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试剂
icon
搜索文档
泰坦科技股价连续8天下跌累计跌幅19.16%,融通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16.09万股,浮亏损失670.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15:37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4日股价下跌0.93%至24.38元/股 成交额1.48亿元 换手率3.68% 总市值40.09亿元 [1] - 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 累计跌幅达19.16%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科学服务一站式技术集成解决方案 包括科研试剂 生物耗材 实验仪器等技术服务 [1] - 收入构成:自主品牌特种化学品25.08% 自主品牌高端试剂20.48% 第三方品牌科研仪器及耗材15.65% 第三方品牌高端试剂11.15% 自主品牌科研仪器及耗材10.01% 第三方品牌特种化学品8.10% 自主品牌通用试剂6.17% OEM试剂生产1.85% 实验室建设及信息化1.47% 其他业务0.03% [1] 机构持仓情况 - 融通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B(161616)二季度持仓116.09万股 占基金净值3.28%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当日持仓浮亏26.7万元 8日累计浮亏670.98万元 [2] 持仓基金表现 - 融通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B规模6.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2.05% 近一年收益33.89% 成立以来收益155.58% [2] - 基金经理万民远任职9年12天 管理规模42.23亿元 最佳回报157.54% 最差回报-14.98% [3] - 基金经理刘曦阳任职1年174天 管理规模8.14亿元 最佳回报4.17% 最差回报4.14% [3]
阿拉丁股价连续8天下跌累计跌幅18.6%,摩根士丹利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7.59万股,浮亏损失81.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5:53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3日股价下跌0.92%至12.91元/股 成交额8679.48万元 换手率2.00% 总市值42.94亿元 [1] - 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18.6%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16日 2020年10月2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试剂研发、生产及销售 科研试剂占比96.96% 实验耗材占比2.15% 其他业务占比0.89% [1] 基金持仓情况 - 摩根士丹利基金旗下大摩优悦安和混合A(009893)重仓持有阿拉丁 二季度增持5.97万股至27.59万股 [2] - 该基金持有阿拉丁占净值比例5.24% 为第六大重仓股 [2] - 当日浮亏3.31万元 8日累计浮亏81.38万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大摩优悦安和混合A最新规模2890.66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20.64% 同类排名3666/8180 [2] - 近一年收益31.74% 同类排名4447/7967 成立以来亏损28.99% [2] - 基金经理赵伟捷任职4年185天 管理规模3.05亿元 最佳回报23.35% 最差回报-31% [2]
泰坦科技股价下跌2.49% 大宗交易折价近15%
金融界· 2025-08-27 03:03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6日收盘价29.4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5元 跌幅2.49% [1] - 当日开盘价30.20元 最高价30.70元 最低价29.16元 [1] - 成交量5.30万手 成交额1.57亿元 [1] 资金流向 - 单笔净流入交易10万股 金额250万元 成交价25.00元 较收盘价折价14.9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634.73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资金净流入1097.44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专业服务行业 [1] - 业务涵盖科研试剂 实验耗材 仪器设备等领域 [1] - 主要服务于科研机构 高校及企业研发部门 [1]
科研试剂行业格局生变!跨国巨头“护城河”会被打破吗
第一财经· 2025-08-16 09:46
行业趋势 - 中国药物研发企业转向采购本土公司生产的试剂 [1] - 科研试剂本土化采购趋势从疫情后开始显现 并随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增加而回升 [2] - 中国试剂市场预计每年增长超过10% 受政府对生物技术和药品领域支持及研发活动增长推动 [3] 本土厂商发展 - 本土试剂厂商包括泰坦科技 诺唯赞 阿拉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具有成本和交付灵活性优势 [2] - 泰坦科技和诺唯赞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上涨约54%和18% [2] - 上海提出到2027年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产业产值达450亿元左右 培育5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 [3] - 支持研发高纯超纯试剂 高端酶 电子专用化学品 磁珠试剂等产品 [3] 跨国企业现状 - 跨国供应商包括赛默飞世尔 默克 丹纳赫 安捷伦等公司 [2] - 默克和赛默飞世尔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下跌约21%和8% [2] - 跨国企业在高端产品技术方面具有很深护城河 如质谱仪等分析设备要求高 国内企业少有突破 [4] - 高端质谱仪跨国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 [5] 产品与技术差距 - 本土厂商在通用型试剂领域已能与跨国厂商并肩 但特定领域高端试剂稳定性难以达到跨国同行水平 [5] - 高端科学仪器和试剂研发投入大 周期长 国产化是系统工程 [5] - 部分试剂需要适配特定仪器使用 如流式细胞仪 [4] 跨国企业本土化策略 - 默克计划投资7000万欧元在南通建立新试剂生产设施 预计明年开始运营 [5] - 罗氏从2028年起在苏州扩大诊断试剂生产规模及实验室和物流设施 [5] - 安捷伦科技拓展上海制造中心产品范围至液相色谱仪 细胞分析仪器和液相质谱仪等新产品型号 [6] - 跨国仪器厂商寻求与本土试剂厂商合作 如沃特世与科华生物联合推出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影响市场 默克曾因关税上涨实施临时附加费后取消 [2] - 赛默飞世尔表示中美关税趋于缓和 影响较此前预期更积极 [2] - 国家到地方层面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 [3]
科创成长层助硬科技企业穿越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7-31 04:45
科创成长层改革推进 - 科创成长层设立及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资本市场向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敞开怀抱[1] - 改革推进月余以来,一批未盈利企业积极抓住制度契机推进IPO冲刺科创板[1] 未盈利企业上市动态 - 禾元生物成为最快获批企业,7月18日获证监会注册同意批复,计划通过上市募资建设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2]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7月18日过会,7月25日提交注册[2] - 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2022年11月进入已问询环节后停滞,6月30日更新招股说明书[2] - 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2023年6月提交注册后无进展,7月4日更新提交财务资料[3] 第五套标准调整 - 第五套标准2019年推出,2023年暂停后于6月18日重启[4] - 标准适用范围从医药企业放宽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4] - 中信证券研报称调整后标准将更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优质科技企业[4] 制度创新意义 - 科创成长层设立被银河证券视为科创板制度体系的精准升级与关键补位[5] -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认为此举破解"硬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加速技术转化[4] - 原有制度下未盈利企业面临市场压力问题得到解决[5] 市场管理机制 - 科创成长层对未盈利企业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7] - 企业股票简称后设置"U"标识强化风险警示[7] - 要求企业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并提示风险[7] - 监管构建"风险分层-专业赋能-动态监管"三位一体机制[7]
血亏超4亿,募资缩水,护肤品败走!禾元生物“带伤”IPO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9:29
科创板上市进展 - 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成功过会 距上市仅一步之遥 [1] - 2024年7月4日正式提交注册申请 [1] 募资情况 - 本次拟发行近9000万股 拟募集资金约24亿元 [2] - 募资规模较2022年计划的35亿元大幅缩水 [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16.58亿元)、新药研发(超6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2][3] 主营业务与收入结构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406.14万元 占比95.42% [6] - 其他业务(主要为美妆原料销售)收入115.47万元 占比4.58% [6] - 美妆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8.23万元、79.12万元、115.47万元 [5][6]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 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1.87亿元、-1.51亿元 [8][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414.31万元(同比下滑37.88%) 净利润-4819.52万元(同比下滑超60%) [10]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700-1300万元 净利润-8700至-7300万元 [10] 研发与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 2024年9月NDA获受理 [11] - 该产品研发历时19年 有望打破人血清白蛋白治疗药物进口依赖 [11] - 目前公司尚无获批上市药品 收入主要来自药用辅料和科研试剂 [10] 诉讼风险 - 涉及与美国Ventria Bioscience的专利纠纷 包括337调查和法院诉讼 [12] - 2024年公司发起反诉 指控对方侵犯其多项美国专利 [12] - 诉讼涉及培养基领域专利 不影响HY1001药品研发和销售 [13] 历史业务尝试 - 曾布局护肤品牌"叁的三次方"和"MAGGIC DOCTOR" 均已注销 [7] - 医美企业华熙集团、朗姿股份曾通过投资基金持有公司0.82%股份 [7]
禾元生物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0家 国泰海通过5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7-02 10:41
禾元生物IPO过会情况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 成为2025年第30家过会企业(上交所深交所合计19家 北交所11家)[1] - 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今年已完成5单IPO项目 包括悍高集团、海安橡胶、汇川联合动力、友升铝业等[1] 公司股权结构与募资计划 - 实控人杨代常直接持股15.03% 通过禾众共创间接控制3.75% 合计控制18.78%股权[2] - 拟发行8945.135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02%) 募资24亿元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新药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2] 核心技术及业务特征 -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 产品涵盖药品、药用辅料及科研试剂[1] - 核心产品HY1001为人血清白蛋白竞品 上市委关注其疗效、市场空间及2027年盈利预测合理性[3] 审核关注重点 - 监管问询聚焦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技术先进性指标 要求说明具体数据可靠性[3] - 要求披露药用水稻全产业链安全管控措施 包括育种、加工、废渣处理等环节合规性[3] 2025年IPO市场数据 - 上交所/深交所过会企业19家 保荐机构集中度为中信建投(3单)、国泰海通(3单)、华泰联合(2单)[4][5] - 北交所过会11家 保荐机构以东兴证券、华泰联合、东北证券各完成2单居前[6]
科创板IPO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
梧桐树下V· 2025-07-01 21:24
公司IPO进展 -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申请于7月1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成为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的典型案例 [1] -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律所为北京德恒,审计机构为立信 [3] 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 - 主营业务为药品、药用辅料及科研试剂,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 [4] - 核心技术包括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高效重组蛋白表达平台(OryzHiExp)和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OryzPur) [4]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发行前总股本2.68亿股,员工178人 [4]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杨代常直接持股15.03%,通过禾众共创和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29.25%表决权,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3][5] - 杨代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多项核心专利发明人,全面主导公司研发、生产、销售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521.61万元,净利润亏损1.67亿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7%,但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年-1.49亿元,2023年-2.01亿元) [3][6] 上市委问询重点 - 要求说明两项核心技术(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平台)的先进性及数据可靠性 [7] - 需论证HY1001药品的市场空间、2027年盈利预测合理性,以及产业化基地产能消化措施 [7] - 要求披露药用水稻全产业链安全合规措施,评估其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8]
【私募调研记录】合众易晟调研阿拉丁
证券之星· 2025-05-29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合众易晟近期对上市公司阿拉丁进行了现场交流调研 [1] - 阿拉丁主营科研试剂产品,客户行业覆盖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制药、食品、化工、第三方检测等多个领域 [1] - 外资品牌产品价格受关税政策变化影响较大,存在潜在风险,而国产品牌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已实现多款产品国产替代 [1] - 阿拉丁产品的SCI论文引用总数已超过23万篇,且文献增长数量每年呈现惊人增长势头,显示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提升 [1] - 公司未来销售策略为电商模式与大客户直销相结合,小客户鼓励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渠道部分依靠经销商覆盖,直销与经销将并存 [1] 机构背景 - 西藏合众易晟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经营范围包括私募基金管理、私募资产管理、证券投资 [2] - 公司于2015年1月通过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备案号P1005943,取得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资格 [2] - 公司团队由具备优秀投研能力的专业从业人士组成,核心负责人具有20年以上二级市场投资经验和15年职业投资历程 [2] - 投研人员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致力于利用专业优势为客户带来可持续的复利收益 [2]
【私募调研记录】永禧投资调研阿拉丁
证券之星· 2025-05-29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永禧投资近期调研了上市公司阿拉丁 参与公司现场交流 [1] - 阿拉丁的科研试剂客户行业覆盖面广 包括生命科学 航空航天 新材料 新能源 制药 食品 化工 第三方检测等行业 下游客户所处行业比较分散 [1] - 关税政策变化导致外资品牌产品价格波动 对用户存在潜在风险 [1] - 国产品牌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 已实现多款产品国产替代 具备较强竞争力 [1] - 阿拉丁产品的SCI论文引用总数超23万篇 文献增长数量每年呈现惊人增长势头 客户对品牌认可度提升 国产替代持续进行中 [1] - 未来销售策略为电商模式 大客户直销 小客户鼓励电商平台下单 渠道部分靠经销商覆盖 直销与经销并存 [1] 机构背景 - 浙江永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 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均为3000万元人民币 [2] - 2015年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 登记编号P1027108 [2] - 公司致力于提供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服务 主要投资决策人员及顾问团队具有二十年证券期货市场从业经历 [2] - 目前公司旗下已成立6个基金 包括证券投资基金2个 股权投资基金4个 管理资产总规模约5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