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收储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政策性收储兜底秋粮收购
 经济日报· 2025-10-23 08:04
政策性收购是调节市场粮食供求的重要手段。粮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果粮食供给完全依赖市场和国际环境,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或贸易 中断,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系统性风险。国家通过政策性收储,在当前粮食供给过剩时,吸纳余粮,充实 国家调控资源;在粮食供给短缺时,有序投放政策性粮食,稳定市场价格。一"吞"一"吐"之间,熨平市 场波动,使粮食供需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防线。 政策性收储虽然量小,但以其更加精准、高效的调控方式,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牢牢守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底线。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收购的同时,应精心组织好政 策性收储,合理把握储备收购与轮换节奏,精准运用调控工具箱,用政府"有形之手"确保秋粮颗粒归 仓,安稳种粮农民的心,也守护好大国粮仓的分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政策性收储对稳定农民预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提前公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设立明确的价格底线,上不封顶。这一"价格锚"有效稳定了农民的心理预期,只要是符合质量标准的粮 食,行情再不好,也能以最低收购价卖掉,从根 ...
 政策性收储兜底秋粮收购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09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秋粮收购工作面临连续阴雨天气的挑战,需通过“政府托底、市场激活”的双轮驱动模式保障农民收益和粮食安全 [1] - 中国已形成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占比超过九成)、政策性收储为辅(占比不足一成)的收储格局,该制度安排符合国情应继续坚持 [1] - 政策性收储通过设定最低收购价等“价格锚”稳定农民预期,防止市场失灵和周期性波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调控手段 [2][3][4]   粮食收储市场结构 - 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是粮食购销的主力军,有效发挥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 [1] - 政策性收购占比不足一成,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有效发挥稳预期、兜底线的作用 [1] - 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性收储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兼具韧性与效率的粮食收购生态系统 [1]   政策性收储的功能与影响 - 国家提前公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设立明确的价格底线以稳定农民心理预期,从根本上解除“种粮亏本”的后顾之忧 [2] - 政策性收购可防止丰收年份粮价恐慌性暴跌挫伤农民积极性,避免下一年度种植面积锐减和粮价暴涨的“蛛网效应” [2] - 政策性收储通过“吞”(供给过剩时吸纳余粮)和“吐”(供给短缺时投放储备)熨平市场波动,使粮食供需保持相对平衡 [3]   当前政策导向与措施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 [1] - 各地各部门需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合理把握储备收购与轮换节奏,精准运用调控工具箱 [4] - 政府运用“有形之手”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安稳种粮农民的心,守护好大国粮仓的分量 [1][4]
 精准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期货日报网· 2025-10-15 08:55
10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将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持续优化为农服务,维护良好收购秩序。 刘焕鑫介绍,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 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刘焕鑫表示,组织好大规模的粮食收购,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是关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坚持市场 化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着力激发市场购销 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开展政策性收储,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农民种粮利益。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3/4,涉及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据了解,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 已过五成。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近六成,玉米过五成,大豆五成半,双季晚稻零星收获。分区域看,西 南过七成、西北过五成、东北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华南近三成、黄淮海近八成。 刘焕鑫表示,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将重点抓好 ...
 如何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14 16: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秋粮收购工作正有序展开,预计将保持在合理水平,市场化收购已占据主导地位 [1][3] -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将通过推进市场化收购、组织政策性收储、优化为农服务、维护收购秩序四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5][6] -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8][9]   粮食生产与收购现状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市场化收购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 [3] - 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3/4 [5]   秋粮收购重点工作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引导企业积极入市 [5] -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合理把握储备收储轮换节奏 [5] -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优化产后烘干等服务,加强储粮技术指导以降低损失 [6] - 维护良好收购秩序,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管,坚决维护农民利益 [6]   粮食安全法律与质量监管 -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修订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8] - 围绕粮食安全责任、仓储质量管理等方面,制修订了4部部门规章和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 [8] - 下一步将围绕加快建立食品贮存监管机制,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9]
 “十四五”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超4亿吨,市场化收购占比逾9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5: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10月14日,国新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 亿斤新台阶。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即8000亿斤以上。 组织好大规模的粮食收购,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是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 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坚持市场化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深入推 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着力激发市场购销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同时,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开展政策性收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农民种粮利 益。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占到了收购量的9成以上,有效发挥了畅流通、增活力的作 用。"刘焕鑫说。 政策性收储,则包括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对相关品种组织各级各类储备收储,有效发挥 了稳预期、兜底线的作用。 近期江苏、河南、云南、天津、新疆、河北、宁夏、福建、辽宁等地陆续召开会议,详细部署今年秋粮 收购工作。 刘焕鑫 ...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10-14 14:52
 秋粮收购政策与市场动态 - 秋粮收购工作正陆续展开,重点包括推进市场化收购、组织政策性收储、优化为农服务及维护收购秩序 [2][5] -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主要方式,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有效发挥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 [3] - 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将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5]   粮食生产与供应安全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3]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3/4,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其中黄淮海地区收获进度近八成 [4]   粮食质量安全与法治保障 -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确立了从耕地保护到粮食节约的全链条制度 [6] - 修订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质量安全管理等环节进一步规范 [6] - 将加快建立食品贮存监管机制,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切实守牢粮食质量安全底线 [7]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市场化收购已占我国粮食收购量九成以上
 央视网· 2025-10-14 10:50
 粮食流通政策成效 -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主要方式 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 [1] - 市场化收购加政策性收储的政策被证明符合国情 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1] - 市场化收购有效发挥了畅流通 增活力的作用 [1]
 农产品日报:养殖端持续出栏,猪价震荡调整-20250828
 华泰期货· 2025-08-28 1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猪和鸡蛋投资策略均为谨慎偏空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猪供给端未来压力预计减小,消费端有改善预期但影响有限,价格支撑靠二次育肥增量制造的短期供应缺口,本周政策性收储净收储数量小对市场影响不大,短期内需求提振或有影响,中长期格局难改 [2] - 鸡蛋已进入中秋节前备货期,需求端有所好转,但在产蛋鸡存栏持续增加,供应端过盛,部分冷库蛋出货冲击现货市场,节日需求提振乏力,短期内格局难改 [4][5]  各品种市场要闻与重要数据  生猪 - 期货方面,昨日收盘生猪2511合约13745元/吨,较前交易日变动 -115.00元/吨,幅度 -0.83% [1] - 现货方面,河南地区外三元生猪价格13.56元/公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08元/公斤,现货基差LH11 - 185,较前交易日变动 +195;江苏地区外三元生猪价格13.67元/公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02元/公斤,现货基差LH11 - 75,较前交易日变动 +95;四川地区外三元生猪价格13.43元/公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10元/公斤,现货基差LH11 - 315,较前交易日变动 +15 [1] - 8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6.31,比昨天上升0.22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16.85,比昨天上升0.26个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92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4%;牛肉65.05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羊肉59.97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5%;鸡蛋7.69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1%;白条鸡17.67元/公斤,与昨天持平 [1]  鸡蛋 - 期货方面,昨日收盘鸡蛋2510合约2975元/500千克,较前交易日变动 -38.00元,幅度 -1.26% [3] - 现货方面,辽宁地区鸡蛋现货价格3.31元/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11,现货基差JD10 + 335,较前交易日变动 +148;山东地区鸡蛋现货价格3.25元/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00,现货基差JD10 + 275,较前交易日变动 +38;河北地区鸡蛋现货价格2.71元/斤,较前交易日变动 -0.02,现货基差JD10 - 265,较前交易日变动 +18 [3] - 8月27日,全国生产环节库存为0.82天,较前交易日减少0.05天,流通环节库存为1.03天,较前交易日持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