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生素B6
icon
搜索文档
花园生物:关于部分募投项目重新论证并延期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15 21:25
募投项目延期 - 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部分募投项目延期议案 [2] - 延期项目包括年产6000吨维生素A粉和20000吨维生素E粉项目、年产5000吨维生素B6项目、年产200吨生物素项目及年产10000吨L-丙氨酸(发酵法)及生物制造中试基地项目 [2] - 项目实施主体、地点及投资规模保持不变仅延长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 [2]
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出资额超34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9:02
基金成立与出资结构 - 湖北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34.01亿人民币,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湖北省长江新动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由湖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份额99.97%)和湖北省长江新动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份额0.03%)共同出资 [1] - 两家出资公司均隶属于长江产业集团,是湖北省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 [1] 基金战略定位与目标 -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 [1] - 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是长江产业集团加快布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抓手 [1] - 基金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和项目引进,此前集团已与光谷生物城就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达成共识 [1] 产业协同与上市公司 - 广济药业(000952)是长江产业集团重要控股子公司,全球主要维生素B2供应商,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基金将为广济药业在产业协同、项目落地、并购发展方面提供资本保障 [2] - 长江产业集团控股6家上市公司,覆盖生物医药、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集团实力与产业规模 - 长江产业集团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336亿元,资产总额2509亿元,旗下认缴基金规模超7000亿元 [3] - 2024年湖北省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15%,预计2025年突破9500亿元 [3] - 湖北省计划设立100亿元大健康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等领域 [3] 区域产业生态 - 湖北省大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较2020年增长65% [4] - 人福医药、远大医药在全国麻醉镇痛药、眼药水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4] - 武汉光谷生物城聚集超400家生物企业,在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 [4] 专家支持机制 - 基金将组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专家委员会,为项目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2] - 专家委员会将研判行业动态、技术路线、并购标准等,提升产业发展科学性 [2]
身体出现这4个迹象,提醒你免疫力下降了!
央视新闻· 2025-07-07 16:45
免疫力概述 - 免疫力指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微生物、蛋白质、化学物质等侵害的能力 [2] - 分为天然免疫力(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第一道防线)和获得性免疫力(淋巴细胞及抗体对特定病原的识别清除能力) [3] 免疫力下降的表现 - 频繁感染:如反复感冒、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 [4] - 身体疲乏:免疫系统能量消耗异常导致持续疲劳 [5] -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引发皮肤瘙痒、哮喘等 [6] - 肿瘤风险增加:免疫监控能力减弱导致肿瘤易发 [8] 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 维持体温:体温下降1℃会导致免疫力降低30% [10] - 减压管理:压力产生的抑制因子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11] - 睡眠质量:高质量睡眠促进白细胞增多及肝脏解毒能力 [12]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活动累计150分钟或高强度活动75分钟,每日步行6000~10000步 [22] 营养补充 - 益生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可促进抗体生成 [13] - 维生素C:每日100毫克,来源包括柑橘类水果、西兰花 [17] - 维生素E:每日14毫克α-TE,来源包括葵花籽油、牛油果 [17][18] - 维生素B6:每日1.4毫克,来源包括三文鱼、坚果类 [19] - 维生素D:每日10微克,来源包括鲑鱼、金枪鱼 [19][20] - 饮水习惯:缺水会降低免疫力,需定时主动补水 [21]
虚增收入被坐实,广济药业及时任董事长等领罚单 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7:13
公司受罚情况 - 公司因对部分经销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2022年多期财报营业收入差错 其中第一季度多计4560 16万元(占当期25 49%) 半年度多计1 37亿元(占26 68%) 第三季度多计1 38亿元(占20 49%) [1][2] - 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分别拟被罚80万元 [1][2] - 公司已对2022年相关财报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并于2023年11月被湖北证监局采取警示函措施 [2]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亏损1 4亿元和2 95亿元 2025年一季度续亏3626 62万元 [1][5] - 亏损主因包括主导产品市场价格低迷 济宁公司价格不及预期亏损 联营单位收益减少等 [5] - 公司表示刚更换经营班子 正努力扭转经营局面 但业绩改善需要过程 [5] 处罚影响 - 公司称本次处罚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无需申请退市风险警示 生产经营正常 [3] - 律师分析行政处罚将导致公司3年内无法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公开发行债券 [4] - 投资者若因虚假陈述受损失可索赔投资差额 佣金和印花税三项损失 [4]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目前仅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尚未收到最终处罚结果 [5] - 对可能出现的投资者索赔 公司将积极沟通应对 [5]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6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7 09:15
核心观点 - 看好保险行业发展,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人寿(H)等公司,因其预定利率有望下调,可缓解利差损隐忧对估值的压制 [2][11][18] - 看好小米 YU7、小米 AI 眼镜两款战略 SKU 再造爆款,维持对小米集团-W 的买入评级 [3][14] - 认为当前人身险公司价值存在一定低估,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H)等公司 [17][18] - 建议关注碳化硅行业国产厂商,如天科合达、天域半导体等,国内弯道超车趋势已现 [18] - 首次覆盖上海医药并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其未来营收和利润有望增长 [22] - 看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持续国产替代,推荐普源精电,建议关注鼎阳科技等公司 [24] - 建议关注天新药业,其维生素 B1 和 B6 价格高位坚挺,新品种拓展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24][26] - 维持对健友股份的买入评级,其大品种获批上市有望拉动业绩增长 [29] - 维持对深信服的买入评级,其将以超融合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撬动中国超融合产业国产化 [33] - 维持对道通科技的买入评级,其与华为合作,第二曲线高速发展 [36] - 维持对容知日新的买入评级,其三大战略深化布局,开启巡检新模式 [38] - 维持对芯联集成的买入评级,其模拟 IC 与碳化硅业务共振,有望实现营收快速增长 [41] - 维持对天安新材的买入评级,其拓展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延伸成长曲线 [42] - 维持对潮宏基的买入评级,其密集上新有望打造爆款系列,筹划 H 股上市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44] - 维持对广电计量的买入评级,其前瞻布局新业务板块,计量检测领域持续拓展 [46]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6 月 26 日,上证指数收盘 3448 点,1 日跌 0.22%,5 日涨 3.04%,1 月涨 2.57%;深证综指收盘 2045 点,1 日跌 0.34%,5 日涨 3.45%,1 月涨 3.23% [1] - 风格指数中,大盘指数昨日跌 0.39%,1 个月涨 1.99%,6 个月跌 0.78%;中盘指数昨日跌 0.42%,1 个月涨 3.31%,6 个月跌 3.69%;小盘指数昨日跌 0.47%,1 个月涨 3.54%,6 个月涨 1.49% [1] 行业表现 - 行业涨幅方面,地面兵装Ⅱ昨日涨 3.48%,1 个月涨 27.5%,6 个月涨 45.16%;旅游及景区昨日涨 2.21%,1 个月涨 3.15%,6 个月涨 0.56%等 [1] - 行业跌幅方面,摩托车及其昨日跌 2.25%,1 个月涨 2.77%,6 个月涨 18.77%;乘用车Ⅱ昨日跌 2.1%,1 个月跌 7.29%,6 个月涨 3.58%等 [1] 公司分析 保险行业 - 可从 EV 变动口径下的投资经验偏差、实际投资收益率与 VIF 打平收益率之间的差值、新会计准则下的投资业绩表现三个角度评估人身险公司“利差损”风险 [2][8] - 2014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投资经验偏差合计分别为中国人保 212.7 亿元、新华保险 132.7 亿元等 [9] - 2017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口径和总投资收益率口径下利差均值表现各有不同 [10] - 2023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整体实现正贡献,中国人寿合计 1025.8 亿元等 [11] 小米集团-W - 6 月 26 日晚,公司举办发布会,发布小米 YU7、小米 MIX Flip 2 等多款产品 [3] - 小米 YU7 定位中大型 SUV,性能表现和智能化配置强劲,续航领先 [12][13] - 小米 AI 眼镜主打“时尚 + 科技”,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出色 [13][14] 上海医药 - 是国内首家 A + H 医药上市公司,引入云南白药进行混改 [20] - 积极拥抱流通行业新业态,持续压缩费用提升经营效率,加码创新研发,完成和黄并表 [21] - 预计 2025 - 2027 年有望实现营业收入 3023/3333/3663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 10%/10%/10% [22] 电子测量仪器行业 - 预计 2025 年行业延续复苏态势,受益于高端产品放量、政策持续催化 [22] - 海外市场逐步复苏,亚太强劲领跑,全球需求正在修复 [23] 天新药业 - 2025 年 6 月 25 日,主力产品维生素 B1 价格 212.5 元/kg,维生素 B6 为 162.5 元/kg,价格略有下行但整体维持高位震荡 [24] - 2025 年上半年,维生素 B6、维生素 B1、叶酸三大产品价格同比增速分别达 43.8%、21.04%、81.59% [25] - 布局了年产 7000 吨维生素 B5 项目等在建工程,新品种上市投产后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26] 健友股份 - 2025 年 5 月底,肝素出口平均单价为 4364.8 美元/kg,环比增长 13.65%,同比增长 4.4% [27] - 原料药占比持续下降,制剂出口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2024 年制剂实现收入 30.50 亿元 [28] -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在美获批大品种 ANDA,在研管线丰富 [29] 深信服 - 开始全面替代 Vmvare,获 Gartner 认可,成为中国 VMware 替代 HCI 代表厂商 [30] - 博通收购 Vmvare 后强推订阅模式,引发客户流失,HCI 国产替代窗口打开 [30][31] - 深信服在虚拟化性能、零习惯改造、面向未来的弹性架构方面具有优势,市场份额提升 [32] 道通科技 - 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参加华为 2025 年开发者大会,展示空地一体解决方案 [33][34] - 具有空地一体的稀缺性、解决方案持续落地等优势,连续斩获大客户,第二曲线高速发展 [34][35] 容知日新 - 合作伙伴大会圆满举行,将持续聚力三大战略,变革有望开花结果 [36] - 三大战略包括伙伴战略深化布局、服务战略积极探索、高质量客户与项目聚焦,核心下游景气度回暖 [37] - 积极拥抱 AI 技术,打造诊断领域大模型 PHMGPT,开启巡检新模式 [38] 芯联集成 - 在第十七届国际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上,凭借 1500V SiC MOS 灌胶模组系列产品获“2025 年度创新技术”大奖 [39] - 2024 年实现碳化硅业务收入 10.16 亿元,同比增长超 100%,产能利用率饱满 [40] - 是国内稀缺的一站式特色工艺平台,三条成长曲线递进 [40] 天安新材 - 积极拓展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延伸成长曲线,持续推进泛家居业务发展,收购相关公司扩展产业生态圈 [41] - 长期战略规划稳中求变,并购鹰牌陶瓷后底部反转,中短期看好市场化改革驱动利润率提升 [41] 潮宏基 - 近期密集上新故宫、花丝、线条小狗 IP 串珠系列,有望打造爆款系列 [44] - 公告筹划 H 股上市,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以东南亚为切入口拓展海外市场 [44] 广电计量 - 与中科院空天院计量检测中心和维新宇航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布局战略新兴板块 [43] - 2023 年以来公司管理层换届,并推出股权激励,经营业绩拐点已现 [44]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6/5.06/5.92 亿元 [46]
天新药业(603235):维生素B1和B6价格高位坚挺,建议关注天新药业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6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B族主力维生素品种价格坚挺拉动盈利增长,2025年上半年B族维生素行业景气度回升,主力品种价格上涨带动公司业绩增长,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13% [8] - 新品种拓展打造长期成长,公司布局多个在建工程,新品种上市投产后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8] - 盈利预测与估值方面,略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首次增加2026 - 2027年盈利预测,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给予公司2025年平均行业估值15X PE,对应目标市值较当前市值有21%上行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6月25日收盘价10.93元,一年内最高/最低32.06/23.66元,市净率2.4,股息率4.41%,流通A股市值39.38亿元,上证指数3455.97,深证成指10393.72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1.05元,资产负债率16.82%,总股本4.38亿股,流通A股1.47亿股 [2] 事件 - 2025年6月25日公司主力产品维生素B1价格212.5元/kg,维生素B6为162.5元/kg,价格略有下行但整体维持高位震荡,公司将于7月初开展8 - 10周夏季停产检修 [5]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年份|营业总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毛利率(%)|ROE(%)|市盈率| | ---- | ---- | ---- | ---- | ---- | ---- | ---- | ---- | ---- | |2024|2209|17.4|651|36.9|1.49|42.0|14.1|18| |2025Q1|619|25.2|219|48.1|0.50|49.8|4.5|-| |2025E|2708|22.6|921|41.4|2.10|51.1|16.6|13| |2026E|2992|10.5|1063|15.4|2.43|53.8|16.1|11| |2027E|3104|3.7|1070|0.6|2.44|54.2|13.9|11| [7] 可比公司估值表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24 - 2027E)|PE(2024 - 2027E)| | ---- | ---- | ---- | ---- | ---- | |002001.SZ|新和成|652.49|5868.55、6557.08、7168.64、7802.04|11、10、9、8| |600216.SH|浙江医药|137.80|1160.51、1274.33、1403.67、1743.5|12、11、10、8| |300401.SZ|花园生物|76.52|309.21、477、573、738|25、16、13、10| |002019.SZ|亿帆医药|157.64|385.97、645.40、814.09、984.61|41、24、19、16| |均值|-|-|-|22、15、13、11| |603235.SH|天新药业|116.23|651、921、1063、1070|18、13、11、11| [10]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882|2209|2708|2992|3104| |营业成本|1162|1281|1324|1383|1423| |税金及附加|20|23|0|0|0| |主营业务利润|700|905|1384|1609|1681| |销售费用|33|33|35|39|40| |管理费用|136|144|157|172|171| |研发费用|112|104|135|144|171| |财务费用|-102|-110|17|45|83| |经营性利润|521|734|1040|1209|1216| |信用减值损失|3|-3|0|0|0| |资产减值损失|-12|-8|0|0|0| |投资收益及其他|50|48|48|48|48| |营业利润|562|774|1087|1259|1266| |营业外净收入|3|-3|0|0|0| |利润总额|565|772|1087|1259|1266| |所得税|89|121|166|196|196| |净利润|476|651|921|1063|1070|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6|651|921|1063|1070| [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维生素的高效异源合成」项目正式实施!透露什么信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 "维生素的高效异源合成"项目由四川大学牵头,许正宏教授负责,4月25日启动实施[2] - 项目包含4个方向:途径设计优化、酶改造、细胞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产业化[2] - 会议邀请石碧院士、科技厅领导等专家论证方案,标志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 维生素市场格局与技术趋势 - 脂溶性维生素(A/D/E/K)占45%市场份额,维生素A/E为主要品类[4] - 2024年国内维生素价格上涨,企业受益于巴斯夫供应中断事件[4] - 新和成营养品业务营收150.55亿元(+52.58%),毛利率提升13.27个百分点至43.18%[5] - 全球维生素A/E产业集中,国内企业如新和成、浙江医药等通过生物发酵法降低成本抢占市场[5]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微生物发酵成为维生素绿色制造关键方向,如维生素B5已实现生物法产业化[7][8] - 华恒生物开发高效D-泛解酸工程菌,建成千吨级生产线[8] - 邓子新团队开发维生素E生物合成技术,推动中国成为生产大国[9] - 天津工业生物所突破维生素B6产量瓶颈,5L发酵罐48小时达克级产量[9] - 江南大学团队重构角鲨烯途径合成维生素D3前体7-DHC[10]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化前景 - 郑裕国院士指出合成生物学将替代传统维生素生产工艺[11] - 国内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如华恒生物)加速技术转化[8][12] - 生物制造技术契合"双碳"目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