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游
搜索文档
“双节”假期文旅市场活力奔涌 远途游与深度游成主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00:15
出行总量与增长 - 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1] - 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1] 小众目的地旅游趋势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疆吐鲁番、湖北十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100% [1] - 四川攀枝花、云南普洱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逾70% [1] - 新疆昭苏、海南屯昌、黑龙江伊春等长线游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1] 消费行为与市场成熟度 - 旅游消费选择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认同 [1] - 旅游消费核心转向“体验”,游客渴望“融入”而非仅“到达”目的地 [3] - 需求变迁是中国旅游市场日趋成熟的有力证明 [3]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拉动当地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45% [2]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现象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写照 [2] - “文旅+百业”模式带火更多旅游目的地 [3] 文化体验与夜游经济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等业态热度显著攀升,博物馆成为游客出行兴趣锚点 [2] - 携程平台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2] - 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场次热度同比上涨超500% [2] - 无锡拈花湾、重庆欢乐谷的无人机与烟花秀带动景区热度同比增长超30% [2] - 全国举办300多场大型灯光秀,构筑夜游核心吸引力 [2] 年轻客群与目的地案例 - 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5%,20岁至30岁年轻人在预订客户中占比达50% [1] - 夜游等新模式能吸引游客“多住一晚”,并驱动目的地供给全面升级 [3]
中国年轻人出游“既要又要”带火沉浸式“串游”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06:49
旅游消费新趋势 -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激发多元玩法 中国年轻人沉浸式串游走红[1] - 省际交界游 国门游 边境游开始走红 其强度低于特种兵旅游但能一次旅途感受多地风情[1] - 昭通 贺州等省际交界城市迎大批游客 相关旅游平台显示省际交界城市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8%[1] 热门目的地与玩法 - 融合云南 贵州 四川风土人情的昭通及地处湖南 广东 广西交界的贺州成为热门目的地[1] - 超长假期激发文物游 考古游 观星游 高空游等多重玩法[1] - 从奔赴旷野草原森林大海到感受少数民族妆造习俗 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受年轻人欢迎[1] 行业分析与展望 - 打卡式旅游正逐步让位于沉浸式度假 反映年轻游客多元化深度化情感化出行偏好[2] - 年轻游客渴望在旅途中增进文史阅历建立情感共鸣 文旅加百业发展态势明显[2] - 该趋势将进一步助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驱动本地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供给业态提质升级[2]
文旅市场开门红 解锁三大新趋势
上海证券报· 2025-10-01 20:04
出行总量与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客流预计超3.4亿人次,再现历史峰值[1] - 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同比增长3.2%[3] - 假期首日上海市接待游客35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0%[1] 出行方式与结构变化 - 自驾出行是主要方式,预计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八成左右[2][3] - 中长距离出行显著增加,携程租车自驾订单平均租期从去年3.7天延长至4.8天[5] - 携程租车自驾订单单均花费同比增长超20%,乌鲁木齐、西宁、贵阳等西部城市订单占比提升[5] 旅游消费趋势与偏好 - 深度定制游受青睐,携程平台国庆期间定制游销量同比增长超40%[3] - 年轻游客(18岁至35岁)成为消费主力,更追求体验感和产品创新性[7] - 春秋旅游平台假期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30%,人均单价同比增长约20%[7] - 地处省际交界城市旅游热度高,云南昭通、江西赣州、湖北十堰假期首日订单分别增长70%、57%、43%[7] 文旅融合与新消费场景 - 主题乐园及博物馆持续火爆,飞猪平台相关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热门古镇类景点商品预订量增长超120%[9] - 农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创新场景如上海博物馆“周同学”主题艺术秀、上海青浦华新镇花卉文化旅游节等吸引大量游客[10] - 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假日特别烟花表演和限时娱乐演出,上海耀雪冰雪世界策划系列活动,预计假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增长约40%[11] - 苏州阳澄半岛乐园推出全国首个状元文化全景沉浸秀及烟花表演,打造古今碰撞的体验[12] 跨境旅游市场 - 受免签政策和航班恢复影响,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客流高峰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13][14]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0.1万人次,广州白云、北京首都、深圳宝安、成都天府机场分别为5.1万、4.6万、1.9万、1.8万人次[14] - 出境游半径扩大,飞猪平台订单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首次进入热门国家前五,俄罗斯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倍[14] -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为新兴目的地,东南亚海岛城市如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越南岘港酒店预订量同比均涨超400%[15][16] - 入境游市场活跃,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是境外游客热门目的地[16]
文旅产业营收破19万亿元 融合发展释放乘数效应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21: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7%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3.15万亿元 [1] - 2024年文化产业资产总计34.4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2] - 2024年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达5.9万亿元,占文化产业比重超40%,较2020年增长8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 [2] 产业融合与带动效应 - “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门票经济”转向“综合消费经济” [1] -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链条形成强大拉动 [4]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文物游”和“非遗游”成为消费增长点 [4] - 2024年各地举办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3] 结构布局与新兴业态 - 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精品持续涌现 [2] - 区域文化产业带加快建设,城乡区域协调联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2] - 全国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1597个,建设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4] 文化贸易与国际化 -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元素的文化贸易额超3700亿元,占比超1/4 [3] - 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 - 行业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拉紧中外人文交流纽带 [8] 未来发展路径 - 行业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 [8] - 坚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激发新发展动能 [8] - 以数字化赋能传统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8]
文旅部部长:演唱会、音乐节等跨城观演率超60%
新京报· 2025-09-29 16:38
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 - 演唱会 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 年轻人常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 [1] 文化遗产旅游市场 - 文物游 非遗游 考古游 博物馆游等旅游形式持续升温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 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 福建簪花围 安徽鱼灯等中国传统非遗吸引众多游客 [1] 文旅产业融合趋势 - 文旅融合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如文化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 [1] -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基于新科技的互动性 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产品 深受游客喜爱 [1]
文旅部:“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 跨城观演率超60%
北京商报· 2025-09-29 15:37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使产品和服务更丰富多样 [1] - 融合趋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 新兴消费趋势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 [1] -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1] - “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游客在旅途中更希望体验文化、风土人情 [1] 市场表现数据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1] - 广东“英歌舞”、福建“簪花围”、安徽“鱼灯”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1] 产业融合与创新 - 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催生许多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新产品 [1] - 基于新科技的文旅产品很受游客喜爱 [1]
“拼假”策略激活旅游市场新活力 国庆中秋出游高峰前移
新华财经· 2025-09-22 16:40
假期市场总体趋势 - 2025年国庆与中秋相逢形成8天超长假期,叠加“拼假”策略催生活跃消费窗口,游客出行高峰较往年明显提前,“抢跑错峰”成为新趋势 [1] - “请3休12”的假期潜力极大延展游客出行时间,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 [1] - 假期出游高峰的前移与拉长反映消费者理性规划、追求高性价比和优质体验,体现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活力和潜力 [2] 平台预订数据表现 - 截至9月22日,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 [1] -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预订量大幅超越既往 [2] - 途牛旅游网报告显示超三成用户选择在假期前提前“抢跑”,9月27日至28日周末迎来第一波错峰出游小高峰 [2] 用户结构与偏好 - 00后年轻游客在国庆文旅预订中占比达62% [1] -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达115% [1]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崛起,游客利用长假深度探索更多城市,飞猪平台上交通服务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4.2% [2] 文旅融合与新玩法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博物馆成为游客兴趣锚点,带动周边3公里内酒店、美食搜索量上涨 [1] - 9月1日以来,“洛阳博物馆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超700%,“青岛啤酒博物馆附近酒店”热度上涨272% [1] - “西安碑林博物馆附近美食”和“三星堆博物馆附近美食”热度上涨均超150% [1] 交通与相关服务 - “高铁”及“飞机+高铁”的混合出行方式增长尤为显著 [2] - 长线游、租车等商品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53%和93% [2] - 假期前提前“抢跑”的出游小高峰主要由境内长线游和出境长线游游客构成 [2]
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百业皆可文旅,你的旅行方式该升级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7:57
文旅融合对经济的贡献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95万亿元占GDP比重4.59%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48万亿元占GDP比重4.24% [3] - 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 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 入境游客1.32亿人次 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3] - 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年销量突破200万件 [3] 区域文旅发展案例 - 大兴安岭呼中区1-7月游客数量及旅游花费同比增长32% [1] - 江苏暑期接待游客1.92亿人次 消费总额84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6%和7.19% [1] -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结合 发布近400条文物主题游径 [4] 文旅融合发展举措 -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发展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新业态 [4] - 将融合纳入5A景区评级标准 推出城市漫步线路 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4] - 深化非遗进景区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6] 当前存在的挑战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 [6] - 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 热门景区及博物馆接待能力不足 [6] - 同质化商业业态严重影响游客体验 如古镇雷同小吃及工艺品铺 [7] 文旅跨界融合趋势 - 推动文旅+商贸/制造/农业/体育/交通等多产业融合 [9] - 创新发展工业旅游 文商旅综合体及交换式旅游等新业态 [9] - 居民体育消费年均名义增速达12.5% 竞赛表演业市场潜力巨大 [10][11]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 [4] - 全链条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鼓励文艺院团参与旅游演艺 [6] - 开展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持续整治市场环境 [8]