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壁
搜索文档
电力行业周报:BEST装置建设全面启动,核心部件招标有望提速-20251012
开源证券· 2025-10-12 12:1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订单持续释放,看好板块长期发展前景,建议关注磁体、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 [8][35] 板块回顾 - 本周(20251009-20251010)可控核聚变板块多数细分环节上涨,个股涨多跌少 [5][15] - 涨幅前五标的为哈焊华通(+29.6%)、合锻智能(+21.0%)、安泰科技(+21.0%)、国光电气(+19.8%)、永鼎股份(+16.5%) [15] - 细分环节中,磁体(+10.9%)、真空室等金属锻件(+10.8%)、上游金属材料(+7.6%)涨幅居前 [5][17][19] 行业动态 - 美国Zap Energy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其聚变工程测试平台Century可稳定以0.2Hz频率(每5秒1次)完成等离子体放电,单次放电电流最高达500kA,平台总输入功率57kW,其中39kW可直接输送至等离子体真空室,能量传输效率显著优化 [20] - BEST装置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标志着装置核心部件有望陆续开启招标 [6][22] - 德国宣布《聚变行动计划》,承诺至2029年提供超过2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其中约17亿欧元投入研发,7.55亿欧元用于建设激光设施和关键技术示范堆,目标在2040年建成示范堆 [25]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在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进展,基于中国环流三号(HL-3)实验数据开发的数据驱动模型,将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训练时间从数十小时大幅缩短至数十分钟 [26][27] - 欧洲聚变初创公司Gauss Fusion发布其聚变电站概念设计报告,预计投入150-180亿欧元,目标在2040年代中期建成首座商业聚变反应堆 [31] - 等离子体所、聚变新能发布/更新多项采购,累计预算金额达数亿元,涉及低温氮系统、加热电源系统、冷却系统、偏滤器系统等核心部件 [6][32][33] 公司动态 - 杭氧股份成功中标合肥某单位低温液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项目,该项目包含一套作为可控核聚变低温系统核心部机的氦液化装置 [7][34] 受益标的梳理 - 磁体环节: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服务)等 [8][35]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合锻智能(真空室、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国光电气(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安泰科技(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等 [8][35] - 电源总成:英杰电气(磁体电源和PSM电源)、爱科赛博(磁体电源和PSM电源)、四创电子(PSM电源)、新风光(磁体电源)、赛晶科技H(脉冲电源)等 [8][35] - 微波和电源器件:旭光电子(真空脉冲功率器件等)、国力电子(氢闸流管、回旋管、速调管)、宏微科技(IGBT)、王子新材(电容)等 [8][35] - 燃料增殖和循环:国光电气(氚工厂)等 [8][35] - 检测设备:皖仪科技(氦检漏、真空检漏)等 [8][35]
港股异动 | 上海电气(02727)涨超8% 公司A股涨停 可控核聚变赛道近期利好频出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0:15
公司股价表现 - 上海电气H股(02727)股价上涨8.18%至5.16港元,成交额达10.14亿港元,A股涨停 [1]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可控核聚变赛道近期利好频出,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 [1] - 聚变行业催化较7-8月份更加密集,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进展公布 [1] - 国内BEST项目在第四季度有望再次开启第二次密集招标,涉及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产品,其它聚变装置也有望启动 [1] - 巨头入局与海外装置点火取得重大进展,聚变行业年内第二次行情有望启动 [1] 公司业务与前景 - 上海电气自2000年起参与"人造太阳"核聚变项目,已成为国内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装备供货业绩最全面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 [1] - 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利用龙头优势提升传统优势业务市占率 [1] - 在公司技术研发优势支撑下,储能、氢能和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1]
港股异动 | 聚变行业催化密集 中核国际(02302)涨近13% 中广核矿业(01164)涨超8%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10:39
行业事件与催化剂 - 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FEC2025)将于10月13至18日在成都举办 [1] - 聚变行业催化较7-8月份更加密集 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国家和国际进展公布 [1] - 国内BEST项目在第四季度有望再次开启第二次密集招标 包括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产品 [1] - 其它聚变装置也有望启动 巨头入局与海外装置点火取得重大进展 [1] - 聚变行业年内第二次行情有望启动 [1] 公司股价表现 - 中核国际(02302)股价早盘上涨12.99% 报6.96港元 [1] - 中广核矿业(01164)股价早盘上涨8.38% 报3.88港元 [1] - 中广核电力(01816)股价早盘上涨0.34% 报2.93港元 [1]
聚变行业催化密集 中核国际涨近13% 中广核矿业涨超8%
智通财经· 2025-10-08 10:38
股价表现 - 中核国际早盘股价上涨12.99%至6.96港元 [1] - 中广核矿业早盘股价上涨8.38%至3.88港元 [1] - 中广核电力早盘股价上涨0.34%至2.93港元 [1] 行业催化事件 - 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将于10月13至18日在成都举办 [1] - 聚变行业催化较7-8月份更加密集 [1] - 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或有重大国家和国际进展公布 [1] 项目与招标预期 - 国内BEST项目在第四季度有望再次开启第二次密集招标 [1] - 招标产品包括第一壁、偏滤器、电源等高价值量产品 [1] - 其它聚变装置也有望启动 [1] 行业趋势 - 巨头入局与海外装置点火取得重大进展 [1] - 聚变行业有望在年内启动第二次行情 [1]
机械行业研究:可控核聚变专题:“十五五”资本开支加速,“人造太阳”渐行渐近
国金证券· 2025-05-20 08: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可控核聚变性能优异、Q值提升、产业化资本加速,是未来发电能源优选;2025年技术突破与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产业链核心价值量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最大;看好“十五五”期间资本开支加速释放周期,建议关注相关设备公司投资机会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可控核聚变——人类的终极能源 - 核聚变具有高能量密度、原料易得、布置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能量源于聚变质量亏损,通过约束氢核实现反应 [13][14] - Q值与聚变三重积显著增加,Q值决定商业化进程,目前Q值不断提升,使商业化可控核聚变成为可能 [16][20] - 磁约束方案安全经济,占62%核聚变装置市场份额,托卡马克装置占比48%,有望成为主流方案 [22][27] - 全球可控核聚变技术里程碑事件频发,投资额持续增高,2024年行业累计融资金额超71亿美元,多数公司预计2031 - 2035年实现商业化 [28][31][33] 二、技术突破+招标加速,“十五五”期间产业进入实验堆批量建设阶段 - 行业处于实验堆建设阶段,国内由中科院、中核集团主导,“十五五”期间多数实验堆项目预计实现,单个投资几十亿,资本开支上行趋势明确 [36][38] - 高温超导材料突破提升磁场强度和Q值,2025年能量奇点公司经天磁体产生21.7特斯拉磁场;EAST项目实现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助力商业化落地 [45][49] - BEST项目提前启动总装,有望2027年实现“人造太阳”点火;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进入密集招标期,招标金额多为几千万级,印证板块景气度 [51][57] 三、产业链核心价值量在中游设备,磁体环节价值量最高 - 核聚变产业链包括上游材料、中游设备和下游核电应用,中游设备处于资本开支密集阶段,包括磁体、偏滤器等,上游磁材壁垒较高 [60] - 以FIRE项目为例,反应堆成本近12亿美元;ITER反应堆中磁体价值量占比28%,为最大环节 [63][66] 四、投资建议 - 合锻智能是色选机和液压机供应商,收入增长,与聚变新能签约承接BEST项目真空室等部件制造任务 [69][74] - 联创光电布局多业务板块,25Q1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是高温超导磁体稀缺标的,有望受益行业趋势 [76][82] - 国光电气负责偏滤器、第一壁等生产,营收和利润承压,但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行业发展,核工业设备营收占比上升,研发投入增加 [83][88][91] - 精达股份参股上海超导18.3%,上海超导产品性能优异,有望承担核聚变反应堆核心上游角色 [99] - 永鼎股份营收增长,新增超导及铜导体业务占比超10%,签订超导带材合同,为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应用做准备 [102][110] - 兰石重装25Q1收入高增长但盈利能力承压,交付CFETR热交换器,核能领域订单增长,业绩贡献有望加大 [113][118] - 王子新材25Q1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控股子公司宁波新容实现核聚变磁体电源系统电容订单交付,预计迎来高增长 [123][127]
核电|聚变领域有望再迎投资助力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4 08: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两家能源国企拟17.5亿元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布局核聚变领域,国内外加速落地可控核聚变研究及商业化项目,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有望受益于订单需求 [1] 中国核聚变项目进展 - 2月28日中国核电、浙能电力拟分别以10亿元、7.5亿元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推动商业化应用助力能源转型 [2] - 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突破进展,多家企业2024 - 2026年密集开启装置安装推动聚变行业发展 [2] 全球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进程 - 2024年全球主要国家开启新一轮可控核聚变研究加速发展,美国在多领域发展并将建造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中国“中国环流三号”和“洪荒70”实现突破,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 [3] 核心产业链投资机会 - 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由超导磁体等构成,磁体等装置核心成本环节建设成本占比超50%,聚变产业链核心涉及特种金属、超导带材等上游材料环节,建议关注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订单受益表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