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壁材料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系列报告之一:核聚变工程能力提升,未来能源发展可期
中银国际· 2025-07-25 18: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3][6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核聚变技术经超60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已具备成为下一代能源的理论和工程基础,海外多国家出台核聚变发展战略,美国托卡马克、直线型装置商业化加速,我国核聚变投资具备持续性,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1] - 2024年工信部定调核聚变是我国重点关注未来能源方向之一,2 - 3年内我国核聚变重点项目落地有望加速,远期我国聚变产业化具备超预期空间,“十五五”期间核聚变项目有望迎来更大规模投资,在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下,核聚变板块具备持续催化 [3][66] 各部分内容总结 聚变基础性难点得到解决,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ITER项目在美苏关系缓和背景下诞生,目标是探索和平利用聚变能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虽规划推进艰难、时间延期,但已基本攻克技术难点,解决了工程上的障碍 [11][12][14] - 我国参与ITER项目,获得知识产权,推动聚变理论体系完善,增强聚变装备制造能力,供货部件覆盖超导材料、电源等5大领域,主要目标基本达成 [17] 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加速核聚变走向商业化 - 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等离子体加热、控制、聚变堆材料攻关、氚自持等问题,科学家突破高温超导、第一壁等材料 [21] - 2024年MIT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新型磁体创磁场强度世界纪录,2025年3月我国能量奇点的经天磁体超越该记录,提升了聚变装置对等离子体的约束能力,缩减装置体积与成本 [22] - 金属材料替代碳成为核聚变容器首选,ITER确定使用钨、铍材料,我国EAST装置替换偏滤器推动性能提升,科研院所仍在提升钨基材料服役性能并研究液态金属第一壁可行性 [25] 内外因共同推动我国核聚变发展,未来发展可期 内因 - 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当前是布局下一代能源技术的恰当时间点 [29] - 2024年七部门发文明确“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属于未来能源,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政策前瞻布局核聚变 [30][31] - 我国以托卡马克路线为基础建成多个装置,具备超60年核聚变技术积累,2011 - 2020年填补聚变装置设计空白并完成CFETR工程设计 [33][35] - 我国核聚变理论研究进入深入阶段,2024年科技部拨付经费显著提升,实际项目验证结果优秀,EAST项目已实现千秒量级实验研究目标 [37][38] 外因 - 美国、日本等海外多国针对聚变制定国家战略,美国计划2030年前后示范堆落地、2040年前后商业堆落地,日本将发电实证时间提前至2035年左右 [41] - 海外核聚变技术曾领先我国,欧美上世纪开展氘氚实验,我国缺乏相关经验,海外多技术路线并举,我国主要关注托卡马克路线 [43][44][50] 实验项目加速部署 + “十五五”期间示范项目落地,聚变未来可期 - 2030年是我国聚变实验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节点,2 - 3年内实验项目加速落地可能性提升,2030年前我国核聚变技术有望实现Q>1的关键突破 [52] - 我国聚变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堆到工程堆迈进,BEST装置提前总装,2035年有望建成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2050年前有望实现聚变商业发电 [53] 聚变产业发展早期,核心部件均存在投资机会 - 我国核聚变项目处于“从0到1”阶段,强调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看好具备相关壁垒的公司脱颖而出 [57] - 磁体、第一壁、电源等是托卡马克核心部件,超导磁体成本占比较高 [5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磁体、电源、真空开关等核心部件,推荐西部超导、联创光电、安泰科技、合锻智能,建议关注国光电气、旭光电子等公司 [3][66]
百利电气涨停点燃核聚变行情,这三大受益板块或成资金新焦点
金融界· 2025-05-30 14:05
市场表现 - 百利电气(600468)涨停,带动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走强 [1] - 哈焊华通走出20cm3连板,融发核电涨停,合锻智能、雪人股份、景业智能等涨超6% [1] 产业链上游 - 超导材料领域迎来机遇,高温超导带材原料如REBCO规模化应用时代开启 [1] - 第一壁材料如钨及钨基合金因高熔点、高热导率特性成为理想材料,我国钨资源储产量世界第一 [1] 产业链中游 - 超导磁体作为核心部件占总投资40%-50%,高温超导磁体可大幅提升磁场强度 [1] - 第一壁制造板块业务有望增长,偏滤器制造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发展 [1] 产业链下游 - 发电板块有望率先受益,核聚变热能转化为电能是主要应用方向 [1] - 医疗领域可利用核聚变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技术成熟将带动产业发展 [1] 行业动态 - 我国"夸父"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进入建设关键阶段 [1] - 国内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工程总装提前启动,加速工程化进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