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大跨界!中国石油强化布局可控核聚变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11:17
中油资本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 公司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增资32.75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 [1] - 此前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已通过投资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9亿元持股20%正式入局核聚变领域 [1] 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核聚变研究已从追赶者跃升为核心力量 拥有EAST、BEST、CFEDR等多层次装置体系 [3] - EAST装置累计完成15万次实验 2025年实现亿度高约束模等离子体1066秒稳态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7] - BEST装置于2025年启动工程总装 采用人工智能与先进材料技术性能超越EAST [13] 中国核聚变技术发展路径 - 实施"三步走"战略:实验堆(EAST)→示范堆(CFEDR)→商业堆(2050年目标) [11] - 配套建设夸父大科学工程(CRAFT)2025年建成后将支撑聚变堆国产化技术体系 [11][12] - CFEDR定位从实验堆升级为示范堆 工程规模与参数指标超越ITER [11] 国际合作与话语权提升 - 中国承担ITER计划75%研发任务 EAST成为其重要实验验证平台 [9] - 中方联合体攻克ITER核心设备安装技术 2019年签署TAC-1安装合同 [9] - ITER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推迟至2034年 [10] 技术原理与工程挑战 - 磁约束托卡马克为主流技术路径 需满足"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指标 [4] - 第一壁材料需承受极端热负荷与粒子轰击 后方设冷却管道导出热量 [15] - 温度测量依赖光谱分析、汤姆逊散射等间接方法 精度达亿摄氏度级 [14]
国防军工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底部反转趋势确定,“双新质”或引领行情
民生证券· 2025-06-16 16:05
核心观点 - 2025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需求恢复将体现在下半年财务报表端,2025 - 2027年行业向好趋势确定性强,预计下半年板块活跃且主线装备表现较好 [3] - “双新质”或将引领行情,“十五五”方向更加聚焦,印巴冲突后军贸受关注且下半年预计持续发酵,中国有望巩固全球军工竞争地位 [4] 2025年上半年回顾:订单好转;情绪修复 指数表现 - 上半年指数整体平淡,热点多且轮动快,2025年1月1日 - 6月12日中证军工指数上涨0.1%,2 - 3月上游电子板块、5月印巴冲突带动行情,其他板块也有阶段性行情 [11] - 预计下半年过去两年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十五五”带来新变化,对下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 [11] 板块比较 - 2025年初至今国防军工行业上涨1.6%,在SW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16/31,全市场18个行业上涨、13个行业下跌 [15] - 国防军工行业在2025年2月、3月、5月实现当月绝对正收益 [15] - 2025年初至今军贸/可控核聚变表现较好,航发链相对较弱,部分公司涨幅居前或跌幅居前 [18] 估值位置 - 2025年1月1日 - 6月12日军工板块估值位于45.7x - 65.2x区间,截至6月12日收盘整体PE/TTM是61.7x,当前估值处于近1/2/3/5/10年的89%、90%、90%、38%、24%位置 [21] 军工行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思考:2025年“承前启后” - 2025年“承前启后”,下半年趋势更清晰,过去五年行业有高景气周期和阶段性调整,未来三年将步入高景气阶段 [24] - 国际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军费扩张、区域矛盾复杂,中国军贸产品具高性价比且出口向高技术产品拓展,有望巩固全球军工竞争地位 [25] 业绩 - 2023 - 2024年产业链面临压力,1Q25需求好转但订单确收需时间,收入及利润继续下滑,收入和利润“非线性”变化,资产负债表指示意义转变 [26] - 2024年行业利润基本回到2019年水平,降价、费用及减值影响利润,降价或是行业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 [27][29] 新质战斗力:预计将是“十五五”的重点方向 先进飞行器 - 印巴冲突启示未来超视距作战中远程空战能力重要,先进飞行器高端性能对产业链提出更高要求并创造机会 [33] - 隐身材料向单频段“薄、轻、宽、强”发展并兼顾各频段协同,新一代装备列装带动其快速发展,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37] - 未来空战是体系化作战,需态势感知系统和多类型装备协同,以印巴冲突中巴军表现为例说明体系协同重要性 [33][38] 智能化弹药 - 智能弹药在近年地缘冲突中效能突出,远火作为低成本“杀手锏”装备,美军“海马斯”需求旺盛,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41][42] - 巡飞弹是先进导弹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具备低成本等特点,随着“蜂群”技术成熟将衍生大量需求,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47] - 航弹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滑翔制导套件可让其突破限制,航弹未来应用空间广阔,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49] 装备信息化 - 国防信息化构建C4ISR系统增强战力,相控阵雷达是雷达重点发展方向,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内需及外贸驱动有源相控阵雷达需求,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50][51][54] - 特种通信向构建多手段、多层次、立体化综合通信系统发展,数据链是装备“生命线”,电子对抗受重视,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55][56][59] 无人化装备 - 高新技术推动装备向无人化方向演进,无人化装备包括空中、地面、水下机器人,可赋能现有装备体系 [60] - 无人机市场需求增长,从“辅助作战装备”向“主力作战装备”转变,“十四五”和“十五五”是其发展黄金期,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61][62] - 地面机器人可代替士兵执行多种作战任务,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规模增长,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66][68] - 海洋无人化装备重要性提升,我国海军无人化装备发展亮眼,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71][72] 新质生产力:经济的新引擎,投资的新蓝海 可控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是未来能源终局方向,2025年进入发展关键期,建议关注工程建设涉及的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及相关企业 [76][77] 低空经济 - 低空经济受政策支持,亿航集齐“四证”开启“载人时代”,2026年或为eVTOL取证重要时点,载货低空飞行器发展良好 [81][82] - 国家设立低空司统筹发展,空域改革和资源释放或有进展,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低空通信网,建议关注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新基建两条主线及相关企业 [86][87] 国产大飞机 - C919进入商业运营阶段,需求旺盛,供给端需注意,产能规划加速,未来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是发展主线,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89][90][93] 商业航天 -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全速发展,千帆星座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卫星批量化生产是趋势,上海将具备批量化制造能力 [94][95] 军贸 - 国际地缘冲突升级催化市场需求,中国军贸产品具高性价比且出口向高技术产品拓展,未来有望巩固全球军工竞争地位 [4][25]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央视网· 2025-05-30 20:01
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1] - 中国科学院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团队研制世界首颗中高轨量子卫星 可实现全天实时洲际量子通信 [1] - 量子京沪干线已服务金融政务等领域保密通信 "九章号""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展示超强计算能力 [1] - 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40岁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1]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形成全球最完整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人才体系 [2] 科技政策与体制改革 -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 [2] - 中央成立科技委员会并重组科学技术部 推动科技管理体制系统性重构 [2] - 党的二十大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突破 -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上千颗脉冲星 [2] - 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实现1亿度上千秒等离子体稳定运行 [2] - 首次实现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制备 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首口超万米科探井向地球深部进军 "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 [3]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 天问二号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 [3] 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 - 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壮大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3] - 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 [3] - 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3]
可控核聚变硬科技或加速落地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可控核聚变、航天、无人机、军工 - **公司**:王子新材、核段智能、国光电器、雪人股份、永鼎股份、纽威股份、荣荣发核电、航天电器、金达股份、中钨高新、应流股份、西部超导、西北院、联创光电、新奥能源、星环聚能、菲利华、中航工业、中航彩虹、成飞、海格通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控核聚变 - **技术发展**:仍处实验阶段,未到工程样堆和商业化阶段,技术进步不确定,是全球难题,涉及复杂科研和工程挑战 [1][4] - **市场表现**:2025 年 4 月以来关注度显著提升,股价波动向上、交易量活跃,王子新材 5 月涨幅超 100%,上周超 50%,核段智能等 5 月涨幅超 20%,纽威股份等上周涨幅超 5%,交易换手率高 [3][5] - **反应原理**:主要通过氘氚原子核高温高压碰撞生成氦原子核释放能量,还有氘氘、氘氦反应,氘氚反应易实现且释能大,是最可能商业化途径 [7] - **技术挑战**:需约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有引力、惯性、磁约束三种方式,引力约束难实现,惯性约束中美有不同装置,磁约束应用广,托卡马克装置验证较好 [8] - **装置类型**:有托卡马克、仿星器和球形环等,原理相同,通过磁场约束等离子体,但不确定哪种适合商业化 [12] - **中国路线**:主要用托卡马克装置磁约束,由中科院和中核集团牵头,核九院研究 Z 箍缩技术,无明确更优路线 [13] - **国际项目**:国际有 ITER 项目,2025 年建成或延后,中国参与;中国有 BEST 实验堆,投入超百亿,规划 2030 年建成工程堆实现发电验证能效比 [15] - **发展规划**:21 - 35 年建实验堆和工程堆,35 - 50 年实现核聚变发电,近期重点托卡马克装置,指导投资核心部件 [16] - **成本分配**:ITER 实验堆和 Demo 工程示范堆成本分配不同,如磁体在 ITER 占 28%,Demo 占 12%等 [20][21] - **产业链**:上游有超导、钨合金、屏蔽材料公司,如金达股份等;下游是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如中科院等 [22] 航天方向元器件 - **近期情况**:2025 年一季度推荐后,航天特别是导弹方向上游元器件环节处调整阶段,四五月份订单略回落,但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订单集中下达,二季度业绩将大幅改善 [9] 无人机行业 - **发展前景**:是重要发展方向,2025 年 6 月底新型无人机首飞将推动军民用无人机需求增长,包括国内外市场,预计 2028 年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超 400 亿美元 [1][10][30] - **技术分类**:分为隐身作战、大型、中型、个人娱乐无人机四类,中大型及隐身作战无人机将在军事装备中起重要作用 [30] 军工板块 - **十五五规划影响**:是 2025 年军工板块重要催化因素,上一轮受十四五规划影响大,本轮编制启动将推动板块高景气度,大量合同签订趋势可能延续,期待军转民和军贸提升板块成长空间 [1][11][28] - **军贸市场**:潜力大,中国装备可能通过冲突证明实力实现出口增长,外贸价格有溢价,中航工业等企业产品有出口潜力 [31] 航天电器公司 - **基本面**:大股东是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成立于 1964 年,70%以上产品销给航空航天领域,专业配套能力强,元器件业务表现突出 [23] - **业务布局**:全面覆盖军工领域,涵盖电子兵器、船舶等高端用户,依托大股东开展广泛配套工作,形成跨地域集团化管理格局 [24] - **核心业务**:连接和控制两大板块,连接包括连接器和光器件,控制包括电机和继电器,2024 年占总营收比重近 90% [25] - **管理层面**:管理层内生培养,两任董事长自主培养,熟悉公司历史和经营决策,务实了解实际问题,有助于企业长期规划 [26] - **重要项目**:2021 年定增项目 2024 年大部分建设完成产能释放;2023 年 5 月发布股权激励方案,2025 年业绩目标不低于 8.5 亿元,有稀缺性 [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部件**:磁体形成磁场使带电粒子按设定路径运动并防高温气体触地;真空室是等离子体空间,拆分焊接组装;包层吸收中子动能产热;偏滤器过滤氦灰,保证聚变反应效率 [17][18] - **托克马克装置其他部件**:还有低温冷却系统维持超导磁体低温,电源系统供电,冷屏隔热,杜瓦储存运输低温物质 [19] - **九天无人机**:计划 2025 年 6 月底首飞,由一飞院设计,海格通信子公司承制,起飞重量 16 吨,载重 6 吨,航时超 12 小时,具备多元化打击能力 [29] - **投资方向**:超高纯度氮含量元器件与原材料如菲利华与航天电器,无人化、军事 AI、水下攻防、下一代战斗机等新兴主题及新技术应用、新材料研发等有投资前景 [32]
可控核聚变逆市爆发 20只绩优股曝光(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22:07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可控核聚变指数5月23日逆市上涨2.38%,位居同花顺概念指数涨幅榜首位,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31.05%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拟签署行政命令简化核能审批程序并加强燃料供应链,美股核能板块盘后集体暴涨,Lightbridge、Centrus Energy、NuScale Power涨幅均超15% [1] - 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WPP合同,为2019年以来第四项重大合同,东方钽业高纯铌箔已成功应用于核电领域 [1] - 海外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项目有望2030年前投入商用,国内形成"国家队+民营机构"全方位布局,技术路线和商业化探索持续进步 [1] 概念股财务表现 - 20只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一季度净利润超1亿元,中国核电(31.37亿元)、中国能建(16.12亿元)、东方电气(11.54亿元)、浙能电力(10.74亿元)规模居前 [2] - 中国核电一季度核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46%(增加1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2%(增长3亿元),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带动业务增长 [2] - 永鼎股份(960.55%)、东方精工(517.55%)、上海电气(145.69%)一季度净利润增幅领先 [3] 重点公司业务进展 - 永鼎股份子公司东部超导主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为可控核聚变装置磁体提供材料,但产量较少且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4] - 公募基金一季度持仓量:中国核电(5.49亿股)、中国能建(4.83亿股)、楚江新材(1.47亿股)、久立特材(1.17亿股) [4] 概念股市值及评级 - 中国核电总市值1964.24亿元,一季度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2.55%),获24家机构评级 [3] - 中国能建总市值802.61亿元,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8.83%),获9家机构评级 [3] - 东方电气总市值521.81亿元,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27.39%),获9家机构评级 [3]
核聚变BEST装置正式总装,提前两个月启动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行业 核聚变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国家首次将核聚变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范围,显示对该产业高度重视和未来发展预期,已批准总投资达1110亿元,接近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预示产业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1]。 - **发展路径与赛道成型**:核聚变技术发展路径与2022年人形机器人相似,美国BEST装置第七代原型机点火及中国多地大量招标中标,预示赛道成型[1][4]。 - **投资规模与趋势**:2025 - 2030年平均年度投资约185亿人民币,远超过去几年全球累计投资额,今年开始达到百亿级别且明年预计更高,标志投资进入加速期[3][11]。 - **项目进展与成果**:BEST工程总装提前完成,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总投资从45亿追加至150亿,今年预计释放超50亿招标量;成都环流3号首次实现双亿度参数;江西星星一号混合堆预计总投资超200亿等[1][3][8]。 - **产业链企业关注**:产业链上值得关注的企业包括链主企业(国光电气等)、电源类企业(旭光电子等)、超导磁体相关企业(九盛电器等)、材料类企业(安派科技等)[6][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企业进展**:新奥集团氢硼聚变技术取得进展,“核龙2号”预计2027年建成;上海能量起点建成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红王70”;陕西西安循环聚能公司、成都汉海聚能公司等也有相关计划和进展[15][16]。 - **技术突破**: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上取得突破,磁场强度提升至20特斯拉以上,建成国内首条自动化产线[3][17]。 - **地区发展**:上海地区在超导材料产业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成为重要的核聚变产业基地;安徽合肥、成都等地也有相关企业和项目发展[18][19]。 - **国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在核聚变领域参与度较高,如安徽巨元新能获中石油昆仑资本投资,成都线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获国光电器参与[19][20]。
新装置有望将核聚变功率提升百倍
快讯· 2025-04-29 06:05
美国私营聚变能源公司TAE Technologies与加州大学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新型核聚变装置"Norm"。该 装置不仅有望将聚变功率提升至传统装置的100倍,还能将运行成本削减一半,为人类实现核聚变清洁 能源梦想带来新希望。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
人类终极能源,又在A股突破
格隆汇APP· 2025-03-27 18:43
3月25日,可控核聚变板块大爆发,指数一度涨超7%,掀起涨停潮。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释放能量高,且环境友好的核聚变被誉为"人类终极能源",同时也是AI衍生概念,连Open AI的山姆·奥特曼都被其愿景吸引下场亲自投资。 殊不知,近几年可控核聚变研究已经迈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实验堆项目正积极落地。 2025年以来,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单位开始密集招标,累计采购项目约46项。 这种突破,怎能不在A股庆祝一番? | 603169 兰石重装 R 10.07 | | | 6.45 | 0.59 | | --- | --- | --- | --- | --- | | 002255 海陆重工 | | 10.06 | 7.88 | 0.72 | | 603015 弘讯科技 | R | 10.02 | 13.73 | 1.25 | | 600105 永鼎股份 | R | 10.00 | 7.26 | 0.66 | | 603011 合锻智能 | R | 9.98 | 11.24 | 1.02 | | 002639 雪人股份 | R | 9.96 | 8. ...
中国首批核聚变创业者谭熠:它总在你绝望时又给你希望|TECH TUESDAY
晚点LatePost· 2024-07-30 21:15
"核聚变永远还有 50 年是对的,现在不到 10 年可能也是对的。" 文丨 贺乾明 编辑丨程曼祺 "如果核聚变发电就是实现不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在清华大学研究核聚变 20 多年的谭熠沉默了几秒,然后笑了起来。他觉得这个问题 "根本没道理",因为核聚变 "从科学上是可行的"。 70 多年前的曼哈顿工程期间,科学家就了解核聚变原理。二战结束后,美国很快就用它造出了氢弹。但用核聚变发电的研究几经起伏,冷战后几乎停滞了 20 多年。 情况在 2021 年发生变化 ,美国的核聚变公司 Helion 宣布把等离子体加热到 1 亿摄氏度,实现原本只有政府项目才能做到的壮举;从麻省理工分拆的核聚变 公司 CFS 开发出形成更强磁场的高温超导磁体,把低成本建造能实现核聚变装置可能性大幅提高。 核聚变创业热潮出现:OpenAI 联合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等硅谷科技名流和富豪,以及 Google、DFJ 等机构在短时间里朝核聚变行业投资了 30 多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数年来累计拨款的数倍。 这一年,谭熠创办核聚变公司星环聚能,担任首席科学家,在 2022 年 6 月拿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