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仪器
icon
搜索文档
泰坦科技跌2.01%,成交额2719.9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4.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0 11:04
泰坦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26.14%,近5个交易日跌7.99%,近20日跌8.14%,近60日跌18.26%。 11月20日,泰坦科技盘中下跌2.01%,截至10:42,报22.92元/股,成交2719.96万元,换手率0.71%,总 市值37.69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454.18万元,大单买入439.81万元,占比16.17%,卖出893.99万元,占 比32.87%。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资料显示,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89号,成立日期2007年10月18日,上市 日期2020年10月30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为创新研发、生产质控实验室提供科学服务一站式技术集成解 决方案,具体包括科研试剂、生物耗材、分析耗材、实验仪器、智能实验设备、科研信息化、特种化学 品及相关综合技术服务等产品与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科研试剂42.70%,科研仪器及耗材 28.42%,特种化学品26.48%,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2.37%,其他(补充)0.02%。 截至9月30日,泰坦科技股东户数9293.00,较上期增加20.41%;人均流通股17694股,较上期减少 16.95%。2025 ...
迪安诊断涨2.23%,成交额1.1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8 11:3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8日盘中股价上涨2.23%至16.52元/股,成交金额1.17亿元,换手率1.43%,总市值103.2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32万元,特大单净卖出54.75万元,大单净买入77.07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8.75%,近5个交易日微涨0.06%,近20日上涨7.97%,近60日微跌0.12% [1] - 今年以来公司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2月17日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于2001年9月5日,于2011年7月1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是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以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渠道产品占比65.34%,诊断服务占比34.66%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诊断服务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互联医疗、职业教育、科学仪器、养老产业、猴痘概念等 [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4.57万户,较上期减少5.45%,人均流通股10,974股,较上期增加5.7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056.35万股,较上期减少423.50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456.88万股,较上期减少4.09万股 [3] - 医疗器械ETF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08.75万股 [3]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和长城消费增值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5.66亿元,同比减少18.28% [2] - 2025年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5,670.48万元,同比减少56.67%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0.99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7.12亿元 [3]
泰坦科技跌2.15%,成交额4165.4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98.8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1-12 13:11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15%至24.13元/股,成交额4165.46万元,换手率1.03%,总市值39.6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98.82万元,其中大单买入620.74万元(占比14.90%),大单卖出1019.56万元(占比24.48%)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2.80%,但近60日下跌13.33%,近20日下跌0.33%,近5个交易日微涨0.54% [1] 公司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8亿元,同比下降13.06%,归母净利润1116.78万元,同比增长15.04% [2]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9293户,较上期增加20.41%,人均流通股17694股,较上期减少16.9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662.05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010.89万元 [3]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创新研发、生产质控实验室提供科学服务一站式技术集成解决方案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科研试剂42.70%,科研仪器及耗材28.42%,特种化学品26.48%,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2.37%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其他化学制品,概念板块包括增持回购、融资融券、电子化学品、养老金概念、科学仪器等 [1]
阿拉丁涨2.07%,成交额4721.9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5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3:22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1月10日盘中股价上涨2.07%,报13.31元/股,成交金额为4721.95万元,换手率为1.08%,总市值为44.2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54万元,特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买入128.05万元(占比2.71%)和卖出130.90万元(占比2.77%),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买入930.71万元(占比19.71%)和卖出939.40万元(占比19.8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7.44%,近5个交易日和近20日涨幅均为3.26%,但近60日股价下跌11.27%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17.59% [2] - 公司2025年1月至9月归母净利润为5776.03万元,同比减少20.41%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科研试剂占比96.96%,实验耗材占比2.15%,其他(补充)占比0.89%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6万户,较上期减少7.17% [2][3] - 截至9月30日,公司人均流通股为28729股,较上期增加7.72% [2][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中欧责任投资混合A(009872)、中欧行业成长混合(LOF)A(166006)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背景与行业分类 - 公司全称为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16日,于2020年10月26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其他化学制品,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新材料、科学仪器、融资融券、增持回购、专精特新等 [1] 分红记录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41亿元 [3] - 公司近三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50亿元 [3]
来了!我国首本科学仪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
仪器信息网· 2025-11-07 17:09
期刊创刊背景与意义 - 中国第一本科学仪器领域的英文国际学术期刊《高端科学仪器》正式启动 [1] - 期刊旨在打破中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有科研无平台"的出版困境,打造自主、世界一流的学术交流阵地 [2] - 期刊由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和科爱公司提供出版服务 [2] 期刊定位与内容范围 - 期刊是仪器、仪器仪表和测量领域研究成果的跨学科国际交流平台 [4] - 致力于发表开发和使用科学仪器设备以测量、监测和记录物理现象的创新解决方案的论文 [4] - 期刊内容分为六个部分:A节科学仪器发展、B节光子学激光和雷达、C节成像和显微镜、D节电子学微纳米技术和系统、E节传感测量和操作、F部分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5][6][7][8][9][10][11][12][13][14][15][16] 行业现状与潜在影响 - 目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已有《分析测试学报》、《仪器仪表学报》、《分析化学》等相关期刊 [17] - 在科学仪器被列入国家重点战略后,预计会有更多相关期刊出现 [17] - 未来科学仪器厂商是否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能成为终端用户采购时的重要依据 [17]
莱伯泰科涨2.01%,成交额1330.5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3.81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0:3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01%,报37.57元/股,总市值25.34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1330.51万元,换手率0.53%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93.81元,大单买入43.49万元,占比3.27%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1.52%,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68%、3.93%、2.06%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实施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实验分析仪器78.82%,消耗件与服务12.57%,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7.88%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减少8.43%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3254.69万元,同比减少7.26%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3181户,较上期减少12.49% [2] - 人均流通股21204股,较上期增加14.27% [2] - 大成睿享混合A(008269)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56.8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1.42万股 [3] 公司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8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15亿元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科学仪器、小盘、融资融券、环境监测、高派息等 [2]
聚光科技涨2.00%,成交额3222.3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4.7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09:5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00%,报16.81元/股,成交金额3222.38万元,换手率0.43%,总市值75.4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44.74万元,特大单买入413.12万元(占比12.82%),卖出336.61万元(占比10.45%),大单买入664.11万元(占比20.61%),卖出495.88万元(占比15.3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2.22%,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5.56%,近20日下跌5.19%,近60日下跌12.81%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9日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5年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20.50亿元,同比减少11.10%,归母净利润为-6233.51万元,同比减少152.9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2亿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69.24%,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16.42%,环境设备及工程10.46%,其他3.8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30万,较上期增加13.30%,人均流通股19483股,较上期减少11.74%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381.53万股,较上期减少518.92万股 [3] -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007119)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085.88万股,较上期增加242.09万股,诺安先锋混合A(320003)和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470006)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与业务概况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环保-环保设备Ⅱ-环保设备Ⅲ,概念板块包括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科学仪器、智慧城市等 [2]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实验室仪器等领域的仪器仪表 [1]
鼎阳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4.31亿行业第26,净利润1.11亿行业第13
新浪财经· 2025-11-01 00:1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龙头,产品性能领先并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公司于2021年12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31亿元,在行业中排名26/61,高于行业中位数3.8亿元但低于行业平均数6.55亿元[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11亿元,在行业中排名13/61,高于行业平均数5896.7万元和中位数4066.13万元[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1.53亿元,创历史峰值,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5]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7.57%,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27.43%,显示出良好的偿债能力[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61.13%,高于行业平均的43.50%,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3] 产品与业务亮点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四大主力产品均价提升10%[5] - 时频域产品表现突出,高分辨率示波器收入同比增长95%,微波射频产品境内收入同比增长80%[5] - 高端产品加速迭代,2025年发布了SDS8000A示波器等新产品[5] - 2025年上半年高端产品营收同比增长71.92%,售价3万元以上和5万元以上产品销售额均大幅增长[6] 股东结构与市场关注度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7271户,较上期增加39.69%[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19万股,较上期减少28.41%[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10.16万股,较上期增加45.41万股[5] 机构观点与评级 - 华西证券指出公司毛利率提升,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短期利润,维持“买入”评级[5] - 国信证券认为公司研发和销售费用投入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维持“优于大市”评级[6]
坤恒顺维的前世今生:技术派张吉林掌舵,高端无线电测试仪器营收占比高,持续研发投入拓新局
新浪财经· 2025-10-31 19:15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14日,于2022年2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四川省 [1] - 公司是国内高端无线电测试仿真仪器仪表领域的领先企业,产品技术壁垒高,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 - 主营业务为高端无线电测试仿真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面向移动通信、无线组网、雷达等领域,提供高端测试仿真仪器仪表及系统解决方案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设备下的其他通信设备,概念板块涵盖小盘、科学仪器、卫星导航、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7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12位(共12家公司),远低于行业第一名东方通信的16.27亿元和行业平均数5.65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618.98万元,在行业中排名第5位,低于行业第一名东方通信的3.59亿元,但高于行业平均数3438.5万元和中位数1679.5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69% [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1.1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9% [5]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15.93%,低于行业平均的26.75%,显示出较好的偿债能力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61.37%,高于行业平均的36.75%,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3]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60.3% [5]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张吉林,同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4] - 张吉林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并在安捷伦科技等公司任职 [4] - 张吉林2024年薪酬为74.77万元,2023年为77.29万元,同比减少2.52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3240户,较上期增加31.60%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3.76万股,较上期增加8.26%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A(010391)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5] 业务亮点与机构展望 - 下游需求改善且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公司市占率逐步提升 [5] - 产品技术壁垒高,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 [5] - 稳步推进产品升级迭代,持续投入新产品研制,具备构建完整实验室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5] - 机构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160万元(同比增长12.3%),2026年为6286万元(同比增长51.1%),2027年为9443万元(同比增长50.2%) [5]
莱伯泰科的前世今生:营收、净利润行业排名 35,资产负债率 11.55%低于行业平均,毛利率 45.80%高于同类 2.3 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31 14:3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8日,于2020年9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实验分析仪器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实施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在61家同行业公司中排名第35,行业平均营收为6.55亿元,中位数为3.8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3254.69万元,行业排名同样为35/61,行业平均净利润为5896.7万元,中位数为4066.13万元 [2] - 行业第一名川仪股份营收48.9亿元,净利润4.69亿元,第二名咸亨国际营收26.95亿元,柯力传感净利润2.91亿元 [2]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55%,低于行业平均的27.43%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5.80%,高于行业平均的43.50% [3] - 公司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的44.87%有所提升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3181户,较上期减少12.49%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12万股,较上期增加14.27%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大成睿享混合A(008269)持股56.8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1.42万股 [5] 机构观点与预测 - 光大证券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50/0.58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0.6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4/0.86/0.99元,维持"增持"评级 [5] - 国泰海通证券维持公司2025-2026年、新增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0.57、0.80、0.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4、1.19、1.40元,上调目标价至44.10元,维持"增持"评级 [6] - 公司持续研发攻克科学仪器核心零部件以及整机国产替代,拓展新兴领域应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