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游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游、味蕾游延续火热 体验式消费渐成假期新热点
证券时报· 2025-10-09 06:06
文旅市场总体趋势 - 双节假期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十足,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主要趋势,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相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1] - 假期期间平台出行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0%,远途旅行热度攀升带动目的地交通、住宿、小团游等订单量显著增长 [2] - 游客玩得更深入,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游客增长尤为强劲,东亚、东南亚以及澳新、欧洲的中小城市游客量翻倍增长 [2] 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 游客呈现出“串游”新特征,多目的地趋势明显,机票、用车等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酒店、线路游、门票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增长4.6% [2] - 超长假期下更多用户选择5至6天出游行程,国内长线游用户中选择此行程的占比为46%,出境长线游用户更倾向于10至13天行程,占比达65% [2] - 旅游消费选择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认同,从观光转向沉浸,从规划路线转向表达情绪 [4] 体验式消费新热点 - 非遗游、味蕾游等体验式消费成为新热点,美食之城“以食引客”,假期首日“必吃榜”榜单流量环比增幅近两倍,上榜小店订单量涨超178%,上榜老店订单量涨超190% [3] - “味蕾游”推动地方特色菜增长,徽菜、云贵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121%,江浙菜、西北菜分别增长102%、101% [3] - 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古风妆抖音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11%,琉璃烧制、手工陶艺订单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0%和206%,评弹订单量环比增长150% [3] 出境游市场表现 - 出境长线游受到热捧,多个欧洲目的地订单翻倍,出境包车游呈现深度化趋势,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 [1] - 游客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大幅增长 [2]
非遗游、味蕾游延续火热体验式消费渐成假期新热点
证券时报· 2025-10-09 01:56
文旅市场总体趋势 - “双节”假期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十足,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主要趋势 [1] - 携程数据显示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出境长线游多个欧洲目的地订单翻倍,出境包车游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 [1] - 美团旅行平台出行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0%,远途旅行带动目的地交通、住宿、小团游等订单量显著增长 [2]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游客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大幅增长,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游客增长尤为强劲 [2] - 飞猪平台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交通、酒店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和4.6% [2] - 途牛用户更多选择5至6天出游行程,国内长线游该行程占比46%,出境长线游10至13天行程占比达65% [2] 新兴消费热点 - 非遗游、味蕾游等体验式消费成为新热点,超越传统观光需求 [1][3]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味蕾游”推动地方菜增长,徽菜、云贵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121% [3] - 体验式消费如古风妆订单量环比增长111%,琉璃烧制、手工陶艺订单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0%和206% [3] 平台数据表现 - 美团“必吃榜”上榜小店流量增幅超125%、订单量涨超178%,上榜老店流量涨超130%、订单量涨超190% [3] - 抖音平台评弹订单量环比增长150%,灯会和川剧订单量增幅达88%和63%,打铁花表演订单量环比增长114% [3]
文旅融合 精彩纷呈(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 文旅融合热潮涌动 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假期选择 激发了消费活力 彰显了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 [21] - 文旅融合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消费 更在于赋能城乡发展 通过延伸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1][22] 假期文旅活动业态 - 风光游业态活跃 例如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风景区的跨海索道和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游客游玩活动 [2][4] - 红色游受到欢迎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吸引游客参观 后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体验 [6][8] - 演出游形式多样 包括甘肃省敦煌大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演出和上海蟠龙新天地的水上演出 [10][12] - 体育游成为新热点 游客在云南大理体验攀岩 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赛女子单打决赛在北京举行并吸引大量游客观赛 [14][16] - 非遗游展现文化魅力 浙江金华市非遗馆的浦江鱼灯和广西南宁园博园的马山壮族会鼓表演吸引游客 [18][20] 业态创新与产业带动 - 创新催生业态变革与场景升级 音乐节等演出活动吸引大量跨城观众 带动周边住宿 餐饮消费同步增长 [21] - 博物馆升级展陈方式受到游客欢迎 文旅产业的强关联性让产业链从制造业的文创产品生产到交通业的运力升级不断延伸 [21] - 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 特色农业深度融合 带动村民增收 体育赛事将运动激情与旅行热情结合 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21] 服务保障与体验提升 - 为提升体验 各地各部门用心服务全力保障 例如北京石景山区为WTT中国大满贯赛在志愿引导 交通接驳等方面提供细致服务 [21] - 浙江横店影视城客流量攀升导致景区单日用电负荷突破峰值 当地供电公司全力保供以保障运营 [21]
文旅产业营收破19万亿元 融合发展释放乘数效应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21: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7%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3.15万亿元 [1] - 2024年文化产业资产总计34.4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2] - 2024年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达5.9万亿元,占文化产业比重超40%,较2020年增长8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 [2] 产业融合与带动效应 - “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门票经济”转向“综合消费经济” [1] -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链条形成强大拉动 [4]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文物游”和“非遗游”成为消费增长点 [4] - 2024年各地举办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3] 结构布局与新兴业态 - 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精品持续涌现 [2] - 区域文化产业带加快建设,城乡区域协调联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2] - 全国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1597个,建设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4] 文化贸易与国际化 -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元素的文化贸易额超3700亿元,占比超1/4 [3] - 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 - 行业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拉紧中外人文交流纽带 [8] 未来发展路径 - 行业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 [8] - 坚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激发新发展动能 [8] - 以数字化赋能传统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8]
文旅部部长:演唱会、音乐节等跨城观演率超60%
新京报· 2025-09-29 16:38
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 - 演唱会 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 年轻人常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 [1] 文化遗产旅游市场 - 文物游 非遗游 考古游 博物馆游等旅游形式持续升温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 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 福建簪花围 安徽鱼灯等中国传统非遗吸引众多游客 [1] 文旅产业融合趋势 - 文旅融合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如文化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 [1] -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基于新科技的互动性 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产品 深受游客喜爱 [1]
文旅部:“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 跨城观演率超60%
北京商报· 2025-09-29 15:37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使产品和服务更丰富多样 [1] - 融合趋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 新兴消费趋势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 [1] -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游客在旅途中更希望体验文化、风土人情 [1] 市场表现数据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福建“簪花围”、安徽“鱼灯”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1] 产业融合与创新 -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催生许多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新产品 [1] - 基于新科技的文旅产品很受游客喜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