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
icon
搜索文档
群核科技继续冲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上半年已扭亏为盈,毛利率超82%
IPO早知道· 2025-08-22 15:00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旗下拥有云原生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海外版Coohom以及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平台SpatialVerse,产品适用于现实空间和虚拟环境[3] - 公司升级"空间智能"飞轮战略,聚焦"空间编辑工具-空间数据-空间大模型"三大核心布局,构建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体系[5] - 公司为全球AI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XR等领域提供高逼真物理正确的合成虚拟数据集,形成新增长曲线[8]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亿元,毛利率为82.1%,较2022年72.7%提升近10个百分点[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1783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4.5%[5]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3亿元,通过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6] 市场地位与客户基础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市场份额约23.2%,较2023年有所提升[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服务432,897名个人客户和46,984名企业客户[7] - 企业客户、大客户及个人客户的净收入留存率分别为101.6%、110.0%和92.3%[7] 数据资产与技术优势 - 拥有超过4.41亿个3D模型和超过5亿个结构化3D空间场景的海量物理正确数据资产[7] - 2025年上半年软件每天处理数百万次渲染及数十亿次API调用[7] - 开源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登上Hugging Face趋势榜前三,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登顶数据集趋势榜第一名[9] 产品创新与商业化进展 - 2023年推出3D AI设计工具"酷家乐电商棚拍",2025年上半年该部分营收同比增长188%[6] - 2025年3月推出AI智能设计平台,3个月累计订单金额超1600万元[6] - SpatialVerse平台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国内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8] 资本运作与资金用途 - 获IDG资本、纪源资本、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IPO前三家机构均持股超10%[12]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国际扩张、产品功能增强、品牌推广、核心技术投资及营运资金[12]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给机器人装上“空间大脑”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26 18:45
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适用于智能体自由运动的大规模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包含1000个3D高斯语义场景,涵盖超80种室内环境 [2] - 该数据集首次将3D高斯技术引入AI空间训练领域,结合自研空间大模型能力,兼具真实感与语义性 [5] - 数据集已在HuggingFace、Github发布,全球开发者可下载使用 [5] 3D高斯技术应用 - 3D高斯溅射技术凭借"扫描即可重建场景"优势,已在文物保护、空间设计等领域应用 [4] - 公司工程师利用该技术成功还原杭州一座60多年老照相馆空间,引发广泛关注 [4] - 公司搭建"3D高斯重建+空间大模型+物理仿真"训练数据生成新路径,可快速完成场景重建并赋予语义逻辑 [5] 空间智能平台布局 - 公司SpatialVerse平台积累海量可交互三维数据与物理仿真工具,其InteriorNet数据集为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 [7] - 平台目标是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ImageNet",为AIGC、XR、具身智能等领域提供训练基础 [7] - 公司开源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曾登上Hugging Face趋势榜前三,获谷歌与斯坦福联合研究论文引用 [7] 行业合作与影响 - 公司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穹彻智能等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 [7] - 公司首席科学家提出Sim2Real是当前最高效的具身智能训练范式,计划联合行业推进"现实-虚拟-现实"范式 [8] - 通过3D高斯语义数据集发布和机器人大赛,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发展 [8]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要让机器人「看懂」物理空间
IPO早知道· 2025-07-25 21:15
核心观点 - 群核科技发布全球首个适用于智能体自由运动的大规模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旨在提升机器人和AI智能体的空间感知能力 [2][4] - 该数据集包含1000个3D高斯语义场景 覆盖超80种室内环境 结合自研空间大模型和物理仿真技术 形成"3D高斯重建+空间大模型+物理仿真"的创新数据生成路径 [2][4][6] - 公司通过SpatialVerse平台构建空间智能训练生态 目标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ImageNet" 已与多家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 [9] 技术突破 - InteriorGS数据集首次将3D高斯溅射技术引入AI空间训练领域 兼具场景重建效率与语义理解能力 [4] - 技术实现路径:输入视频/图片→3D高斯重建→空间大模型赋予语义→物理仿真扩增→生成智能体训练数据 [6] - 3D高斯技术此前已成功应用于文物保护、空间设计 如还原杭州60年老照相馆数字场景 [3] 行业影响 - SpatialVerse平台积累海量可交互三维数据 其InteriorNet数据集为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 [9] - 开源模型SpatialLM曾登Hugging Face趋势榜前三 获谷歌/斯坦福研究论文FirePlace引用致谢 [9] - 合作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穹彻智能等具身智能领域企业 [9] 战略布局 - 公司首席科学家提出Sim2Real(仿真到现实)是最高效的具身智能训练范式 推动"现实-虚拟-现实"技术闭环 [9] - InteriorGS数据集将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 目前已在HuggingFace、Github开源 [2][4]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环球网· 2025-07-25 18:38
群核科技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 - 公司发布3D高斯语义数据集InteriorGS,包含1000个3D高斯语义场景,涵盖超80种室内环境 [1] - 数据集及相应智能体解决方案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 [1] 3D高斯溅射技术应用与创新 - 3D高斯溅射技术凭借"扫描即可重建场景"优势,已应用于文物保护、空间设计等领域 [3] - 公司工程师曾利用该技术还原杭州一座60多年老照相馆空间 [3] - InteriorGS数据集首次将3D高斯溅射技术引入AI空间训练领域 [3] 空间智能训练平台与技术路径 - 公司搭建"3D高斯重建+空间大模型+物理仿真"训练数据生成新路径 [3] - 用户可通过输入视频或图片,快速完成场景重建,并赋予语义逻辑与物理特性模拟 [3] - SpatialVerse平台积累海量可交互三维数据与物理仿真工具,目标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的"ImageNet" [3] 行业合作与市场影响 - 公司3月开源的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曾登上Hugging Face趋势榜前三 [4] - 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 [4]
卖英伟达股票创业,被DeepSeek带火,浙江校友冲刺IPO,要托举国产机器人
36氪· 2025-04-14 18:47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曾任职英伟达CUDA团队,2011年回国创立公司,核心团队包括CEO陈航(浙大校友)和CTO朱皓(清华校友)[7][8][10] - 公司英文名"MANYCORE"源自英伟达多核架构概念,创业资金来自创始人出售英伟达股票[7][11] - 2013年推出旗舰产品"酷家乐",借助中国房地产红利发展为中国最大空间设计软件[11] 技术布局与产品矩阵 - 核心三大产品:酷家乐(国内)、Coohom(国际)、SpatialVerse(空间智能平台),2024年平台日均处理710万项计算任务[31][32] - 构建5400台GPU服务器集群,支持1.2秒处理2K图像,2024年生成超6.4亿张AI图片[30][31] - 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开源10天内登顶HuggingFace趋势榜第二,支持物理正确的3D场景生成[19][20][22] 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2023年全球最大空间设计平台(月活用户计),中国最大空间设计软件商(收入计)[5] - 2024年月活用户8630万,付费用户270万,企业客户45548家贡献80%订阅收入[33] - 2024年前9个月营收5.5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9360万元,研发团队占比44.3%[33]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英伟达深度技术合作,支持NVIDIA Isaac Sim框架,打通Omniverse数据系统[13] - 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虚拟训练场合成数据方案[5][24] - 2025年2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冲刺"空间智能第一股"[2] 技术演进路径 - 2018年启动AI研发,2021年收购美间科技并组建前沿技术研究院[15] - 2023年推出3D设计领域首个AIGC产品,2024年AI渲染量从90万/日增至310万/日[15] - 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实现机器人"认知-行动"闭环训练,模拟叠被子等物理交互[24][2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年重点投入空间智能研发,强化合成数据引擎与AIGC能力[34] - 通过开源策略降低行业门槛,目标成为具身智能基础设施提供商[24][27] - 拓展AR/VR、机器人训练等新垂直市场,推动物理AI技术产业化[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