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磁体
搜索文档
当前可控核聚变面临的挑战和新型技术路线的尝试
2025-11-05 09:29
聚变电站商业化面临高温材料耐久性、氚燃料自给自足、等离子体稳态 运行控制等难题,尤其氚循环和储存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需通过 AI 优 化控制模型实现精准磁场控制。 除氘氚路线外,氢硼和氘-氦 3 是值得关注的新技术路线,氢硼几乎无中 子产生但需极高温度,氘-氦 3 避开穿刺问题且几乎无中子,但氦三储量 有限,需突破关键工程难题。 国内外在聚变能源领域均有进展,美国 CFS 公司突破高温超导磁体, DeepMind 在 AI 与材料结合方面有所突破,中国加入 ITER 项目并在抗 中子辐照材料等方面做出贡献,多家企业推进技术工程化。 续稳态运行情况下完成聚变反应。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能够耐高温中 子辐照的新型材料体系。 此外,高热复合材料也是一个重要课题。随着聚变反 应温度达到 1 亿度甚至更高,对材料耐热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国内外在 这方面还没有取得完全突破,需要更多研究投入。 在新型技术路线方面,当前 主流包括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大类。其中,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装置占 据主导地位,全球超过 50%的装置采用这一技术路线。此外,还有其他如激光 驱动、Z 箍缩等惯性约束方法,以及 FIC(直线型)装 ...
联创光电(600363):高温超导磁体龙头企业 卡位万亿级未来产业
新浪财经· 2025-11-04 22:24
25Q3 净利润强劲增长:2025Q1-Q3 公司归母净利达4.00 亿/+19.37%;单3季度归母净利1.37 亿/+28.3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达3.84 亿/+17.4%,其中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贡献 3.85 亿,是利润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投资建议:综合预计2025-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5/7.68/9.93 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高温超导磁体龙头企业,卡位万亿级未来产业。联创光电主营激光系列及传统LED 芯片产品、智能控 制系列产品、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公司通过参股公司联创超导(持股 40%)掌握了国内领先的高温超 导磁体技术,主要业务范围涵盖高温超导感应加热/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高温 超导电磁弹射四大应用领域;而公司以激光装备系统为代表的定向能装备,在安防、军工、反无人机等 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核聚变:"星火一号"链主企业,项目推进招标有望持续催化。十五五规划提出,推动核聚变能等成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联创光电作为江西"星火一号"聚变-裂变混合堆项目(总投资200 亿)的链主企业,在高 温超导磁体领域具备领先技术优势。"星火一号"采用基于 ...
A股罕见!“中国好董秘”3年6增持
上海证券报· 2025-10-17 07:14
高管增持行为 - 联创光电副总裁邓惠霞近3年内先后6次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金额近600万元,相当于其公告平均年薪的10倍 [1][2] - 首次增持于2022年10月,以26.237元/股的价格增持11.43万股,金额299.89万元,最近一次增持在2024年7月,以55.71元/股的价格增持6300股,金额35.1万元,截至目前其持股数量达19.2万股 [2][3] - 增持行为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未来持续稳定发展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并非象征性表态 [2][8] 公司业务转型与核心技术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战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将高温超导和激光产业作为未来核心主业进行培育 [4] - 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联创超导与中核集团合作的“星火一号”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阶段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5] - 公司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中标商业航天电磁弹射磁体项目,并与多方共同投资设立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结合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 [6][8] 公司财务表现与市场反馈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8亿元,同比增长6.51%,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18%,激光业务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400.58% [6] - 公司股价在2024年二、三季度曾震荡下行至21.4元/股,导致增持一度浮亏超百万元,但在2024年9月后随市场政策及科技股上涨,市值实现翻倍 [3][7] - 高管及大股东的连续增持行为获得市场积极评价,被视为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反映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 [7][8]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市场结构正从“传统周期主导”向“科技+创新双擎驱动”转型 [7] - 公司被定位为“硬科技”企业,其高温超导业务领域与美国核聚变公司CFS存在较高相似性,后者估值已超百亿美元 [5][6] - 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走高端装备、自主产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认为当前价值仍被低估,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将多点开花 [8][9]
可控核聚变或迎产业化加速推进
2025-11-04 09:56
行业与公司 * 可控核聚变行业与模块电源行业、军贸行业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加速 * BEST项目杜瓦底座于10月1日成功安装至主装置,标志着项目进入新阶段,预计下半年将加速招标电源和超导材料等关键部件 [2][3] * 国内除BEST项目外,中核集团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也值得关注,预计明年将有更多招标活动,影响2026年及以后的市场 [1][4]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核心在于五大结构部件:真空室、偏滤器、包层冷屏、磁体和杜瓦,其中磁体系统价值量占比约28% [5][7] * 电源系统(加热电源和磁控电源)价值量占比约8%,是下一阶段招标的重点方向之一 [8] * 上游材料涉及低温超导线材、高温超导带材、钨材料和碳化硅复合材料,代表性公司包括金达股份(上海超导)、永鼎股份(东部超导)、西部超导等 [9] * 西部超导主要供应低温超导线材,在BEST项目2025年招标中预计价值量约5亿元,并在B系氧化物和二硼化镁高温超导路线上有优势 [10][11] 模块电源行业高景气 * 模块电源行业受益于防务需求恢复和AI应用增长,预计到2028年军用市场总量将达590亿元人民币,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2028年突破150亿元 [1][13] * AI服务器功耗显著提升(如英伟达芯片从H系列700瓦提升至GB200系列2700瓦),推动对高性能、高密度、高可靠性供配系统的需求 [14][16] * AI服务器机柜功耗从6.5千瓦增至14.3千瓦,加速模块化和集成化电源应用,并提升单价与整体市场规模 [14][16] * 全球AI相关供配设备市场2025年预计达74亿美元,2027年将增长至325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100% [17] 全球军贸需求与中国机遇 * 全球军贸需求增加源于安全局势动荡(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国武器装备因表现超出预期,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22] * 中国武器装备实现高端化、自主化,且欧洲产能受限优先满足自身需求,为中国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23] * 军贸过程中主机厂环节因价格提升而毛利率显著提高,是最核心受益环节,应关注飞机(中航沈飞、西飞、成飞)、导弹(洪都航空)、雷达(国睿科技)等方向 [24][25] * 中国战机型号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发,如歼10、骁龙已实现出口,歼35因性价比和国产化具备未来出口潜力 [19][24] 其他重要内容 2025年投资展望与选股思路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一年补三年欠账"的逻辑有效,应关注原材料及元器件订单变化 [26] * 选股思路应关注补欠账(如导弹领域的航天电器、菲利华)和产品力提升(如中航光电、中航高科),以及结构调整与个股反转机会 [26] 产业链公司角色 * 中游设备领域,联创光电使用上海超导的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高温超导磁体,合锻智能和上海电气在真空室制造方面有贡献 [9] * 国光电器和安泰科技在真空室内构件如包层材料、偏滤器等领域具有优势 [9] * 下游主要为科研院所(中科院、西南物理研究院)及民营企业(新奥能源、能量起点)进行研发 [6][9]
9月25日主题复盘 | 核聚变概念卷土重来,算力再迎催化,有色金属遇突发事件刺激
选股宝· 2025-09-25 16:34
行情回顾 - 沪指全天窄幅震荡 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 再创3年多以来新高[1] - AI硬件与AI应用方向集体走强 剑桥科技、浪潮信息涨停创新高[1] - 可控核聚变概念盘中拉升 上海电气、合锻智能涨停[1] - 芯片产业链反复活跃 张江高科、通富微电、凯美特气盘中大涨创历史新高[1] - 航运板块集体调整 南京港、宁波海运跌超5%[1] - 沪深京三市超3800股下跌 全日成交2.39万亿元[1] 核聚变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 挂牌两个多月后首次公开展示技术路线[4] - 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4] - 将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 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4] - 合锻智能4天2板涨停 最新价20.05元 流通市值99.13亿元[5] - 哈焊华通涨停 最新价36.31元 涨幅19.99% 流通市值65.41亿元[5] - 武进不锈涨停 最新价8.88元 涨幅10.04% 流通市值49.82亿元[5] - 上海电气涨停 最新价9.76元 流通市值1231.29亿元[5] - 谷歌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CFS并签署200兆瓦购电协议[5] - CFS在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8.63亿美元[5] - 美国与英国签署《技术繁荣协议》 促进核聚变等战略性科技领域合作[5] - 高温超导材料预计至2030年将占据全球超导行业25%市场份额[6] 算力 - 阿里巴巴CEO宣布资本开支在3800亿元基础上增加更多投入[7] - 阿里云展示单柜支持144个计算节点的高密度AI服务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8.0[7] - 中电鑫龙4天3板涨停 最新价13.79元 流通市值91.10亿元[8] - 宁波建工涨停 最新价6.07元 流通市值65.97亿元[8] - 浪潮信息涨停 最新价76.05元 流通市值1118.31亿元[8] - 广电电气涨停 最新价4.27元 流通市值36.45亿元[8] - 捷邦科技大涨15.95% 最新价134.50元 流通市值36.73亿元[8] - 华勤技术上涨6.80% 最新价107.80元 流通市值616.21亿元[8] - Meta、微软&OpenAI、xAI等多家AI巨头宣布或完成10万卡集群建设[8] - 预计到2033年全球GPU云(算力租赁)市场规模将增至128亿美元[9] 有色金属 - 美国Freeport McMoRan印尼Grasberg矿山发生泥石流事故 造成2人死亡5人失踪[10] - 全球第二大铜矿因事故暂停生产 公司启动不可抗力条款[10] - LME三个月期铜价一度上涨3.2% COMEX铜期货上涨4%[10] - 精艺股份2连板涨停 最新价13.50元 流通市值33.79亿元[11] - 耐普矿机涨停 最新价29.29元 涨幅19.99% 流通市值32.07亿元[11] - 洛阳钼业上涨9.90% 最新价13.87元 流通市值2421.82亿元[11] - 铜陵有色上涨8.12% 最新价4.66元 流通市值518.36亿元[11] - 江西铜业上涨6.10% 最新价30.26元 流通市值627.97亿元[11] - 紫金矿业上涨5.17% 最新价27.27元 流通市值5614.33亿元[11] - 高盛预计未来12-15个月内造成50万吨铜供应损失 可能进一步损失100至200万吨[11] - 进口铜精矿指数报-40.8美元/吨 加工费绝对水平仍偏低[12] 其他热点 - 储能板块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再创历史新高[12] - 国产芯片、光通信板块保持活跃[12] - 医药、大基建板块跌幅居前[12]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5 14:18
2025.09.25 聚变公司表示,本次参展是其成立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览,主要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 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本文字数:124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郭霁莹 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截至午间收盘,常辅股份(871396.BJ)、合锻智能 (603011.SH)涨幅在10%左右,永鼎股份(600105.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涨超6%。 多名国内核聚变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股价异动或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 司")首次公开亮相,以及传闻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这家公司是国家队,采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这条路线在我国也有基础。中 国环流三号装置重点是做氘氚聚变实验,下一步做等离子体燃烧必须用超导装置。新装置应该刚敲定下 来,各项细节还待确认。"一名核聚变民营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媒体9月24日晚间报道,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公司将在上 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 ...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12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2025年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 常辅股份和合锻智能涨幅约10% 永鼎股份和上海电气涨超6% [3] - 股价异动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及传闻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3] 中国聚变公司战略布局 - 中国聚变公司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2025年7月挂牌成立 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 [3][4] - 公司实行上海-成都双基地联动研发 上海基地聚焦聚变堆总体设计/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验证/数字聚变堆研发三大业务 [4] - 新建聚变实验装置暂命名"中国环流四号(HL-4)" 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3] 技术路线与发展阶段 - 核聚变技术分为磁约束/激光惯性约束/重力场磁惯性约束三类 "托卡马克"为磁约束主流装置 [4] - 核聚变研发分六个阶段: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 [4]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已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 进入燃烧实验阶段 [5] 核心技术挑战 - 需维持等离子体在1亿度以上高温稳态运行 [4] - 聚变燃料氚存在产量低/价格高/强管制问题 自持循环挑战严峻 [4][5] - 材料需耐受20年不间断高能中子轰击及高热负荷 [4][5] - 工程难题包括强场高温超导磁体/等离子体运行与控制/热量传导三大方向 [5] 高温超导技术优势 - 高温超导磁体可大幅提高磁场使用和装置设计效率 [5] - 高温超导材料具备零电阻特性 能保证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态运行并防止烧毁 [5] - 强磁场特性使聚变装置可小型化 降低建造成本并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5]
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两月后首次公开亮相,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06
公司动态与市场反应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挂牌成立,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并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2] - 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2] - 公司计划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的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 [1] - 受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及新建实验装置传闻影响,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常辅股份、合锻智能涨幅约10%,永鼎股份、上海电气等涨幅超过6% [1] 技术路线与研发重点 - 中国聚变公司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上海研发基地重点布局聚变堆总体设计、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及验证、数字聚变堆研发三大业务 [1][2] - 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磁约束、激光惯性约束、重力场磁惯性约束三类,“托卡马克”是支撑磁约束核聚变的主流装置 [2] - 高温超导材料因其零电阻属性是保证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态运行、防止烧毁的关键,高温材料磁场更强,可使聚变装置小型化,从而降低建造成本、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3] 技术进展与挑战 - 中国环流三号实验装置于2024年3月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标志着研究挺进燃烧实验阶段,下一步任务是尽快实现聚变能量输出 [3] - 核聚变研究路径分为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及商用堆六个阶段,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当前重点是进行氘氚聚变实验 [1][2] - 行业面临三大技术挑战: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自持运行、耐高能中子轰击及高热负荷材料、氚增殖与自持循环,以及强场高温超导磁体等三大工程难题 [3] - 商业化运行需解决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在1亿度以上高温稳态运行、聚变燃料氚的产量与自持问题,以及装置材料需耐受为期20年不间断的中子轰击 [2][3]
核聚变国家队,大消息!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概念股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9-25 12:29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及行业影响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注册资本150亿元 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建设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平台 [1][2] - 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在上海和成都联动研发 并计划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 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2] 全球核聚变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聚变行业过去5年呈爆发式增长 总投资额从2021年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仅2024年就新增26亿美元 [3] - 2030年代被行业视为聚变商业化关键期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踊跃投资核聚变公司 [3]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年投资额可能达数千亿元 参考国内裂变堆每年10GW级核准建设节奏 [3] 资本市场反应及概念股表现 - 核聚变概念股早盘逆市大涨 哈焊华通"20cm"涨停 合锻智能、法尔胜涨停 中洲特材、常辅股份等个股大涨 [1] - A股市场核聚变概念股超80只 机构关注度较高的包括许继电气、中国核电、中天科技、应流股份等(均超10家机构评级) [4] - 部分个股业务进展显著:王子新材电容产品供货聚变新能项目 合锻智能在聚变堆真空室制造取得突破 上海电气交付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 [4] 高成长性核聚变概念股数据 - 应流股份(代码603308)年内涨跌幅134.76% 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35.36% 2027年净利增速33.50% [5] - 炬光科技(代码688167)年内涨跌幅166.17% 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4230.77% 2027年净利增速113.85% [5] - 合锻智能(代码603011)年内涨跌幅166.13% 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135.02% 2027年净利增速59.69% [5] - 机构预测净利增速持续超20%的个股包括应流股份、金宏气体、英杰电气等 [4][5]
中国聚变公司首次亮相,新建装置剑指高温超导磁体
选股宝· 2025-09-25 07:20
据智通财经9月24日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150亿元、正式 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据悉,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 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 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开源证券表示,随着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订单持续释放,看好核聚变板块景气度上行,磁 体、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值得关注,直流输电产业链相关设备/器件公司有望凭借其电力电子技术积 淀持续获取可控核聚变装置电源订单。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今年以来全球多国都开始了核聚变领域的竞速发展。海外方面,2025年6月,谷歌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 CFS并签署了200兆瓦购电协议:2025年8月,CFS宣布,在最新一轮的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了8.63亿 美元;9月18日,美国、英国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一份《技术繁荣协议》,旨在促进两国在核聚变等战 略性科技领域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