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游
搜索文档
“双节”假期文旅市场活力奔涌 远途游与深度游成主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00:15
出行总量与增长 - 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1] - 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1] 小众目的地旅游趋势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疆吐鲁番、湖北十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100% [1] - 四川攀枝花、云南普洱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逾70% [1] - 新疆昭苏、海南屯昌、黑龙江伊春等长线游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1] 消费行为与市场成熟度 - 旅游消费选择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认同 [1] - 旅游消费核心转向“体验”,游客渴望“融入”而非仅“到达”目的地 [3] - 需求变迁是中国旅游市场日趋成熟的有力证明 [3]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拉动当地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45% [2]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现象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写照 [2] - “文旅+百业”模式带火更多旅游目的地 [3] 文化体验与夜游经济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等业态热度显著攀升,博物馆成为游客出行兴趣锚点 [2] - 携程平台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2] - 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场次热度同比上涨超500% [2] - 无锡拈花湾、重庆欢乐谷的无人机与烟花秀带动景区热度同比增长超30% [2] - 全国举办300多场大型灯光秀,构筑夜游核心吸引力 [2] 年轻客群与目的地案例 - 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5%,20岁至30岁年轻人在预订客户中占比达50% [1] - 夜游等新模式能吸引游客“多住一晚”,并驱动目的地供给全面升级 [3]
中国年轻人出游“既要又要”带火沉浸式“串游”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06:49
旅游消费新趋势 -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激发多元玩法 中国年轻人沉浸式串游走红[1] - 省际交界游 国门游 边境游开始走红 其强度低于特种兵旅游但能一次旅途感受多地风情[1] - 昭通 贺州等省际交界城市迎大批游客 相关旅游平台显示省际交界城市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8%[1] 热门目的地与玩法 - 融合云南 贵州 四川风土人情的昭通及地处湖南 广东 广西交界的贺州成为热门目的地[1] - 超长假期激发文物游 考古游 观星游 高空游等多重玩法[1] - 从奔赴旷野草原森林大海到感受少数民族妆造习俗 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受年轻人欢迎[1] 行业分析与展望 - 打卡式旅游正逐步让位于沉浸式度假 反映年轻游客多元化深度化情感化出行偏好[2] - 年轻游客渴望在旅途中增进文史阅历建立情感共鸣 文旅加百业发展态势明显[2] - 该趋势将进一步助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驱动本地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供给业态提质升级[2]
文旅部部长:演唱会、音乐节等跨城观演率超60%
新京报· 2025-09-29 16:38
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 - 演唱会 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 年轻人常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 [1] 文化遗产旅游市场 - 文物游 非遗游 考古游 博物馆游等旅游形式持续升温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 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 福建簪花围 安徽鱼灯等中国传统非遗吸引众多游客 [1] 文旅产业融合趋势 - 文旅融合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如文化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 [1] -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基于新科技的互动性 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产品 深受游客喜爱 [1]
文旅部:“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 跨城观演率超60%
北京商报· 2025-09-29 15:37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使产品和服务更丰富多样 [1] - 融合趋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 新兴消费趋势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 [1] -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游客在旅途中更希望体验文化、风土人情 [1] 市场表现数据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福建“簪花围”、安徽“鱼灯”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1] 产业融合与创新 -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催生许多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新产品 [1] - 基于新科技的文旅产品很受游客喜爱 [1]
“拼假”策略激活旅游市场新活力 国庆中秋出游高峰前移
新华财经· 2025-09-22 16:40
假期市场总体趋势 - 2025年国庆与中秋相逢形成8天超长假期,叠加“拼假”策略催生活跃消费窗口,游客出行高峰较往年明显提前,“抢跑错峰”成为新趋势 [1] - “请3休12”的假期潜力极大延展游客出行时间,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 [1] - 假期出游高峰的前移与拉长反映消费者理性规划、追求高性价比和优质体验,体现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活力和潜力 [2] 平台预订数据表现 - 截至9月22日,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 [1] -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预订量大幅超越既往 [2] - 途牛旅游网报告显示超三成用户选择在假期前提前“抢跑”,9月27日至28日周末迎来第一波错峰出游小高峰 [2] 用户结构与偏好 - 00后年轻游客在国庆文旅预订中占比达62% [1] -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达115% [1]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崛起,游客利用长假深度探索更多城市,飞猪平台上交通服务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4.2% [2] 文旅融合与新玩法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博物馆成为游客兴趣锚点,带动周边3公里内酒店、美食搜索量上涨 [1] - 9月1日以来,“洛阳博物馆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超700%,“青岛啤酒博物馆附近酒店”热度上涨272% [1] - “西安碑林博物馆附近美食”和“三星堆博物馆附近美食”热度上涨均超150% [1] 交通与相关服务 - “高铁”及“飞机+高铁”的混合出行方式增长尤为显著 [2] - 长线游、租车等商品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53%和93% [2] - 假期前提前“抢跑”的出游小高峰主要由境内长线游和出境长线游游客构成 [2]
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百业皆可文旅,你的旅行方式该升级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7:57
文旅融合对经济的贡献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95万亿元占GDP比重4.59%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48万亿元占GDP比重4.24% [3] - 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 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 入境游客1.32亿人次 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3] - 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年销量突破200万件 [3] 区域文旅发展案例 - 大兴安岭呼中区1-7月游客数量及旅游花费同比增长32% [1] - 江苏暑期接待游客1.92亿人次 消费总额84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6%和7.19% [1] -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结合 发布近400条文物主题游径 [4] 文旅融合发展举措 -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发展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新业态 [4] - 将融合纳入5A景区评级标准 推出城市漫步线路 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4] - 深化非遗进景区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6] 当前存在的挑战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 [6] - 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 热门景区及博物馆接待能力不足 [6] - 同质化商业业态严重影响游客体验 如古镇雷同小吃及工艺品铺 [7] 文旅跨界融合趋势 - 推动文旅+商贸/制造/农业/体育/交通等多产业融合 [9] -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 文商旅综合体及交换式旅游等新业态 [9] - 居民体育消费年均名义增速达12.5% 竞赛表演业市场潜力巨大 [10][11]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 [4] - 全链条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鼓励文艺院团参与旅游演艺 [6] - 开展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持续整治市场环境 [8]
文化体验游、乡村游、考古游持续走俏 暑期新玩法催生文旅消费增长新热点
央视网· 2025-08-23 12:01
暑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 - 暑期文旅市场接近尾声但热度依然不减 各景区游客众多且呈现新特点 [1] 文化体验游成为热门趋势 - 北京文化体验游中戏楼和博物馆成为热门场所 [1] - 北京两大展馆联动推出钱币文化展示活动 中国钱币博物馆《福禄传承》系列融合传统纹饰与现代造币工艺 中国金币展览馆精选世界五大代表性金币展示各国艺术特色与造币技艺 [3] 影视旅游带动乡村游发展 - 山东沂南热播影视剧带火乡村游 沉浸式体验成为暑期文旅特点 [3] - 红嫂家乡旅游区位于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 迄今已有超过450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生万物》《我们的河山》热播带动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新热点 [5] 考古遗址开放增强公众参与 -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对公众开放 考古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方式让考古现场生动鲜活 [7] 文旅融合打造新地标 - 甘肃敦煌将石窟壁画与文旅新业态结合 体现千年文化智慧和商贸往来 [8] 传统民俗活动复兴 - 浙江金华在处暑节气举办晒秋活动 通过晒匾展示融合传统与诗意的民俗画卷 再现传承千年的处暑民俗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