落地服务品质 -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中心,构建集政策宣传、展示路演、技术交易、风险投资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载体[18] - 以海淀区、房山区、昌平区为主要承载区,聚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18] - 加强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定期发布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目录,推动三地重点领域企业发布场景需求[19]
2269.1亿元!2024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绩单”亮眼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19:15
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度 - 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六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269.1亿元人民币 较上一年增长约10% [1] - 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项数为66.1万项 转化金额和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1] 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 - 截至2024年底 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技术转移机构 占填报总数的26.7% [1] - 截至2024年底 2209家高校院所组建了专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占填报总数的54.5% [1] - 科技成果转化专职人员数量达到18248名 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趋向专业化 [1] 产学研合作深入度 - 截至2024年底 1329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 占填报总数的32.7% [2] - 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的机构和平台数量达到19772家 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 [2] 年度报告制度建设 - 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为4059家 年度报告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并落地 [2] - 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统计的重视程度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2]
力合科创(002243) - 002243力合科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9:5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负债总额81.57亿元,资产负债率49.4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5] - 经营性现金流通过加强往来款管理和降本增效实现改善 [3] - 新材料业务上半年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提升3.54%,出口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6]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59.02%,主要源于科技创投业务稳健成长 [5] - 创新基地平台服务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7%,主因销售区域分布及单价变化 [5] 投资与业务布局 - 上半年完成11个投资项目交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硬科技领域 [3] -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零次方机器人、乐谱兰斯、中科第五纪等企业,涵盖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零部件智能设计等方向 [4] - 卫星通信领域投资广州程星通信,专注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5] - 已投企业基本半导体、安序源、亦诺微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战略与发展规划 - 巩固"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以成果转化项目投资为核心孵化科技领军企业 [3]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与科研院所、产业龙头协同 [4] -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业务结构强化产业链协同,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积极融入深圳创投政策体系,发挥国资科创平台优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4] 园区管理与去化 - 存在40多亿元园区载体去化压力,公司通过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产业链聚集以推动销售 [3] - 园区在售情况及去化计划因涉及商业秘密暂不公开披露 [4] 产学研合作 - 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保持合作 [5] - 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包括智能探测与控制微系统、低温等离子体装置等优质项目 [5]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 - 已连续九年实施现金分红,未来将统筹公司发展与股东回报动态平衡 [6] - 通过提高分红比例、股东增持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提振信心,但未承诺具体市值管理措施 [6]
长沙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长沙晚报· 2025-08-05 09:45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长沙市科技局8月4日发布《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备案管理办法》,本月起实施,旨在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聚焦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和"最后一公里"(中试)[1] - 政策核心目标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3] 概念验证中心功能与布局 - 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任务包括科技成果遴选识别、技术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被定义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1] - 布局围绕长沙优势产业链、重点产业需求及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展开,强调顶层设计[1] 中试平台功能与历史布局 - 中试平台任务涵盖中试项目开发、工艺改进、小批量试生产、产品检测等,服务于"最后一公里"转化[1] - 长沙两年前已首批认定9家中试基地,覆盖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部分填补行业空白[2] 五大支持政策细节 - 运营补贴:每年评价择优给予概念验证中心最高20万元、中试平台最高50万元[3] - 项目补助:对通过验证/熟化并落地转化的成果按规补助[3] - 人才补贴:对首次取得技术经纪高、中级职称者分别补贴1万元/5000元,个人获补比例不低于50%[3] - 场景支持:市科技局在应用场景搭建、科技金融等方面重点扶持[3] - 配套保障:鼓励区县提供环评绿色通道及用地、能源等优先保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