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源
icon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002600.SZ):与行业龙头客户在光模块散热、服务器散热及电源等方向加大合作力度
格隆汇· 2025-08-01 15:13
格隆汇8月1日丨领益智造(002600.SZ)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公司与行业龙头客户在光模块散热、服务 器散热及电源、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及组装等方向加大合作力度。 ...
可控核聚变系列报告之一:核聚变工程能力提升,未来能源发展可期
中银国际· 2025-07-25 18: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3][6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核聚变技术经超60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已具备成为下一代能源的理论和工程基础,海外多国家出台核聚变发展战略,美国托卡马克、直线型装置商业化加速,我国核聚变投资具备持续性,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1] - 2024年工信部定调核聚变是我国重点关注未来能源方向之一,2 - 3年内我国核聚变重点项目落地有望加速,远期我国聚变产业化具备超预期空间,“十五五”期间核聚变项目有望迎来更大规模投资,在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下,核聚变板块具备持续催化 [3][66] 各部分内容总结 聚变基础性难点得到解决,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ITER项目在美苏关系缓和背景下诞生,目标是探索和平利用聚变能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虽规划推进艰难、时间延期,但已基本攻克技术难点,解决了工程上的障碍 [11][12][14] - 我国参与ITER项目,获得知识产权,推动聚变理论体系完善,增强聚变装备制造能力,供货部件覆盖超导材料、电源等5大领域,主要目标基本达成 [17] 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等离子体加热、控制、聚变堆材料攻关、氚自持等问题,科学家突破高温超导、第一壁等材料 [21] - 2024年MIT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新型磁体创磁场强度世界纪录,2025年3月我国能量奇点的经天磁体超越该记录,提升了聚变装置对等离子体的约束能力,缩减装置体积与成本 [22] - 金属材料替代碳成为核聚变容器首选,ITER确定使用钨、铍材料,我国EAST装置替换偏滤器推动性能提升,科研院所仍在提升钨基材料服役性能并研究液态金属第一壁可行性 [25] 内外因共同推动我国核聚变发展,未来发展可期 内因 - 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当前是布局下一代能源技术的恰当时间点 [29] - 2024年七部门发文明确“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属于未来能源,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政策前瞻布局核聚变 [30][31] - 我国以托卡马克路线为基础建成多个装置,具备超60年核聚变技术积累,2011 - 2020年填补聚变装置设计空白并完成CFETR工程设计 [33][35] - 我国核聚变理论研究进入深入阶段,2024年科技部拨付经费显著提升,实际项目验证结果优秀,EAST项目已实现千秒量级实验研究目标 [37][38] 外因 - 美国、日本等海外多国针对聚变制定国家战略,美国计划2030年前后示范堆落地、2040年前后商业堆落地,日本将发电实证时间提前至2035年左右 [41] - 海外核聚变技术曾领先我国,欧美上世纪开展氘氚实验,我国缺乏相关经验,海外多技术路线并举,我国主要关注托卡马克路线 [43][44][50] 实验项目加速部署 + “十五五”期间示范项目落地,聚变未来可期 - 2030年是我国聚变实验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节点,2 - 3年内实验项目加速落地可能性提升,2030年前我国核聚变技术有望实现Q>1的关键突破 [52] - 我国聚变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堆到工程堆迈进,BEST装置提前总装,2035年有望建成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2050年前有望实现聚变商业发电 [53] 聚变产业发展早期,核心部件均存在投资机会 - 我国核聚变项目处于“从0到1”阶段,强调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看好具备相关壁垒的公司脱颖而出 [57] - 磁体、第一壁、电源等是托卡马克核心部件,超导磁体成本占比较高 [5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磁体、电源、真空开关等核心部件,推荐西部超导、联创光电、安泰科技、合锻智能,建议关注国光电气、旭光电子等公司 [3][66]
国泰海通|机械:核聚变产业集群发展,商业化发电前景广阔
中国聚变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公司于2025年7月22日在上海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从实验研究向工程建设与商业应用的关键跨越 [1][2] - 公司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承担聚变能源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责任 [2] - 7家单位以每股1.0019元价格增资,合计出资金额达114.92亿元,中核集团保持控股股东地位 [2] 聚变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中国聚变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上海超导实现高温超导核心技术突破,市占率超80%,能量奇点的"洪荒-70"装置为全球首台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3] - 聚变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将加速产业生态培育,迁移核电装备成熟产能,建设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 [3] 全球核聚变商业化进展 - 2024年全球至少有45家聚变商业公司,累计投资约70亿美元,80%公司预计2030年代实现电网供电 [4] - 我国通过EAST、HL-3等项目验证聚变堆工程可行性,BEST项目计划2030年首次向电网输电,2035年建成CFEDR,力争2050年前商业化发电 [4] - 上海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聚变产业集群化趋势,或缩短产业成长周期 [4] 上海聚变产业集群布局 - 上海市加快聚变商业化技术攻关,注重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引导,鼓励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 [3] - 上海积极布局聚变产业链,提升技术创新密度,加速建设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 [3]
动力源:聘任徐增新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21:21
公司高管变动 - 公司原副总经理黄晓亮辞职 辞职后继续担任副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 参与公司战略制定和重大决策 [2] - 公司原副总经理何小勇辞职 辞职后继续担任董事职务 [2] - 公司原副总经理李传平辞职 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3] - 公司聘任徐增新担任副总经理 [4]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数据通信占比35.2% 电源占比23.65% 综合节能占比15.02% 新能源占比12.7%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占比9.91% [4]
新三板挂牌不到半年、春光集团冲击创业板IPO,“集资”活动曾遭监管问询
搜狐财经· 2025-06-21 10:29
公司IPO进展 - 春光集团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胡涛 金勇 会计师事务所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3] - 公司于2024年1月8日挂牌新三板 不到半年便递表创业板[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要从事软磁铁氧体磁粉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并沿产业链发展软磁铁氧体磁心 电子元器件和电源等产品[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15亿元 9.3亿元 10.77亿元[5]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3.75万元 8703.32万元 9888.97万元[5] - 2024年资产总额12.86亿元 同比增长22.47%[6]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76亿元 同比增长17.13%[6]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合并)47.38% 较2023年上升2.4个百分点[6] - 2024年研发投入5105.15万元 占营收比例4.74%[6] 实控人情况 - 韩卫东直接持有公司34.04%股份 通过临沂君安间接控制21.48%表决权 合计控制55.52%表决权[6] - 韩卫东具有30余年行业经验 现任公司董事长 曾任多家相关企业高管[7] 监管关注事项 - 实控人曾控制的睿安资产于2023年11月注销 成为监管问询焦点[8] - 监管要求说明睿安资产和公司是否存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经营罪的情形[10] - 公司回应称不存在相关情形 并已取得相关部门证明[12]
春光集团IPO:经营净现金流大降 净现比滑坡 应收账款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6-20 18:31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春光集团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拟募资7 5亿元用于扩产 建设研发中心及补流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 15亿元 9 30亿元和10 7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62 35万元 8514 58万元和9275 71万元 [2]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 81% 但经营性现金流从8010 28万元骤降至2864 92万元 降幅达64 23% 净现比从1 03降至0 29 [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达3 59亿元 占营收33 3% 增速30 48%远超营收增速 [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软磁铁氧体磁粉及相关产品 该业务占比超80% 结构单一 [3]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 通信电源及通信设备 绿色照明 光伏储能 物联网 医疗等多个领域 [3] 行业风险 -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政策补贴退坡 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可能影响产品需求 [3] - 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行业存在技术更新快 消费者需求多变等挑战 [3]
康达新材: 康达新材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20:26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500万元人民币,拟用于投资8万吨/年电子级环氧树脂扩建项目和康达北方研发中心与军工电子暨复合材料产业项目 [1] - 8万吨/年电子级环氧树脂扩建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7,687.48万元,建设周期18个月,预计年销售收入106,460.18万元,年均净利润4,468.37万元 [2] - 康达北方研发中心与军工电子暨复合材料产业项目总投资34,242.6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3,312.52万元,建设周期2年,预计年销售收入52,610.6万元,年净利润4,263.8万元 [3] - 公司计划将17,5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优化资本结构 [3] 项目基本情况 - 8万吨/年电子级环氧树脂扩建项目将建设8万吨/年电子级环氧树脂生产线,副产3万吨/年工业氯化钠,项目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2] - 该项目所得税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3.82%,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5.36% [2] - 康达北方研发中心项目将建设6栋建筑,包括复合材料生产线和电源生产线,项目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 [3] - 该项目所得税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4.22%,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7.11% [3] 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 - 环氧树脂主要应用于电子材料、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其中电子材料应用占比超过70% [4] -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增长,特种环氧树脂需求将逐年递增 [4] - 公司致力于环氧树脂产品生产研究多年,产品质量国际领先,可实现进口替代 [9] - 复合材料产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等领域变革 [5] - 中国开关电源市场规模从2016年1,200亿元增长至2021年1,800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2,532亿元 [6][7] 公司优势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CNAS认可实验室 [9] - 公司环氧结构胶、丙烯酸胶、聚氨酯胶中多个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9] - 大连齐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 公司构建了技能全面、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和培养机制 [12] 项目影响 - 募投项目实施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3] - 短期内公司股东的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风险,长期来看将提升公司盈利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4]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15]
领益智造(002600):推进员工激励,加码人眼折服助力长期发展
华西证券· 2025-06-18 13: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领益智造发布多则公告,重点关注募投资金用途调整和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1] - 募投资金用途调整加码人眼折服新业务,新增募投项目提升高端智能制造领域能力,员工持股计划完善长效激励机制 [2][3][4] - 维持2025 - 27年盈利预测,预计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8] 募投资金用途调整 - 原募投项目“碳纤维及散热精密件研发生产项目”拟投入资金从2.66亿元增至7.43亿元,增加实施主体,扩大热管理产品生产规模和交付能力 [2] - 项目建设期2年,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2.94亿元,净利润1.55亿元,毛利率20.71% [2] 新增募投项目 - 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拟投入5000万元 [3] - 开展关键部件及整机产品技术研发,推动业务向整机总成延伸,构建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体系 [3] - 引入先进设备,提升研发平台水平,完善技术体系,强化自主研发能力 [3]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 - 对象为核心骨干,总人数不超100人,持股规模不超2640万股,约占股本总额0.38% [4] - 受让回购股票价格4.49元/股,不低于回购股份均价的54.20% [4] - 考核指标为2025 - 27年营收或归母净利润增速相较于2024年不低于10%/20%/30% [4][7] - 有望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价值共享 [7]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 - 27年盈利预测,预计营业收入为501.41、590.80、692.67亿元,同比+13.42%、+17.83%、+17.24% [8] - 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25.00、34.03、41.93亿元,同比+42.58%、+36.10%、+23.23% [8] - 预计2025 - 27年EPS为0.36、0.49、0.60元,2025年6月17日股价8.2元,对应PE分别为22.99x、16.89x、13.71x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4,124|44,211|50,141|59,080|69,267| |YoY(%)|-1.0%|29.6%|13.4%|17.8%|17.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51|1,753|2,500|3,403|4,193| |YoY(%)|28.5%|-14.5%|42.6%|36.1%|23.2%| |毛利率(%)|19.9%|15.8%|16.9%|17.7%|17.9%| |每股收益(元)|0.29|0.25|0.36|0.49|0.60| |ROE|11.2%|8.9%|11.2%|13.2%|14.0%| |市盈率|28.28|32.80|22.99|16.89|13.71| [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展示了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在2024A - 2027E的情况及同比变化 [12] - 现金流量表呈现了净利润、折旧和摊销等项目在2024A - 2027E的情况 [12]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在2024A - 2027E的情况 [12]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和每股指标等方面在2024A - 2027E的情况 [12]
领益智造可转债新增人形机器人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22:05
募投项目调整 - 公司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金额,原募投项目"碳纤维及散热精密件研发生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由2.66亿元调增为7.43亿元,同时新增募投项目"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5000万元 [2] - 新增的"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计划建设期2年,总投资金额1.3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5000万元,项目实施主体为深圳领益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 [2] 人形机器人项目规划 - 公司计划在深圳、东莞、苏州、扬州等多地分支机构开展机器人相关结构件及整机产品的研发、测试、试制项目,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先进设备采购等 [3] - 项目旨在开发躯体结构件、伺服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关节模组、高功率充电、散热等解决方案,并拓展至本体代工与组装服务 [3] - 公司将通过该项目实施,开展机器人结构件、关节模组、灵巧手、电源、整机等关键部件及整机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 [3] 技术能力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将引入五轴CNC、3D打印机、激光跟踪仪、动补仪、OMM、CMM等先进的研发、检测与试制设备,提升研发平台的专业化与系统化水平 [4] - 项目有助于公司构建覆盖"关键零部件–核心模组–整机系统"的机器人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体系,增强在机器人产业生态中的参与深度 [3] - 公司在高强度材料工艺、联动结构件设计与仿真技术等核心领域的专业积累,能够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研发提供工程基础 [4] 协同效应与资源复用 - 公司已构建完善的精密制造体系,覆盖机械加工、表面处理、自动装配等方面,形成柔性化生产与集成制造能力 [4] - 该体系可提供小批量生产、复杂部件验证与整机性能测试等方面支持,实现设备与人力的部分共享 [4] - 协同资源的复用将降低人形机器人结构件与整机开发的初期投入与试错成本,提高开发周期管理与成果转化的可实施性 [5]
春光集团创业板IPO已受理 主营软磁铁氧体磁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智通财经网· 2025-06-17 21:41
公司概况 - 山东春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已受理,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拟募资7.5071亿元 [1] - 公司主要从事软磁铁氧体磁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沿产业链发展软磁铁氧体磁心、电子元器件和电源等产品 [1] - 公司长期深耕锰锌软磁铁氧体材料领域,是行业内少数几家能够规模化供应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生产厂商 [1] 市场地位与销量 - 公司软磁铁氧体磁粉销量(不含内部销售)分别为7.68万吨(2022)、8.22万吨(2023)、10.16万吨(2024),2022-2024年均位居国内首位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通信电源及通信设备、绿色照明、光伏储能、物联网、医疗等领域,已进入知名终端客户供应体系 [1] 行业数据 - 2024年全球软磁铁氧体市场销售额达26.7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36.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8% [2] - 中国是全球主要软磁铁氧体材料生产国和市场,2021-2023年销量分别为41.50万吨、48.20万吨、48.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7.55% [2] - 2021-2023年中国软磁铁氧体销售额分别为112.20亿元、106.52亿元、90.72亿元 [2] 募投项目 - 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投资58,438.01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8,438.01万元 [2] -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投资6,733.09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733.09万元 [2] - 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9,900.00万元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5亿元、9.3亿元、10.77亿元 [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713.75万元、8703.32万元、9888.97万元 [2] - 2022-2024年资产总额分别为94,010.09万元、104,983.72万元、128,558.16万元 [3] - 2022-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49,056.08万元、57,759.40万元、67,648.37万元 [3]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283.18万元、4,144.71万元、5,105.1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2%、4.46%、4.7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